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古觀星儀器(中)
轉載▼
標籤: 攝影 陸中 發現北京 古觀象 古觀星台 旅遊 | 分類: 發現北京 |
崇文門到建國門遊歷之六
黃道經緯儀是清朝製造的八件大型銅鑄天文儀器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古天文觀測儀器。1673年製成,重達2752千克,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觀象台的觀測平台上。 黃道經緯儀的外層是南北向正立的「子午圈」,子午圈內的一個大圈叫做「極至圈」,用鋼軸契合在子午圈的兩個極點上,因此,叫做「黃道經緯儀」。在極至圈內,套著一個斜躺著的大圈,這個大圈平行於地球繞太陽旋轉的黃道,叫做「黃道圈」。黃道圈上刻有度數和黃道十二宮的圖案,是黃道經緯儀的基本大圈。有一根垂直於黃道圈面的鋼軸聯接黃道南、北兩極。最裡面的一個圓環叫做「黃道經圈」,與黃道南、北兩極相連,並且可以繞鋼軸旋轉,圈上也刻有度數。在觀測天體時,可根據黃道圈和黃道經圈的刻度來定出太陽和行星的位置。 整個儀器的觀測部分放置在一個半圓雲座內,由兩條背向而立的蒼龍托起,蒼龍的爪子緊緊抓住雕有雲紋斜交的十字交樑上。 |
/P>
天體儀,古稱「渾象」,是我國古代一種用於演示天象的儀器。我國古人很早就會製造這種儀器,它可以用來直觀、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運動規律,可以說天體儀是現代天球儀的直接祖先。北京古觀象台上安置的天體儀(如圖),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天體儀,制於清康熙年間,重3850公斤。 天體儀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空心銅球,球面上刻有縱橫交錯的網格,用於量度天體的具體位置;球面上凸出的小圓點代表天上的亮星,它們嚴格地按照亮星之間的相互位置標刻。整個銅球可以繞一根金屬軸轉動,轉動一周代表一個晝夜,球面與金屬軸相交於兩點:北天極和南天極。兩個極點的指尖,固定在一個南北正立著的大圓環上,大圓環垂直地嵌入水平大圈的兩個缺口內,下面四根雕有龍頭的立柱支撐著水平大圈,托著整個天體儀。利用渾象,無論是白天還是陰天的夜晚,人們都可以隨時了解當時應該出現在天空的星空圖案。 |
/P>
璣衡撫辰儀是清代製造的八件大型銅鑄天文儀器之一,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天文觀測儀器。於1744年製成,重達五噸,這台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精細製造的古儀,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觀象台的觀測平台上。 璣衡撫辰儀觀測部分的外層是一根南北正立著的「子午雙圈」,雙圈用銅枕固定著,其空隙的中線為子午正線,在雙圈內有兩個並排著的圓環,叫做「赤道圈」,外面的赤道圈固定在子午雙圈上,東西各有龍柱相托,裡面的赤道圈連接在極至圈上,且可以沿赤道面移動,因此,又叫「遊動赤道圈」。最裡面的一個圓環叫做「赤經圈」,由環內的一根空心銅軸連接在子午雙圈的兩個極點上,赤經圈可以繞銅軸旋轉。在空心銅軸中間還有一根窺管,前端圓孔內有十字絲裝置,起到提高觀測精度的作用。整個觀測部分由雕工精細的雲座和龍柱托起。 這架由青銅澆鑄成的古儀,設計巧妙,製造精美、細膩,幾條游龍栩栩如生,氣魄宏偉,令人嘆為觀止,不愧為我國古代天文文物中的瑰寶。 |
/P>
「渾儀」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天文觀測儀器。在古代,「渾」字含有圓球的意義。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形狀像蛋殼,出現在天上的星星是鑲嵌在蛋殼上的彈丸,地球則是蛋黃,人們在這個蛋黃上測量日月星辰的位置。因此,把這種觀測天體位置的儀器叫做「渾儀」。 最初,渾儀的結構很簡單,只有三個圓環和一根金屬軸。最外面的那個圓環固定在正南北方向上,叫做「子午環」;中間固定著的圓環平行於地球赤道面,叫做「赤道環」;最裡面的圓環可以繞金屬軸旋轉,叫做「赤經環」;赤經環與金屬軸相交於兩點,一點指向北天極,另一點指向南天極。在赤經環面上裝著一根望筒,可以繞赤經環中心轉動,用望筒對準某顆星星,然後,根據赤道環和赤經環上的刻度來確定該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後來,古人為了便於觀測太陽、行星和月球等天體,在渾儀內又添置了幾個圓環,也就是說環內再套環,使渾儀成為多種用途的天文觀測儀器。 |
/P>
象限儀的下端是一根方形橫樑和一對十字底座,在兩個十字底座的交叉點上,各豎起一根高三米多的圓柱,兩邊均有一條龍扶持,起到裝飾和加固雙重作用。兩根圓柱支撐著一根雕有雲紋圖案的橫樑,一根可以旋轉的立軸連接在上下兩梁的中間,固定著整個扇形的象限環。象限環內雕有騰雲駕霧的巨龍,既增添了儀器的生氣,又起著平衡作用;象限環的橫邊呈水平狀,並且與立邊垂直,在兩邊的交叉點處掛有一根游表,貼附在象限環面上。實際觀測時,轉動象限環,將游表對準待測星,觀看游表所指的弧面上的刻度,就可以知道這顆待測星的地平高度。 |
八大觀星儀器在觀星台01
八大觀星儀器在觀星台02
2008-03-04 拍攝於崇文門到建國門
推薦閱讀:
※一等先生觀星斗 五行星體分類有 看星體而找穴
※一流先生觀星斗(天星風水·源自易友)
※觀星望斗歷代葬法著述評介
TAG:觀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