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要學會的不僅是長大,還有如何復歸嬰兒(上)

文/李遠國 李黎鶴

《新約全書·馬可福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希望耶穌能按摸他們,但耶穌的門徒便責備那些人。耶穌看見了,就十分惱怒,他對門徒說:

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資料圖)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可10:13)

於是耶穌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在這裡,小孩成為能夠進入神國的唯一,而耶穌自己便是這樣的一個小孩。

他對其門徒說:「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是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可9:37)。那「差我來的」便是上帝。

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資料圖)

這就告訴我們,在世俗中人們必須重新變成孩童,才能進入神聖的天國,從而與無所不在的上帝同在。基督教的這種救贖觀念,與中國道教關於赤子、嬰兒的認識是很相似的,他們都把童真的恢復做為追求的一種境界。

因為赤子、嬰兒是充沛生命的體現,是天性純真的象徵,是神聖圓滿的結果。

一、嬰兒是充沛生命的體現

在道教看來,赤子、嬰兒之所以可貴,首先他是生命充沛的體現。老子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至靜順和、柔美自然(資料圖)

在這裡,老子通過對赤子的讚美,形象地表達了他所追求的理想。在他看來,嬰兒至靜順和、柔美自然的本性,就是厚德所至,就是大道至德的體現。

嬰兒天真無瑕,無所用心,智能未開,沒有奸巧詐為,純任自然生長。他與世無爭,與人無惡,故百蟲眾人均不傷害於他。他對外無所願無所求,是弱與強、剛與柔、道與德的最簡單最自然的和合統一。

這種特性與稟賦,正是道家理想中的至人。杜光庭曰:「至道之士,韜德含和,內外混凝,不忤於物,如赤子之沌粹,若嬰兒之未孩,其德既然,所以物不能害。物不能害者,以至人無害物之心故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資料圖)

就赤子、嬰兒的喻意而言,嬰兒純樸,以表「三毒不加」。嚴君平曰:「赤子之為物也,知而未發,通而未達,能而未動,巧而居拙,生而若死,新而若弊,為於不為,與道周密。生不生之生,身無身之身,用無用之用,聞無聞之聞。

無為無事,無意無心,不求道德,不積精神。既不思慮,又無障截。神氣不作,聰明無識,柔弱虛靜,魂魄無事。樂無樂之樂,安無欲之欲。生不枉神,死不幽志,故能被道含德,與天地同……自然通達,眾美萌生,天地愛佑,禍亂素亡。」

成玄英說:赤子不犯塵境,含德妙達,「故不為三毒所加也。」三毒者,指世間眾生所染三種根本毒害,即貪、嗔、痴。

自然通達,眾美萌生,天地愛佑,禍亂素亡(資料圖)

《元始智慧正觀解脫經》曰:「言煩惱者,總名三毒,謂貪、嗔、痴,能害眾生法身命,故名之為毒。所言貪者,引取無厭,染欲愛著,聯綿無已,於世間法及出世法,有求樂意,皆名為貪。

所言嗔者,於眾生中及非眾生,貪懷懟恨,咆勃忿怒,如火熾盛,燒滅善根,結太怨憾,是名為嗔。所言痴者,不信不知三寶正法。憍慢諂曲,無所了知,觸壁無底,不從訶諫,好說無益,多行惡事,所作失道,故名愚痴。」

貪、嗔、痴為眾生所受煩惱根源,故修道者務須去此三毒,方得證道體真,如嬰兒之未孩。

赤子全德,而「三業清凈」。成玄英曰:「赤子筋骨柔弱,手握堅固,喻含德之人心性柔弱,順物謙和。雖復混跡同塵,而靈府潔白,在染不柒,故握固此一句,明意業凈也。」

「言赤子初生,未解雄雌交合之道,而陰恆怒作,乃精氣滿實之至也。況含德體道淳和,無為虛淡,復揚波處俗,聞見色聲,而妙悟真空。不見和合之相,蓋純粹之至也,此一句明身業凈也。」

雖復混跡同塵,而靈府潔白,在染不柒(資料圖)

「赤子終日啼號,而聲不嗄者,為無意作聲,和氣不散也。況含德妙達真宗,故能說無所說,雖復辯用萬物,而不乖於無言也,此一句明口業凈也。」

所謂「三業」,指身業、口業、意業,即行為、言論、思想等一切身心活動。《道教義樞》卷五曰:「三業者,升沉以之起滅,罪福於是從由。若三行果修,則遐登樂境。六根不凈,則俯墜苦源。」

該經認為三業之中有一不善,死後必墜地獄,故主張「正心治身,檢口守寂」。也就是說,要使思想、言語、行為皆不出軌範,「外欲不侵,內心不亂,自然而然也。含德之人,三業清靜,有如赤子。」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資料圖)

在老子那兒,嬰兒與「玄牝」、「穀神」、「復命」的關係是相當密切的。「玄牝」、「穀神」有生養之義,它們代表生命本能和微妙的母性。他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朱熹註:「谷之虛也,聲達焉則響應之,乃神化之自然也,是謂玄牝。玄,妙也。牝,是有所受而能生物者也。至妙之理,有生生之意焉。」這種生生不絕、綿綿若存的自然生殖力,就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回歸到這個根源,老子稱之為「復命」。

復命孕育著無限的生命力。老子欲復歸於嬰兒,他對嬰兒的愛、讚美和崇尚,從根本上說當然還是回歸到那種「無知無識,無忮無求,無生無死,無始無終」的「原初的美妙」。這是老子道論的延伸,也是其必然歸結。

柔弱而不爭(資料圖)

對此意境中的精微義涵,成中英先生指出:「赤子和水一樣,都是柔弱而不爭。但赤子和水比起來,更充滿了生命、學習能力、生存與創造的潛能。因此,赤子是純潔的、單純的,它尚未被偏曲的知識、壞習慣和邪惡的思想所污染。

所以,赤子能夠無為而無不為。這是因為,赤子不會防礙事物的發生,所以他是創造的種子、新奇的肇端(或開端)、和諧的模式。他無防禦,因此就不會引來傷害和競爭。」

可見,赤子的品質與「道」相通,所以能夠喻道、體道。北宋詩人路德延《小兒詩》曰:「情態任天然,桃紅兩頰鮮。乍行人共看,初語客多憐。臂膀肥如瓠,肌膚軟勝綿。長頭才覆額,分角漸垂肩。散誕無塵慮,逍遙佔地仙。」

生動形象地描述了赤子純樸天真的本性,這也正是道教崇拜赤子的一個重要原因。

(編輯:柯恩)


推薦閱讀:

嬰兒如何玩,其實是一門學問
通過試管嬰兒生了寶寶,但是親子鑒定結果讓夫妻傻眼了
23歲嬰兒的不解之謎
給滿月寶寶剃光頭有哪些危害?
嬰兒定型枕的用處及選購

TAG:嬰兒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