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雲繼夢法師 :實相念佛
我們今天來跟各位研究一下念佛的法門,念佛的方法大家都耳熟能詳,尤其是在中國的佛教徒,可以說每一個人學佛,好像就是要念佛,有這種觀念。
學佛是不是一定要念佛,這是一回事。那麼今天要跟各位談的是「念佛」,那麼要怎麼念?一般人對念佛有一種傳統概念,跟實際「念佛」之間有一段差距,一般人所講的「念佛」是帶有「口」字邊的「念」,我們講的「念佛」是沒有「口」字邊的「念」,這在中國造字來講意義不一樣,所以給各位的講義裡面,就談到這個部份。
「念佛」是中國大乘佛法中,很特殊的一種修行,但是念佛法門並不是中國所獨創的,這種念佛也不是我們創造的,很多人認為「念佛」是中國佛教的最大特色,就一直以為是中國人所創造的,事實不然。這個佛法是在印度發展起來的,所以基本上有它自己的定義,來到中國以後,中國人去適應佛法,吸收佛法,所以發展出來的那幾個定義都不太一樣。不只「念佛」一詞變成兩個方法,印度的念佛和中國的的念佛不太一樣,即使參禪,印度的參禪跟中國的參禪也不一樣,印度在佛教裡面來講,是講「涅盤」,那麼印度人講的「涅盤」跟中國人講的「涅盤」也不太一樣。不留意就會混在一起。在印度來講「涅盤」是終點站,一個人經過多生累劫的修行,到最後就是入涅盤,入涅盤就什麼都沒了,就結束了。
中國就很奇怪,入涅盤以後又怎麼辦?還有什麼?就像演戲演到劇終,那劇終以後呢?那個執著還在,像白雪公主跟白馬王子到最後手牽手,步向紅地毯的那一端,然後Ending(劇終)。那一端以後呢?白雪公主不知道生了幾個兒子,不知道幾個男的,幾個女的,懷孕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樣,不知道是那個醫生接生的?不知道在那個醫院接生的?你看你會想好多,好像還有續集。佛法中的修行沒有續集,到涅盤就結束了,這是印度人的定義。
中國人的「涅盤」就不一樣了,涅盤以後還要再來,所以很多人創造很多新的很奇怪的名詞出來,得道以後又怎麼樣?開悟以後又怎麼樣?成就以後又怎麼樣?入涅盤以後又怎麼樣?成佛以後又怎麼樣?好了,這裡面就發生混淆了,中國在這邊整理出一套系統,也發展出另外一個佛教。那麼中國人對涅盤的定義,跟印度所下的定義,就已經有差別了。
同樣,參禪也一樣,禪在印度人來講,它的定義叫「功德叢林」,我們翻成中國話,叫功德的叢林聚集在一起,功德聚集在一起,所以修禪很重要,它是聚集一切功德的一個方法,那個叫做「禪」。我想沒有一個人去想到這一點!大概直接翻譯「禪」就是「靜慮」,「禪」叫做「思惟修」,思惟修也好,靜慮也好,這是印度人的定義。中國人的禪不是這樣定義,中國人的禪是怎麼定義的呢?完全不同的,叫做「菩提、涅盤、妙明、真心」,有人叫做「菩提、妙明、真心」直接就講那一個,那一個叫做「禪」。所以這個禪跟思惟修沒有關係,可是這一個菩提、妙明、真心,卻又是從思惟修,從功德叢林,從靜慮裡面,達到的最終目標。你看看雖然沒關係,卻又有一點點關係,定義雖然不同,確有一種關係。
你會發現印度的定義比較重視在禪這個定義上面,重視修行的過程。中國人在禪的定義上面,比較重視的是目標。所以中國人的參禪跟印度人的禪法不一樣,那麼印度人的禪法,我們把它歸納起來叫做「如來禪」,中國人的禪法叫做「祖師禪」,這兩個不同。
念佛也是一樣,念佛一法在原始佛教裡面就有念佛,在大乘佛教早期的念佛方法也很強調,但是不管在小乘的佛典,或者是「大智度論」,是龍樹菩薩寫的,代表在早期這個大乘佛法,在這個時候它所講的念佛,主要是觀想念佛,所以它的定義跟我們中國人所講的念佛法不一樣。中國人的「念佛」不帶口字邊,所以這個念佛的意思,用中國的造字,你來看它的定義,以中國文字學上的定義來講,「念」是今、心,「今」是現在,現前的這一念心,現前的這個心,安住在佛上面,「佛」中國話叫做「覺悟」,換句話說,現前的一念心,安住在覺悟上面。這是中國人的定義。
那麼印度人的定義呢?它是「觀想」,觀想什麼呢?觀想佛的功德法身。那麼它的重點,在於你觀想佛的功德法身以後,你可以滅無量罪,得無量的福報。它有這個特性、有這個特點。你觀想佛的殊勝成就,觀想佛的相好莊嚴,那你可以聚集福報,可以消除很多的業障,這是當時講念佛的基本要義。那中國的念佛就不一樣了,中國人講念佛可以往生,往生又是一個目標。觀想念佛,可以積聚資糧、增長福報、消除罪業。那現在呢?中國人講念佛可以往生,這裡面問題來了,定義上有不同了,不但定義上有不同,中國人的念法跟印度人的念法也不一樣。中國人為了要強調它這一個念佛的方法殊勝性,所以它就演變出它的一個修行法,那這個部份我們要跟各位講念佛的方法有幾種。
我們一般講的念佛方法有三個,一個叫「稱名念佛」一個叫「觀想念佛」一個叫「實相念佛」。通常是這樣劃分的,「稱名念佛」一般人叫做「持名念佛」,中國人所講的持名念佛,這裡我們要注意,這個定義一般念佛法門,他們沒有提到這個部份,給各位做個參考。口稱佛名為緣,口念佛號這是一個緣,而心能憶佛念佛,這個才叫做稱名念佛。心啊!一定要憶佛念佛。我們現在念佛的情況,它產生一個流弊,「口稱佛號心裡妄想」,心裡打妄想是不對的,比較相近的,就是「口稱佛號然後心裡想著佛的相好莊嚴」,那麼這個時候想著相好莊嚴,是「觀想念佛」,這個定義是一種交融、交雜的一種修行法。站在一門深入的定義來講,他不合格、不及格,它是兩門齊修,等於持名、觀想同時修。
那麼持名念佛應該怎麼念呢?把剛才的定義再講一遍,一個口稱佛號這個為緣,然後要心能憶佛念佛,這裡面注意聽聽看,「口稱佛號」這修耳根圓通,「心能憶佛念佛」---念佛圓通,注意!耳根圓通是觀世音菩薩,憶佛念佛是大勢至菩薩,這兩個菩薩結合起來就是阿彌陀佛---西方三聖。三聖的定義要定義好,三聖不是有三個,三聖只有一個,西方三聖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不能了解,什麼叫無量光無量壽?只是嘴巴講內心不了解,要講果地的境界能了解,要退而求其次,「妙高山頭不容商量」只好退而求其次,退下來怎麼求其次呢?所以一分為二,阿彌陀佛又分為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能夠把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相交融,那就是阿彌陀佛。
我們講華嚴三聖,盧舍那佛一尊,你要了解盧舍那佛的報身境界是什麼?分開來看,一個文殊師利菩薩,一個普賢菩薩,能夠以文殊師利菩薩的大智,來結合普賢菩薩的無邊境界,就是盧舍那佛。華嚴三聖的定義就是這樣,並不是三個都擺在那邊給你拜,那你就不懂得佛法的意義。東方三聖也一樣---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日光菩薩---琉璃光,月光菩薩---藥師慈悲,那智慧慈悲結合,藥師琉璃光如來。我們娑婆三聖---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以觀世音菩薩的大悲,結合地藏王菩薩大願,就是這個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界要教化這種剛強、難調難伏的眾生,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要有大悲大願才行,那麼具足大悲大願而成就的,就是釋迦牟尼佛,所以三聖的定義就這樣子。
持名念佛的定義就是這樣來的,所以有很多人問持名念佛,我知道很殊勝,其實他不知道,他就問說為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念別的不行嗎?告訴你念別的不相應,因為你念的不是阿彌陀佛。持名念佛口念出來的就是要修耳根圓通,同時心裡要憶佛念佛,這個意根要圓通,耳根意根同時用正念照顧,使它們相結合,那這個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固然可以稱念十方諸佛名號,但是大乘佛法通通念阿彌陀佛,為什麼?因為他有理的依據,這就是持名念佛的依據。
各位念佛這麼久了,不知道有沒有找到,有沒有這個理論,這給各位做參考,因為我們不是宏揚這個部份,我們宏揚的是華嚴的部份,這個應該來講,持名念佛的定義應該給凈土宗的去定義。這是根本的念佛方法。為什麼我們要說把耳根、意根使它結合交融,使它變成阿彌陀佛呢?那就是修行根本的實際履歷,大家知道怎麼修行嗎?修行的方法有八萬四千法,但是修行只有一個原則,不會的話八萬四千法門去找一個,那叫方便法。實際的那一法也很簡單,你要提起正念、照住六根、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對了,修行就是那麼簡單。
照住六根,不是六識,我們現在用的是六識、用八識,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不用,你用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六識接觸外面的六塵境界,那叫做迷惑顛倒的凡夫。能不能「舍識用根」,用根跟用識不同,這個時候要有個正念照得住,這叫「照見」。照見六根與六塵境界相接觸,就沒有色受想行識,就照見五蘊皆空。這個時候色受想行識沒有,眼耳鼻舌身意所對的色身香味觸法也沒有,不但五蘊皆空,六塵也空,但是六塵能起無量作用,你都照得住,所以那叫無量光無量壽,它有無量的作用,所以你念的當然就是阿彌陀佛。
持名念佛是這樣持起來的,所以我們現在是口頌名號,心做他緣,包括心想諸佛的相好莊嚴都是妄想,還不願承認呢!「誰說我打妄想」,我在想的佛的相好莊嚴,無見頂、廣長舌。因為你的法門不相應,相應的話,耳根意根同時攝住,所以剛才講的照見六根、照見五蘊,那個才是修行,不是打妄想的。所以修行的基本定義它很嚴格,這個地方絲毫不送人情的。基本定義就是這樣子,我們在學佛的基本前提,就是要佛法來勘定世俗不對的觀念。今天我們拿不對的觀念,來否認佛法,來修正佛法,是不是破佛毀法啊!學佛你要有這種認知,既然要學佛就要承擔得起,把自己不對的,用佛法的標準把它修正過來,那才叫修行。
你現在自己想一想,應該可以這個樣子,應該可以這樣是你自己想的,我執我見,不是佛陀的正知正見,這個時候我們叫「剛強難化」就是這一點,拿佛法來修正我們,容易被修正你就不剛強難化了,不用佛法來修正我們,反而是用我們來修正佛法,那你有夠難化。好像一個石頭放在鍋子裡面煮,再煮一千年還是石頭一塊,頑石不化嘛這叫剛強難化,有心學佛的話,一定要注意人的腦筋有一股傾向,就是剛強難化的定義,就是很難教化,各位都喜歡坐在這裡聽經,這不能說很難教化,大家都願意來,每一個佛弟子,對於佛法僧三寶,絕對願意身口意無條件的奉獻出去,不能說他誠心不夠,誠心是絕對夠,也願意接受調教,可是都不成器,有沒有這種感覺,誠心是有餘,愚痴也是有餘,大概愚痴比誠心更有餘,這就是我們腦筋有一種錯誤的傾向,都會往錯誤的地方去想。
末法時期有一個特色,叫做有一法立就有一法弊,立了一個法,就會有一個弊端出現。你看這個法門很好,本來念佛法門很好---持名念佛,但是就有弊端會出來,因為眾生的心性下沈,都往下不會去抓住那一個地方,那一個重點是什麼?你扣不住它,經常會用通俗的想法去想,那就墮落了,那叫錯誤的傾向。
舉幾個例子想想看,比如「流行」就是很不得了的錯誤傾向,流行觀念,人家醫生說鴨肉不能吃,養鴨人家就遭殃了,這個人、這個醫生和養鴨人家就結惡緣了,哪一天又不知道哪個醫生說,豬肝不能吃,所有豬肝都沒人要,亂丟,為什麼?這就是一種流行的趨向,哪一天醫生說吃豬肝很補的話,馬上掉在地上你也撿起來吃,價格馬上暴漲。流行傾向當中,有對的,有錯的,眾生在這裡面是盲目的跟隨。眾生容易造成這種錯誤的傾向,人家這麼講你就跟著走,我們叫沉默的大多數,應該講盲目的大多數。這種情況或許它在專家的話裡面,有一種交待不清楚的情況。
從幾個例子跟各位同修這樣勉勵,有一個很發心的人想要修行,去問一個禪師要怎麼修行,禪師一看他初學佛,告訴他「做好事然後把它丟到河裡去」,然後他從禪師那邊出來,經過一條馬路,看到老太太要走過去,就想「做好事」,他把她扶過馬路,過了馬路,又想到「要把它丟到河裡去」,就把老太太丟到河裡去,那個方向就想錯了,人家告訴你的是要把那個做好事的功德把它給拋到九霄雲外去,是功德丟掉,他就把那個對象給丟掉,那這叫做什麼好事啊!這也就是我們常常犯有這種錯誤,常犯這種錯誤就不好教。不告訴你,你不知道,一告訴你,你又走偏、走極端,不告訴你,你不能覺悟,一告訴你,你又執著,這叫剛強難化。
所以每一個法門在修之前,一定要注意,聽到了要思考,思考後再修,不經過聞、思、修這三個階段,聽到馬上修,百分之99.99一定錯,再回過頭來,對於你的法門的殊勝一再的去介紹,根本就是錯誤的介紹,因為你對於你的法門不認識!想想看,我們講持名念佛,你有沒有照這樣念,你要真的照這個念,提起語,音聲---聲要從流,流到耳朵裡面去,由耳根來接受,而不是耳識來接受,同時心又能夠憶佛、念佛,意根能夠抓的住,這樣子當下就得到清凈,清凈的境界就叫做「極樂世界」,就是常寂光土,不是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不在極樂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方便有餘土也不在極樂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實報莊嚴土也不在極樂世界,它在五台山。真正的極樂世界,就是常寂光土。照這個法門絕對往生,不要求。
現在我們倒過來,求了老半天又跪在菩薩前「我要往生極樂世界」跟你拜四十八拜,拜一次頭頂一次,頂了四十八次就說拜完了,你要帶我去極樂世界,好像他不帶你去是欠你的。但是你沒有進入這個法義裡面,那個部份所行的就不對,但是沒有人告訴你,你不會去思考。不思考就直接修,錯誤就產生,那就叫做剛強難化,我們難化不難化,用這個標準堪定一下。
我們再看,第二個叫做「觀想念佛」,持名念佛是中國的念佛法,這就是中國大乘佛教的最大特色。觀想念佛是印度原始佛教,跟早期大乘佛教的念佛方法,也就是說靜坐而觀想佛的相好莊嚴,用心念力去達到佛的相好或功德莊嚴,這個福報跟所能獲得的利益,主要目的就是「消災障、增福慧」,電線杆的文化很出名,還有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南無阿彌陀佛,旁邊有幾個小字「請常念,消災障增福慧」,那是標準的觀想念佛不是往生的持名念佛,但是又叫人家請常念,那就要念出聲啰,念出聲就是持名念佛了,你看社會通俗的、流行的,這種世間的佛教就這樣混雜不清。
要知道,照社會流行佛教的念佛方法,保證往生天上,不是往生極樂世界,你沒有資格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因為你是消災障、增福慧,沒有三業清凈不能往生,升天上也不錯啦!為了安慰這些人,所以說是那叫「凡聖同居土」就是這樣定義來的,凡聖同居土裡面,升天上還不錯,凡聖同居土裡面還有地獄,凡夫住的還有地獄就麻煩了,要出離三界,想往生極樂世界最好的方法、最保險的方法,不要求生,要絕對保證往生,那就要用前面所講的方法。所以念佛一法說實在的不好修,不要口頌名號,一面拿著念珠「你去那裡?你去那裡?」這叫念什麼佛?要不然就一面念佛「你給我記住、你給我記住」,「我念到這裡、念到這裡」,一面念佛,一面貪瞋痴分別都在,每次見人都「阿彌陀佛」,還要立正站好很恭敬,遇到小孩!你家小孩就倒霉了。
這個時候所修的就不是正確的方法,我們要修行,一定要弄清楚,這個法門講的是什麼? 觀想也好,真正能夠把業障通通消除,福德、福慧都增加,還是兩足尊,觀想還是能夠成就,真正觀想念佛還是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不管要修那一門,那一門一定要去深入,不要停在最表皮的地方,那個時候你的修行只是一種安慰的修行法,不是究竟的成就法,既然要成就,就要知道,絕對沒有白吃的午餐。
想想看我們多生累劫以來,造了多少業,所以被業力挾持來到這個世間,以那些業的習氣,還繼續造業,修那麼一點點,拿那個一點點來自己安心,就能夠了生脫死有可能嗎?沒那麼容易!這個月,今天才月底,月中到高雄去,在火車站遇到一個犯人被警察抓著,大概是法警吧!手銬腳鐐銬著,走路很慢。這就是往昔所造諸惡業,被抓著,警察在旁邊,想逃逃得掉嗎?現在能保證學佛以來都不造業嗎?假如都不造業,就是沒有那個警察!剩下的只是手銬腳鐐而已,可是我們不是,我們手銬腳鐐、業力、過去往昔,多生累劫以來的業力,再加上現在又拚命造業,恐怕不只一個,一大堆警察就監督著你,看你逃到那裡去,想要掙脫這些束縛,要很高明的功夫,那些功夫要不要下?想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就把那些警察騙走,把業力消除,沒那麼容易!就算都不犯業,也不過是把警察給消除掉而已,這輩子做得很好,十善業都俱足,身口意三業清凈,可是多生累劫以來的呢?有沒有懺悔乾淨,那還要再懺悔修行啊!所以在念佛法門上面,不要掉以輕心,絕對不是那麼容易。
第三個「實相念佛」,實相念佛是我們所要講的主題。有很多人都知道,很喜歡、也很想修學實相念佛法,可是摸不到門徑,始終覺得實相念佛是很深很深,告訴各位實相念佛比前面兩個念佛法簡單,但是你要把那個道理弄通不簡單! 在行門上實相念佛比持名念佛與觀想念佛簡單,但是這個道理要弄通!很抽象、太抽象。跟各位講我們吃飯、穿衣都是實相念佛,你相信嗎?「那有這種事?」那跟佛有什麼關係?吃飯頂多是飯前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不供養就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到了晚上的時候,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渡一切眾生,大概是這樣,這樣叫做實相念佛,對嗎?你不能接受,這是真正的無上大法,可是大家不能接受,大家一直以為實相念佛多難多難,不難真的不難,可是我們在錯覺的觀念中被誤導了,被誰誤導,被持名念佛誤導。
持名念佛說它很簡單是很簡單!提起佛號「阿彌陀佛」四個字,或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最簡單了。可是它在行法上面,要耳根跟意跟兩個都圓通,否則不能成就,講法最簡單,也就是因為行法簡單,它的理論就被人家忽略了,忽略了以後大家就被誤導了,這樣你念佛就好了,念佛可以保平安、念佛可以保證賺大錢、念佛可以保證病好,到最後都來了,念佛可以無疾而終、念佛可以預知時至、念佛可以怎麼樣,弄到最後現在是最流行「六字全包法門」,它包了什麼?它講了很多,但是它基本上的那個沒有,所以它的全包等於划了一個圓圈,叫中空法門。
空心菜的空心法門,沒有實質,根本不知道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如何念阿彌陀佛,當你起聲的時候如何觀想,就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內心裡頭要憶佛念佛,不然設西方三聖要幹什麼?不是偶像崇拜嗎?西方三聖擺在那裡,就是要你修三聖圓融!以觀音菩薩的耳根做緣提起,融入大勢至菩薩的憶佛念佛,所成就的就是阿彌陀佛。到阿彌陀佛那邊,你的蓮花和阿彌陀佛一樣大、金剛蓮花寶座和阿彌陀佛的一樣大,身相莊嚴和阿彌陀佛一樣,這個你不要嗎?持名念佛現在流行,只要能往生下品下生也不錯,再不然也有一成,一成在那裡?那就是遠種菩提因,凡聖同居土下輩子再來。所以說喊破喉嚨也枉然,就是吼破喉嚨也枉然。
所以這兩個法門,持名念佛這兩個部份,一個耳根圓通,一個意根憶佛念佛圓通,一定要一起修,持名念佛是同時修這兩個法門,還是修耳根圓通比較快。 當文殊師利菩薩解寫圓通的時候就是專挑耳根圓通,因為此方真教體,就是在耳聞上面,所以可以想像得到,睡覺的時候有沒有人說發明一個影子,等明天早上五點叫我,那影子在你這裡晃一下,你就會醒來,沒有,你只會發明鬧鐘通知你的耳根叫你起來,不會通知你的鼻根或舌根叫你起床,假如通知你舌根會起床,那睡覺的時候含一塊糖果好了,沒有人這樣,一定是透過耳根,耳根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來修特別快最利。
是不是一定要念阿彌陀佛,那倒未必,溪聲大地皆是廣長舌,一片落葉飄下來到地上「喀」一聲,就可以開悟,那就是耳根圓通!多少大德是這樣成就的,能不能用聲塵,耳根來做聲塵,通常講要攝心、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攝意根,要用耳根去攝,使耳根不亂,還是一樣的修法,都是同樣的道理!由這樣進來,要是不了解一直以為持名念佛叫做易行道,那都弄錯了,真正的易行道是實相念佛,但是易行道要弄懂,要講這個道理,講到你懂大概已齒危發禿、頭髮掉光了,道理不容易了解,但是不容易了解可以先修、可以先行。
現在來看看實相念佛,基本定義是怎麼定的,「實相念佛者即是觀佛的法身,非空非有,中道實相之理」這第一句話就把我們嚇倒了,佛的法身怎麼觀呢?法身要是非空非有,不然你就空,不然你就有,既不是空、也不是有,那是什麼? 這個中道之理,所以難就難在這裡,其實這個法門很好行,理既然難知,不懂要提醒自己當做是疑情,經常去參!行可以先行,怎麼行,因為行法實在簡單,教理的部份可以後修。
持名念佛教理簡單可以先懂,再來就看你的功夫了,怎麼樣攝住意根不亂,耳根不亂,怎麼樣一心不亂,所以叫做「凈念相繼,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那是一心不亂的境界,在行門中真的要下很大的功夫,講易行道,是講它解門容易了解,行門不容易行。那實相念佛,解門不容易了解,行門容易行,你看這兩個方法完全不一樣要記得哦!記得持名念佛,解門容易了解,行門不容易行,易行是實相念佛,實相念佛是易行道,但是難解、不容易了解。
下面我們把這一句話展開,換言之就是「行人以心念力及於佛的法身,而法身是無所不在的遍一切處」,你先了解哦!一步一步進入,「因此吾人即是以此心念力」,因為我們知道法身是無所不在的遍一切處,這個基本定義要先弄清楚。
那麼我們就把我們的心念力及於一切處,無所不在的法身,那麼這一切處無所不在的法身是什麼?也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切人、事、時、地、物,這簡單了吧! 把這個理念給打破,你就顯現出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人、事、時、地、物,桌子是物,坐墊蒲團是物,這些都諸佛法身啊!你把佛都坐在屁股下,法身啊! 一草一木這些花、這個供品,都是佛的法身,杯子、盤子也是佛的法身,在基本定義上,先把心量打開,不要以為只有佛像才是佛!佛像是佛沒錯,但這也是佛的法身,先把心量打開,現在就是在破各位的心量,不要局限在一起,也就是二六時鐘(二六時鐘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二是指白天晚上是二,在印度白天有三個時辰,晚上有三個時辰,他們叫六個時辰,中國是十二個時辰,西洋人是二十四小時!)我們以印度人的說法是二六時鐘,就是一天---白天晚上有二十四小時)二十四小時當中的行住坐卧,走路、坐著或卧著、居家還是外面辦公、做生意等等,無有一法例外,先把這個定義弄清楚,你才知道,這個佛的法身非空非有是什麼?這個沒弄清楚,對佛的法身就會產生錯誤傾向的認識,佛的法身不可說、不可說,不要不可說,是你不會說啦!因為我們那種錯誤的概念一直帶在這裡,學佛學錯了以後要背因果、破佛毀法有沒有?學錯了就是這種現象,現在我們先把它建立起來。
對於這樣的境界能如實了知,而自己呢?你的一一行、乃至起心動念、舉手投足、一舉一動都是普賢行,包括講話、吃飯、洗衣、買菜、買賣東西、秤東西、拿給別人、收錢找錢都是普賢行,有沒有這樣想過?如果是雙手很污穢,以前殺過很多雞,哎呦滿身是業,渾身是債,將來生生世世都要還。你只會想這些,哎呦我業障好重哦,業障多重秤秤看一斤多少?沒有那回事,自己越來越哀嘆,所以修到最後叫做悲哀佛,將來你成佛就有人稱你「南無悲哀佛」。
不要那麼悲哀!自己把它轉過來,你看一一行,不管是行什麼都叫普賢行。一一境一切境界,每一個境界乃至一沙一塵、一草一木、山川大地,依正莊嚴,這一切都是普賢境界。 不要說到了峨嵋山去「哦!普賢菩薩道場,嗯!這個才叫普賢菩薩境界。」告訴你,你家裡就是普賢境界,儘管三個月沒整理,臭襪子也好,臭衣服也好,堆積如山那也是普賢境界,普賢菩薩不會嫌棄你的,因為你就是那麼邋塌,所以才會這樣子。要知道這是普賢境界,趕快洗一洗,因為自己覺得業障重,回到家裡有時間看電視,沒有時間整理家裡,那是你的事,但是這些都是普賢境界,能不能肯定所遇到的一切境界都是普賢境界,所做的一切行為,身口意所發出來的一切,都是普賢行,這些要先確定!
因為過去我們都學錯了,被誤導了。所以實相念佛是講真正的實教,真實的教法,容易不容易啊?你現在可能在想,真的是這樣嗎?沒人這樣講,這個繼夢法師怎麼老是那樣講?告訴你就是這樣,絕對沒錯,想想看哪一法在法界外?洗澡的時候洗頭,洗頭的時候,烏溜溜的秀髮掉了一根好可惜,這是普賢境界,可是這麼一抓的時候,頭皮屑掉下來這哪是普賢境界,告訴你頭皮屑也是普賢境界,你相信嗎?你不相信啊!到百貨公司買東西回來,到底是買裡面的東西還是買包裝,包裝往往比裡面的東西貴,有幾個人買東西的時候,會說我跟你買東西,包裝不要,東西給我就好。
我碰到一個計程車司機,他說家裡樓下就是7-ELEVEN,到那裡買東西,他要的東西帶回去,包裝通通丟掉、塑料袋也不要,就這樣抱上去,他說丟給他,少拿垃圾回來。可是我們往往帶一大堆垃圾回去,有內垃圾和外垃圾,你知道嗎?外垃圾是包裝的,內垃圾是吃下去再拉出來的那些,吃下去的是普賢境界,丟在外面的也是普賢境界。 站在一真法界來看,它們是都平等的,但是你不要用世間的觀念,佛所講的都是殊勝的、偉大的、不可思議的、不可說的,假如用這種分別心來想!那就都沒有辦法啦!把道場弄的那麼莊嚴,是要令各位起歡喜心,喜歡到這裡來進修,並不是說弄得那麼莊嚴,這個就是佛的境界。
相信各位家裡再怎麼整理,都沒有這個佛堂這麼莊嚴、這麼殊勝,可是有幾個天天到這裡來呢?沒有啊!可見你的潛意識裡面跟事實就有差距,那就不是實相,意識跟實際要相結合,那才叫實相!這定義在這個地方,能不能體會到呢?有很多無明、不當的習氣跟觀念,能不能把它修正過來?以此所觀境---在這裡所看到的境界以及能觀智---能夠觀察這個境界的智慧,都能夠確知,確定的知道它就是毗盧法界,也就是佛的法身,這樣的話,就叫做實相念佛,能不能確定,那有那種道理?
有個小朋友在大雄寶殿尿尿,師父跑出來說「小鬼怎麼在那裡尿尿,那是大殿吔」他回過頭來跟師父說,那你說那裡可以尿尿?他說到沒有佛的地方去!那哪裡沒有佛?有沒有那個公案?「那裡沒有佛?處處都是佛」師父想一想「那你尿吧!我來拖地板」。因為處處都是普賢境界!小朋友在實相念佛!「你不要跑到大雄寶殿去尿尿」你要學這一法,就下地獄了。他的心境在這裡面,你的心境有沒有在這裡面?所以那個「行」簡單,了解這個境界那就不簡單了,要常常這樣訓練,一再的聽經,聽經的目地,就是在訓練你的實相念佛,一再的告訴你實相的境界,你聽了而不能到達實相理地,就是白聽---聽了等於沒聽,仔細的去判斷一下,這兩個法門剛好是相反的,沒弄清楚,就會混在一起,要有偉大的成就就要深入,「聞、思、修」的「思」非常重要,不慎思、不明辨,對佛法永遠都是模稜兩可。
有個同修提出一個問題,他說跟人家講佛法的時候,那個人笑他說你們學佛人真愚痴,有夠迷信。問他你是怎麼講的?結果他跟人家講一個公案,說有個老和尚在誦經,他的徒弟小沙彌,在他誦完經的時候笑他說,師父啊!你誦經真難聽,好像狗在叫。這個師父就跟他說,我已證得阿羅漢了,你還笑我誦經像狗在叫,快懺悔!不然有無間地獄的業報,他馬上懺悔,懺悔以後!這個老和尚告訴他說,那地獄的罪免了,但是狗生的報應不能免,過七天小沙彌就死了,生生世世輪迴做狗,多少世呢?光是白狗的骨頭堆起來就有須彌山那麼高,黑狗、花狗、雜狗不算,光白狗就有那麼高了。你看看,因果就是這樣。聽完以後,他的朋友就笑他,說這小沙彌一輩子難道只講那麼一句話嗎?你們真是迷信,都不經過大腦想一想。
各位我們現在學佛有沒有這種毛病,你跟人家講佛法的時候,好高興一直講。大概絕大部分的人,都很安靜的聽你講,講完以後是是是,信佛很好。不要迷信就好。沒有思考就照搬出去。人家立刻反駁,就啞口無言,因為你沒有思考嘛!你只是把他反射出去而已!所以當對方不客氣給你一個答案的時候,你就完了。所以思考的重要在這裡,一定要思考,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念佛人從來就不思考,只要念下去就對了。問他為什麼念佛會往生極樂世界?他大概講不出來,只告訴你阿彌陀佛這樣說,要有實際理上的依據!他講的是什麼?要弄清楚,阿彌陀佛當時的本願是什麼?
真把理弄清楚的人,他要實相念佛,他不要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好難啊!因為行門難!實相念佛是理上難!行門容易!要如何修,用功要用在思惟修,那個聞、思、修的思上面,修其實很簡單。怎麼證明修很簡單呢?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他有沒有說他修行四十九年?這就是問題啦!所以理上要了解不容易!修行簡單!理上通達,實相是這種境界,你念佛就起來啦!現前一念心,安在覺悟的境界上面。念念都在實相境界裡面,就這麼簡單!你現在唯一的就是解上圓融,把它弄清楚,這到底是什麼?這個沒辦法弄通!那你不過比世間不學佛的人,多一個業力,多一個什麼業力--做功課的業力。
本來六點半起床,準備七點半出發,八點上班沒問題。現在為了做早課五點半起床,是不是多了一個業力,不學佛的人還沒有這個業力,你學了佛多了一個業力,不但多了一個業力,手上帶了一條念珠,貪心又起了,帶這木念珠不好,要帶虎珀的,虎珀不好,要帶蜜臘的,然後虎珀蜜臘有假的,要買真的一條幾萬,那手太重了。抬不起來了。為什麼造成這種現象,因為你學佛沒有深入沒有思惟!
在慎思明辨的時候,就攝心不亂,攝心成戒!因戒生定!你看慎思明辨的時候定來啦!由這裡豁然開朗,唉呀!原來是這樣,因定發慧,所以思啊!非常重要!一定要懂得基本的教法、基本的修法、基本的行法。
實相念佛屬於無相念佛,不同於持名念佛跟觀想念佛,它們是有相念佛,有相念佛是事修,實相念佛是理修。重點在理上面,基本事修的行法很簡單。修密宗的念佛法門,有一種法叫雙修法,雙修法很好是很好,就不會修,為什麼?雙修法一定要本尊,本尊腳踩著什麼?右腳踩什麼?怎麼踩的?腳,是這樣踩還是這樣踩,要弄清楚,腳上有什麼、腳下有什麼?然後有多少法器,一共幾隻手,拿幾種法器不能弄錯。
你一觀想不能像看電視一幕一幕下來,要像看照片一樣所有境界通通出來,有八隻手拿八個法器,雙身有十六隻手,十六個法器。有沒有辦法十六個法器都現前,那時候你的眼睛就變成十六個瞳孔。去觀想看看,你不要看兩個抱在那邊不知在做什麼?男的表什麼?女的表什麼?意義要弄很清楚,一個表智慧、一個表慈悲,智慧表空性、慈悲表化生。重重無盡的,尤其是唐卡裡面畫的那個境界,要通通把它觀出來。
所以事修即使觀想念佛,都不容易!但是消災障、增福慧,那倒是真的。持名念佛不難!耳根要圓通、意根要圓通。無相念佛則在行者運心所及,即非空非有的境界中,常有頑空及俗有的境界會混雜在其中。念佛人常常會見到佛,那就是幻想!哪有那種佛?佛是覺悟!你見到佛就是覺悟啦!很多人見到佛,你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問他那佛傳給你什麼法?你覺悟到什麼?他絕對會告訴你沒有。
這佛就很好很好,很好又怎樣,很好你還是凡夫、很好你還是有煩惱、很好你還是迷惑顛倒,這不叫很好,那叫做一種幻想的滿足,妄想那麼多怎麼好呢?造業啊!這叫苦中作樂。剛才講俗有。那執空性之徒呢?則又「以理害事」而不見真如實相境界的存在。這兩邊都要拋開,講真空的人,很容易落於頑空的虛妄口頭禪。此則即是時下流行的念佛法門當中,所不敢觸及實相念佛的原因,念佛是口字邊的念佛,不敢觸及實相念佛的原因。
不是不敢,實際上是無能觸及--沒有能力。這種中道實際理地的部分,恐非一般念佛凡夫所能及,倘妄而言之!又死落入俗有之套籠。亂講啊!又怕落入俗有。所以實相念佛乾脆就說很難,很難就結束啦!定義涅盤就很容易。「涅盤」不可說,涅盤以後不可說,當然不可說,我們是凡夫!這就是涅盤的境界!按凈土宗的念佛法門,約方法論而言,實在是屬於稱名念佛。若約目的論而言,則又屬於實相念佛。何以故?試觀--觀無量壽經的念佛迴向,無量壽經的念佛迴向它有「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觀無量壽經講這個部分,就是實相念佛。
換言之,於觀無量壽經中,言行者就修行者,一入實相境界則無有一念佛人而不攝取者,只要進入實相境界,那就人人都攝取。我們知道凈土有三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很遺憾觀無量壽經沒有人敢說。不管到那裡,都講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就是沒有人講觀無量壽經,它是講實相念佛的,通通停住了。這就是關鍵了。
要達到一個目的,一定有他的方法,方法論一定要提出來講,不能不講方法論,就達到目的了哪有那回事!台北要到高雄,怎麼去?是不是一個方法?走路可以去、腳踏車可以去、機車可以去、開車可以去、搭火車可以去、搭飛機可以去。要有一個方法,不能夠說我躺下去就能去。時下流行佛教中的念佛,按口念的念,與心念的念不同,持名念佛流行佛教中已改為口念,大家要注意!口頭念佛跟持名念佛不一樣,與實相念佛有實際上的差異,於此三法皆有交涉,然皆不屬其中任一,此即念佛法門日久弊之所在,行者於念佛法門中,於此三者當任擇撥其一精。不可含糊攏統,囫圇吞棗的隨便念念,要知法法皆有其訣竅,而門門皆可得而往生,所以口誦名號而能心念不亂,定可往生。
故不論定業、散業,事念、理念的念佛,只要迴向彌陀凈土,行者決定往生。但是,不是求生,求生是因為怕無法往生,所以只要求一求,完全不一樣,我們不必求,你照這樣做,因為佛教講因果,只要照著因果種因一定得果。學佛不是求的,佛菩薩不會跟我們做生意,重點是在種因,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只要好好的種下這三個法門當中的任何一門的因,絕對可以往生,不用求了,你要求的是好好的行,修你的法,修好不要修錯,就可以絕對往生。只問種因不問結果,果必然成就。不種因去求果的人,叫做大愚痴。勸他,他不學佛,用個善巧方便,叫他求一求也好,至少他跪在那邊懺悔消消業障!頑固不化的人,能夠勸他到跪下去,已經不簡單了,兩害相權取其輕可以,但不是學佛的最高目標。
推薦閱讀:
※智宗法師-略談居士學佛(下)
※智海法師《凈土十疑論講記》之一
※聖宇法師:地藏經心地法門 第三十六集
※《太上感應篇》講解二七(凈空法師主講)
※學佛的三步驟 金明法師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