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講 補血藥、補陰葯概述
下面介紹阿膠。阿膠是一種動物葯,是用馬科的動物驢皮加工而成的,所以有的稱為驢皮阿膠。關於阿膠的「阿」字的讀音,這個字本身也是個多音字,所以在沒學中藥以前,尤其是在學這味葯以前,讀阿[a]膠那可以原諒。學了以後,那就不能再讀阿[a]膠了,它應該讀阿[e]膠。為什麼它應該讀阿[e]膠呢?因為在東漢的時候,山東就有一個縣就叫做東阿[e]縣。東阿縣的得名是因為當地有一口質量很好的一口井,水質非常好,叫東阿井。用這個井水來熬的膠,文獻裡面介紹質量很好。它好在什麼地方呢?就是說東阿井熬的膠,冬不皸裂,冬天氣溫再低、再寒冷,它不產生裂紋,不皸裂;夏不粘臭,夏天不發軟、不粘手,沒有特殊的氣味。質量是很好的,冬不皸裂、夏不粘臭。因為這樣子就以山東東阿縣產的阿膠,自古就享有盛名,所以這個葯自古以來就稱為阿[e]膠,所以它不應該讀阿[a]膠,它是因為東阿縣和東阿井這樣由來的,所以關於名稱,簡單說一下。
阿膠作為一個補血藥,它也是可以用於各種血虛證,肝血虛、心血虛,配伍的情況,也是在前面我們講熟地、當歸都詳細地介紹了,概述當中也有,就不再重複。作為補血藥的阿膠,它最主要的特徵是因為它兼有止血作用。它的補血作用可以用於多種血虛證,加上它是比較平和的,所以一般的血虛證它都可以使用。出血證很容易導致血虛,阿膠對於這種血虛證,就是兼有出血的血虛證,它既能止血,又能補血,這是其他的補血藥所沒有的這樣一個特點,這是阿膠獨具有的。所以阿膠主要就是用於因為出血或者兼有出血而引起的血虛證,這是最佳的主治證。在《中藥學》學了以後,大家要學方劑,在《方劑學》當中,就有專門一類的方叫補血劑(就是補血的方劑),到那個時候可能大家會發現一個問題,阿膠是一個很好的補血藥,但是代表的補血方裡面,幾乎沒有一個方裡面是使用阿膠的,其餘的補血藥在補血方裡面都有,我們講的唯獨沒有阿膠,其實這也是前人使用阿膠很準確的一種反映。因為我們在《方劑學》當中介紹的補血劑,雖然也可以針對象現代醫學上的貧血,但是更多的是我昨天講概述的時候講過,中醫的血虛主要是指的心肝功能失調,主要還不在血液本身的量不夠或者質量低下,典型的中藥,典型的補血的方劑,它主要也是調整心肝功能,所以它並不是主要在治療我們現代醫學上的貧血。當然我前面說過了,不是不能治,完全能治,但是不是它的主要的處方的意圖。阿膠不一樣,阿膠對於調整心肝功能這方面的作用,恰好沒有前面那些葯那麼好,比如說心血虛出現了一些神志的癥狀,可能當歸這些葯、首烏這些葯就有明顯作用,阿膠沒有。或者因為肝血虛出現了視力方面的問題,或者肢體的麻木疼痛,可能那些葯就更重要,阿膠在這方面也不是很明顯。現代研究阿膠治療的血虛證主要就是貧血,主要不在調整心肝功能,它就能夠使血液的量和質都提高。前人用於出血引起的血虛證,應該就是說一種失血性的貧血,所以用了阿膠以後,效果很好。所以在調整心肝功能的補血方當中,它就顯得不很重要。由於補血劑主要收集的是調整心肝功能的,所以裡面沒有使用阿膠的,這個也是很正常的。知道這一點以後,我們今後在臨床上使用阿膠的時候,就可以加以明白,所以單純的用來調整功能,可能阿膠不一定是很恰當,不一定是首選的葯,比較次要。如果是真正為了改善患者的貧血狀態,阿膠可能就用得更多,有時候可能還要作為一個主要的藥物使用。所以這裡補充說明一點,幫助大家理解。這個教材上沒有,僅供參考。
另外阿膠也是一個滋陰的葯,過去對阿膠的滋陰用四個字滋陰潤燥,主要用於陰虛肺燥,咳嗽咯痰,或者痰中帶血。用阿膠,一方面滋肺陰,治療肺陰虛的燥咳,或者也能夠緩解痰中帶血。但是阿膠的滋陰並不局限在肺,它也不僅僅滋陰潤燥,或者滋陰潤肺,就是在過去的教材裡面,它的功效叫做滋陰潤肺,或者滋陰潤燥,但是主治裡面或者說應用裡面,除了用於陰虛肺燥的這種證候以外,還用於心陰虧耗,尤其是熱病當中,熱邪未盡、心陰受傷出現的心煩不眠。還舉了黃連阿膠雞子黃湯這一類的方劑,用它來滋養心陰,改善心煩不眠的癥狀,所以實際上在過去的教材裡面強調的是滋肺和心兩髒的陰,實際上阿膠的滋陰還要廣泛,它對於腎陰、肝陰也是有滋養作用的,肝腎陰虛也可以用阿膠,所以我們書上就把這四臟都並列出來了,就(說)滋肺、心、肝、腎陰,就是基於這種原因,它治療的陰虛證不僅僅在肺燥,肺陰虛,也不只肺和心兩髒的陰虛,範圍還要廣一些。所以我們書上首先在應用三裡面,先談了肺陰虛用阿膠的情況,象清燥救肺湯這一類裡面用阿膠,然後談了心陰虛,黃連阿膠雞子黃湯,實際上舉的是這個方。後面也有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或者虛風內動,這一類的肝腎陰虛證當中,其實完全可以使用,它也是一個作用部位比較廣泛的一個滋陰的藥物。所以這是在功效上的一點改動。當然我們把它記成滋陰潤燥,也可以。因為其他書也是這樣寫的,我們這裡就(是)說作了一些充實吧!
阿膠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藥材,它是一個膠類的葯。膠類的葯作湯劑的時候,就要烊化服,所以我們書上(說)入湯劑就要烊化兌服。什麼叫烊化兌服呢?就是先把阿膠放在一個碗裡面,少量的加一點水,比如加個一二十毫升或者二三十毫升水,放在鍋裡面去蒸,讓它加熱了以後熔化,熔化了以後把它攪勻,攪勻了,比如說你葯湯要服幾次?服三次,你每一次就取三分之一,到它攪在那個熱的葯湯裡面,一起就吞下去、喝下去,這個就叫「烊化兌服」,兌在煎好的葯湯裡面。烊化實際上就是加熱讓它熔化,加熱了以後熔化的意思。如果說阿膠要作為丸散劑,膠類的葯是沒有辦法粉碎的,粉碎的過程當中就要發熱,一發熱它就變軟,變軟了就和其他葯就粘在一起,粘性是很強的。怎麼辦呢?一般就要先把它炒成阿膠珠。炒的方法,阿膠是這種長方塊,比如說稍稍的在熱的地方,比如說在鍋蓋上,讓它加熱,它就變軟,變軟了把它切成一樣大小的這樣的小塊,大小一定,基本上相等的這種小塊,然後鍋裡面放上比如說海蛤粉,或者蒲黃這一類的(輔料),先在鍋裡面炒,炒到溫度很高,一般可能都在兩三百度,然後把阿膠的小塊馬上放到裡面去,阿膠馬上就膨脹,就象那爆米花一樣,最後就變成這種圓珠狀,小的方塊就變得非常酥脆,用手的指頭都能把它搓成比較細的那種粉末,很脆的,這種就稱為阿膠珠。它就可以作丸散,便於製劑。就不至於在加工炮製的時候和其他藥材粘在一起,這是在用法上比較特殊的兩個地方。一個湯劑兌服,作為丸散劑就要先炒珠,然後再粉碎。其他的膠類葯,比如說我們昨天講的鹿角膠,也是同樣的處理,或者其他的龜甲膠等等。凡是膠類的葯,這種方法都是一樣的。
另外,教材上還有一味葯,龍眼肉,這個不要求。這個就是桂圓。入葯的部位實際上就是它的種子外面的假種皮,就是吃的那個甜的那一部分。這個很簡單,它既是一個補血藥,又是一個補氣葯(補心脾之氣)。作用都很微弱,所以一般作為一個輔助的葯。本身它就是一種水果,所以藥效作用不強。大家知道有這個葯,今後學歸脾丸這一類的方因為涉及到這個葯,它很次要。前面這五味葯都是比較重要的葯,補血藥也就講這五味葯。
下面大家翻到376頁,補虛葯的第四節,補陰葯。補陰葯就是以補陰為主要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陰虛證的藥物。我們書上把補陰再把它細化,就是說能夠滋養陰液,糾正陰液虧虛,實際上就是說的補陰,所以按照書上這樣記也可以,簡單的記就是我說的以補陰為主要功效,主要用於陰虛證的這樣的一類藥物稱為補陰葯,也叫滋陰葯、養陰葯。滋陰、養陰,它相同的術語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或者不同的稱謂。
這一類葯的基本功效,可以說補陰、也可以說滋陰、也可以說養陰、有的也可以說益陰。主治證就是陰虛證,這一點和補陽葯不一樣,補陽葯它基本功效是補腎陽,主要是用於腎陽虛證。人體的腎陰也是真陰,也是陰的根本。補陰葯為什麼不是以補腎陰為主要功效?主要治療腎陰虛證的呢?關鍵是藥物所決定了。前面的補陽葯能夠補心陽、補脾陽的,因為已經在溫里葯當中介紹了,剩下來在補虛葯這一章裡面的補陽葯,基本上都是補腎陽的,所以在解釋它的含義的時候,是根據藥物的實際情況。補陰葯就不一樣,它涉及的藥物,五臟六腑的陰都有補陰的葯,所以我們學習補陰葯這一節的時候,就要清楚補陰下面包括了補肺陰、補心陰、補脾陰、補胃陰、補肝陰、補腎陰。相應的就有心陰虛、肺陰虛、脾陰虛、胃陰虛、肝陰虛、腎陰虛,這樣不同的陰虛證,具體的這種不同的臟腑的陰虛證,《中醫診斷學》裡面也是已經學過了,這是需要複習的。但是我們要向大家說明的,就是人體的陰液對於人體有什麼基本的生理作用?人體的陰液對於人體有兩大基本作用:一個就是濡潤作用,人體的肌膚、孔竅、內臟為什麼能夠滋潤?關健是有陰液的濡潤;第二,是制約陽氣,使陽氣不偏亢,保持相對的平衡狀態。反過來講,如果人體的陰液虧耗了,出現了陰不足的狀態,它產生的病理變化,主要也就表現在兩方面的失調:一方面,不能濡潤,出現的就是乾燥,就是內燥,比如說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皮膚乾燥,或者眼角乾燥、毛髮比較乾燥,不能濡潤;另外,陰虛不能制約陽氣,就是虛熱內生,出現虛熱。所以陰虛證的共同表現,一是乾燥;二是虛熱。在不同的臟腑,它結合不同的生理功能。在肺,除了乾燥,比如說燥痰,鼻腔乾燥,痰比較乾燥,這樣的一些癥狀以外;還有主要與肺(有關的)咳喘。在心,除了共有的一些陰虛的癥狀,就是心神失養,心悸失眠、心煩,這個和心血虛的癥狀基本上是一樣的。另外就是在脾胃,那脾胃主要表現在口渴為主的;當然還有,比如說脘腹出現的一些不適的癥狀,痞悶不舒,或者乾嘔,噁心呃逆,或者腸燥便秘等等等等。那麼在肝腎陰虛呢?那主要就出現的虛火內生,或者五心煩熱,骨蒸潮熱,盜汗;或者肝陰虛可以出現視力降低,眼目乾澀,月經失調等等,很多臨床表現,就具體的結合到診斷學的內容。
要說明一點就是很長時間,(強調)補陰葯治療的陰虛證,肺陰虛、心陰虛、肝陰虛、腎陰虛,加一個胃陰虛,沒有脾陰虛。我們這個書脾陰虛和胃陰虛都並列出來,其實脾陰虛是客觀存在的,只不過說脾和胃相比較,臨床上胃陰虛更常見。因為根據中醫的理論,脾是屬陰土,它喜歡溫燥;胃是陽土,喜歡涼潤。所以熱邪更容易傷的是胃陰,尤其是溫病學派的崛起,溫病學治療更主張重視胃陰,因為臨床見到的溫熱病,傷胃陰的比較普遍,所以受溫病學派的影響,慢慢的就對脾陰虛就淡忘了,對胃陰虛就充分的強調,所以提胃陰虛的比較多,實際上脾陰虛也有。所以我們書上也是把它寫下來,都可以,兩種處理的方式。談胃陰是強調重點,講脾陰是它有這個存在,為了保證五臟都有陰虛,(就其)完整性從這個角度也是對的。另外脾陰和胃陰往往有的時候不是能夠很截然的劃分,這個也是重視胃陰,不太重視脾陰的一個原因,所以注意它的主治。由於有這樣的一種情況,學習補陰葯的時候,尤其是補陰葯的功效就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對)典型的補陰葯,我們這裡為什麼稱典型的補陰葯呢?也就是我們現在的陰虛和陽虛是以寒熱來分陰陽,典型的補陰葯就是治療典型的陰虛證,也就是治療的是虛熱證。典型的補陰葯就應該是一個清補藥,就是張景岳說的「陰虛者,要補而兼清」。既要補虛,又要清熱。這樣的補陰葯才是我們說的典型的,就是以寒熱兩分來產生的補陰葯。對於典型的補陰葯,它在補陰的同時就一定有兩個密切相關的另外的作用或者功效:第一個相關的功效,就是潤燥的功效,它能夠補哪一髒的陰就能夠潤哪一髒的燥,比如說能夠補肺陰,他就能潤肺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臟腑沒有明顯的燥,比如說心陰虛,心陰虛這個燥臨床上沒有典型的癥狀,就不管它;這個燥如果是在脾胃,它主要是表現出口乾舌燥,它相應的功效就是生津止渴,對於脾胃來說能夠潤燥的就是生津止渴,這是典型的補陰葯,同時具有的潤燥的功效,比如說潤肺,或者生津止渴。第二,典型的補陰葯是清補藥,它兼有清熱作用。它能補哪一髒的陰同時就能清哪一髒的熱。比如說能夠補肺陰的就能夠清肺熱;能夠補心陰的就能夠清心熱;能夠補胃陰的就能清胃熱;能夠滋補肝腎之陰的一般都能退虛火,就是退虛熱,它又是清虛熱的葯。這個是一個共同的規律,掌握了這個規律,對於補陰葯的學習,非常方便。比如說我們今後在考試當中考它的功效和主治,比如說考某一味葯,它有沒有補肺陰的作用?潤肺的作用?或者清肺熱的作用?關鍵它是不是歸肺經?它是不是典型的補陰葯?如果它是典型的補肺陰的葯,這三個功效都同時存在,補肺陰、潤肺、清肺熱,就用不著你專門去背、專門去記,你只知道它作用哪一臟就行了。如果它作用在胃,它肯定就能夠養胃陰、清胃熱、生津止渴,或者潤腸通便,這都是一連串下來順理成章的,不需要你專門去記的。典型的補肝腎之陰,尤其是滋腎陰的葯,它都是退虛熱的葯。前面比如說知母、玄參、生地這些都能滋腎陰,它就能夠退虛熱,也是退虛熱的葯。我們這一節的,比如說龜甲,鱉甲,或者旱蓮草、墨旱蓮、女貞子,它滋肝腎之陰,都能夠退虛熱,不需要你特殊的去記,所以在考功效、考主治(時)非常方便。所以我們記功效可以完全脫離講義,完全離開書,它作用哪個臟腑,你就都可以寫出來。比如說麥冬,我們今後學麥冬,它是歸肺、心、胃的。如果要你回答問題寫麥冬的功效,你說麥冬能夠養肺陰、清肺熱、潤肺燥,能夠養心陰、清心熱;能夠養胃陰、清胃熱、生津止渴,甚至於潤腸通便。你就所有的羅列出來,沒有一個是錯的。但是我們書上可能表述的時候沒有這麼全面,有的時候就比較簡單,記憶起來非常方便。大家一定掌握這個規律,同時具有潤燥和清熱這兩方面的,這個是典型的補陰葯。
典型的補陰葯,它的這個特徵掌握了以後,這一類葯的性能也容易掌握。這一類的葯它都是清補藥,典型的補陰葯都是清補藥,所以它的藥性都是偏寒的。前面的補陽葯都是偏溫,典型的補陰葯都是偏寒。藥味除了甘,甘能夠補虛,甘能補以外,它一般都有苦味,這個苦味就是表示這些葯具有清泄的作用,它又是清熱葯。所以絕大多數的補陰葯,尤其是典型的補陰葯,除了甘味,往往還有苦味,至少都要寫一個微苦,因為它清熱是次要的,對於絕大多數葯都是這樣。
歸經,就根據主治的陰虛證的不同,歸經有明顯的區別,沒有規律性,所以學好補陰葯的關鍵就是記歸經。把歸經記住了,什麼問題可以說基本上解決了,比如我剛才說的麥冬,只要你知道它是歸肺、胃、心的,它的功效解決了,性能問題也解決了,後面的主治應用基本上也解決了。所以補陰葯的歸經,是學習的第一重點。
當然這一節的葯裡面,有少數的葯不是典型的補陰葯。比如說枸杞子這一類,它不是清補藥,它那個補陰實際上是補精血,精血也屬陰,是從這個角度,就象我們前面的熟地,那種情況一樣的。它主要是用於精血虧虛的病證,它不是治療典型的陰虛內燥或者陰虛內熱的這一類的真正的補陰葯,所以它的藥性不是偏於寒涼。當然不適用於我說的這個(規律),我說有一個前提是典型的補陰葯,一定是用寒熱兩分治療虛熱證的這一類的補陰葯,這個是一個主要的前提。但是這一類的葯在這一節裡面,是最多的,所以可以算一個規律性的問題。
另外,配伍。不同的臟腑的陰虛證,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配伍就有一些差異性。比如說肺陰虛往往是痰咳喘,可以配伍止咳平喘化痰的葯;胃陰虛,如果出現了噁心嘔吐,可以配伍止嘔的葯;出現了腸燥便秘,可以配伍潤腸通便的葯;心陰虛,配伍養心安神的葯,因為出現的是心煩、心悸、不眠;肝腎陰虛它以虛火亢旺為主,本身它能夠退虛熱,有時候還要和退虛熱的藥物配伍在一起使用,所以大致的配伍的情況就這樣。
這一類的葯,使用注意很多就類似於清熱葯了。寒證不宜使用,因為它有滋膩性。濕邪內盛,或者痰濕內盛的,一般也不宜使用。這都屬於一般性的證候禁忌,很容易理解和記憶。
下面這一節的具體的藥物,我們就是主要簡單的就把它們的歸經介紹一下,它們的功效主治,自然就可以解決了。
第一味葯,北沙參。北沙參也是典型的補陰葯,是清補藥,所以是偏寒的,它也有苦味,這個苦表示它能清泄,它主要作用的是肺胃兩經。所以它主要用於肺陰虛的燥熱咳嗽,有燥有熱,它能夠三者兼顧。它可以同類的葯配伍,如果痰咳喘的時候,還可以配伍止咳平喘祛痰的葯。它又作用於胃,能夠養胃陰、清胃熱,又能生津止渴,所以常常同類葯的配伍。如果出現了噁心嘔吐,可以配伍清胃止嘔的葯。如果有腸燥便秘,配伍潤腸通便的等等。我們書上有的寫了、有的沒有寫,這些原則都是適用的。所以對於北沙參來講,就記住了肺胃二字,把主治和配伍共性的問題,把它套進去,北沙參基本上就應該說都能掌握。
另外,北沙參在我們教科書上沒有要求屬於十八反,沒有十八反(的要求)。有的書上是這樣的,我們不主張。因為北沙參,我們這個出處是《本草匯言》,《本草匯言》是明代末年倪朱謨的一個本草書,遠遠在《神農本草經》之後,所以它不是十八反的內容,所以不應該強加在北沙參(身上)。因為它和傳統的沙參植物來源完全不一樣,它是傘形科的。所以我們今後在藥材當中,凡是根比較直、比較硬、比較脆,這種沙參就是北沙參。
下面一個葯,南沙參。南沙參就是《神農本草經》上的沙參,因為它主要長在沙質地裡面。這種沙參挖起來以後,它因為它是桔梗科的一種植物,用它的根,這個根非常空疏,就象那種塑料泡沫,很空疏。所以沙參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西南地區把它叫做泡參,比較空泡,它的質地比較輕,有很多孔,不結實,不緻密,所以大家一定要搞清楚,《本經》的沙參是南沙參。後來因為有了北沙參,相對於北沙參而言,把它稱為南沙參。其實南沙參北方也產,只不過在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的省區產得多一些,北沙參現在也是全國很多地方都產,但是最早在明末清初它主要產地山東這一帶,相對來說它偏北一點。現在南北已經沒有意義了,兩種沙參,地不分南北,同樣都在出產。
南沙參就是《本經》的(葯),它也是作用於肺胃的,也是比較典型的清補藥,也是偏寒的,所以南沙參加上一個微苦,也是可以。很多書(上)本身也有苦味,也加上了,表示它能清泄,所以有沒有這都是允許的。它對於肺和胃,和北沙參一樣。南、北沙參有兩點不同:第一點,一般認為在滋陰方面(就是在滋養肺胃方面),北沙參的力量略強於南沙參,只能說是略強,這個強度不是懸殊得很大;第二,南沙參略有一點補氣祛痰的作用。如果說這種肺陰虛兼有微微的一點肺氣虛,咳嗽有痰,南沙參更好;如果脾胃的陰虛兼有一點脾胃的氣虛,那南沙參也是可以作為補氣健脾的葯來使用,只不過力量很單薄,一般沒有把它專門作為補氣葯使用,也僅僅是傾向性。所以南北沙參,相同是主要的。不同,一個是力量的強度、強弱,北沙參強一點;另外,兼有功效南沙參多了一個補氣祛痰;另外,南沙參是《神農本草經》的參,所以它是屬於十八反當中反藜蘆的參。
下面第三種,玉竹。是百合科的玉竹,用的它的根莖。玉竹在古代根據它枝葉繁茂,下垂的樣子,又把叫做葳蕤,一個草字頭一個威武的威(葳),也有寫草字頭一個委婉、委曲求全那個委(萎)。蕤,一個草字頭下面一個豕,就是那個豬那個豕,加了一個「生」字,我們書上有。自己看一下參考資料二,本品在古代又名葳蕤。因為現在我們今後方劑裡面還要學加減葳蕤湯,知道它就是玉竹,名稱上了解這麼一點。
玉竹,按照現行的中藥或者教材,普遍的認為它是典型的補陰葯,而且是歸肺胃兩經的,所以它的基本作用和南北沙參一樣。對於肺,也是補肺陰、潤肺燥、清肺熱;對於胃來說,也是補胃陰、清胃熱、生津止渴的一個葯。而且作用還比較平和,尤其是不容易戀邪,所以在外感初期,如果患者素體陰虛,又感受了風熱,需要滋陰解表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患者素體陰虛,發散的葯又要進一步的傷陰,如果專門補陰,那麼又要戀邪。在作用於肺胃的這些補陰葯當中,玉竹的滋膩性不明顯,尤其是最不容易戀邪。所以相對來說,對於陰虛感受外邪的,尤其感受風熱,或者溫熱邪氣,常常選玉竹加在解表葯當中,體現一個滋陰解表,所以我們剛才說的加減葳蕤湯,主要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所以這是按照目前的,一般的《中藥學》或者中藥(書)就這麼多的內容。但是我們這一個《中藥學》,歸經加了一個心經,所以相應的它就能夠養心陰、清心熱。玉竹,應不應該有這個功效?應該有。在古代比如說在宋代的《日華子本草》裡面都明確地提到了它能夠潤心,就是養心陰的意思,尤其是《本草新編》這些書還強調,如果治療驚狂,如果說玉竹和人蔘這些葯配伍,就少死亡之苦,就是說它對心陰虛引起的癲狂、狂亂有明顯的效果。古代本草裡面強調它作用於心,治療與心陰虛有關的病證,從宋代開始一直有記載,更結合當代的研究,玉竹對很多,比如說心律失常、心衰引起的一些心悸、失眠,而且效果比較明顯。所以根據古今的經驗,就把心經給加進去了,應該說是對玉竹,既是對古代使用的一種總結,又是對現在發展的一種概括。對於玉竹的歸心(經),對同學們來講,就可要求可不要求。如果以我們這個教材為準就要求,因為今後還涉及到全國性的一些考試,用的教材版本不一樣,因為到目前為止,一直到七版教材還沒有強調,沒有總結玉竹可以歸心經。所以這方面,可以供同學們作一個參考。所以不硬性的要求,這節課就介紹到這個地方。
推薦閱讀:
※肺癌概述
※喉癌患者術後護理概述
※第三單元 月經病 細目一 概述
※(2)中國紀年法概述
※簡要概述命理學中的十神是什麼?四柱八字里十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