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態|哈佛Frank Hu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中國人群糖尿病誘因何在?「Voice of Nu...

VOICE OF NUTRITION

科研動態·Vol. 1

胡丙長

Frank Hu

胡丙長 (Frank Hu) 教授,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主任,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2015年美國膳食指南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現任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流行病學系教授,哈佛大學醫學院Channing實驗室和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教授,波士頓肥胖研究中心遺傳流行病學部主任,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肥胖流行病學與預防項目聯合主任。胡教授也是ICNYSN(營養青年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為:

  • 飲食等生活方式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 基因和環境的交互作用與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關係

  • 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營養代謝組學

  • 中國人群肥胖、代謝表型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 胡教授在頂級醫學雜誌上發表過800多篇同行評閱的研究論文,如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JAMA內科學雜誌(JAMA of Internal Medicine)、柳葉刀(Lancet)、自然-遺傳學雜誌(Nature Genetics)、國際流行病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他還編寫了著作《肥胖流行病學》(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胡教授在2015年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院(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院士。

    引言

    在近十年,2型糖尿病(T2D)在中國的發病率迅速上升。全國範圍內的調查數據顯示,1980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為0.9%, 1994年為2.5%,2002年為2.6%。但在隨後的幾年,糖尿病的發病率大幅攀升,在2007年已上升至9.7%,2013年為10.9%。截至目前,中國有超過1億的糖尿病患者,佔世界總患病人數的25%。這種迅速上升的趨勢具有下述一些特徵:發病年齡相對較低、BMI較低、患病知曉率和治療率很低。目前以白種人群為主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種可預防的疾病,糖尿病的成因91%可歸咎於不良生活方式。這意味著(至少從理論上來說)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選擇健康飲食、堅持運動鍛煉、不吸煙、不過量飲酒和保持健康體重,大多數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這些結論已經進一步在臨床試驗中得到驗證[1]

    最新發現

    鑒於中國糖尿病日益增高的流行趨勢,研究不良生活方式與2型糖尿病的發病關係,可以為當前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據,為今後降低糖尿病發病率提供戰略性指導。圍繞著這個問題,哈佛大學Frank Hu教授研究組通過系統分析中國人群的生活方式及糖尿病負擔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發現:高BMI、低全穀物攝入、高精製穀物攝入是目前中國高糖尿病發病最重要的個體危險因素,另外,低體力活動和高血壓也和糖尿病發病有顯著正相關。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10月的《Diabetes Care》上[2]

    研究設計

    該研究主要基於1991-2011年中國健康和營養調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的數據。通過應用比較風險評估方法來評估可歸因於各個風險因素處於非最佳水平在中國所導致的糖尿病病例。

    研究結果

  • 在2011年,高BMI是中國糖尿病發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大約有4380萬例糖尿病可以歸因於此,佔中國糖尿病總人數(~9000萬)的46.8%。

  • 低全穀物攝入和高精製穀物攝入是主要的飲食危險因素,分別有3780萬和2180萬例糖尿病與此相關。

  • 與低體力活動、高血壓和吸煙相關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分別為2950萬、2160萬和980萬。

  • 儘管低脂乳製品、堅果、水果、蔬菜、魚類和海鮮的攝入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適度增加,但2011年的平均攝入量仍低於最佳水平,而與此相關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分別為1580萬(低脂乳製品)、1130萬(堅果)、990萬(水果)、600萬(蔬菜)、360萬(魚類)和260萬(海鮮)。

  • 同時,加工肉類、紅肉和含糖飲料的攝入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呈現上升的趨勢,在2011年分別與280萬、180萬和50萬例糖尿病發病相關。

  • 研究意義

    綜上所述,BMI高、精製糧食攝入偏高、全穀物攝入偏低是導致中國糖尿病負擔的主要因素,同時,高血壓和低體力活動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關於如何減緩甚至阻止中國糖尿病患病日益增多的趨勢,該研究總結了5大相關策略:

    ① 減少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用全穀物代替精製穀物;

    ②增加水果、蔬菜、堅果、低脂乳製品、魚類和海鮮的攝入量;

    ③隨著中國人飲食習慣的快速西化,紅肉、加工肉類和含糖飲料的攝入逐漸成為中國人飲食的流行選擇,針對於這一方面的干預也是必不可少;

    ④加強控煙措施和戒煙干預;

    ⑤增加體力活動,推廣有利於步行和騎自行車的生活環境。

    科研動態-即時採訪

    1

    ICNYSN:非常感謝Frank Hu教授能接受我們針對您的團隊最新發表的文章的採訪。我們知道,糖尿病防治的一個難點在於國人的一些飲食習慣很難改變,比如用全穀物代替精製穀物有不少人聽說過,但是因為吃慣了白米飯很難接受在裡面加雜糧。請問關於在糖尿病防治的人群干預實驗中,國內有沒有比較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鑒?

    Dr. Frank Hu:其實粗糧對於大部分中國人,尤其是糖尿病高發的中年人群,並非什麼稀罕之物,很多人在年輕時都是粗茶淡飯過來的。即使在歐美,最初推廣全穀類替代精細糧穀類時,也存在同樣的質疑之聲,人們剛剛過上衣食無憂、精細食品隨便吃的日子,無緣無故的沒人願意挑粗糧吃。可隨著營養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全穀類食品的健康益處之後,就會慢慢主動接受全穀類食物,其接受度和消費量也逐漸增加,同時食品加工行業也會盡量改善全穀類食物的加工,盡量使其既健康又美味。

    2

    ICNYSN:對於低脂乳製品的推廣好像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有觀點認為,乳製品是否全脂與慢病危險沒有關係,而選擇低脂乳製品以及其它低脂食品容易把減掉的脂肪部分熱量用糖類來代替。您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Dr. Frank Hu:低脂乳製品與慢病關係的研究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被減掉的脂肪的替代對象。人是要吃飯的,減少某一樣營養素攝入量時,勢必會增加另外一種營養素的攝入。如果不同研究的比較對象不同,那研究結果可能會不同。我們去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就報道過,如果用佔總能量5%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替代同樣能量的奶類脂肪,心血管病發病風險會降低24%;而用5%的動物脂肪(主要來源於紅肉)替代奶中脂肪,心血管病發病風險則會增加6%;用精細碳水化物包括糖替代等能量的奶類脂肪,則風險類似[3]。用低脂乳製品替代高脂乳製品,可以降低飽和脂肪酸和總能量的攝入,但同時要控制精細碳水化物和糖的攝入。

    3

    ICNYSN:改善中國糖尿病的現狀,政策、社區、學術、醫療和營養等方面應該怎樣合作和相互促進呢?

    Dr. Frank Hu:中國糖尿病的預防和控制形勢很嚴峻。糖尿病預防本身就依託於國家政策、科學研究、臨床治療和營養干預等多方面的合作。特別是,作為一個可預防的慢性進展性疾病,從國家層面來說,預防相對於治療更加經濟有效;對於個人而言,一旦罹患糖尿病,大部分患者都需要終生服藥,而且罹患心血管疾病和早死的風險會增大。因此,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對於社會、家庭、及個人都尤其重要。而如何增強全民健康意識、普及一級預防理念、改善個人膳食質量和生活方式,則需要多個機構的通力合作和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Li G, Zhang P, Wang J, Gregg EW, Yang W, Gong Q, Li H, Li H, Jiang Y, An Y, Shuai Y, Zhang B, Zhang J, Thompson TJ, Gerzoff RB, Roglic G, Hu Y, Bennett PH. The long-term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diabetes in the China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 a 20-year follow-up study. Lancet. 2008 May 24;371(9626):1783-9. doi: 10.1016/S0140-6736(08)60766-7.

    [2] Li Y, Wang DD, Ley SH, Vasanti M, Howard AG, He Y, Hu FB. Time Trends of Dietary and Lifestyle Factor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 on Diabetes Burden in China. Diabetes Care. 2017 Oct 18. pii: dc170571. doi: 10.2337/dc17-0571.

    [3] Chen M, Li Y, Sun Q, Pan A, Manson JE, Rexrode KM, Willett WC, Rimm EB, Hu FB. Dairy fat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3 cohorts of US adults. Am J Clin Nutr. 2016 Nov;104(5):1209-1217.

    推薦閱讀:

    關於糖尿病人的飲食?
    糖尿病患者別擔心,多吃幾種含「胰島素」食物,糖尿病不攻自破
    如何避免糖尿病足截肢?
    當糖尿病與甲亢強強相遇
    #秋補#葡萄乾是健康零食嗎,糖尿病人能吃嗎?

    TAG:科研 | 中國 | 中國人 | 糖尿病 | 教授 | 人群 | 團隊 | 動態 | 研究 | 最新 | 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