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北宋汝窯和宋代汝窯系及汝系瓷
06-16
本帖最後由 雪山之樹 於 2012-8-27 15:52 編輯 談談北宋汝窯和宋代汝窯系及汝系瓷 韋雪槐 韋氏古風文化研究室廣西柳州提要: 此文根據寶豐縣清涼寺汝窯和汝州市文廟汝窯的發現與研究成果,提出了北宋汝窯的概念、定義,指明北宋汝窯的窯口是清涼寺窯,文廟窯是其待定窯口。 此文把台北故宮的21件汝瓷和清涼寺汝窯遺址發掘的汝瓷進行了對比觀察,認為兩岸故宮的大多數汝瓷屬於北宋汝瓷。 此文通過分析古文獻的記載,指出北宋的唐邑窯、鄧州窯以及河北窯已經形成一個仿製汝窯瓷的系列窯口。而汝州市的張公巷窯則是金代的仿汝瓷窯口。這些仿汝窯口應該叫做宋代汝窯系窯口,其仿製的汝瓷應該稱為汝窯系瓷器(簡稱汝系瓷),以免混同於汝窯(清涼寺窯和文廟窯)瓷器。關鍵詞:北宋汝窯、汝瓷、宋代汝窯系、汝系瓷一.北宋汝窯的概念、窯口和定義 《宋代汝窯的發現與研究——〔寶豐清涼寺汝窯址的發現與研究成果簡介〕》一文,對汝窯的概念給出了比較清楚的描述——「通過對窯址出土瓷器與傳世品的對比,可以確定寶豐清涼寺窯址就是汝窯址;而且宋至清人文獻中均以汝窯名之,大家已經習慣認可,大可不必另起「汝官窯」或「官汝窯」之名。宋人文獻:『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這表明汝窯是貢窯性質,在『供御揀退』後還可以出賣,顯然不是『宮中自置窯燒造』的北宋官窯。通過寶豐清涼寺汝窯址的發現與發掘,不僅找到了汝窯窯口,為傳世汝窯瓷器的鑒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據;而且從地層上確定了汝窯瓷器的年代,發現了燒制汝窯瓷器的作坊和窯爐,這對於深入探討汝窯的發展歷史和製作工藝有著重要的意義。」① 顯然,寶豐清涼寺窯是北宋汝窯的窯口。那麼,汝窯還有沒有其它窯口? 我們先看看《汝州市文廟汝官窯遺址發掘前的探討》一文的摘要—— 「從文廟汝官窯址出土的汝官瓷片和寶豐清涼寺汝官瓷看,雖然是一脈相承,但有明顯的區別:其一,文廟汝官瓷製作普遍比清涼寺汝官瓷精細、胎薄,非常成熟和完美。其二,文廟汝官瓷普遍呈現淡天青,釉層非常薄;而寶豐清涼寺汝官瓷普遍呈現重(濃)天青,呈色幅度大氣,釉層較厚。其三,文廟汝官瓷刻片紋非常統一,均呈現蟬翼紋開片,瓷胎胎色比清涼寺偏白。而清涼寺汝官瓷開片紋雜亂,有蟬翼紋,也有蟹爪紋顯露出早期汝官瓷的風格。其四,文廟汝官瓷支釘痕普遍比清涼寺汝官瓷支釘痕大。 汝州文廟汝官窯址出土的豌豆青色瓷片製作風格和汝官窯一樣,它的色澤既不同於越窯,也不同於臨汝窯,也不同於耀州窯,無疑是宋代『汝州新窯器』。證實了北宋人徐競《奉使高麗圖經》所言的『汝州新窯器,越州古秘色,大抵相類』。 顯然,徐競所說的新窯器是指文廟窯址生產的和越窯相類似的獨特青釉瓷。徐競是當時人,對瓷器又精通,絕不會把耀州瓷說成是汝州新窯器。然而寶豐清涼寺汝官瓷窯址,雖經三次挖掘和1998年秋大規模盜掘,均未見1片豌豆青瓷片。在文廟汝官窯址遺址,出土的1片生燒卷足支燒瓷片經再燒,屬豌豆青色,進一步證明這裡可能就是汝官窯,並且可能是宋宮壟斷的汝官窯址。這個論斷也得到了故宮博物館有關專家的認可。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認為: 一、汝州文廟汝官窯址可能是宋宮壟斷的汝官窯址。 二、汝州新窯器出自汝州文廟汝官窯址,北宋人徐競在《奉使高麗圖經》中對『汝州新窯器』的記載是正確的。 三、汝官瓷應分兩期生產,北宋中期應在寶豐清涼寺生產,禁燒後應在汝州文廟汝官窯址生產,並同時生產『汝州新窯器』。」② 文廟窯口的產品與清涼寺汝瓷最顯著的區別在於釉層和支釘痕迹:文廟汝瓷的釉層非常薄,清涼寺汝瓷的釉層較厚;文廟汝瓷的支釘痕普遍比清涼寺汝瓷的支釘痕大。由於文廟窯址沒有經過國家機構的正式發掘,根據上述資料,不妨先這樣認為:汝州市文廟窯址是北宋汝窯的待定窯口。此外,還有沒有屬於北宋汝窯的其它窯口?有人認為汝州市張公巷窯址也是汝窯。問題的關鍵是:張公巷是不是北宋汝窯?我們先看看一篇介紹張公巷窯址發掘情況的帖子(摘要)—— 「這次挖掘出土的遺物分別為唐、宋、金元和明清四個階段,其中唐代的遺物有白釉、黑釉、黃釉、花釉瓷和三彩器等。宋代遺物以白釉、黑釉瓷為主,器形有碗、罐、瓶、盆等。此外還出土極少量的張公巷窯生產的青釉瓷器碎片和窯具。金元時期是張公巷窯的繁榮時期,在清理的79個灰坑中,有59個屬於這一時期。…… 從整體上看,張公巷窯生產的青釉瓷器既不同於臨汝窯的豆青釉,也有別於寶豐清涼寺汝窯的天青釉。釉色可分為卵青、淡青、灰青、青綠等。器物薄胎、薄釉,釉面玻璃質感較強。胎骨有粉白、灰白、潔白和少量淺灰色,胎質細膩堅實。……帶圈足的器物以直圈足為主,碗、盤類器物的圈足上常見透明釉,露胎,部分圈足底面無釉。 這些器物往往採用墊燒,也有少量支燒的。器底支釘分三、四和五枚,支釘痕呈規整的小米粒狀。窯具以匣體、墊餅和墊圈為主。匣體有淺腹漏斗狀、深腹漏斗狀、淺腹筒狀和深腹筒狀四種。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匣體的外壁常常塗抹耐火泥,此工藝僅見於寶豐清涼寺汝窯。 由於發掘面積有限,地層堆積和灰坑打破關係複雜,該窯的燒造年代尚難斷定。張公巷青釉瓷的造型、釉色、燒造工藝等明顯承繼了汝窯的風格。從地層堆積來看,元代張公巷是繁榮的居民生活區,設窯燒造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推測,張公巷窯燒造青釉瓷的年代大致在北宋末年至元代初年。」③ 「北宋末年至元代初年」的時代範圍不就是金代嗎?由於沒有證據證明張公巷窯址是北宋汝窯的窯口,我們先認定上述推測成立。那麼,稱其為金代汝窯比較恰當。 綜上所述,可以明確一個觀點:國家認定的北宋汝窯窯口只有寶豐縣清涼寺窯,汝州市文廟窯可作為北宋汝窯的待定窯口。接著,我們就可以得到北宋汝窯瓷器的基本定義:凡是造型、釉色、胎質及裝燒工藝與清涼寺窯址的汝瓷、文廟窯址的汝瓷相同(或類同)的宋代青瓷都是北宋汝瓷。二.兩岸故宮的大多數汝瓷屬於北宋汝瓷 筆者把台北故宮的21件汝瓷和清涼寺汝窯遺址發掘的汝瓷進行了對比觀察,認為:比較符合Aa型底部的汝瓷盤有1件(圖1、2);比較符合Ab型底部的汝瓷盤有2件(圖3、4、5);比較符合E型水仙盆造型的有1件(圖6、7);比較符合清涼寺6個支釘痕的水仙盆的有1件(圖8、9);類同A型深腹洗造型的有1件(圖10、11);類同清涼寺汝瓷平底盤的有1件(圖12、13);類同清涼寺汝瓷蓮花溫碗的有1件(圖14、15)。此外,北京故宮的1件汝瓷洗的底部類似清涼寺汝瓷的Aa型底部(圖16);北京故宮另外4件汝瓷底部的支釘痕迹(數量、分布及大小)類同清涼寺汝瓷的支釘痕(圖17-20)。 上述對比結果基本可以證明:兩岸故宮的大多數汝瓷源於北宋清涼寺的汝窯。 《宋代汝窯的發現與研究》一文介紹說:「這次發現的燒制御用汝瓷的窯爐,有望揭開汝窯瓷器燒造之謎。20座窯爐集中於發掘區的西北部,呈扇形分布。窯室周壁用耐火磚壘砌,一般由窯門、火膛、窯床、隔牆和煙囪組成,大致分作兩種形制。一種計7座,窯室面積較大,平面結構呈馬蹄形,前圓後方。根據地層、窯爐間的疊壓關係和出土的遺物分析,馬蹄形窯爐的年代略早,大約為汝窯瓷器的創燒階段;而橢圓形窯爐偏晚,約在北宋晚期御用汝瓷燒造的鼎盛時期。上述窯爐仍屬於北方典型的半倒焰式窯,火焰在進入窯室後,先上升到窯頂,熱量遇阻向下燎燒窯底,煙氣則從吸煙孔經煙囪排出窯外。 從窯爐附近不見煤灰和火膛普遍較淺看,燒制汝窯瓷器的燃料是柴而不是煤。其中,橢圓形窯爐窯室面積奇小,便於控制窯內溫度,其窯壁燒結程度很高。該窯爐結構奇特,與北方地區常見的制瓷窯爐差別很大。同時,這裡還出土有大量用於測試窯爐溫度的火照和火照插餅(圖片21),表明燒制御用汝瓷十分重視窯爐火候和溫度的控制。這裡的匣缽也與其它區域出土的匣缽有別,往往在匣缽表面還抹有一層耐火泥,對於密封匣缽介面和保持匣缽內溫度應有一定的作用。」① 由此可知,清涼寺汝窯遺址的橢圓形窯爐在北宋晚期具有御窯的身份。明清流傳於故宮的大多數汝瓷應該是北宋御窯的產物。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北宋耀州窯 柳條缽
※如果「蒙元滅宋」是中國亡國,那麼「西晉滅亡」「靖康之變」是否也是中國亡國?
※《雙喜圖》:北宋花鳥畫新風的體現
※中國美術史:第二節 北宋前中期的繪畫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在港拍出2.94億港元,有哪裡令你印象深刻的瓷器呢?它們有怎樣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