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宗龍子於世外人探討

王先生:

我非地師,從來也沒幫別人修風水,近來看到你大作《章中山直解原真》一書,從書中可見,在當今有從事風水這行業里的地師中,你的水平確實很高。不過關於書中的一些看法,我和你有幾點不同:

一,說到香港的白先生,台灣的鐘先生,你對他們的評價太高了,先說白先生,前幾年,有朋友拿了他所注釋的《雪心賦》給我看,從書中可知,他根本就雌雄不明,支幹不分,亂解12倒杖,連地師最喜歡用呼形喝象點穴的最平常的他都亂解,例如:沒水之牛,氣呼於鼻,他真的點到鼻去了,他根本就不懂鼻者,是言其中正也;點肚,他真的就點到肚子去了,連肚者是言其中蓄這些基本的東西都不懂。。。。。。。!如果卜公泉下有知,知道他的《雪心賦》給人解成這樣,不知有何感想?另一位鍾生,我也不想多談。

二,再說章仲山和蔣公,蔣公非楊公弟子,他得無極子傳他解河圖和洛書的三訣,而風水的根源也在河圖和洛書再配合先後天之八卦而用,也許無極子並沒有告訴他先後天八卦的用法,所以在風水上很多他也錯了,特別是在陰宅,他好象不懂陰陽宅挨星不一樣,有人說,自蔣公後,再沒有人能有其水平,真是時也命也,其實楊公的弟子,代代都有傳人,大約從明朝初,其徒子徒孫們已醒悟,用祖師爺的本領來修自家風水,卻很少幫別人修,他們也不會和時下的地師分辨,因解天玉和寶照兩經的口訣都是代代口傳,不許寫書。所以在外面能看到的,絕非楊公親傳,其實,他老人家的書並不難解,只要懂得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之用,再看青囊奧語,思之過半也,楊曾兩公寫書,都有共同特點,常常語帶雙關,既言巒頭又言理氣,如雌雄,江西江東等語諧是也。

至於章仲山,我也不想提也。

對於你,我不得不說,你對風水的悟性確實真高。他日也許能成一代大師。

王先生,如果我這麼說,對你有所冒犯,請見諒,我不是地師,就當一個「世外人」亂說吧!

世外人

世外人先生:

你好。我也本非地師,但為了做好自己的風水,不得不參加全方位的實踐而為之。久而久之,就自然而然地為朋友做了下來。若純屬是研究,沒有參加社會實踐,即使得到的是真楊公所傳,也不能發揮效用,久而久之,真的也就成假的了。

第一,你有了絕技在身,可能只是粗粗一目十行而看我的書,所以錯會了我對白、鍾二先生之意,我並不抬舉他們。在序言——為什麼要尋真!第9頁第四,我說他們連楊公最基本的「陰陽」是什麼都還沒弄明白?

第二,你所說的喝形取象,我只看不用,我不管他是什麼形,到現場只就形勢需要,找到「合理點」即是穴場!也就如你所說的中正中蓄吧!

第三,從你所說猜測,你當是楊曾之徒子孫。否則,也不知他們之事。經說:八卦不是真妙訣,時師休把口中歌。你明說先後天八卦與河圖洛書,經中只說「都天大卦」,顯然與你的旨意不符,說明你所得與經旨或者有相當距離。

第四,我也推測蔣公是自悟貫通,我之前也讀不懂蔣公之書,是在我悟得天玉寶照之後,再去讀蔣公之書才明白蔣公說的是都天大卦而不是先後天八卦,如蔣公說:觀雌則不必更觀其雄,……能識城門便能觀出脈……等。可見蔣公深通天玉寶照經中旨意。

第五,我的書名為:章仲山直解尋真。

第六,你對我如此煲揚,我若還對你有意見的話,我也太不通情理了。以上也是我對你的一點看法。

王明珠(宗龍子)復

王先生:

看了你的信,我非常佩服你的智慧,除楊曾兩公之書外,其它的風水書我都是偶爾看看而以,極少用心去讀。關於你信中說到「都天大卦」和我所說的不一樣,那是你的理解不同。如果不懂河洛和先後天之用,都天大卦就不會用,我也粗粗的解兩句給你看看,但不要在網路傳。天一生水,地二成之,江西江東一語從此出也,金者兌,龍者艮,先看金龍動不動一語即此也,君不見,天地定位,如果山澤之氣不交,何有陰陽化育之機。對不起,我不能說得太清,師命難違也。如果你不信我所說,敢不敢我們先在巒頭上較量一下,就知先師之學也。

世外人

世外人先生,你好!

我們並沒有仇恨,是同道愛好者,何必言「較量」呢?為什麼就沒有共同研究探討的正確「心態」呢?為什麼就一定要比個你死我活呢?

我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你「自學」可以找到真龍正穴,而哪些自命不凡的、師傳口授的、父子秘傳的,為什麼卻難以找到真龍正穴呢?(他同時也問了重慶的霍XX先生)我一時也不知如何作答!世外人先生,你能替我回答他嗎?

下面是《玄空法鑒》對金龍的描述——金龍水口解:

水口必用兌,兌者金龍之所從出也。蓋天地定位而後山澤之氣不通,雖有男女之名而無夫婦之實,何以宏生育而成天地之功用乎。自山澤一通,兌艮上爻交而兌為純干,艮為純坤;坎離中爻交……震巽初爻交……金龍出於兌,非明其征乎。知金龍則知水口矣!

你說:「金者兌,龍者艮,先看金龍動不動一語即此也,君不見,天地定位,如果山澤之氣不交,何有陰陽化育之機。對不起,我不能說得太清,師命難違也。」

古人已經說得清清楚楚之事,而你仍然來個師命難違!!!可見你視野未開,胸襟有障阻。

下面是我放到天機168網的一段話:

經云:先看金龍動不動,次察血脈認來龍。

《中國絕學》「解讀」:(節)楊公看雌雄之法,與俗法諸書不同,必先觀氣門、水口是否當動令可用,觀之法即金龍訣。

【宗龍子揭疑】:原作者說「必「先」觀氣門、水口是否當動令可用,觀之法即「金龍」訣。」顯然離經背旨,為什麼如此說呢?經旨明言「次」察血脈,而「水口」即是龍身的血脈。這就說明「水口」是要「次」察的。經旨明言「先」看「金龍」,可見「金龍」訣並不是用來看「水口」的。為什麼要「先」看「金龍」呢?而不「先」察「血脈」呢?這就要回顧到「內氣止處處處春」了。請讀者自悟!!

經旨明說先看「金龍動不動」,就說明有一套方法來看「金龍」如何為動?如何為不動?說白了就是用「排龍訣」來看「金龍的動不動」。故《天玉經》云:「江西一卦「排龍」位,八神四個二。」只要明白了「江西一卦」的「八神四個二」,一切問題就可迎刃而解矣。這些與「水口、氣門」都沒有半點聯繫,也就是說「看金龍」是操作上的第一步,故曾公叫大家「先」看。這一步完成了以後,才進行第二步操作,就是「次察血脈認來龍」。那麼,血脈又如何察呢?顯然,又有一套方法來「察血脈」了。這就要「排定陰陽算」了,排定了陰陽,然後才能「龍分兩片」,分清兩片,這血脈才能真正地「察」了。江南為一片,必應於江北哪一片。江西為一片,必應於江東哪一片。經旨清晰明白,而經原作者曲解之後,「金龍」卻成了去看「血脈」的方法,真是天大的笑話。

世外人先生若再執著你哪師門管見,必踵《玄空法鑒》一書作者之覆轍。其實,你這一派風水法則,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事了,而你卻仍然沉浸於自我陶醉之中,可惜啊!

宗龍子復

王先生:

關於你提到的《玄空法鑒》一書,我也有粗粗看過,我不敢說寫書人是不是我師門中人,因裡面很多和我所學相似,可他卻沒寫我師門中任何口傳的口訣,至於他如何用,好象和我不太一樣,他好象連天玉經是楊公晚年針對陰宅所寫都不知,說不定他將天玉經用到陽宅上,那可就不一樣,如果說他該書是針對陰宅,可陰宅中有兩個在立向很重要的盤而且是必用的盤他也沒提,所以我不敢斷定。

你說我心胸不夠闊達,從我所寫的信中看,我自己也感覺到,王生有所不知,凡我門人,在拜師時都要在祖師爐前起誓,我門中的口訣都不許寫書外傳。請見諒。話說回來,在我所遇到的地師裡面,我對你是最客氣的。今年我回了兩次鄉下,單用巒頭的功夫,就拆掉兩個在當地自稱名師的招牌。其實我對風水求學七年,前年才有所領悟,先父去世好幾年,去年才敢葬父,也是我第一次用師門中學。我跟當地的地師過不去,是因前年我回鄉找地時發現,在我家鄉,在千千萬萬無以計數的墳墓里,是當地祖宗山支幹所結的大地,給先人葬對的,不夠十個,而還沒給人葬的大地,也是當地祖宗山支幹所走的大地,居然有十幾個,這十幾個,個個成形,都能在當地無以記數的墳墓里排前百名內,甚至五名內,而且這些地並不難找,大多在路邊就可見到,所以我斷定,家鄉無可用之地師。我對家鄉多少有些感情,我不希望看到家鄉人將其全家性命交在庸師手上,而且那兩個所謂的明師是吉凶不明之徒。

從你的書可看到,你對風水,所花的心血不少,如果你想交流,除了在祖師爐前發誓的口訣外,其它都可交流,從你早上回的信看,你巒頭上功夫還有很大的距離。

世外人

世外人先生,你好!

揣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一生最討厭的就是在屋裡談巒頭。你如此就能揣測到我離巒頭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我也真「佩服」你了。凡我教的學生,我都到他的家鄉,先找出真龍正穴讓他觀摸,我從不下羅經,然後讓他們自己去下羅經,令他們體會到楊公真經的神奇吻合!!!然後才幫他們安葬。

你什麼書都是「粗粗」看過,勢必影響著你的一生。你又不敢斷定《玄空法鑒》是不是你門中人???若你真能掌握真理,觸目可鑒!!!任何一書到手,它對在哪裡,錯在哪裡,無不洞若觀火。如我看了你的信,就知你所學一樣,清清楚楚!!!

象你這樣來與我談話的世外高人,何止千人!!!你說話的語氣確是稍好點的了。有打著清華大學的,北京大學的,重慶政法的、博士的,世外高人的、明師的、大師的、……我見的太多了,習以為常了。個個來勢凶凶,架子比天還高,動不動以你懂不懂三般卦?你會不會七星打劫?你說不出你就不會!!!真可笑可恥之極。

世外人先生,若你能說出你的姓名家鄉地址,父墳葬地之處,我會將你所做的錯誤全部為你揭出,讓你明白真理是不靠嘴上功夫的。若是真師傳你,就不須要「悟」!三個月可功成!哪會有象你這樣學了數年真傳還找不出大地的???我教的學生,全部是一周內將理論學好,三個月內找到真龍正穴作為交作業的考驗。我教學生從來不在屋內教,都在山上教。一教就會!!!

宗龍子復

推薦閱讀:

推拿治療頸椎病的機理探討
WMA技法探討——摟膝拗步/鄭健 尹成敏
對腰神經後支症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初步探討
周易術數探討(上)
預防長出小肚腩的健康飲食 - 食品營養與健康 - 食品論壇 - 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TAG: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