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雙11是在給光棍的傷口上撒鹽

雙11是在給光棍的傷口上撒鹽陳方昨天 16:06分享

在11月1日這個「小光棍節」前夕,國內某實名制婚戀網站根據調查數據發布了「中國光棍盛產地排行榜」。該榜顯示,廣東、北京和江蘇包攬了光棍盛產地的前三甲,其中廣東男光棍最多,女光棍北京最多。我身邊的光棍們對這個榜單嗤之以鼻,他們一眼就能看出,這個網站發布了光棍榜單,然後制定了「脫光」計劃,這分明是網站的軟性廣告罷了。

光棍為何盛產在北京廣東這樣的地域,農村的光棍難道少么?一點都不少,他們只是少了「消費能力」,「消費光棍」,其實是為了拉動光棍們的消費能力,農村的光棍自然不會被商家乃至婚戀網站籠絡。

(2013年10月28日,某酒水網站全體員工參加軍訓迎戰「雙11」。供圖。)

有誰會在乎光棍榜單的權威性么?壓根沒有。「光棍節」本來就是不值得考究的節日,單身男女們嘻嘻哈哈戲謔著自己的單身處境,享受著一絲所謂節日的快感。我最感興趣的是,「光棍」這個辭彙的演變「色彩」。曾幾何時,「光棍」一詞還帶著「蔑稱」的意味,現如今它已完全「中性」了。過去,那些到了適婚年齡而未曾婚配的男子因為「光」著,總有那麼一些尊嚴受挫的感覺。現在不光「剩男們」敢於宣告自己「光棍」的身份,「剩女們」也會毫不猶豫大大方方承認「『剩』並不是一種罪過」,「『剩』者亦盛」這才是一種偉大的自信。從「屌絲」到「光棍」,當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以調侃的語氣、自嘲的心態來正視身不得已的「窘境」時,誰能說這不是社會開放的體現呢?「光棍節」的喧鬧中固然呈現著一種群體情緒的宣洩,但說白了還是為了給單身群體一種社會認同感。

「『剩』者亦盛」,據說這已不僅僅是中國特色了。媒體報道稱,英國結婚人數已跌至近150年來最低;法國每三戶人就有一戶是單身;德國柏林獨身人口達到54%;日本30-34歲男青年未婚率為47.1%,女青年為32%;韓國也正式宣布進入「單身全盛時代」。當然,中國婚戀難的現狀還有可能加劇。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2年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到117.7,即每出生100個女孩,就會出生117個男孩。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的一代進入婚配年齡後,「多餘的男子」將難以找到結婚對象。與之相對應的一個數據是,當前我國適婚年齡的單身男女已達到2.49億人,約佔了人口總數的1/5。

平日里社會輿論關注剩男剩女時都是一副沉痛的表情,不過,在「單身全盛」的11月里,似乎沒人在乎嚴峻的現實。工作時間忙沒時間談戀愛不算什麼,圈子小識人難無法談戀愛壓根也不是問題,在這樣一個「獨特」的月份里,所有的「脫光計劃」都在圍繞著「消費」轉。電商們磨拳霍霍,興奮點全部集中在了「雙十一」這一天。

其實我一直好奇國外的單身們有沒有他們自己的節日。至少連續三年,一進入11月,我就能聞到一股網購的味道。我不反感網購,但我確實反感把一個莫須有的節日和網購聯繫起來。「光棍節」的火爆,很大程度上還是得「感謝」網路電商的鼓噪吧?從那個「世紀光棍節」起,這個節日的狂歡主角已經從「光棍」轉移到商家身上。節日過後,商家們盤點著嘩嘩響的銀子喜不自禁,「光棍們」則懷揣中獎般的心情慶幸著自己終於轉賬成功。當「光棍們」在這個舞台上莫名其妙當了一回主角時,其實並沒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自己到底是佔了便宜,還是跳進了陷阱。

中國人已經學會了用「狂歡」來表達對一個節日的追捧,哪怕這個節日是無厘頭的。可是回頭看,我們狂歡的形式又是如此單調。從情人節到光棍節,從光棍節到聖誕節,哪一個節日我們不是淪為了商家促銷的道具?所有情感的表達,都異化成嘩嘩作響的銀子。好吧,你得承認,那句被傳唱已久的「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一點都不假。看似狂歡,其實我們還是孤單的,孤單到只能用消費來緩解內心的寂寥。

「脫光」在網購的鍵盤上。還有比這更孤單的事情么?至少我想不出。

(原標題:還有什麼比光棍節網購更孤單)

(責任編輯:王晶)

閱讀(4.2萬)
推薦閱讀:

衡陽城區6000餘人被動物咬傷 及時清理傷口最關鍵
【轉載】如何讓傷口恢復得更快(蛋白質篇)
絕美相思詩詞十首,有多少紅豆可以熬成傷口
小傷口引發甲溝炎
哪些小傷口可發展成皮膚癌

TAG:傷口 | 光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