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克里米亞爭端及其原因淺析

克里米亞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自古就是列強逐鹿、兵家必爭之地,飽經歷史的滄桑。根據史料記載,克里米亞地區原來並不屬於沙俄,直到18世紀末才被沙俄用武力吞併。最早開發克里米亞的是希臘人。公元4——5世紀以後,東羅馬帝國也不斷向這裡移民。到了13世紀,韃靼蒙古人佔領了克里米亞,使之成為蒙古金帳汗國的一部分。15世紀前半葉,金帳汗國開始衰落,1427年建立了克里米亞汗國,其版圖包括克里米亞半島、黑海北岸和亞速海沿岸地區以及庫班。1475年,土耳其人侵佔了克里米亞,使克里米亞汗國成為土耳其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的藩屬。從此,它統治克里米亞達300年之久。沙皇俄國對克里米亞半島這一戰略要地早就想據為己有,以便南下侵略土耳其,奪取黑海出海口,打通從黑海通往地中海的航道,進而征服歐洲,建立世界霸權。因此,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沙俄就開始用武力吞併克里米亞,先後進行了五次軍事征討,但均因沒有海軍而以失敗告終。17世紀後半葉,沙俄開始強盛起來。18世紀,經過兩次俄土戰爭,沙俄終於在1783年吞併了克里米亞。從十月革命後的1918年起,克里米亞歸俄羅斯管轄。1921年10月18日建立了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在斯大林時期,列寧的民族政策受到干擾,克里米亞的韃靼人被大批遷出,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被「俄羅斯化」了。1946年6月25日,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又通過了《關於廢除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和改克里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為克里米亞州》的法令,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被降格為克里米亞州,仍歸俄羅斯管轄。1954年2月,為紀念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併300周年,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定將克里米亞作為「禮物」贈送給烏克蘭,以示俄烏之間的親密關係。從此,克里米亞的發展被逐步納入了烏克蘭的軌道。但這一親密表示,卻為後來俄烏雙方的爭吵埋下了禍根。在歷史上,克里米亞人、烏克蘭人本來長期生活在俄羅斯(及蘇聯)這個大家庭中,一直相安無事。然而,蘇聯解體使俄烏兩兄弟分了家,從而使克里米亞的俄羅斯人由主體民族變成了外來民族,他們在感情上很難接受這個現實。因此在烏克蘭宣布獨立後,克里米亞的一部分人便掀起了「回歸俄羅斯運動」。隨後,克里米亞的歸屬之爭也伴隨著俄烏之間一系列矛盾、衝突的發生很快浮出水面。二、俄烏克里米亞爭端的解決1990年1月,經當地全民公決,恢復了「克里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名稱,首都為辛菲羅波爾,仍歸烏克蘭管轄。在蘇聯時期,其各加盟共和國之間有80%以上的邊界未正式劃定,隨著蘇聯解體,原一國之內的疆界爭議便上升為國家間的領土爭端。儘管1991年12月獨聯體各國簽署的《明斯克協議》要求各國「尊重彼此領土完整和現存邊界不可侵犯」,但在民族主義和分離主義的衝擊下,克里米亞部分居民要求獨立或加入俄羅斯的情緒漸趨強烈,使俄烏有關克里米亞半島歸屬問題的爭端不斷激化起來。1992年1月11日,俄烏兩國在基輔就黑海艦隊歸屬問題進行的談判破裂後,俄重新提出克里米亞問題,並希望藉此壓烏克蘭放棄對黑海艦隊的要求。烏克蘭政府立即對此做出強烈反應。1992年2月6日,烏克蘭最高蘇維埃通過了一項決議,斷然「拒絕任何領土要求」,重申克里米亞是烏克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國圍繞著黑海艦隊及其駐地克里米亞半島的爭端再度緊張起來。1992年2月26日,克里米亞最高蘇維埃召開會議,決定將克里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改為克里米亞共和國,並決定在適當的時候就克里米亞是否獨立舉行全民公決。這種拋開俄烏兩國走向自決的舉動,使克里米亞問題變得更加複雜。1992年5月,俄議會通過決議,認為1954年蘇聯最高蘇維埃關於把克里米亞轉交給烏克蘭的決議無效,要求舉行有俄、烏、克三方代表參加的談判,並鼓勵克里米亞的俄羅斯人自由表達意願。隨著俄烏有關黑海艦隊爭吵不斷升級,俄對克里米亞分離分子的支持也更加明顯。因為有俄在背後撐腰,克里米亞的獨立步伐不斷加快。1994年1月30日,克里米亞不顧烏當局的強烈反對仍然舉行了總統選舉。結果是一直主張克里米亞應與俄羅斯合併的俄羅斯族人、俄羅斯聯盟主席梅什科夫獲勝當選。同時,他決定在1994年3月烏克蘭議會選舉之際,克里米亞將就本身的獨立問題舉行全民公決。烏克蘭當局對梅什科夫的所作所為十分惱怒,在3月15日發布命令宣稱: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決違反憲法,如其一意孤行,克里米亞勢必出現波黑和阿布哈茲那樣的局勢。但克里米亞仍在預定的時間舉行了全民公決。1994年5月,克里米亞議會通過了恢復1992年憲法的決議,要求烏克蘭議會准許克里米亞人自己決定歸屬問題。烏克蘭當局對此反應強烈,一面下令將克里米亞的強力部門劃歸中央直接指揮,一面讓內務部隊做好戰鬥準備。面對一觸即發的軍事衝突,俄、烏兩國趕緊溝通。由於車臣危機,無力他顧,俄羅斯表示,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領土。在這種情況下,克里米亞方面只好讓步,使危機暫時得到緩解。1995年開始,克里米亞問題風波再起。3月17日,克里米亞議會通過了克里米亞共和國憲法,宣布克里米亞獨立,但遭到烏克蘭政府的強烈反對。克里米亞共和國企圖再次尋求俄羅斯的保護和支持,而這時的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係已逐步獲得改善,從俄烏關係的大局出發,俄不願因克里米亞問題而惡化與烏克蘭及西方的關係,破壞獨聯體的穩定。因此,俄對克里米亞的請求表現出少有的剋制和冷淡,並多次宣布克里米亞問題是烏克蘭的內政不予支持。此時,克里米亞議會內部也發生了分裂。在內外環境對己有利條件下,烏當局很快控制了克里米亞的局勢。4月1日,烏克蘭取消克里米亞政府,從而結束了克里米亞的雙重政權。並將其劃歸中央政府直接管轄。最終,1995年11月1日,克里米亞議會通過共和國憲法,規定克里米亞共和國是烏克蘭的自治組成部分。隨著烏克蘭在俄羅斯抵禦北約東擴和加強獨聯體集體安全合作當中戰略地位的日益突顯,出於保持地緣政治優勢的考慮,俄羅斯不斷調整對烏克蘭的關係。1997年3月28日獨聯體首腦會議期間,葉利欽改變了過去的立場,決定不等黑海艦隊問題解決就出訪烏克蘭。5月28日,俄政府總理切爾諾梅爾金前往基輔,與烏克蘭總理扎連科簽訂了解決黑海艦隊問題的三個協定,從而為克里米亞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力保障。通過雙方簽署的一系列協定,俄羅斯承認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是烏克蘭領土,從而解決了兩國的領土爭端。三、俄烏克里米亞爭端的原因分析及思考在蘇聯解體以前,俄烏之間關於克里米亞問題雖然也有不少爭議,但該問題畢竟還是停留在國內的層面上。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烏分別變成了兩個主權國家,在原聯盟財產和債務的劃分、石油及天然氣管道、組建聯合武裝力量、戰略核武器、黑海艦隊的歸屬等方面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衝突,進而使雙方關於克里米亞歸屬之爭不再是單方面的問題,與其他矛盾交互影響,變得日益複雜,並出現了多次反覆與較量。克里米亞爭端雖然已經划上了一個句號,但有許多問題還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克里米亞爭端為什麼會發生並日趨複雜,險些導致俄烏雙方軍事衝突?縱觀整個事件全過程,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從歷史行為和經驗方面來看:其一,國與國之間或兩個政治實體之間,無論是何原因所進行的領土割讓或贈與,當雙方關係或實力對比發生變化時,都有可能引發被割讓或贈與領土的歸屬爭端,克里米亞爭端也正是因蘇聯的這一贈與行為而引起;其二,烏克蘭雖然獨立了,但在歷史上烏克蘭從未作為主權國家存在過,烏克蘭本身的獨立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也為克里米亞半島的獨立行為樹立了反面榜樣。第二,從民族政策方面來看:1944年蘇聯政府以當地克里米亞韃靼人與德國法西斯勾結為由,將韃靼人大批遷往中亞,使俄羅斯人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不當的民族政策人為地使克里米亞民族構成發生改變,為後來克里米亞的親俄傾向奠定了基礎。第三,從利益選擇和外交取向來看:在獨立初期,烏克蘭認為保持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安全利益高於一切,因此在外交政策選擇上完全執行一條親西方的外交政策,以期得到西方的援助和保護。特別是在克拉夫丘克時期,烏當局既沒有形成系統的對俄政策,又盲目地與俄對抗以期保持自身主權的獨立,對俄離心傾向漸強,不斷背離俄羅斯及以俄為中心的獨聯體體系,使俄當局大為不悅。此時,克里米亞的分離傾向正好為其制裁烏克蘭提供了機會。第四,從政治策略方面來看:克里米亞問題是俄烏關係當中俄羅斯慣用的一張牌。俄羅斯利用克里米亞問題打壓烏克蘭,以便雙方在解決有關黑海艦隊劃分、戰略核武器及能源過境等問題上增加俄羅斯的籌碼。第五,從經濟原因方面來看:蘇聯解體後,雖然俄烏經濟狀況都不斷滑坡,但與俄相比烏受到的衝擊更為嚴重,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克里米亞地區的民眾不滿情緒和懷舊、「思俄」傾向日益顯露,為克里米亞民族分離主義不斷抬頭提供了適宜的環境。第六,從外部環境來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烏克蘭獨立初期,出於拉攏俄羅斯和擔心烏克蘭的核武器擴散等因素的考慮,在對待俄烏有關爭端的態度上基本是偏袒俄羅斯,因此也使克里米亞問題變得更加複雜。第七,從文化認同方面來看:克里米亞自1783年被沙俄吞併後一直歸俄管轄,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克里米亞同烏克蘭一樣一直處於與俄融合與同化的過程中,只是在1954年之後才被納入烏克蘭的發展軌道。拋開民族構成的因素單從時間長短來看,克里米亞受俄羅斯影響和同化的深度也遠遠大於烏克蘭。因此,克里米亞的民眾在文化認同和價值取向上更傾向於俄羅斯,就連半島上的大多數烏克蘭族人也認為克里米亞應該歸屬俄羅斯。就像克里米亞自選總統梅什科夫聲稱的那樣:「無論是1954年克里米亞半島從俄羅斯劃歸烏克蘭之前還是之後,克里米亞人民在精神上總是俄羅斯人民的一部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克里米亞的「歸俄」傾向提供了文化土壤。同時,又是受什麼因素影響促成了問題的最終解決?首先,1994年初以後,俄羅斯外交政策的調整導致美俄關係發生變化,出於遏制俄羅斯的戰略目的,美烏關係開始不斷升溫。這在客觀上為烏有效打擊克里米亞分離主義勢力,妥善解決克里米亞爭端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其次,俄烏特殊的淵源關係和利益互補,使彼此在經歷過短暫的對抗後,又重新冷靜地回到逐步改善關係的軌道上來。隨著雙方一系列矛盾和衝突的解決,為克里米亞爭端的解決掃清了障礙。再次,俄羅斯承認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組成部分,除了不希望惡化烏俄關係,損害俄羅斯的國際形象等諸多因素以外,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俄羅斯現在的經濟力量不允許它再背包袱。自古以來,國與國之間的領土爭端都是非常複雜、棘手和敏感的問題。其中或有歷史的恩怨、種族的紛爭,或有文化認同的差異、宗教信仰的衝突,或有利益的糾葛、大國力量的博弈等等多種因素相互交織,各種力量分化組合,分分合合,難於定論。同樣,克里米亞爭端也不例外。克里米亞問題雖然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但半島內分離主義和親俄傾向並沒有被徹底消滅。從之後發生的刻赤海峽危機、燈塔事件及黑海艦隊基地租期等問題出現的插曲來看,由於該半島特殊的經歷和半島內民族認同的差異及有關半島自治許可權等問題的存在,半島再起危機的隱患仍然存在。根據2004年底烏克蘭議會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自2006年1月起烏克蘭國家政體將由總統議會制轉變為議會總統制。繼「橙色革命」之後,親俄、親西兩派政治力量的再次角逐,將使烏克蘭未來的內外政策取向仍然充滿變數。同時,俄羅斯在重新崛起後有沒有可能重新對克里米亞提出主權要求,這些變數都將取決於俄烏雙方實力的對比、雙邊關係的發展狀況以及外部因素的相互影響。
推薦閱讀:

男人愛追問女人過去的三種原因
中國護衛艦在南沙半月礁擱淺的真實原因
不孕的原因就只是「宮寒」嗎?
耳朵裡面長痘痘耳朵裡面長痘痘是什麼原因

TAG:原因 | 克里米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