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鳳簡歷 北大校長周其鳳人生履歷(圖)

周其鳳簡歷 北大校長周其鳳人生履歷(圖)2012年07月15日 22:27:26 來源:人民網/新華網 手機看商都 【周其鳳,簡歷,北大】 更多 2簡述:北大校長周其鳳簡歷周其鳳,漢族  1947年 10月8日(農曆)出生(陽曆應為1947年11月20日),湖南瀏陽龍伏鎮人,中共黨員,理學博士。  1965年 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  1970年 畢業留校任教  1978年 考取北京…


北大校長周其鳳簡歷

周其鳳,漢族

  1947年 10月8日(農曆)出生(陽曆應為1947年11月20日),湖南瀏陽龍伏鎮人,中共黨員,理學博士。  1965年 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  1970年 畢業留校任教  1978年 考取北京大學化學系高分子化學專業研究生,師從著名化學家馮新德先生.  1980年 1月國家公派赴美國麻省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學習  1981年 9月在美獲碩士學位  1983年 2月在美麻省大學獲博士學位,同年5月回北京大學任教  1986年 獲聘北京大學副教授  1990年 獲聘北京大學教授  1999年 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1年 6月至2004年7月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主任、司長  2003年 6月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2003年 6月至2004年7月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秘書長  2001年 6月起至2004年7月先後兼任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主任、「211工程」部際協調小組辦公室主任、「教育部財政部985工程」辦公室主任等職  2004年 7月由國務院任命為吉林大學校長(副部級)2008年11月由國務院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副部級)  他主要從事高分子合成及液晶高分子領域的研究。提出了「甲殼型液晶高分子」的概念並從化學合成和物理性質等角度給出了證明。甲殼型液晶高分子是一類新型高分子材料,其分子量和分子結構可以根據需要通過活性自由基聚合等方法得到控制,而可以調節的分子鏈剛性﹑獨特的相態結構和性質以及寬大的穩定液晶相溫度區間等構成了其性質特點。他的其它貢獻包括對液晶高分子取代基效應的研究,關於通過共聚合或提高分子量可以使亞穩態液晶高分子轉變為熱力學穩定的液晶高分子等科學原理的發現,以及發現了人工合成的最早的熱致性液晶高分子等。  他發表論文160篇,據SCI統計,其論文被引用486次。周其鳳教授曾經獲得1986年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1988年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1988年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1991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中國青年科學家提名獎,1997年國家教委、人事部「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稱號,199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2001年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化學創新論文獎,2001年獲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  周其鳳教授主要社會兼職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常委,教育部化學和化工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人事部博士後管理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兼職教授等以及中國科學院化學所、東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等。

北大新校長周其鳳人生履歷「山溝溝里飛出去的金鳳凰」1947年農曆10月,周其鳳出生在瀏陽龍伏鎮的尚埠村。「當時的尚埠村,是隱在大山裡的窮溝溝。父親去世得早,母親把我們兄弟四個拉扯大,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回憶年輕時在家鄉走過的路程,周其鳳至今仍唏噓不已。  「其鳳,人如其名,他是一隻鳳凰,一隻從我們這個山溝溝里飛出去的金鳳凰。」現在,當有人在龍伏鎮說到周其鳳時,當地熱情好客的鄉親們一定會滔滔不絕地這樣來說關於周其鳳的故事。在他們的心目中,周其鳳代表著這裡不向困難低頭、不懈進取的民風與精神。同時,周其鳳是他們中間的好兄弟,寄託著他們的光榮與夢想。  「小時候,家裡窮得常吃不飽飯,有上頓沒下頓的,上學的學費更是常常付不出。」而5歲的周其鳳偏偏倔強地要提早讀書,由於年齡不夠,他不得不硬著頭皮虛報自己7歲,這種執著使他比別人家的小孩早一年多踏入學堂。  苦難的生活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或許是一種天賜的歷練。周其鳳讀初中時離家有60里山路,高中則是80里。而這樣的艱難求學路,由於家境拮据也常面臨輟學的窘境。小學時,好心的學校老師常常寬容他拖欠學費。有一次實在不好再拖,周其鳳拿走家裡僅有的一隻銅壺去學校,想以此抵當學費。母親追出來,周其鳳因恐慌把銅壺丟進水塘里。後來母親撈起銅壺,借錢給他補交學費。還有一次,他放學回家,母親病得很重,弟弟哭泣並埋怨他,說母親是為他交學費急成重病。周其鳳聽後一邊哭一邊跑出家門,躲進村後山林。母親請全村人舉著火把敲鑼敲鼓才找到他。從此以後,家人不敢再提退學的事了。當時,他也可以退出高中回到鄉里做鄉村教師。那時候,他也曾經盼望著有機會成為村裡的汽車司機。  1965年,周其鳳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那一年,從老家到長沙去坐火車,他打著赤腳走了兩天兩夜。「那時候的路真難走。」也許是對腳下的「路」早就有深刻的認識,以後的日子裡,人生的路再難,他也走得紮實穩健。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歷史上的惟一  在北大,他得到最高助學金,19元,相當於當時一個城裡人的月工資。  「文革」中的大學生活,當大部分學生都熱衷於鬧革命時,周其鳳卻借了一本英文版的《普通化學》,沒事就拿出來讀。那個年代,明目張胆地讀原版書,除非吃了豹子膽。周其鳳偷偷躲到蚊帳里、被子里讀。自己能讀懂的地方自己看,讀不懂的,他就整段整段地背下來,然後利用勞動工余時間請教外籍教師,就這樣,他不僅重新梳理鞏固了基礎化學知識,也增強了英文。  1978年,周其鳳在恢復高考後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取國內著名高分子化學家馮新德的碩士生,幾個月後,他又考取國內首批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留學生,那一批,全國只去8個!周其鳳1983年2月獲博士學位,只用了兩年零7個月,以如此短的時間獲得博士學位,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歷史上的惟一一個。  1983年5月,他回到母校北大執教。從美國回到國內,周其鳳長期在高分子領域高端思考和探索。在80至90年代的高分子合成和液晶高分子領域,全世界科學家基本上只用兩種思路研究和合成。一種是以美國人為代表的,利用縮合聚合方法合成剛性分子,合成後的材料在物理上具有很好的強度和力學特性。這是由特定化學結構給出材料物理性能的方法。還有一種是以德國人為代表的,用加成聚合方法,這種方法合成出來的化學材料具有很好的柔性,可用於製造光電方面的功能性材料。在充分了解、認知和掌握國際上關於高分子領域科研和合成方法的基礎上,周其鳳提出了第三種研究和合成的方法,這一種合成方法合成的液晶高分子獨成系統,既區別於德國人的又不同於美國人的,屬於第三類液晶高分子。  周其鳳這一理論同時促進了國際上高分子學科理論和試驗技術上的提升和發展。當前,圍繞和跟蹤這一理論進行的科研和實驗,始終以中國人做得最好,並在科研中不斷有新發展。最近該理論在應用領域可能有較大突破,這一方法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是當前信息領域最有特性的材料,美國專家跟周其鳳開玩笑說:「你要發財了!」  當然直到今天,周其鳳也沒發財。他執著地堅守於教學與科研領域,傾其全部心血,付出了常人不能想像的努力。1999年,52歲的周其鳳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做人、做學問、做官,周院士都是一流的,尤其是做人,堪稱極品。」熟悉他的人,都對他朗朗的笑聲和溫暖的大手印象深刻。「跟他在一起,你不敢撒謊,不敢偷懶,他的真誠與勤奮讓你做不了這兩件事。」在醫學界享有盛譽的博士生導師王冠軍如是評價周其鳳。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活著那麼累,還要那麼努力那麼累的活著?
思想與人生智慧
假如城市裡沒有紅綠燈
經典的人生格言集錦(圖片)
人生百味

TAG:人生 | 簡歷 | 校長 | 履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