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叢控制著宿主機體

楊守梅 MD

腫瘤營養與代謝治療科

安徽省腫瘤醫院(安徽省立醫院西區)

(合肥 230031)

研究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吃發酵食品因為富含益生菌會影響腸道菌群,進而影響人的思維。那些腸道菌群中益生菌較多的人更不容易患有社交恐懼症。

人類大腦中的神經網路擔負著傳遞信號的重任,情緒也是信號之一,過度緊張時有的人會嘔吐、拉肚子,或許是腸道神經收到了緊張的訊號後所做出的反應。當我們感覺到壓力,連吃東西都寡然無味,而感到愉悅時,往往胃口大開。這是腸道中的微生物在改變迷走神經中的信號,讓你的味覺產生變化。情緒低落,喝點帶乾酪乳桿菌的益生菌飲料可以振奮一點。人類身體里重達1.5千克、含10的14次方個細菌的腸道微生物群操縱著人們的情緒,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左右著人們的胖瘦。

又是一個有趣的研究。近日出版的Cell雜誌上刊登了一項研究,感覺冷時,更容易瘦——那是因為低溫會改變腸道菌群的構成,產生類似鍛煉的效果,燃燒熱量,及將白色脂肪轉化為棕色脂肪。這一研究是基於小鼠試驗得出的結論,小鼠在6℃環境中生活十天後腸道菌群發生了明顯改變。當然,小鼠不會這麼一直瘦下去,接下來它們的腸細胞表面積增加,腸道變大,菌群幫助小鼠從食物中獲得更多能量,一直減重近3周的小鼠開始維持穩定的體重。這也給科學家們提供了動物對低溫環境適應性的參考,以及治療代謝疾病、預防肥胖的方法。

近年來研究顯示腸道菌群的結構失衡,破壞腸屏障,導致機體慢性低度炎癥狀態,從而成為糖尿病等多種代謝性疾病發生的誘因。胃腸道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內分泌器官,分泌超過40種激素。腸道激素是腦-腸-外周組織軸的信使。多種胃腸道激素參與糖脂代謝,調節食慾、食物分解與吸收、控制能量代謝及儲存。腸道除作為體內最大的內分泌器官外,同時是體內細菌定植的主要場所,腸道定植的細菌數量巨大,具有多樣化、複雜性和動態性的特點。人體腸道中存在著除人體自身以外的第二套基因組,即腸道菌群基因組。胃腸道微生態對人體非常重要,腸道菌群與宿主處於共生的狀態,腸道菌群對宿主發揮增強腸道屏障功能、參與營養吸收及代謝、延緩衰老、和抗腫瘤作用。通過一套以腸道菌群為靶點的糖尿病營養治療方案,系統評估以腸道菌群為靶點的糖尿病營養治療方案的療效與可行性。研究患者腸道菌群得到改善後,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是否可以得到緩解,並進一步論證腸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發生髮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研究有害的腸道菌群作為糖尿病發病原因的可能性。 分析干預過程中腸道菌群結構、宿主代謝和炎症指標的特徵性變化規律,探討腸道菌群結構與2型糖尿病的關係;研究治療過程中,腸道菌群功能基因及代謝路徑與宿主糖脂代謝狀況的關係,探討腸道菌群參與宿主膳食代謝的機制,腸道菌群機構參與調控胃腸肽、腦腸肽、腸道通透性和腦-腸-胰島軸生物學作用。 腸道菌群結構失調在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發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腸道是2型糖尿病發病八重奏的重要一環,腸道激素、腸道菌群和腸道結構均參與糖脂代謝的諸多環節,腸道激素失衡能導致體重調節紊亂以及營養代謝異常。基於腸道的糖尿病治療策略必將對防治糖尿病帶來更多科學、有效的新方法。

腸道菌群助力抗癌療法: 2013年,Science刊登研究表明,人類腸道中的菌群「會幫助人們確定抗癌療法的效果如何」。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等機構組成的科研團隊發現,無菌腸道小鼠在經歷免疫療法或某種化療後效果都較差,它們缺乏細菌來刺激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攻擊。法國古斯塔夫·魯西癌症研究所則進一步確認了這一研究結果,它們發現某種藥物會使某些腸道細菌進入淋巴系統,激活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開展反擊。近日,Science又刊登兩篇文章,分享腸道菌群與癌症治療的相關性的研究成果。這兩項研究實驗還是在小鼠上進行。里爾大學的研究者發現,讓腸道無菌和有菌的兩種小鼠服食同一種治療晚期黑色素瘤的藥物,無菌小鼠的抗癌效果沒有有菌小鼠好,而且藥物會導致正常小鼠腸道內Bifidobacteria細菌的減少。隨後他們將患有黑色素瘤的患者腸道菌群移植到小鼠腸道內,再服用這種抗癌藥物,發現因為Bifidobacteria細菌的增加,抗癌治療也有明顯提高。芝加哥大學的研究者則發現,腸道菌群不一樣的小鼠體內腫瘤發展速度不同,Bifidobacteria可能通過與免疫系統「互動」而使腫瘤生長速度減慢。 腸道菌群研究或許能與癌症免疫治療研究結合,成為有效的抗癌新方法。


推薦閱讀:

每個月消費的管理和控制
控制血壓用這四大法寶
女人控制不了情緒得有多麼可怕
你可以為了孩子去死,卻控制不了發脾氣?
不怕疼 史上最全癌痛控制指南

TAG:控制 | 主機 | 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