凈空法師:太上感應篇(第一一一至一二O集)
凈空法師:太上感應篇(第一一一集)
太上感應篇 (第一一一集) 1999/10/16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9-12-124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四十八段,《彙編》卷三:
【輕蔑天民。擾亂國政。】
這是「仕宦」第四種惡。註解裡面說得非常好,「帝天之命,主於民心,凡此蒼生,皆上帝之赤子,故曰天民,天之愛民至矣」。這幾句話我們要常常讀誦,常常存在心中。在佛法裡面,我們與一切眾生的關係,就說得更透徹。這個道理古人也很清楚,我們常常聽到,所謂的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人是一,即是法身。佛家講的法身,就是合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人我是一體;換句話說,我們要輕視別人就是輕視自己,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這個道理要懂,這是事實真相。
人不能沒有尊嚴,尊嚴從哪裡建立?尊嚴是尊重別人,尊嚴不是狂妄自大,狂妄自大那你就搞錯了。自以為是,狂妄自大,輕視別人,實在講這是嚴重破壞自己的尊嚴。一個人處處叫別人怕他,這個人就完了;如果這一個人在在處處都受到人的尊敬,他就成功了。尊敬從哪裡來的?絕對不是作威作福得來的,都是從真誠、尊重別人得來的。古人說的「敬人者人恆敬之」,你不敬人,人家怎麼會尊重你?有意無意的得罪一切眾生,後患無窮。這些道理說起來我們都能夠理解,也能接受,可是在生活上,處事待人接物,依舊還犯過失,這是什麼原因?懂得不夠透徹、不夠徹底,境界現前,自己轉不過來,這就要知道,要學。我們現在求學,就是古人講的「亡羊補牢」。小時候沒學,沒人教,青少年的時候沒有學,現在學太晚了。但是不能不學,不學就是一身罪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罪業,這怎麼得了!所以不能不學。
我在今天實在講是不怕得罪人,都說一些不好聽的話,可是於大家有利益。在我求學的那個年代,李炳南老居士是我的老師,我跟他的時候,我才三十一、二歲,他老人家七十一、二歲。教導我們都非常含蓄,跟我說過多少次,教人二十歲以前可以嚴厲的教誨,二十歲以上不可以。二十歲以上怎麼樣教?婉轉委曲的勸導,說話點到為止,讓你自己聽了會覺悟。四十歲以後不能教了,有什麼毛病都不可以講,已經成年,不可以教了。所以從前老人教人,你想想看,二十歲之前,三、四十歲的人都是用暗示,絕不明說。現在別說四十了,六十、七十暗示也不懂,怎麼辦?只好明說,明說就得罪人。不說,不行!他過去沒有學過。別人對我們的暗示,我懂。由此可知,無論世法佛法,談學習都在少年時代。少年失學,中年沒有遇到善知識,四十以後就是晚年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不足一甲子過世的人有多少?如果你們留意一下,你就明白了。你每天看到報紙上的訃聞,你看看那些過世的人,年歲多大?你做個統計,你就知道了。所以四十以後是晚年,晚年求學,那一定要出於自動自發,真正覺悟回頭了,遇到善知識,人家看你的虔誠,印祖講的「一分誠敬就教一分,兩分誠敬教兩分」,言語教學都有分寸。世法佛法的教導,說到究竟處就是一個真誠、一個愛心,所以佛法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就是個真誠的慈悲心,一片慈悲,慈悲一切。念念為一切眾生,這個心就是菩提心;行行為一切眾生,這就是菩薩行。決定不能輕視一個眾生,給一個眾生結下怨仇,後面的麻煩都是沒完沒了。
我聽杜居士給我講,他的弟弟輕視鬼神,結果被鬼神打了,打了受傷送到醫院。我從這個地方省悟過來,今天世間的劫難,為什麼會有這麼嚴重?我們對鬼神輕視了,口口聲聲說這是迷信,他真的存在。我們氣盛的時候,他不敢找麻煩,我們運衰的時候,他就來了。所以人走運的時候,鬼神也讓你三分,也迴避你,你倒楣的時候,他都來了,都來找你麻煩。所以我就聯想到,這是我講過多少次,有同修勸我,應當對大眾公開說說,提醒大家。台灣的大地震,決定與這些冤鬼鬼神有密切的關聯。我想到朱鏡宙老居士早年給我講一個故事,是我剛剛學佛的時候,我那時候二十六歲,那時候老居士也將近七十歲。他告訴我,宣統末年,他們家鄉,他是浙江溫州人,他們住鄉下。鄉下鄰村距離不太遠,鄰村看得到的那個村莊,那個村莊上有個舉人,是個讀書人中舉了,但是家庭生活還能過得去,雖然中舉沒有做官,非常孝順父母。這個舉人有一天中午睡午覺做了個夢,夢到有個人牽著馬,那時候的交通工具馬是最好的代步,送一張請帖,上面是他的名字,敲他的門,他來開門,看到有人拿請帖請他。他說:「什麼人請我?」他說:「我們家的大將軍請你。」他說:「大將軍?我從來不認識,交友場所當中,沒有跟這些武將往來過,文官武將我都不接觸,你是不是送錯了。」他說:「這個名字是不是你?」「名字是我,沒錯,可能同名同姓的。」他說:「那就不必管了,既然名字對了就請你上馬。」這一上馬之後,他就感覺到這匹馬不是在地上走,好像是在空中飛一樣,沒多久到了,看到富麗堂皇的宮殿,很多人在談話,都在這裡議論。他就打聽將軍是什麼人?人家告訴他是岳飛。他一想,岳飛,那我不是死了嗎?岳飛是宋朝人,岳飛來找我,那我不是死了嗎?那不行!我上還有父母,下面還有妻子兒女,這怎麼可以?一會兒岳飛就升帳了,召集大家來開會,請這個舉人來當秘書。討論什麼?北伐,去打金兵,去干這個事情。結果見到岳飛,心裡一想,人早晚總要死,死了能夠替岳飛辦事也很光榮,所以他就下定決心,願意追隨民族英雄。他就跟岳飛講:「我的家裡還有父母,還有妻子,還有個小兒子,我總得交代。」岳飛就同意他說:「我送你回去,等到我們出發的那天,我再派人請你,大概有四個月的時間,四個月之後我再請你,你回家去處理後事。」這樣就把他送回去了。
送回去他就一覺醒過來了。醒過來覺得這個境界太清楚了,不像是在作夢,他就跟父母說這個事情。他的父母說:「這是作夢,哪裡可以當真?」但是他自己不把它當作夢境看待,一切家裡後事他就開始做準備。到了約定的那一天,果然沒錯,他很清楚,在約定的那一天通知親戚朋友。朱鏡宙老居士那時候十幾歲,他說十五、六歲的樣子,他也去看,看熱鬧,看活得好好的一個人,怎麼死法?又沒有生病。所以他那一天在家裡召集親戚朋友,跟大家辭行,所以大家來送他,吃完飯之後跟大家等於是告假了,他要走了。他就回到房間,房間門也是開的,大家也都能看到,他躺在床上,他的父母在床鋪邊很難過、很不痛快。沒有一會兒,他說:「接我的人已經來了,在門口。」他的父親大罵,只有這麼一個獨生子,要他去服役,非常不甘心。最後他勸導他的父母,他說:「能夠追隨岳飛也是非常光榮。」他的父親就下了一個狠心說:「好吧,你去吧!」他馬上就斷氣了,立刻就斷氣了。他說當時大家親眼看到的。半年之後,十月十日辛亥武昌起義,革命成功。所以他就講陽間還沒有開始動蕩,陰間的鬼已經先去打仗、去征服了。這個故事絕對不是朱鏡宙老居士編的,不是編的,那時候我初學佛,他都講這些故事給我聽,講得很多,這老人,事情真有。你想想看,岳飛那股怨氣,一千多年都還沒有消,他還在餓鬼道里做鬼王。我們學佛人聽了之後,知道岳飛這個念頭錯了,他這個怨氣要是消掉,他就生天,愛國愛民,盡忠報國,這個功德決定生天,不至於落在鬼神道,他就是這個念頭沒有能夠放下。
我們在佛法裡面,諸位常常念到的《慈悲三昧水懺》,你看看悟達國師那個怨家,幾百年當中轉世已經轉了十次,那個冤家債主常常在這裡等機會,決定不放鬆。所以古德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你結怨,是有意無意,很容易結怨,怨結解開可不容易,沒有那麼簡單,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人不可以得罪,鬼神也不能得罪,不但鬼神不能得罪,再跟諸位同修說,動物也不能得罪,都是人轉世的,你欺負它,它那個報復的心、報復的念頭,永遠存在,所以菩提道上魔障多。魔障從哪裡來的?都是我們生生世世跟一切眾生的過節,造成的魔障。覺悟之後,就要以真誠心、慈悲心善待一切眾生,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稱讚」、「供養」,供養就是為眾生服務,無私的服務,無條件的服務,才能讓累劫的冤親債主看到你,他的心平下來,心平氣和,不來找你麻煩,這個道理要懂
凈空法師:太上感應篇(第一一三集)
太上感應篇 (第一一三集) 1999/10/18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9-12-126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四十九段:
【賞及非義。刑及無辜。】
這兩句就是賞罰不明,是非顛倒。註解裡面注得非常好,我們要常常讀,常常把它記住。「賞之為道,崇德報功,朝廷激勸人心之大典也,不宜及而及之曰非義」。不宜是不應該,不應該賞的你賞他,這就叫非義。義就是應當的。這是不明是非,是不尊重法律,這個行為決定是增長自私自利。社會上自古至今,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結黨營私,破壞國家的體制,擾亂社會,損害善良的百姓,都是這些人做出來的。末後這兩句話說得非常好,「舉枉錯直,最干天怒」,這個話說的是真話,可是世間人聽到以為這是迷信。古時候聖人雖然對這個事情不常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夫子對於天道講得不多,但不是沒有講。而中國人對於天地鬼神、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知道得很多,我們在古籍里幾乎處處都能夠見到。但是聖人對於這些事情不提倡,不提倡有不提倡的道理在,希望把我們的智慧知識水平更向上提升。天地鬼神這些事,世間人只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佛在經論裡面將所以然的道理,說得清楚,說得明白,說得透徹,這是佛經不可不讀。唯有真正徹底明白了,你才能在念頭上做一個大轉變。
佛法教人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宗門六祖惠能大師就在這一句開悟的,這一句經文跟末後佛說的「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是一個意思。「應無所住」就是離一切相,「而生其心」就是修一切善,可以說後面這兩句就是前面兩句的註解。諸佛菩薩跟一切凡夫不同的地方,凡夫是著相修善,所以果報有限,絕對不出你所著的。九法界這都叫眾生,九界眾生分別執著有廣狹淺深不同,執著很狹隘的,執著很深固,這個福報就很小很小,修再大的善,所得的福都很小。為什麼?你的分別執著就畫了個圈圈在那裡,不會超過這個圈圈。九法界愈往上面去,分別執著的念頭愈淡,所以他的心量也就大,他所修的善得福也大,完全與心量成正比例。如來果地上,妄想分別執著捨得乾乾淨淨,所以一絲毫的善,他得的福都是盡虛空遍法界,圓滿的。佛這樣教導我們,這些是事實真相,我們為什麼不肯學?還是斤斤計較,念念不肯放下。不但名利放下,愛欲放下,嗜好放下,我們常聽佛家講,「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不是沒事了,放下之後要為一切眾生服務,修一切善,利益一切眾生。利益還講究饒益,用現在的話來說,最大的利益,最圓滿的利益,最究竟的利益,才叫饒益。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廣大眾生,為一切眾生,絕對沒有為自己的念頭;為自己,自己還沒有放下,這是佛與眾生不同的地方。
我們發心學佛,要想作佛,作佛就得要破四相,四相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祖師大德常講的身心世界。我相是指自己的身心,身體是四大和合的,這是我相。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意識在作祟,凡夫把它當作心相,佛法裡面講,這是妄心不是真心,這是講身心。身心之外就是世界,這個世界裡面,從空間上看有人相,凡是與自己對立的是人相。除了人相之外是眾生相,眾生相就包括今天講的植物、礦物,乃至於自然現象,凡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都叫眾生相。由此可知,人相是我們依報裡面有情眾生,眾生相是我們依報當中無情的眾生,今天講的植物、礦物、自然現象。末後壽者相是講時間,過去、現在、未來,這些統統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來的,不是事實。所以佛才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個相就是這四相,這四相把虛空法界所有一切現象統統包括盡了,凡所有相就是指這些,統統是虛妄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你什麼時候能把事實真相看清楚,這是大學問,你把這四相放下,不再執著它,真功夫。從這個地方生心,生什麼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生這個心,這就是行一切善,這是真善,裡面絲毫邪惡都沒有。什麼是邪?違背事實真相的就叫做邪;換句話說,你還有四相的念頭,這個念頭就是邪念;邪念所產生的行為(惡作),這是惡。這一樁事,只有佛才能說得出來,世間人、天人,乃至於十法界裡面聲聞、菩薩都說不出來,為什麼?四相沒有舍盡。雖然四聖法界裡面的眾生,他們跟我們比較,那是放下太多了,可是不究竟、不徹底,佛經裡面常講:「我執雖亡,法執猶存」,這就是放得不徹底。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執著是沒有了,完全放下了,可是分別還有,妄想未盡,所以它也有個範圍是十法界,他們所修的善絕不出十法界。六道凡夫裡面所修一切善,也決定出不了六道。六道裡面還有三界,我們要記住,欲沒有斷,欲是慾望,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貪念,這個心沒有斷,出不了欲界。你所修的一切善法,在哪裡享?在欲界享。如果你把愛欲嗜欲斷掉了,修一切善,依舊著相,這個果報可能在色界天、在無色天,出不了三界,脫不了輪迴。這是很明顯的說出,你修再大的善,你得的福是有限的。所以學佛的同修要明白這些道理,要記住佛的教誨,要認真努力去學習。
大乘確實是方便門,古人講得沒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不像小乘,小乘一定要破自己的我執,很不容易,非常困難。大乘用的方法巧妙,把這個念頭換過來、轉過來,迷的時候念念為自己,覺悟之後念念為眾生。自己沒有身,也沒有命,身是誰的?身是一切眾生的,命也是一切眾生的,只有一個念頭,為一切眾生服務。服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幫助眾生覺悟。我們在《般若經》上看到,其實任何大乘經都不例外,只不過說《般若經》上講得明顯。釋迦牟尼佛在世,你看他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的。穿衣、吃飯,《金剛經》大家念得很熟,佛每天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那是什麼?那是究竟圓滿的佛法,我們凡夫粗心大意,沒看出來。須菩提尊者他看出來了,他明白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眾生所說無量的佛法,都在穿衣吃飯上表顯無遺,圓圓滿滿的。當然只有看出來的人會學,他也就學會了。我們要想學,看都沒有看出來,到哪裡去學?那我們要問,須菩提到底看出什麼苗頭來?須菩提看出來,就是看出「無住生心」,所以不斷的讚歎「希有世尊」。「生心」就是日常生活,跟大家完全一樣沒有兩樣。眾生生心就住,什麼是住?妄想是住,分別是住,執著是住,住得可牢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現的是「無住」,這個希有!我們從這裡體會,你就學會了,你就知道該怎麼生活、該怎麼做人,這是大圓滿、大自在,真正幸福。沒有圓滿的智慧,你就不能辨別是非利害,你去執法,賞罰就不公平,就造無量無邊罪業。明了之後,無論在什麼崗位,都是行菩薩道,都是修積無量無邊功德,須菩提看到之後,也讚歎希有。
這個地方講宰官,那是「希有宰官」,跟世尊沒有兩樣,這是我們要體會的,要學習的
凈空法師:太上感應篇(第一一四集)
太上感應篇 (第一一四集) 1999/10/19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9-12-127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五十段:
【殺人取財。傾人取位。】
這是「仕宦之惡」的第六條。《感應篇》註解裡面說得很多,舉的因果報應事情也很多。實在講這些例子是舉不勝舉,太多太多了,只是我們一般人粗心大意,如果稍稍細心留意,你就能夠看出這些因果報應,都在我們的周邊。書上寫的是古時候的事情,我們現在所接觸的是眼前的事情。我們應當要明了,法律決定不是盡善盡美,所謂法律有漏洞,聰明人鑽取法律的漏洞,犯科作奸,這是世間自以為聰明的人。在佛法裡面看這些人是最愚痴之人,為什麼?世間人眼光短淺,只看到眼前的小利,喪失了未來的大利,這不是愚痴是什麼?所以反而不如老實人,老實人在現前吃一點虧,上當了,厚利在未來,如果積植德行,不把得失放在心上,晚年就得大利。佛家講這個利益是屬於花報,果報在來世,來世所得的殊勝利益福報,遠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所以佛教人要積德累功,決定不可以做傷害社會、傷害別人的事情,這對自己決定有大損耗。
我們聽了這些話能相信,但是信心不深,信心裏面還夾雜著懷疑,所以常常會退心,道理就在此地。這是我們沒有把這些理論搞透徹,沒有將這些現象看清楚,所以才猶疑不決,聽了佛菩薩、聖賢人的教誨,半信半疑,不能成就自己真實功德。諸佛菩薩常常勸人發心念佛,這「發心」兩個字意思很深。發心是說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覺悟的心,幾個人能發?真正覺悟了,就一切都會為別人著想,因果的道理,我們常常為別人想,別人也就常常為我想,如果只為自己想,不為別人想,同樣的道理,別人也不會為你想,這個理我們應該懂得。世出世間賢聖所為,我們仔細觀察,不同的地方就這麼一點。大聖大賢、英雄豪傑,常懷十方,常念眾生;尤其是念苦難的眾生,念念不忘,念念總是想幫助他們,決定沒有傷害,沒有殺害的道理。『殺人取財,傾人取位』,奪取別人的地位,陷害別人,這個事情古今中外史書上,我們看了很多,現實的社會也不在少數。他能逃得了法律的制裁,能逃得了一般人的耳目,決定逃不了因果,決定逃不了惡報。所以我們要冷靜細心去想想。佛法、世法,諸位常讀《了凡四訓》,要深深的記住,明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懂得這個道理,人心就安了,安分守己,所謂是「理得心安」。理要沒有得,不能夠通達,心是安不下來的,安不下來,他就胡作妄為,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還自以為聰明,自以為得意,就錯了。
先賢有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我們要奪別人的,奪到手保不住,也會被別人奪去;我們騙來的,到後來也會被別人騙去,然後才曉得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佛在經上尤其說得好,「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世間人貪戀,用佛法的眼光看,他貪戀什麼?他貪戀「地獄五條根」,那還能逃得過地獄的果報嗎?這些教誨大小乘經論裡面太多太多了,我們要深思、要省悟。無量劫來我們在六道里輪迴,哪一道都曾經去過,不但去過,佛告訴我們,佛講的話都是真話,我們在三惡道的時間多、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這是一定的道理。從我們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的用心,我們的行為,冷靜反省就知道。經上雖講的不退轉,不退轉談何容易?深明其理的人不退轉,要深明!
四弘誓願裡面,為什麼那麼樣強調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同學都知道,我們的心性,我們的智慧德能,跟諸佛如來果地上沒有差別。現在為什麼落得這個樣子,搞得這麼可憐,這麼凄慘?《華嚴經》上說過,「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是無明煩惱、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所以才說「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斷了,你就證得法身,自性就是法身,學法門是成就報身,度眾生是成就應身,佛有三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三身。現在我們的三身不能現前,現在這個身相是業報身,造善業,人天兩道得福報;造惡業,三惡道里受報。阿修羅也不算是善報,為什麼?阿修羅的福報雖然大,享福的時候就會造更大的惡業,福報享盡了,惡報現前,時劫之長,我們沒有辦法想像。他造業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造極重的罪業。底下一句說:
【誅降戮服。貶正排賢。】
我們看看太上所講的這一段,用佛法來看,這是修羅造的業,羅剎造的業,雖然是個人身,他造的業跟修羅道沒有兩樣。所以古禮打仗戰勝了,戰勝了是用喪禮來處置。仗打贏了,不是歡喜,要曉得在這個戰爭當中,雙方死傷多少人,所以是用悲哀憐憫的心情來處置這樁事情;至於投降歸服了,更是用憐憫心來安慰他,來幫助他度日。如果還以貢高傲慢之心,虐待這些人,任意的殺害,這個造的業就大了,為什麼?這些人已經失去抵抗力,失去抵抗力你再要殺害他,不但是個人,對畜生都如是。世間為什麼有戰爭?為什麼有刀兵劫?這是因果報應。佛在經上講得很好,如果要世間永遠沒有戰爭,沒有刀兵這些災難,佛講了一句話,除非眾生不食肉,這個怨結才能化解。你吃的這些眾生肉,它不甘心,它現在是沒有抵抗的能力,但是它一轉世,所謂是「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一轉世,到它有能力的時候,它就來報復。報復絕對不會報到恰恰好處,總是要過分一些,每一次都過分一些,這個就不得了。
所以我們從歷史上看,看近代史,最近這一百年當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眼看的有第三次世界大戰,一次比一次殘酷,我們想想這些原因從哪裡來的?殺業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殘酷的事實?追根究柢,教育失敗了,沒人教。古聖先賢的教誨,諸佛菩薩的教導,沒人相信了,都說這個東西是迷信。不但是迷信,而且還要把它打倒,把它拋棄,完全隨順貪瞋痴慢,完全遵從弱肉強食,外國人提倡的「進化論」,不懂得因果的道理,不知道報應的事實。所以今天的世界瀕臨滅亡的邊緣,誰能夠救?宗教徒們祈望上帝能救。上帝發脾氣了,上帝發怒了,要懲罰世人,上帝不是佛菩薩,佛菩薩慈悲憐憫世人,所以要教。今天唯一的一條道路,我們要順從佛菩薩,順從古聖先賢的教誨。印光大師為我們選這個《感應篇》,教導我們學習,人人能夠依《感應篇》的教誨來學習,這個劫難可以挽回。一個人修,一個人得度;大家學習,大家都能夠得度。這一篇的經文不長,只有一千三百多字,要熟讀!不但要讀,要認真反省檢點,改過自新,這是消災免難之道。災難是自己造的,化解還是要靠自己,自己不肯回頭,求神、求佛菩薩都是枉然,自作自受,所以還是要自己來化解這個問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凈空法師:太上感應篇(第一一五集)
太上感應篇 (第一一五集) 1999/10/21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9-12-128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五十二節:
【凌孤逼寡。】
五十三節:
【棄法受賂。】
世間最苦的人莫過於孤寡,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對於這些人要特別憐憫,特別的照顧。佛法裡面的福田,這些人是福田裡面的悲田。我們看到眾生在遭難的時候,必須要想到,我在過去曾經遭過這個災難,我們在未來這樣災難困境,必定還是很多,只要不出六道輪迴,肯定是不能夠避免的。我們怎麼曉得?我們從因果上去看。《了凡四訓》諸位念得很熟,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我們自己造作業因註定的。所以這個非常公平,不是上帝定的,不是閻羅王定的,也不是佛菩薩定的,自己造作的,自作自受,我們要明了這個道理。遭遇這些苦難的人,我們很清楚、很明白,他過去一定造作這些業因。造作業因的時候,無知!我們今天有幸遇到佛法,能夠受到一些聖賢人的教誨,我們明白了。明白了之後,對於這些苦難眾生,一定要幫助他、要救度他、要照顧他,怎麼可以欺負他?怎麼可以逼迫他?欺負逼迫這些人,那個罪孽比欺負普通人要加很多倍,果報不堪設想。
我們去訪問基督教,參觀基督教所辦的這些社會慈善福利機構,我們看到他們的老人院,他們照顧一些樂齡老人,照顧孤兒,這個功德很大。在佛法裡面說,如果著相,這一些慈善事業是三界的福報;如果離相修善,他們所作所為就是無量功德。功德跟福德的差別,一個是著相修,一個是離相修,差別在此地;事相上沒有差別,用心不一樣。在事上做的,他們經驗很豐富,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到人家去參訪一次,就是上一堂課。昨天他們教會會督,這是教會地位最高的;會督下面他們有會長、有牧師,它的組織一級一級分得很清楚,跟李居士的一番談話,很重要!這是我們訪問的中心,是我們學習的課程,我們可以反覆的看、反覆的聽,初學的同學可以放給他們看,非常好的教材。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去參觀,都是去上課,都是去學習,取人之長,舍人之短,我們才有進步。
佛教給我們「精進」,精進從哪裡來的?精進從這些地方來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與善知識這一問一答,記錄下來都是經典。現在借重科技不需要記,我們把它錄下來,音聲也錄下來,現相也錄下來,這是最好的教材了。在這些地方,我們要吸取他們幾十年的經驗,古人有所謂:「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們用古人的原理原則,用現行的方法手段,這樣結合就契機契理。古時候的那些方法現在不適用,那些原理原則必須要遵守,契理!現代人做事的方法、手段,我們學會了,契機!這是在此地特別提醒諸位同修,不僅我們正式拜訪其他宗教,會學的人,像善財童子,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教材,都是菩薩學處。
他們這裡面,基督教不是像我們說同參、蓮友,他不是的,他們是講兄弟姊妹,就跟我們講同參、同學是一個意思。跟我也談了很多,我也很誠懇的告訴他們,你們對於老人的照顧,已經盡心儘力了,我們看了很感動、很敬佩,但是宗教家所做的事業,不能僅僅限於物質精神生活的照顧,不夠!世間慈善事業做到這裡,可以了,我們要幫助他,幫助他真正升到天堂。他們基督教是升天堂,你要不能幫助這些老人升天堂,你就失職了,對不起上帝。所以我提醒他,對於老人要特別留意機會教育。我們在人家的地方,一定要順從他們,我們不能教他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不可以的,這是破壞人家的道場。道不謗道,行家讚歎,決定沒有毀謗。你們要求升天堂,要幫助那些人個個都要升天堂,一定要對老人做機會教育,勸導他們,引導他們生起信心,增長信心。為老人開示,時間要短,一句廢話都沒有。他問我,我告訴他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十分鐘。一天當中,至少做三次到五次的開示,一次不要超過十分鐘,他聽了很歡喜。講長了,他嫌你羅嗦,他的精神也不夠用,五分鐘到十分鐘最理想。
幫助老人運動,我們看到了。讓老人看看他們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我們要替他選,這他們都沒有注意到。像上一次我們去訪問天主教的老人院,他們的院長非常謙虛,來問我。我就跟他說了,我說你們物質生活照顧非常周到,天主教的確不錯,有愛心,精神生活缺乏。他說我們也有,常常找一些年輕的學生、年輕人在這裡唱唱歌,帶領他們,他說他們不喜歡聽。我說我也不喜歡聽。現在年輕人唱的跳的,是噪音!我說你一定要懂得,這個老年人是什麼年代的人,你要拿半個世紀以前那些老歌來唱,他們就歡喜了,他們會懷念。不能用新的東西,新的東西老年人決定不能接受。所以一定要想到他是什麼時代的人,我們要給他什麼樣的娛樂。我們自己不懂,問問他,請教請教他,「你們喜歡聽什麼?喜歡看什麼?」他會告訴你。你依照他們喜歡的去搜集這些資料,來幫助他們,他就歡喜了。你不了解老人的心情,所以你做的不但不能幫助他,反而使他聽到見到,痛苦!他們這時明白了。我說你找那些古老的潮州大戲,他們這裡潮州人很多,這個他喜歡看。所以決定不能搞現代西洋的這些東西,這些對老人格格不入。到那裡的時候,我說我們的「濟公傳」忘了帶去,它會很受歡迎的,我們這裡現在有很多。所以處處看,細心去觀察、去學習。
李居士也透露了一個消息,我們要搞「多元文化村」。你看人家問我們,各個宗教這些慈善福利事業,照顧老人,照顧病苦,照顧孤兒,很多!他問:「你們佛教有沒有做?」要問你們,你們怎麼答覆?李居士說得好,事實!我們佛教每一個寺院都是養老院,每一個寺院都是社會慈善福利機構,比你們做的還要殊勝。我們的老人在寺院是自由的,到居士林去看,確實如此。你看每天那麼多老人到那邊,他們聊天,他們在那裡做義工,在那裡洗菜,生活得非常快樂,供給那麼多人吃飯,修福!廚房裡做義工,修福。祖師也不例外,六祖惠能大師當年在黃梅八個月,在碓房舂米破柴,也是干這個粗活,祖師。你們看到傳記裡面記載的,天台山國清寺的寒山、拾得,廚房裡打雜,豐乾和尚乾的活跟六祖惠能大師一樣,舂米、推磨。到以後人家才曉得,豐干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菩薩,佛菩薩在廚房裡修福供給大眾,我們看到這些事情不願意做,佛菩薩做。
所以我們照顧老人,跟他們照顧老人方法不一樣,一面揀菜,一面念阿彌陀佛。這樣念阿彌陀佛不要去撥念珠,摘一片菜,阿彌陀佛!洗一個菜,阿彌陀佛!你看看,是不一樣。我去看居士林一樓也裝上電視了,電視里有講經,聽經、念佛、工作都在一起。還有這些老同參們,天天在一塊聊天,比起他們辦的老人福利事業,我們的確有我們的特色。我們也歡迎他們來訪問,來看看我們這些老人生活。所以我就想到,我跟會長講,我要把我們這一邊老人生活狀況,小朋友生活的狀況,現在「耕心園」小朋友生活狀況,都要特別做一個光碟,送給其他各個宗教去看。他們平常跟我們不接觸、不來往,不知道我們幹些什麼,只是在憑空想像,大概都是燒香拜拜,沒有看到我們的內容。我們去訪問他,我們看到他們的,他們沒有看到我們,互相的交流,互相的觀摩。
對於鰥寡孤獨,要特別的憐憫,特別的照顧;不但要照顧他,還要教導他。儒跟佛教導我們,儒家是說出來了,「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明顯的教出來了。佛教了嗎?佛教了,也是如此,散在許許多多經論之中。佛家最殊勝、最偉大的理念,是一切眾生同一體,這個理念偉大,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個心,一個自性,一個法身,如果我們不能從這個地方認知,就不是真正學佛。真正學佛,《華嚴經》上有條件的,甚至於你還有個妄想,「這個佛殊勝,那個佛差一點;這個佛大,那個佛小」,你是凡夫,你永遠不會覺悟,你的悟門堵塞了,這個我們要懂得。佛法是平等法,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要曉得是方便說,諸佛如來平等的。為什麼說這個話?鼓勵我們依靠阿彌陀佛,帶業往生,這一生才能得度。如果不親近阿彌陀佛,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修學任何一個法門,都要斷煩惱,斷惑證真,這個事情難了,恐怕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一個人能做到。這是諸佛如來不得已的苦心苦語,大慈大悲,我們要懂得。所以往生是不難,提高品位可不容易。你有正確的認知,知道佛法是平等法,對於提高品位就容易了。還有差別,還有等級,品位沒有辦法向上提升
凈空法師:太上感應篇(第一一六集)
太上感應篇 (第一一六集) 1999/10/27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9-12-129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五十三節,這一節也只有一句:
【棄法受賂。】
註解裡面跟我們講,它說從這一句開始到「見殺加怒」都是講刑事上的,法官判案,從刑法上說。可是不守法,接受賄賂,現在已經不只是這些辦案的法官了,它也說得很好,「凡衙役書吏,亦在其中」,而不是專指刑官。現在在社會上,可以說許許多多的國家地區,舞弊賄賂的事情,已經是很平常了。甚至於社會大眾也以為這是正常的,不足以為奇了,所謂是有權、有勢、有錢,什麼事情都好辦。事雖然如此,所謂聰明人會鑽法律的漏洞,所以我們也曾經聽到人說,法律是為什麼人制的?為好人、為守法的人制的,甚至於說是為愚人、笨人制的。殊不知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凡是故意犯法的人,明知故犯的人,擾亂社會,使人民無所依歸,遇到事情不知道怎麼辦好,在因果裡面說,這種心態、行為,天怒人怨,眼前雖然得一點小利,後來的果報不堪設想。
可是今天有幾個人相信因果報應?有幾個人相信有來世?雖然這些事情,在科學裡面也有許許多多的證明,連西方外國人都用先進的科技,來探測所謂靈界的狀況。最近這半個世紀來,成果也相當卓著,多少人看了這些事實真相,不能不信。雖然如是,一些作姦犯科之徒,還是不知道省悟,不知道回頭,依舊是把眼前的利益看重了,沒有想到來日的果報,這是所謂麻木不仁。我們要覺悟,我們要明了。世尊說法,所謂的「三轉法輪」,也就是用三種不同方式來教誡眾生。第一個叫「示轉」,指示你、提示你,上根利智之人,佛一提示他就明白、就通達、就覺悟了。根性次一等的人,還不能覺悟,佛用明顯勸導的方法,像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世尊叫著當機者的名字,叫著名字給你講,這是「勸轉」。聰明人不必,不必叫名字,佛說話,或者是有一個動作、一個舉止,他就明白了。
這一次我們在吉隆坡做了兩場講經,第一天我去看現場,我在那個台上一坐,燈光照射的,那燈太熱了,兩小時照下來,非常辛苦。你上台在那裡坐一下,你就曉得,你就有感受,太熱了。這是一提示,立刻就要知道,就要曉得。人家好不容易那麼高的地方,裝這個燈很辛苦,所以一暗示就應該懂得。第三種教學方法就是「作證」。怎麼作證?像在那個光線下講兩個小時,人昏倒下去了,大家才曉得這個燈太熱了,第二天就不能講了,這是作證,給你做證明。現在這個世間,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作證轉的事迹,我們看到種種感應,那是作證轉。這一次弘法時間雖然短,只有兩天,也有許許多多的瑞相,很多人看見,都來告訴我。放生,看到阿彌陀佛;請法,見到佛光。許許多多瑞相,這都是給我們做證明的,尤其最殊勝的,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念佛同修往生的瑞相。如果大家再冷靜仔細觀察,善因善果,惡因惡報,現在報得很快,這都是給我們做證明。我們聽到了、見到了,要回頭,回頭是岸,人生很短。
昨天南京那邊給我打個電話,南京一中有兩位校長要到我們這來訪問,星期六到達。其中有一位關校長跟我同班同學,我們在學校里不但同班,我們兩個人同坐一個桌子,一張桌子兩個學生坐。那個時候十幾歲,現在都七十多歲了,想到當年就像在昨天一樣,你說人生有什麼意思?人生苦短。所以他來正好三十一號晚上到,恐怕他也不能聽我講經,第二天是星期天,我招待他一天,星期一我就要到香港去了。很好,叫他到念佛堂去念佛,他哪有這種機會?到我們這個念佛堂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到那裡去念佛去,種一點善根,這次新加坡沒有白來了。
種善因得善果,造作惡業必定有惡報,果報太快了,太明顯了。所以我常常勸勉我們同學,做好事也要守法,不能說做好事我就可以違法了。違法是一種非常不得已,而且那是高度智慧,我們要沒有智慧,也學菩薩權巧方便,往往後面惹了大禍,所謂「欲速則不達」。真正有高度智慧,通權達變,他知道會遇到什麼問題,問題如何能夠化解,他都很清楚、很明白。你問題來了之後,手忙腳亂,沒有能力化解,這是決定錯誤。一般同學們,聽說這個事情功德大,趕快去做,急功好利,心不清凈。這種好事,說老實話,不如無事。為什麼?這種的好事修福,果報是人天有漏福報,你一定會得這個福報的。得福報之後,你想想看,你能不造業嗎?我們看眼前這個社會,做大官的,發大財的,都是前生在佛門修福,今生他們有地位、有權勢、有財富,他造的是什麼業?希特勒前生大善,所以才能做國王,才能殺幾千萬人,不要償命。凡夫殺一個人,就要償命,他殺幾千萬人不要償命,你說多大的福報?富貴人家,天天吃眾生肉,吃了將來要還債的,佛經上講得很清楚,吃它半斤,來生要還它八兩,你說怎麼得了!所以還不如貧窮人家粗茶淡飯,少造業!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透徹。所以佛教我們修善,上面有一句話,你漏掉了,上面是一句什麼話?「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這就對了,這是菩薩行,菩薩的事業,離相修善。
唐朝時候龐蘊居士表演給我們看,他那個就是教誡世間人,急功好利這一類的人。他為什麼要去做好事?希求果報,為求得好果報去多行善事,斷惡修善。佛用這個方法來勸大家,是勸世俗人,還沒有念頭脫離輪迴的,所謂是下下根人,眼光短淺,沒有想到脫離輪迴,佛教給你這個方法。中上根性,佛一定勸導他,應當覺悟,應當要超越六道,永脫輪迴,這是佛的真實慈悲。龐蘊居士表演給我們看,他表演的什麼?「好事不如無事」。他家裡也相當富有,他學佛開悟了,真正明白了,把家裡面的金銀財寶,裝在一條大船上,船划到長江中心,把船砸沉,全部沉到江底,他什麼也沒有了。別人看到了問他:「龐居士,你這些家產都不要了,為什麼不拿去做好事,救濟別人?」他就留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無事是真正的好事。
今天社會為什麼這麼亂?李炳南老居士說得好,社會上好人太多了。我們聽了不懂,好人多不是好事,那太好了。他後頭加了一句話,在黑板上寫了四個字,「好人好事」,然後把那個「好事」畫了一個圈,畫個圈是什麼?那是破音字,好人什麼?好(ㄏㄠˋ)事。每個人都好(ㄏㄠˋ)事,都搶著做好事,麻煩大了。真正的好事,佛教給我們隨緣而不攀緣,永遠保持心地清凈平等。清凈、平等、慈悲心,你做的事樣樣都是好事,真正的好事。如果心不清凈、不平等、不慈悲,這個不慈悲怎麼說?喜歡你的人就慈悲,不喜歡的人就對他一點慈悲都沒有,這個慈悲不是真的,這個慈悲不平等、不清凈,所以佛家講這是「愛緣慈悲」,這樣做的好事,不是真正的好事。我們要懂得佛的真實義,開經偈上天天念,「願解如來真實義」,懂得真實義,我們才是佛的好學生,才能夠真正依教奉行。
佛的教誨諸位同學一定要記住,不是出於佛的意思,如果是出於他的意思,我們跟著他走,被他牽著鼻子走,這個不算好漢,那佛也欺負人。佛所有的教誨,是從真心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沒有自己的意思。真心與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同一個心,諸位要知道真心都是相同的,妄心就不相同了。本性是一樣的,習性就不一樣。所以佛是從真心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教誨,我們順從佛的教誨,就是順從自己的真心本性。因此,我們對於佛法才心服口服,原來世尊教一切眾生個個頂天立地。所以經論當中也常常讚歎,佛菩薩叫「無依道人」,依是依靠,真性沒有依靠,妄心妄識有依靠,它要依靠真心、依靠真性,離開了真心真性,決定不可能有妄心妄識。所以一個是有依靠的,沒有依靠!沒有依靠的是真正自己,有依靠就錯了。我們在大乘法裡面看到,一真法界沒有依靠,十法界有依靠,六道有依靠。這些地方我們要多想一想,然後落實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如何斷惡修善,怎樣破迷開悟,多少自己會有一個概念。常常讀經,常常看古大德的註疏、註解,知道自己怎樣去做,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都能夠與經中教誨相應,就是與真心自性相應,這才是真實功德,不至於誤會,不至於做錯誤。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介紹這一段
凈空法師:太上感應篇(第一一七集)
太上感應篇 (第一一七集) 1999/10/28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9-12-130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五十四段,這一段只有兩句:
【以直為曲。以曲為直。】
註解裡面第一節,我念一遍,「兩訟在官,曲直未定,生死與奪,在吾一言,豈可輕忽,今乃曲直顛倒,非因受賂,即是徇情,否則率意魯莽,有一於此,豈宜居官為民上乎」。這是舉為官斷案做一個例子,而其實這些事情,在現代社會幾乎每一個人都會犯這種過失。曲直,也就是是非,如果沒有真實智慧,很難斷定。尤其一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如果是沒有智慧,沒有學問,就很不容易判斷;往往判斷錯誤,就造很重的罪業,自己還不知道。同學們念過《了凡四訓》,《了凡四訓》對這些事情,說得很詳細,說得很廣泛,也說得非常深入,它的原則我們要學習,要能掌握到,那就是是非、曲直。不僅僅是現前,要論它的影響深廣,有一些事情,眼前似乎是不利,但是將來的利益很大,在此時此處不利,其他的地方利益很大,我們有沒有思考到這個問題?佛說一切法,從空間上來講,橫遍十方,他要利益十方一切眾生;從時間上來講,豎窮三際,這才是真實利益,永恆的利益。凡夫思考沒有想到這麼多,只想到眼前此時此地,此地,這個地區還很小,甚至於只想到自己一生,於我現前有沒有利益?我往後的利益都沒想到,這個眼光可以說是短淺到了極處。古大德教導學佛的同學要有前後眼,佛在經教裡面更是教導我們五眼圓明,我們對事情才能看得清楚。
佛法,我們常常講,常常提示。什麼是佛法?真實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叫做佛法。人生是自己,宇宙是我們生活環境,你能夠認識自己,認識生活環境,你就是菩薩,你就是佛。一個人不認識自己,不明了自己生活環境,這個人叫凡夫。這一樁事情,幾個人認真思考過?認真去思量過?我是什麼?什麼是我?只有真正學佛的人,才會想這樁事情。這個身是不是我?身不是我,六道凡夫都執著這個身是我,這個錯了。因為這一執著,《金剛經》上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統統起來了。四相的根本,就是個我相,我相的根本就是個執著,相宗講得很好,末那是執著,四大煩惱常相隨。我是什麼?我愛、我見、我痴、我慢,愛見痴慢這是我。佛要不給我們說清楚,我們怎麼會知道?成天就是生活在愛見痴慢裡面,愛見痴慢,說實在話,就是平常講的貪瞋痴慢,原來這個東西是我。人人都希求滿足貪瞋痴慢,貪瞋痴慢果然滿足了,阿鼻地獄去了,六道里的最下面一層。換句話說,貪瞋痴慢愈輕,就往上升;貪瞋痴慢愈重,就往下墜,六道就是這麼一個現象。天道,貪瞋痴慢最輕的,無色界天最輕,色界天比無色界天重一點,欲界天又更重一點,修羅跟人道比欲界天又要重,愈重愈往下墮落,最重的地獄道去了,阿鼻地獄。所以還要去搞貪瞋痴慢嗎?
佛教人修行,修什麼?修正你錯誤的見解。我見就是見解,見解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愛見痴慢,這個叫我執,執著愛見痴慢,永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過這個日子太辛苦、太可憐了。佛教我們覺悟,教我們回頭;覺悟就是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回頭是再也不幹了,把這個捨得乾乾淨淨。學佛的同修都希望放下,都希望把它舍掉,可是偏偏舍不掉。你舍掉,你就成佛了。佛跟眾生就這一念之差,轉過來,就轉凡成聖,轉迷成悟。為什麼你轉不過來?為什麼你不覺悟?你的執著太重了,念念希求自己的利益。這個自己是私心、我愛、我痴、我見,念念為這個造業。大乘佛法,世尊教誨高明到了極處,迷惑到極深極重的人,如果能夠相信佛陀的教誨,都能轉得過來。你不相信,不肯學,那就沒法子。只要你肯相信,肯依教奉行,凡夫一生成佛,不但在理論上是可能的,事實上也決定可以辦得到。
佛怎麼教給我們的?《金剛經》上教的就是極高明的方法。《金剛經》念的人多,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修學哪一個法門,幾乎沒有不讀《金剛經》。《金剛經》上講的原理原則,佛說了,發心度無量無邊眾生,這個心一發,念頭就轉過來了。凡夫念念都是為自己,現在把自己放下了,度無量無邊眾生,是為一切眾生,不再為自己了。肯為一切眾生的人,把自己舍掉了,絕對沒有一念為自己,這個人就轉識成智,轉迷為悟。要知道迷悟,為自己就是迷,為眾生就是覺悟;為將來是迷,為現在是覺悟,這個話同學們能聽得懂嗎?為什麼說為將來就是迷?將來是壽者相,你四相沒破。為現前,沒有將來,壽者相就沒有了,時空就突破了。《華嚴》裡面講的,「三際不離一念」,這話怎麼說?悟了一念,三際就沒有了;迷了一念,就變成三際,過去、現在、未來,迷了才有。迷了一念,產生三際的妄念;覺了的時候只有一念,決定沒有三際。換句話說,覺悟的人沒有十方,迷的人才有十方,十方三際都是在一念。一念能現,一真叫一真法界,一真是境界,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你真覺悟了。所以迷的人,迷了能現所現,迷了能所是一,在這裡面才產生了十方三際這個錯誤的認知。《般若經》上講得詳細,講得明白,這是是非曲直的根源。入這個境界,《華嚴經》裡面講入法界,哪裡還有是非?還有曲直?沒有了。是非曲直對凡夫說的。什麼是是?什麼是直?與性德相應的是是、是直,與性德相違背的是非、是曲。凡夫哪裡曉得?不明了事實真相,哪有不造業的道理!
可是你要知道,「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也是屬於萬法之一,萬法皆空,因果哪有不空的道理!為什麼說因果不空?是說因果的相續不空,因果的轉變不空,因果的現相還是空的,還是不可得的。為什麼?因變成果,因空了;果又變成因,果也空了,但是因果相續的現相永遠不中斷,因果轉變也是永遠不中斷的。所以說因果不空,不是說因相果相,不是的,是講它的轉變、相續。善因決定感善果,惡因一定得惡報。佛菩薩心地清凈,觀照微密;眾生起心動念造業之時,即是受報之時,這我們凡夫見不到。佛法裡面給我們講現報、後報、生報,這一世的報應,來世的報應,後世的報應,這是講的粗相。極其明顯果報的現相,極為細密果報的現相,佛菩薩知道,跟凡夫講他也不知道,他體察不到。實在講,起心動念就是受報之時。佛家講到極真實之處,跟人講「因果同時」。所以佛家表法用蓮花,為什麼不用別的花?蓮花比較明顯,花開的時候蓮子就在裡面,因跟果你都看到了。幾個人一下省悟過來?蓮花因果同時,哪一法不是因果同時?法法皆是,只是蓮花的因果同時明顯,一切諸法因果同時不明顯,其實沒有兩樣。
我們怎樣能夠把是非曲直搞清楚、搞明白,至少你不造惡業了,你不會受苦報。這一段解釋講得好,它說「曲直顛倒」原因大概不外乎三段。一個是什麼?受了賄賂,昧著良心說話,你得到他的好處;第二個,人情,徇情,也昧著良心以曲為直;第三種原因,太草率、太魯莽,沒有認真去觀察,太大意了,把是非顛倒了,都是過失。看情節輕重,造作這個過失有大小不一樣,看它這樁事情影響有多廣,有多深遠,結罪不相同,果報不一樣。如果它的影響面愈廣,時間愈長,你造的罪就重;如果影響是一個人,是一時,這個罪就輕,我們都要明了。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特別是謠言,我們佛經上講的「無根的謠言」,無根是什麼?他造謠生事,沒有這個事實。謠言很可怕,古德常講:「謠言止於智者」,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相信,不聽信謠言。一個人來給你造謠生事,說一遍,沒這個事情;第二個又來說一遍,也沒這個事情;第三個人再跟你說,你就不敢說沒有這個事情了;十個、八個人都來跟你說,你就懷疑了,是不是真有這個事情?所以大智慧的人,才能夠面對著造謠生事不為所動。什麼是大智慧的人?沒有自己的人,沒有私心的人,就不會為外面境界動搖了。諸佛菩薩不為所動,為什麼?諸佛菩薩沒有身,不但沒有身,連命都沒有,他的身、他的命為一切眾生服務的,決定沒有自己,所以才如如不動。只要有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就不可能不為外境所動搖。
我們學佛的同學,要往這些道理深處、精微處去想、去觀察,向佛菩薩學習,希望在這一生當中圓成佛道。關鍵就是我們能不能轉得過來,轉自私自利為一切眾生,念念行行都與性德相應。為廣大眾生是性德,為自私自利是迷惑,這一點總得要辨別清楚
凈空法師:太上感應篇(第一一八集)
太上感應篇 (第一一八集) 1999/10/29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9-12-131
諸位同學,大家好。《感應篇》第五十五節:
【入輕為重。】
第五十六:
【見殺加怒。】
到這個地方,前面總有十二句。這十二句雖然說的是「仕宦之惡」,實在講在現前社會幾乎每個人都常常犯,只是輕重不同而已。我們知道這本書的完成,年代相當久遠了,那個時候的社會跟現代完全不相同。古時候教育雖然沒有現代這樣普及,而實際上,教學的效果近代遠不如古時候。古時候家庭有教育,父母、長輩普遍都有一個概念,給子弟、給年輕人做一個好榜樣,都有這個概念。而機會教育尤其為國家各個階層領導人所尊重的,極力提倡的,表現在戲劇、歌舞、音樂、美術,各個方面都含著有很深刻的教育,「寓教於樂」,不是以娛樂為目的,娛樂當中要達到教學的目的。現代的社會不一樣了,提倡的是民主自由、科學技術,古聖先賢的教育完全放棄了,這才造成現代社會的危機。
我們都曉得,東方教育跟西方教育根本差別的地方,東方著重於道義,西方著重在功利,我們現在捨棄了道義,模仿西方人,人人都變成急功好利。社會,在現在已經是人人都具有這麼一個觀念,「競爭」,不競爭就沒有辦法生存。競爭到最後是什麼結果?整個世界同歸於盡,爭到最後就打,核子大戰怎麼發生的?競爭最後的結果。跟東方道義的思想不一樣,道義思想是彼此禮讓,哪有競爭的?中國幾千年古聖先賢教人,都是忍讓、禮讓,從來沒有聽說過「爭」這個字,這一爭還得了!這是東西方在教學基本上差別的地方,我們要認識清楚。仁義道德可以能夠維繫社會長治久安,急功好利那是曇花一現,後面就沒有了,一定要認識清楚。所以此地這十二句所講的種種惡行,在今天社會上一般人普遍都犯了。
『入輕為重』是什麼意思?註解里講得好,「書曰」,《書經》上講的,「罪疑惟輕」,一個人有過失、犯罪了,我們應該怎麼想法?不要去想他犯的罪太重了,大惡不赦,這個人心一點慈悲都沒有,我們常講心狠手辣,不是個仁慈的人。仁慈的人,看到犯極重的過,也要想這個過失不是很嚴重,處處往輕的地方去想。一個仁慈的法官來斷這個案子,處處總希望把他的罪洗刷乾淨,而不是看到犯罪的人,小罪給他罪加重。但是現在我們一般人對人,對自己的重犯過失自己可以原諒自己,別人小小的過失就要把他那個罪過要加重多少倍。為什麼會有這種心理?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這個根源,實在說就是捨棄了自己傳統的文化教育,受到外國人的影響。外國人,我早年初到美國,那一邊的同修告訴我,美國的政府,美國的海關,對於任何一個人他都懷疑,你是個犯罪的人,你是個行為不端的人,你要用種種方法證明你沒有犯過罪,證明你自己是好人。因為他的觀念就是你不是個好人,所以你要拿出種種證據證明你是個好人,證明你沒有犯過過失。這跟我們中國人不一樣,我們中國看任何人都是好人,他看任何人都是壞人。所以人生在這個世間,生在這個社會,還有什麼意思?
所以我們想到這些地方,看到這些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尊敬佛菩薩,佛菩薩在這個社會裡面還一樣現身,還一樣慈悲救護。諸佛菩薩純善無惡幫助大家,大家對佛菩薩還是惡意相向,毀謗、陷害、擾亂,層出不窮。佛菩薩要像我們這個態度,「算了,走吧!何必在這多住?」可是佛菩薩不如是,怎麼樣的侮辱他,他承受。善心、善意、善行教化一切眾生,還要受眾生的侮辱,我們對佛菩薩不能不尊敬,不能不稱讚。真的像佛經上講的,他不是凡人,不與凡人一般知見,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要效法的。《無量壽經》上講得好,佛說這一些眾生「先人不善」,先人是他的上一代,他的父母,他的祖父母,他的長輩,他的老師,「不識道德」,都被西方文明迷了,被功利主義迷了,被功利的意識形態迷了心竅,起心動念,自私自利。中國自古以來,諸位翻翻中國的典籍,沒有「隱私權」這三個字。司馬光告訴人,他一生「事無不可告人言」,坦白的、公開的,沒有一樁事情不能告訴別人,正大光明。外國法律上有「隱私權」,這是文化不同的地方、差異的地方。一個人一生當中,事事都要瞞著別人,都不能讓別人知道,你說這種心情多苦悶,活得多可憐!不敢告訴別人,不能告訴別人的,當然不是好事,好事,哪有不能讓人知道的?總是見不得人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細細觀察,要好好的學佛。
昨天晚上念佛堂的法師、護法們,我跟他們做個聚會,也順便跟他們談談怎樣去念佛?念佛也不能為自己,我們念佛堂的設施,領導大眾在那邊薰修,為一切苦難眾生。念佛要有感應,感應是從真誠心來的,有口無心,哪來的感應?口念佛號,心裡要想佛。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是心裡想著,心裡常常有佛,念佛的功夫才得力。所以念佛不能不聽經,不能不明白道理,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捨棄,佛號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
昨天晚上我去看李會長,他告訴我,上個月底他帶了個團到中國大陸去朝山、參訪,這個團一百多人,都是念佛人,都是念佛念得不錯的。結果在朝山旅途當中,看到同修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他說吃飯,圓桌有人就選座位。會長說:「你為什麼要坐那個位子?」「這個位子安全。」「什麼安全?」「那邊有人上菜、端菜、上湯,不小心會把衣服搞髒了,這邊不會;會長,你要坐這邊來。」會長說:「你決定不能往生。」為什麼?從這些地方看,自私自利。菩薩要把好地方讓給別人,苦難自己來承當,這種人決定能往生。處處要佔小便宜,這種人佛念得再多,李會長講:「肯定你不會往生。」我們常講起心動念為自己的人是凡夫,起心動念為別人的人,這個人是菩薩,迷悟就從這裡看。上巴士,頭一個上,先去佔好位子,所以從這些地方看,都不知道照顧年歲大的人。你看李居士,他樣樣走在人後面,他不在人前面,他所贏得的是廣大群眾對他的尊敬,處處為別人。處處想到自己,佔到有利的地位,把別人擠下去,不錯,你是可以能夠得利於一時,你輪迴的日子有得過,三途的日子有得過。能在這一生當中,處處讓別人,處處走在別人後面,眼前看到好像是吃虧了,將來決定得生佛國。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懂得這個事實,要能夠原諒一切人的過失,不要去責備別人。說個實在話,我們沒有資格責備別人,為什麼?我們自己本身有過失,本身沒有過失才可以責備別人。誰沒有過失?佛沒有過失。所以菩薩見人都謙虛,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他還有慚愧心,如來果地才沒有過失。可是諸佛如來責備人都非常慈悲,我們學佛要從這些地方去學習。
末後一句,『見殺加怒』。這是講犯罪了,判了死刑,執行死刑的時候,沒有憐憫之心,反而是瞋恨之心,這個心不好。古時候執法的人員,在執行處決死囚都流眼淚,雖然他是罪有應得,但是總是不能忍心看到人家死。尤其是無辜的、冤枉的,更是令人痛心,千方百計去救護他,怎麼可以還加怒?還動瞋恨心?這種心是非常殘酷,果報我們可想而知。所以對於遇難的人,應當要有憐憫心,應當要有同情心,要生救護心,這是仁心。貪瞋痴的心,是三途惡道之心。菩薩的心仁慈到極處,佛心是真誠平等,我們要認識清楚,要知道如何去學習。這一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下面一段是講一般平民所造的惡。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凈空法師:太上感應篇(第一一九集)
太上感應篇 (第一一九集) 1999/10/30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9-12-132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五十七段:
【知過不改。知善不為。】
這是惡報裡面的第三段。這一段裡面的文字一共到第六十句,五十七到第六十,到「侵凌道德」這一句,我讀這一段經文,感慨非常之深。讀了之後,仔細想想,經都不能講了。聖賢的功夫,沒有別的,就是在改過。註解里說得好,一開端「文殊菩薩白佛言,少年造孽,到老修行,得成佛否?佛言: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回頭就是改過,圓悟禪師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唯君子能改過遷善,則其德日新。」什麼是君子?在佛法裡面,真正發心修行的人,這個人就是君子。佛法修學有三個階段,天台家講「六即佛」,「名字位」那是不能改過的,有名無實,決定不肯改過遷善,這種人是假的學佛,不是真學佛。「觀行位」是真學佛了,觀行位是什麼?落實,把佛陀的教誨去做到,依教奉行,這是觀行位。我們念佛求往生,要做到觀行位往生才有把握,生凡聖同居土;要是「相似位」,那你就生方便有餘土;「分證位」則生實報莊嚴土。所以要改,知過就是覺悟,這個人覺悟了,改過就是用功,功夫落實了。
我讀了很難過,我剛才講我不敢講經了,我只有回去住小茅蓬,閉關靜修。為什麼?跟我學的人不知道改過,不知道自新,我講經說法全盤失敗。我清楚,我明白,為什麼還厚著臉皮在這裡講?沒有機緣接近我的人,有不少人想學,我們利用網路、利用錄像帶傳播,送給真正有心想學的人,為他們,所以厚著臉皮在這裡干,不怕人恥笑。自古以來,唯有好學才對得起老師,而一個老師一生當中能收幾個學生,太難了!現在人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也就能原諒我,不再羞辱我了。過去我在全世界許多地方,說得好聽一點,弘法利生的事業,自己總感覺得非常孤單、非常辛苦,沒有志同道合的。所以每一次回到台灣,我一定去看老師,我總是勸老師,希望老師能多栽培幾個學生,我們在海外能有點助手。老師也很感嘆,是啊。許多年當中,每一次見面我都會提到這個問題,大概總提了七、八次。最後老師跟我說,我不是不栽培學生,你替我找學生。從此之後,我不敢再說話了,為什麼?我找不到學生。我才明白他,他不是不教,是沒有人學。學要真聽話,真依教奉行。陽奉陰違,我們還干欺騙老師的事情,老師曉不曉得?曉得、明了。聽李老師講經的人,在台灣超過五十萬人,常常跟他身邊常隨眾二十多個人,一天到晚不離開老師的。這二十幾個人,哪個真學,哪個假學,他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知道,我也知道。李炳老在台中,後半生全部貢獻在那邊,真正跟他學的人,幾個人?三個人而已,他已經就相當安慰了。
所以以後我到北京訪問黃念老,黃念老是我在美國跟他聯繫到的,那個時候我是「美國佛教會」的會長,掛名的會長。那邊同修對我很尊重,說他們要請一個密宗上師到那個地方來傳法,跟我商量。我不同意,我說我們祖祖相傳,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要再搞其他的。然後我就問他,這個上師從哪裡來的?他說從北京。我就問他這大名。他說:「黃念祖。」我一聽說黃念祖,這個人的名字我印象很深,從前李老師曾經跟我們提過。我就問了一聲,我說:「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他說:「是的。」我說那請他來。梅光羲是李炳南居士的老師,這是我們同門的,同門不管講哪一個法門,路不會走錯,不會指錯。我們並不是排斥哪一個法師,我們怕把自己所修學的法門搞亂了,這是我們一個師承,他是夏蓮居的傳人,梅大師的外甥。我說這個人雖然沒見面,知見一定不會錯誤,歡迎他來。
來了之後,他帶了一部《無量壽經》的註解,油印的本子,鋼版刻字油印的本子。我們曉得,它那種印刷不會超過一百五十部,一百五十部以後就模糊不會清楚,所以數量很少,只帶了一部。他把這本送給我,我看了之後非常歡喜,我弘揚這部經,他也弘揚這部經,當時在全世界弘揚這部經的就這麼兩個人,所以看了非常歡喜。在美國沒有機會見面,他在美國住一個月就回北京去了,所以我一定要到北京去看他。我們一見如故,同一個師承,他很感慨說:「李炳老有你這一個學生就夠了。」我們跟一個老師,要知道老師的恩德,要報恩,用什麼方法報恩?依教奉行。佛教我們「息滅貪瞋痴」,教我們「勤修戒定慧」,我們貪瞋痴還天天增長,戒定慧忘得乾乾淨淨,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歷代傳法的祖師大德。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教學三十八年,能夠遇到這三個學生真正肯干。怎麼干法?就是這兩句,「知過能改,知善肯為」,沒有別的。不能改過,不肯為善,這是自暴自棄,怎麼能有成就?
我這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承蒙老師的教誨,我明白了,知道自己怎樣修學。曇鸞法師在《往生論》註解裡面講,末法時期修羅、羅剎太多了。什麼是修羅?嫉妒、瞋恚是修羅。我們想想自己有沒有嫉妒、瞋恚?什麼是羅剎?貪瞋痴是羅剎。所以祖師講這些話,我們讀了,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是修羅、是羅剎,不要緊,回頭是岸,這是佛講的。一定要放下,為什麼?「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土耳其的大地震,台灣的大地震,過去中國唐山大地震,那不就是佛菩薩示現給我們看,幾秒鐘身家性命全沒有了,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佛講的「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學佛人有智慧,什麼是智慧?抓住現前這一剎那,成就就在此地,念頭一轉,超凡入聖。可是這個念頭怎麼轉都轉不過來,習氣煩惱太重。從前李老師教給我們,教導學生在學生什麼時候?二十歲以下的可以教訓他。二十歲到四十歲不能教訓,要顧全人家的面子,只用暗示,不可以明說。四十歲以上的,他有過失都不能說了。古人處世待人的心態,四十歲以上定型了,暗示尚且不可,怎麼能說?超過四十歲怎麼辦?讀書,只有在讀書裡面,印光大師教給我們這三本書,好!《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天天讀,讀的時候對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對照自己的言語造作,好的要保持,明天還要這樣作法,錯誤的趕緊改,四十歲以上只有這個辦法。所以對於四十歲以上的人,犯過失還有批評,這個人也是無知,沒念過書,念過書的人不會說。
所以我們想想,從前弘一大師在南普陀教學,學生有過失,弘一大師一句話不說,這一天不吃飯。學生看到老師今天沒吃飯,大概我們自己犯了過失,自己去反省,去改過、懺悔,老師明天吃飯了。不知道改過,不知道懺悔,老師明天還不吃飯,後天也不吃飯,念佛往生了。不肯說你,說了有什麼用處?說了又不能改。李炳南老居士看到學生有過失,年歲小的教教,講經當中暗示,四十歲以上的人,決定不說。我跟他的時候還算不錯,我跟他的時候是三十二歲,蒙他特別愛護,他還肯說。說了我們就能改,他還可以再說;說了不能改,他下次再不說了。所以各地的同學,頭腦一定要清楚,絕對不是跟在我身邊的都是聖賢人,沒有這個話。李炳南老居士跟在他身邊的都不能成就,一定要聽其言而觀其行,辨別這個人賢與不肖,千萬不要誤會,常常跟在法師身邊的這個人一定就了不起,這是你們的錯覺。我今天不得已把話說清楚、說明白,千萬不能產生錯覺,為什麼?誤了你們自己的前程。這不是我一個,自古以來,要看他是不是真正肯學、真正好學。我們常常圍在李老師身邊二、三十個人,這裡面也有行邪道的,也有不如法的。黃念祖老居士曾經告訴我,他也有幾位同學在佛教界里也負盛名,修學不如法,走上邪道,走到名聞利養裡面去了,名字我就不必說了。他所說的這些人都不在了,都已經過世,黃老居士自己也往生了。
過去這樣的情形就常見、就不少,現在更多。什麼原因?現在人煩惱習氣比古人重,現在社會這些五欲六塵的誘惑,比過去增加許許多多倍,能在這個環境里把持得住,不是凡人。所以他依舊起惡念,造惡業,我們看起來很平常,不足怪也。能敵得過,那我們恭敬禮拜,他是聖賢降世,他不是凡人;凡人不能夠避免這個過失的。我們清楚,我們明白,千萬不要認為在我身邊這些人個個都是聖賢,那你就完全錯了。我自己還是凡夫,我的好處能聽老師的話,念念感老師的恩,不敢做對不起老師的事情,我的長處就在此地,我知恩報恩。韓館長照顧我三十年,我念念不忘,我坐在這個地方,她的照片掛在我對面,我講經我看到她在笑,我看到她的歡喜相。我決定得生凈土,而且告訴同學,我隨時隨地都可以往生。我是凡夫,業障深重,我能夠修成這樣,個個人都能修成,你們肯不肯干?憑什麼有這個把握?憑放下,世出世間法我一法都不沾染,就憑這個。有一絲毫的沾染,你就去不了。「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染上一條,這個染是什麼?念頭,不是在行為,行為太粗了。念頭上有那麼一絲毫念頭,你還沒有放下,你就去不了。
這是惡報第三段,第三段是「世俗之惡」,世是讀書人,俗是平民,一般讀書、平民的惡,這是第一條。這一條要做不到,所有一切修為全是假的,你必定還是隨業流轉,該受什麼報應,還是受什麼報應,我們不能不留意,不能不認真去思惟
凈空法師:太上感應篇(第一二0集)
太上感應篇 (第一二0集) 1999/11/1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9-12-134
上一次講到:
【知過不改。知善不為。】
這兩句話,實實在在是世出世間修行的關鍵,問題就是『知』,「知」在佛法裡面講就是覺悟,佛法講開悟、覺悟。什麼是開悟?什麼是覺悟?「知過、知善」都是覺悟,改過、行善是修行,如果不覺悟,修行就難了,不知道從哪裡學起,所以知很不容易。世尊為我們說法四十九年,其目的就是教我們知,能夠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無非是幫助我們知。見性,那就全知了,就不必人教。沒有見性的凡夫,凡夫諸位在經上看到有內凡、有外凡,都稱作凡夫。內凡是六道以內的,在六道凡夫稱內凡,外凡是稱四聖法界的;換句話說,你沒有超越十法界都是凡夫。一真法界裡面才叫聖人,那是見性了。沒有明心見性都是凡夫,凡夫對於事實真相認識不清楚,所以佛菩薩慈悲教誨,幫助我們認識。
實在說,這幾句話在層次上講有淺深不同,最深的是辨別真妄,再下面一等,則是邪正、是非、善惡,最粗淺的是利害,這最淺近的,什麼對我們有利,什麼對我們有害,能辨別的人也不多。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言談舉止,犯這些過失對自己有害。什麼樣的言談舉止對我們有利,什麼樣對我們有害,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利是什麼?利是別人歡喜讚歎,用現在的話說,對我們有個好印象。別人對我們有好印象,我們做事就方便了,就會得到很多人幫助。害是什麼?人家對我們壞印象,給人壞印象,將來就是做好事也得不到人幫助,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障礙,這個道理要懂。所以知過、知善這個事情我們不能看輕,這是大事一樁。等覺菩薩還有過,還要知過,還要知善。他有什麼過?我們在經上讀到,他那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他有過,他還要去求學求知,如何把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斷掉。到如來果地上才沒有過,過盡了,善圓滿了,所以等覺菩薩善還沒有圓滿,還有過沒有除掉。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虛心求學。《華嚴經》上,諸位看到文殊、普賢還是虛心在那裡求學,我們怎麼可以自以為學得不錯了、自以為到家了?表現在外面的態度,貢高我慢,這個錯了。
所以古聖先賢儒家佛家教小朋友,啟蒙教謙讓,《三字經》裡面講的「融四歲,能讓梨」,那是教育。四歲小朋友就懂得謙讓,哥哥大,吃大梨;弟弟小,吃小梨。現在教育不懂了,我們在美國看到的,兒子跟父親爭電視,都要看電視,兒子要看大電視,問他:「小電視在那裡,你為什麼不看?」「我要看大電視,你們大人看小電視」,你看看有什麼法子?沒有教養,不懂這個道理。這個社會競爭,這一競爭就糟了,社會永遠動蕩不安,彼此互相競爭,彼此不肯忍讓,一點謙虛的心都沒有,自以為是,別人都不如我。我們今天是幹什麼的?我們是學佛。學佛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救苦救難。苦難從哪裡來?苦難從思想上來,從見解上來,今天想法看法錯了,我們要想幫助他,自己先要做示範。
釋迦牟尼佛要幫助娑婆世界苦難眾生,不能不示現苦行。學佛一定要過這麼苦的日子嗎?不需要。《華嚴經》上「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哪裡一定要過這個苦日子?他為什麼一定要過這個苦日子,把自己物質生活降到最低的水平,給別人看,把精神生活提升到最高的標準,處處謙卑禮讓,一切好事先讓別人,自己退居在最下位。他要用世間人的話來說,他有沒有得到報償?這個報償我們人人都看到,幾千年之後,提到釋迦牟尼佛,哪一個不尊敬!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哪一個善知識不肯依教奉行!這就是釋迦牟尼佛苦行得來的報償,恩澤永留世間。天人師範,天人導師,他是做給我們看的。最重要的是做給學生看的,我們這些做學生的人,都能以他做榜樣,都能認真向他學習,我們再做給社會大眾看。要真有這個心肯改過,真有心肯修善,這個人就是佛經上常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真正有心改過修善。要想改過修善,就要求學,記住,沒有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都有過失,都有修善的必要。
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即使證得圓滿的佛果,斷惡修善還是繼續在干,沒有停止下來,這是為什麼?這是為教化眾生。佛的惡斷盡了,善圓滿了,為什麼還要示現斷惡修善?那是教學。確確實實自己沒有惡了,示現斷惡;善圓滿了,示現修善,慈悲到極處,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佛的恩德超過父母,沒有能夠相比的。佛恩之大,我們如何報佛恩?用什麼方法報佛恩?報恩,你要知恩;不知恩,就談不上報恩了。首先你要知恩。沒有人教誨,我們怎麼會知道佛恩?佛對我們有什麼恩?報佛恩,只有一個方法,依教奉行,這是真正報佛恩。這兩句八個字是總綱領,在佛法裡面講是大總持法門。佛法裡面講的看破放下,看破就是知,知過知善是看破;放下是改過修善,是功夫。所以這兩句話我們要牢牢的記在心上,「知過能改,知善能為」,這個人就是聖賢。
從哪裡下手?佛教導我們從十善業道下手,這是教一般大眾,教化一切眾生。知過,什麼是過?十惡是過。什麼是善?十善是善。皈依佛門,發心做佛的弟子,佛對我們的教誡是三皈、五戒,這是根本。三皈是教我們回頭,這裡面也有過、也有善。什麼是過?迷邪染是過,什麼是善?覺正凈是善,這個意思深!太深太深了。迷邪染的習氣,無量劫就養成了,這一生可以說從父母生下來一直到現在,我們都是隨順迷邪染生活,錯了。要知道,要循覺正凈,覺正凈我們不知道,什麼是覺正凈?佛在經典裡面一切教誨就是覺正凈。所以我常常勉勵同學們,經典是我們性德的流露,我們決定不能把釋迦牟尼佛看成普通的人,那你完全看錯了。釋迦牟尼佛是性德圓滿的流露,誰的性德?自己的性德。我們睜開眼睛也看到芸芸眾生在那裡造作一些罪業,這芸芸眾生也是我們自性流露出來的,是自性迷邪染流露出來,迷邪染變成六道,覺正凈變一真法界、變四聖法界,所以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性,這個道理深,懂得的人不多了。可是修學大乘,必須建立在這個理念的基礎上,在大乘修學裡才少障礙,才容易提升,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性。你看唯識學家,盡虛空遍法界唯識,識是什麼?能變,境界是所變。性宗比相宗講得更究竟、更圓滿,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性。諸佛、法身大士是性德圓滿流露,十法界、六道是性德裡面迷邪染的流露,我們如何把迷邪染改正過來,皈依覺正凈,這是你真正皈依了,依自性三寶,我們才能真正得度、究竟得度。所以「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太上感應篇 (第一一二集) 1999/10/17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9-12-125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講到《感應篇》第四十八段:
【輕蔑天民。擾亂國政。】
我們看到世間凡是邪法邪教,幾乎都造這種惡業,只顧自己的名利,不顧人民的利益,欺騙眾生,擾亂社會,這個罪業非常重。縱然他能逃過法律,他逃不過因果,眼前所得的這點利益,後來受苦無窮。學佛的人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絕不能圖一時的小利,給自己帶來無窮的後患,這是愚痴到極處。佛菩薩起心動念,一切作為,無一不是利益眾生,安定社會,這是佛心,這是菩薩業。念念一定要為眾生想,任何一個行業,任何生活方式,都是菩薩道,都是菩薩行。
昨天東北崔玉晶居士打電話給我,說她們的事業現在遇到困難,她很想放手。今天早晨又給我通了一通電話,我勸她行菩薩道,不要為自己的利益。她說是的,她都為員工、為社會,但是還是有很多毀謗、很多障難。這是免不了的,諺語常講:「好事多磨」,父母哪有不愛護子女的?哪有不為子女去想的?可是子女一樣埋怨父母,一樣給父母找許許多多麻煩,父子尚且如此,老闆跟員工哪能有例外?所以過去廠裡面那麼多人,大家都歡歡喜喜,一心一意,由此可知,佛法效果實實在在殊勝,一定要向大家說明解釋,澄清這些誤會。
人不聽經決定會胡思亂想,不但是一般世人,我們學佛的人都一樣,煩惱習氣太重了,三天不聽經,完全退轉了。所以我告訴她,最近我聽到許多感應的事情,鬼神都要求聽經,而且要求聽經的時間延長,一天兩個小時不夠。這些感應表面上看好像都是鬼神,實際上我想都是諸佛如來化現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示現什麼身。我們現在這些人已經不是人,所以佛菩薩眼睛裡看,應以鬼神身而得度,示現鬼神身來度我們,我們應當知道慚愧。佛示現人間的善知識,我們遇到不相信,聽到鬼神就害怕,不敢掉以輕心,佛菩薩以鬼神身來度我們,佛菩薩用惡道的身分來度我們,這顯示出無比的智慧,善巧方便,我們要在這裡面提高警覺,認真努力修學。
現代講經的人少,不容易請到法師。什麼是好法師?什麼是真善知識?決定沒有私心,決定不為自己。我今天勸導崔玉晶居士,絕不為自己利益著想,也不要為你的家庭利益著想,念念為你工廠里的員工。她的工廠有四千多人,念念為這些人的利益著想,念念為社會大眾利益著想,你就是菩薩。能夠為員工,老闆是為員工來服務,員工為社會服務,社會為國家服務,國家為世界服務,這就叫做菩薩道,這就是佛法。我們將佛法落實在現實的生活,佛法決定不是談玄說妙。為大眾利益,裡面還摻雜著不捨棄自己的利益,這是凡夫不是菩薩,依舊是迷而不覺,染而不凈。學作菩薩要學得像、要學得徹底、要學得究竟。任何一個人,不論自己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不論自己是在哪一個服務的工作崗位,只要沒有私心、沒有自利,一切為眾生、為整體著想,真誠慈悲的服務,這個人就是菩薩化身。這個人以及他所做的事業,一定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困難,甚至於災難,有時候也在所不免,那是什麼原因?業力的召感,業力不能消除,災難就決定不能避免。消除業障要從本身做起,自己業障不能消除,如何能幫助別人?這個道理要懂。在這個地區明白的人多了,覺悟的人多了;他怎麼會明白?怎麼會覺悟?要依靠講經說法。六道裡面都是凡夫,都是一批迷失自性的人,沒有佛菩薩教誨,他怎麼會覺悟?所以真正發大心,學經教,捨己為人,這個事情,諸位要細細去想,想通了,想明白了,你就知道,值得!人在一世,壽命短促,縱然活到一百歲,還是太短太短了,何必造業?
為自己的利益就造業。所以佛菩薩住世,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所示現的,正是如《金剛經》上所講的,他的思想、見解、言語、造作,都是展現出「無我相、無人相,亦無非法相」。他老人家一生所說的全部落實,全部都在他的生活、工作崗位上顯示無遺。可是我們看不出來,覺悟的人看出來了,在般若會上須菩提尊者看出來了,讚歎「希有世尊」。什麼是希有?落實就希有。世間人、六道眾生哪一個不為自己?人人都為自己,這個不希有,現在遇到一個人不為自己,點點滴滴完全都是為眾生,這個希有,這個心希有,所以他的行持就希有。所以先要發心,要發無上菩提心,這個心一發,自然就能夠愛護一切眾生。《無量壽經》上講「仁慈博愛」,「博愛」是出在《無量壽經》上的,這個愛心才真正歡喜樂意,縱然受盡了冤屈,也不會退心,也不會改變志向,認真努力為一切眾生服務。
這個服務裡面,佛菩薩對眾生的服務,跟世間人的服務不一樣。佛菩薩服務裡面最主要的一個目的,幫助眾生覺悟,這就叫佛法。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是世間法,就不是佛法了,是世法的服務。佛法的服務,點點滴滴都是令眾生覺悟的。這個事情,我們在《般若經》裡面看得很多,看得很透徹。《華嚴經》裡面,更是具體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能體會。從讀經本能夠看到諸佛菩薩一切眾生現實生活狀況,經教跟現實是決定不能分,是一不是二,這個才叫希有。經教要是跟現實脫節了,不是佛菩薩的過失,是我們自己的過失,我們自己不會學,所以它才脫節。要會學,佛法就是實際的生活。在古時候佛法沒有傳到中國來,中國古聖先賢裡面,我們深深相信有佛菩薩應化在其中,堯、舜、禹、湯、周公、孔子,他們的心行,我們用佛經來比照,就能夠認清那都是佛菩薩。《感應篇》小注里有一段,「帝堯曰」,堯王,「吾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看看他們的用心,他們想的是什麼?想的是天下苦難的眾生,念念當中如何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要幫助眾生,眾生缺吃的,送一點吃的給他;缺穿的,送一點衣服給他,這是小恩小惠,這不是辦法,決定不能教眾生永遠靠救濟生活,這不是慈悲濟世。慈悲濟世要教眾生有智慧、有能力可以獨立謀生,自求多福,這是真正慈悲濟世。真正慈悲濟世從哪裡做?從教學,教他!他沒有智慧,教導他、啟發他開智慧;他沒有生活能力,教他技術,教導他謀生的能力,所以說「教學為先」。而究竟圓滿徹底的教學,是佛法裡面所說的,幫助一切眾生轉迷為悟,這就超過世間一般的教學了。大徹大悟,就是佛菩薩,究竟徹底覺悟,就是無上菩提,佛菩薩教眾生的是這些,我們發心學佛,也就是學的這些。
佛菩薩大慈大悲,我們自己能不能成就,關鍵在好學,這是我講過許許多多遍。不好學,有好老師也是枉然。我們一生能不能成就,就決定在是不是好學。居士林的陳光別林長,最近往生凈土,三個月之前預知時至,他怎麼修成的?好學。李木源居士告訴我,老林長最近四年,每天聽經聽八個小時,所以他成功了。這四年生病,身體不好,不能工作,自己在卧房裡面放一部大的電視機,我們所有的錄相帶,他全部搬一套回家,每天看,一天看八小時,看了四年。這清楚、明白了,信心愿心堅定,萬緣放下,一心求生凈土,他如願以償,他成就了。所以我們看看古往今來,凡是成就的人,沒有別的,就是好學;凡是不能成就的人,我們仔細觀察,不好學。好學的人,隨順佛陀教誨;不好學的人,隨順自己煩惱習氣,因不同,果報當然不一樣,這是我們要深深覺悟的。好,今天時間到了
推薦閱讀:
※《仙劍一》如果會被改寫,這是唯一一個我不想讓她復活的人
※瑜伽老師也有浮躁心,我是如何一一攻破的 ?
※國際甲狀腺周一一甲狀腺手術是個「小手術」嗎?
※八字密碼《愛情鳥》一一十神定位斷決上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