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凈土法要 第三卷 回歸之路 你有煩惱嗎
你有煩惱嗎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無不沈沒在無邊無際的煩惱苦海中,無依無救,任憑業風識浪的狂擊與鼓盪,因為不知彼岸,不明方向,所以大都自甘沈淪,難有出頭之日。人性本具佛德,莊嚴之境,極樂之心,原來現成,只有被無始無明煩惱所迷,對境生心,染著不舍,就此漂泊,無有止息,因此,娑婆世界即是堪忍苦難的所凡人均有煩惱,這本是極明顯的事實,但許多人因為沒有智慧,不知煩惱是何物。如一老太太在寺廟裏與人聊天,我問她:「你有煩惱嗎?」她說:「我有子女供給,一切都有,還煩惱甚麼?」「那麼你沒有貪、嗔、痴、慢、疑了嗎?已經消除了身、邊、見、戒、邪了嗎?了斷了大隨、中隨、小隨的煩惱了嗎?」這位老太大隻知生活條件差了,心裡煩了才是煩惱,而不知心未空凈正走大煩惱,因此,終日隨波逐流,被境所奪,漏失本性功德,於是時時煩擾自性,念念惱亂眾生,生滅不斷,此起彼伏,還說自己沒有煩惱呢!
仔細分析現實中煩惱的類型,大致可以有這五類:
一、因為不明教理,終日以世俗的觀念在佛門中來去,而不得要領,沒有下手的方法,所以被他人所轉或妄求世福,久久心地不安,故生煩惱。
二、因為環境不利於修行,或被工作、生活所迫,沒有時間修行,心中渴望有閑靜的地方,好坐禪修行。但是目前無法達到這一理想,故而煩惱。
三、希望自己早日成就,但不得其法,不遇明師,以及障緣太多、習氣難轉等原因而不得成就,因此而心生煩惱。
四、認為自己的宗派法門最好,師父最有德,自己的見地最正確,修行最如法,但是別人不承認、不能統一認識,於是心生煩惱,甚至與人生髮諍論。
五、由於發菩提心弘法利生,做佛教的事業,雖然發心很正,或者因緣的不適合、或者他人的誤解、或者自己的習氣,他人由此而毀謗打擊,反生障礙。因為他人不理解弘法的困難,不明白自己的用心,故生煩惱。 如果你有第一類型的煩惱,那麼一定要多聞熏佛法,聽善知識講經,看一些入門的佛法,明白學佛是怎麼一回事,然後依正法隨分修學,放下世俗的觀念,把散亂的心攝入正念中,逐漸改造自己的人格,開發佛性的覺智。同時要有眼光去親近有緣的善知識,依止進修;利益那些十分需要幫助的人,使其解脫煩惱。做一切事不損惱眾生,拋棄一切無義利的事,自心又不能有染污,使心地光明清凈。這樣久而久之,必能入於佛法正道。
假如你有第二類的煩惱,千萬不要著急,焦慮、應當以安忍不動的心去面以現實,時時在動用中覺悟自己,善對他人、使工作、生活等一切過程都成為修行的方 便。如在動用中透過得來,沒有粗重煩惱,其力用會更大,將來弘法利生必能勝任。隨著福報的增加,以後還會有更好的修行因緣到來。所以要切記:「道在目前」,「日日是好日」的禪道名言。
希望早日成就,這是每個修道人的心愿。但是成就與否完全要看你所選擇的目標與所走的路是否正確,同時還要看過去的善根、福報和現在的因緣時節。因此,第一,不可強求;第二不必期望過高而入妄;第三成就歸於心地,不向外求;第四日積月累,行在當下,故不可計時日。明白了成就的道理,當然要依明師。凈土宗人信願念佛,專一不染,也能由此一門深人而成就,所以法的抉擇要看於自己親切否?如果一一都符合自己的安詳正念之心,那麼,將來的成就也必在其中了。唯須注意的是不可朝三暮四,而使心不安寧,能得一法而安身立命乃至歸於無所得,方有成就的一日。
佛法是平等之法,依師而得法,依法而得定慧,因定慧而心燈明,燈明可以照眾生之暗而解眾惑。因此,如果你執著了師法說明你還未入門,心燈仍未點亮,所以還須加倍努力用功,學修全部師法,透過心境,圓融不二,到此方知法法平等,無有高下,心量廣大,明照無餘。此時對一切有緣眾生均可方便教化,隨機指點而不執著任何宗派知見了。如此融攝了大眾的心,也就不會有認識上的對立與矛盾的煩惱了。
至於你做弘法利生的事,必是為眾人之首、為眾人之勝的佛門法將了。因為所處的位置重要,影響深遠,一舉手,一投足,都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麼眾人對你的要求、期望當然更高了。有些人因你的名譽、地位而生嫉妒的也在所難免,而有些事因為他人不在位而不了解,產生誤會也是必然的事。對於這一切都應視為必然的現象,練習度量與寬容之心,不退大志,依然精進做一切弘法事業,經過長期的考驗,眾人必會真正明白你的為人了。
在弘法時產生了某些煩惱,如果太累了,就需要暫時休息一下,可以去散散心,以恢復體力,精神;如果緣分太惡,阻力太大,干擾太烈,不防婉拒而不納,了緣而不隨,以保持自心的平衡;如果事情太多,心念已散,則可以歸心養定,重新恢復慧照之力。總之,弘法事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應做到以下四點,方保無虞:
做自己的事業,結有緣的大眾,
行無為的大法,導時代的潮流。 以上敘述了煩惱類型及其解決方法,只是藉以引入自我反省與開解心緒的一個途徑,能不能在學佛之路上,不斷前進,成就道業,關鍵在於能否善用以下四層的修養工夫:
研究煩惱粗細差別 善巧加以對治,
了悟心體性凈明空 靈知相應不昧,
顯發菩提悲智道心 方便成就事業,
圓融空有性相如如 中道妙覺究竟。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一一九集)
※世親菩薩的凈土思想
※凈土宗是最偉大的教育
※轉,凈土紺珠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0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