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農民起義軍錢幣

明朝末年的兩位主要起義軍領導人都鑄造過自己的錢幣。永昌通寶是明末著名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所建政權鑄造的錢幣。李自成是陝西米脂人,自幼給地主家放羊,當過銀川驛卒。後投身起義軍,李自成帶領廣大起義群眾,同明朝封建統治集團作殘酷鬥爭,先後攻佔了陝西、河南等廣大地區,後兵分兩路,攻打明王朝的心臟——北京。一路由李自成親自率領,下平陽,破汾州,驅太原,奔大同,沿著陽和,宣府直抵居庸關;另一路人馬出井徑,佔大名,取真定,夾攻京師。從「正月初八日西安府起兵,至破京城才七十日,所過七十餘州縣,無不開門迎降。偌大京城,一旦便破(《甲申紀事》趙士錦)。三月,李自成率大軍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於煤山自盡。

明朝末年,統治者橫徵暴斂,人民負擔極重。大順軍在進攻北京時,就發出文告,揭露明朝腐朽的弊端,起義之初也提出過「均田免糧」「割富濟貧「等口號,從而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在李自成進入北京之初,民間就傳說著這樣的歌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閻王,閻王來時不納糧」,足見人民對這支起義軍的厚望。但是起義軍進入北京以後,卻逐漸失去了農民軍本色,逐漸失去了廣大人民的支持。他們的領導者沒有完整的政治綱領和軍事部署,只滿足於「均田免糧「的口號,並且提出「追臟助餉」,到最後為了追索錢財,造成了軍紀的敗壞。競相掠奪錢財,起義軍戰鬥力大為削弱。這時北方的滿清軍隊和明朝殘餘勢力對起義軍形成了夾擊之勢,起義軍形勢急轉直下,而此時農民領袖們卻在思想上驕傲輕敵,生活上享樂成風,導致了最後軍心渙散,失去了戰鬥力。四月,明朝叛將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與大順軍決戰,李自成失敗,退出北京。後輾轉戰鬥至湖北九宮山時,不幸被殺(歷史上的一種說法)。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李自成的「永昌通寶」正是農民起義的歷史見證。所見「永昌通寶」銅錢分小平、折五兩種,均為楷書,背無文。但版別較複雜,僅小平就達20多種,區別集中在「永」字的寫法上。「永」字常由「二水」字樣組成,稱「二水永」。也有「永」字第一筆為一點,第二筆為「一」字等,「永昌通寶」錢應是李自成為平抑當時騰高的物價而鑄的。

「大順通寶」和「西王賞功」則是明末另一位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政權的鑄錢,張獻忠是陝西延安人,出身苦寒,幼年隨父販棗,遭人欺凌,後在米脂參加農民起義,與高迎樣、李自成同為陝西府起義領袖王自用的部將,號稱「八大王」。起義軍轉戰山西、河南等地,聲勢浩大。以後起義軍分成兩支,李自成則追隨高迎樣走向西北,而張獻忠則向東南發展,轉戰在江淮流域。後來在強大的明軍進攻時,張獻忠曾一度假意投降,迷惑明軍,以待時機。他命令軍隊不服從明軍調遣,加緊屯集糧草,打造武器,後於湖北谷城再舉義旗,與明軍戰鬥。以後張獻忠轉戰湖北,攻下武昌,稱大西王。後又南下攻佔長沙,控制湖南全省,湖北南部等地區。隨後攻入四川,在成都建佔大西政權,取年號大順。張獻忠在成都立足不久,就與南進的清軍展開惡戰。大順三年(公元1646年)張獻忠在西充鳳凰山與清軍戰鬥時中箭犧牲。

「大順通寶」是張獻忠在成都稱帝時所鑄,國號為大西,設置王府,六部官司員,並開鑄錢局,取當地王府古玩器皿和城中寺院銅像鑄成錢的。因此「大順通寶」銅色呈金黃,光潤精緻。傳說過去民間婦女把它打製成首飾頭飾,燦若赤金。「大順通寶」僅小平銅錢一種,楷書,分背無文和背文「工」、「戶」、「川戶」三種。「工」「戶」字應為工部,戶部分鑄的。以背文「川戶」者最罕見。

「西王賞功」錢應是張獻忠佔據武昌稱大西王時所鑄。該錢是頒賞給對敵作戰有功將士的錢形獎章,屬紀念性質,不是流通錢,「西王常功」面文楷書,順讀背無文,直徑五厘米,字體端莊,筆畫挺拔,製作較精緻。有金、銀、銅三種,存世極少,為極罕見品。

推薦閱讀:

明末清初的編外皇帝們
漫評明末的太監政治
明末北京城破之際崇禎自縊景山之前安排諸子外逃,他們都去哪了
明末毛文龍的數萬東江抗金部隊,為什麼在自相殘殺中覆滅
[明朝]明末這群無恥官僚 皇帝募捐不拿錢 劉宗敏拷掠索餉交出七千萬

TAG:農民 | 農民起義 | 錢幣 | 明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