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話題】我的父母比我孩子氣,該如何是好?

【話題】我的父母比我孩子氣,該如何是好?

如果有以下感受, 你可能出生於一個父母情感不成熟的家庭 人們總是默認為:身為成人的父母應該比孩子更成熟,但有的時候其實不然。 有些父母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他們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給孩子提供食物和安全,他們外貌正常,舉止也正常。 但實際上,他們的情感並不成熟。 當你和他們相處的時候,你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 ◎ 你會不敢肯定自己的感受,為自己不高興而感到愧疚。由於父母只關注了孩子的生理需求,而無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逐漸感到困惑:「我應該覺得快樂,我的生活那麼好,我為什麼還會感到難過?」 ◎ 有「一定要照顧好父母」的念頭,甚至由於太疲於解決和父母之間的問題,而無暇去發展自己的親密關係。 ◎ 孤獨感:你可能說不出哪裡出了問題,但是在你小時候,你總是有一種內心的空洞感。這種孤獨感不單單是女性會有,男性也會有。 同時,你可能覺得自己的父母有如下的特質: ◎ 你感覺很難和他們交流,或者根本無法交流。你感覺永遠都是你在單方面試圖和父母溝通,而他們總是對你的話題不感興趣。他們只希望別人關注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並千方百計地吸引他人的注意。 ◎ 他們很少直接談論自己的感受,相反,他們使用情緒感染的方式來表達情感。當一些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沮喪的時候,他們會像嬰幼兒那樣用「讓家庭里的其他成員也感到很沮喪的方式」去表達,於是孩子會覺得他們有責任去讓父母感到開心。 ◎ 他們很難被取悅/接近。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會指望別人可以讀他們的思想,了解他們的需求。他們把這當作一種理所當然,而不會感到愉悅。他們想要他人表現出關心自己身上問題的樣子,但是當他人給出建議時,他們又會拒絕。 ◎ 他們強調「角色」,他們的自尊建立在別人的服從上。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會說「因為我是父母,所以我可以……因為你是孩子,所以你必須……」如果你有一丁點不符合他們心目中角色設定的舉動,他們可能會通過冷暴力、恐嚇等方式迫使你回到你作為一個孩子的位置上。 ◎ 他們希望和你產生糾纏的黏結,而不是情緒上真正的親密感。在一段黏結關係中,情感不成熟的人會過分依賴,他們的安全感來源於對方扮演的角色給自己帶來的熟悉感。一旦對方試圖做出改變或者和他們不同,他們就會變得過分焦慮。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4種類型 Gibson博士在她的書中列舉了四種情感不成熟的父母: ◎ 情緒型父母 情緒型父母的情緒是極其不穩定且難以預測的。他們依賴別人來安撫自己的過分焦慮。他們會把一點點沮喪放大到世界末日的地步。在他們看來,別人不是可以利用的資源,就是拋棄了自己的人。當他們崩潰的時候,他們會讓孩子也跟著自己經歷激烈的絕望和憤恨。 ◎ 驅動型父母 驅動型父母總是會追求完美。如果孩子不夠成功,驅動型的父母會感到孩子令自己蒙羞,所以,雖然他們會因為忙於自己的工作而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情緒,但是他們很樂於花費時間和精力來掌控孩子的生活。他們會選擇性地誇獎孩子,迫使孩子走上他們所設想的成功道路,而不管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 ◎ 消極型父母 當事情變得太過棘手,消極型父母會收回自己的情感,並逃避問題。消極型父母可能是愛孩子的,但是他們無法成為孩子的依靠。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為人父母的責任並不僅僅在於和孩子玩樂,還在於要保護孩子。 ◎ 拒絕型父母 拒絕型父母似乎有一堵牆在他們周圍。他們更樂於自己呆著,並迴避和人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如果對方堅持要獲得情感上的回應,抗拒型的父母會變得憤怒甚至有暴力舉動。生活在拒絕型父母的孩子會感到,如果自己不存在,父母也會過得很好;他們覺得自己彷彿是家裡累贅,並養成了輕易放棄的習慣。 情感成熟的人是什麼樣的? 我們要想成為情感成熟的人,需要了解他們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感成熟的人有以下特徵: ◎ 他們能夠尊重現實,令人覺得可靠 尊重現實是最重要的原則。情感成熟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只是在那邊幻想事情原本應該如何並逃避解決問題,而是會積極尋找儘可能好的解決方案。在遭遇困境而沮喪時,他們依舊能保持思考,不會過分陷入負面情緒。 ◎ 他們會尊重你,並且與你互惠互利 情感成熟的人會用尊重、公正的態度面對他人,不會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你。當你們的意見不同需要折中時,他們會依然考慮你的需求。他們也會回報你的付出,而不是只有一味索取。如果他們犯了錯誤,他們會真誠地對你道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與你一道修復關係。 ◎ 他們樂於也善於回應

他們有讓你感到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是被理解的。如果你告訴他們,他們的某個舉動冒犯到了你,他們會反思並改正。他們說話幽默,呆在他們身邊會讓你感到很舒服。 有過情感不成熟的父母,怎麼辦? Gibson博士認為在溝通前,人們必須放下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 她介紹了三種方法來幫助人們更好地和父母談話,並在談話的同時保護自己。 ◎ 超脫地觀察 在解決問題之前,先要能辨別出問題。客觀地看待父母並不意味著背叛和苛責,或是意味著不孝,我們只是更準確地認識到父母就和普通人一樣,有好的部分也有壞的部分。 ◎ 成熟地覺察和回應 平靜而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不要強求對方的回應,說了就放下。注重談話成果,而不是去注重情緒的發泄,並且在談話前想清楚,我到底想通過談話得到什麼結果。 ◎ 走出過去的「角色自我」 人們不僅要超脫地觀察父母,也要觀察自己,理解我們的哪些行為和想法是受到父母影響才產生的。在和父母談話的過程中,留意自己的情緒,避免變得情緒化。(Lindsay C. Gibson)


推薦閱讀:

如何避免「父母皆禍害」?
寶寶要長高,父母最關鍵
蔡禮旭:為什麼說「天下無不是之父母」?
有沒有一種成長陰影是成年之後不主動辨識就很難發現的?
原生家庭成長環境對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TAG:孩子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