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古詩詞第195首

  第195首[唐補4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寫作背景]     王維(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後隨父遷居蒲(pu2)州(今山西永濟),總之,他是山西人。     父親王處廉,最大官職為汾州司馬,母親崔氏,信佛。     王維有4個弟弟,1個妹妹,家中大哥,關注他以後是否名副其實。     父親可能過世較早,但家裡不窮,母親帶領6個孩子不艱難地度日。之所以說家裡不窮,據傳父母雙方均屬望族,財力比較雄厚。     維摩詰(梵語音譯,人名),是毘(pi2)耶離城中的一位大乘居士,和釋迦牟尼同時,善於應機化導。      母親崔氏信佛,到什麼程度?     師從禪宗北宗的大照禪師30多年,從未間斷。篤信的程度就是把「維摩詰」3個字分開,給了大兒子。     這就是詩人名和字的由來。如果取得特殊,定會潛移默化,因為一生中會寫無數次,詩人後來的半官半隱應該與此有關。     沒爸的孩子早當家,王維早熟。     不但早熟,而且聰明,不僅在學業上詩琴書畫無所不通,還表現在為人處事上,尤其後者給我印象深刻。     15歲時離開家鄉,獨闖長安和洛陽,成為「南漂」一族。     「漂」族最關鍵的是要結識權貴,如何運作是個技術活兒,用錢砸肯定行,但是那些權貴們屢見世面,以王維家的財力恐怕是杯水車薪,相信小王維也未必認可。實力加機智是另樣敲門磚。     成功的漂族,沒一個笨蛋。王維底氣十足。     1來2去,3來4往,走街串巷後,慢慢地在長安和洛陽小有名氣,滋潤叢生。     但內心不免孤獨,漂族大多如此。這是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估計是剛剛「漂」時,這個城市對自己的格格不入印象太深。     心有所依,尤其是傳統的一些節日,更是勾起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重陽節這天,已離家2年,遠在長安的17歲少年王維,想念親人,寫下這首千古名作。     我們欣賞。    [本詩簡析]     解釋題目。     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人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這一天,人們佩戴茱萸囊,或插茱萸,或登高,或賞菊,或飲菊花酒。總之,這些活動只有一個目的:免災。   山東:此山東非彼山東,唐代指華山以東的地區,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東,而長安在華山西,故稱。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2句為什麼流行至今?   一個人漂泊在外的經歷幾乎人人都有,這種人間常情,如何用文字恰當地表達出來,實際上有相當難度。因為寫的人太多了,針對這個題材,大家的鑒賞能力普遍很強,強的原因主要還是都有切身感受。   在外混的人,結果往往一般,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如果一首詩將遊子描述得悲慘戚戚,或興高采烈,都很難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   此時的少年王維在長安正處中游。沒有太感人的故事,情緒波動不大,這時候的思親是一種淡淡的滋味,寫好有難度。   平淡悠長的情感不宜用偏僻字,在常用字中尋找需要功力和靈感。   用「獨」字領全句,首先就將自己提出來,比較醒目,符合遊子身份,這是第一印象。年輕人寫詩,不喜歡拐彎抹角,意境的理念不太強,17歲的王維直率。   因為目前作者還沒有太感人的故事,「獨」也是平淡中的「獨」,如何烘托這個平淡「獨」的氣氛?很關鍵。   2個「異」字用得極好。   首先它們是常用字,有一種親切感。   讀到第1個「異」,感覺一般,第2個「異」出現時,2個「異」產生了一種合力,有衝擊感。   這種合力的產生當然是文字重複帶來的魅力,尤其它是入聲。   其實第2個「異」,字面意思並不強,「客」還有異不異的區別嗎?猜想王維在寫這1句的時候,也許起初不是這個字,後來改的。嘿,武斷了。   如果沒有第2個「異」,這詩的成色會暗很多。   「獨在異鄉為異客」整句寫得概括,讀不出故事,少年王維此時也沒有太感人的故事,普通的7個字,能寫出這種語感氣勢,已經不易。     王維離家2年,2年中,節日很多,自然錯失了多次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肯定每次都想,結果是越來越想,一個「倍」字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每」的逐次積累,就產生了「倍」,這感情是真實的,沒有水分。父親早逝,做為家裡的長子,母親弟弟妹妹們如何?必然掛心,他能不「倍」嗎?     這2句響越千古,就是因為用平素的句子準確地表達了一種平素的遊子情感,不誇張,不做作。   靈秀王維。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是一種綠色帶有香氣的植物,有殺蟲消毒、逐寒祛風功效。   想像著王維這位家中大哥,臨出家門時,一定對弟弟們千叮嚀萬囑咐。   「沒有你的日子裡,我會更加珍惜自己,沒有我的歲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這份情,也適合親兄弟。   詩人打拚京城,是帶著家人的重託和希望,平日在一起的時候是大哥,離家後仍然是大哥,大哥自然有大哥的周到考慮,什麼時候該幹什麼,怎樣干?這就是當哥的職責。   哥想弟,如果哥稱職,弟弟們也肯定想哥。   王維有這個自信,其樂融融的一家人。     平素的語言,表達一種平素的情感,卻很真實,不容易,好詩。     解析完畢。     ========================================     王維初闖洛陽時,一位權貴手拿一幅演奏圖發愁,不知道這圖中的人物到底演奏的是什麼曲目。王維走過來一看,輕輕地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   如此年少,那人不信,看著王維認真負責的態度,更加不信,怎麼也是玩,這位大佬乾脆請來了樂隊,專門演奏《霓裳羽衣曲》。   當進行到第三疊第一拍時,樂工們的動作果然與圖中一致,大佬瞪大了雙眼,王維點頭一笑。     ========================================     見微知著再加一葉知秋,17歲的王維好像讓我們看到了他美好的未來。     標準大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謝謝閱覽。      

本文由<貼庫網>整理,全文地址:http://www.tieku001.com/232708/172.html


推薦閱讀:

古詩詞可以分成哪些種類?有哪些代表詩?
古詩詞基礎知識概述
清明詩詞探微:日暮笙歌思至親
除了五言七言,還有一種九言詩,你可聽過?
古詩文中讓人動容的十種情(詩文常引用,作文必高分)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我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