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資源整合

世界是物質的,也是信息的,每一個個體和它周圍的環境,構成它自身的存在。世界又是統一的,若干的存在和它所對應環境的概念與實體的無限延展,形成了這個錯綜複雜而又單純如一的整體存在。經濟學一個最基本的出發點,是資源的稀缺性。因為稀缺,才有搶奪和競爭,才有對於如何有效利有限資源的研究,才產生了經濟學。陽光、空氣、水、礦產、土地是自然的資源,團隊、文化、設備、環境是人類新創造的資源。對這些資源的獲取、組合和利用,形成了我們今天的人類文明。另一方面,從個體生存的意義上講,萬物的本質是自私。如果地球不自私,牛頓看到的蘋果不會掉到地上,而是飄向無垠的太空,而地球也會物質散盡而消亡;動物界若果沒有自私的基因,那麼達爾文《物種起源》中的適者生存就站不住腳;人類如果不自私,那麼每個人都寧願承受貧困和一無所有,人類的發展也無從談起。其實,舉這些例子不過為了說明一點:自私,即個體資源的利已性和排它性,這是個體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之所以說上面這些話,是為了揭示一種矛盾。一方面是資源的有限性與稀缺性,一方面是若干相互競爭的個體之資源利已性,形成一種碰撞,揭示一種無可避免的競爭規律:強大的個體,從競爭獲益而強大;弱小的個體從競爭中失利而弱小。  當人類還是海洋生物形態的時候,已經學會如何攝取海洋中的物質,同時保持和發展有利於向高級生物進化的基因信息,向更高級的生物進化;當海洋動物的入主陸地,當原始人開始鑽木取火和群居生活,生物的存在形式在不斷地進化。但是,這無一不是自我保存、發展和提高的結果。在人類發展的早期,原始人從自然界中獲取資源,總是以較為直接的方式進行:攀摘野果、圍獵野獸乃至洞穴居住,無一不是以直接的、缺乏轉化形式地在利用自然資源。此時,個體體力和團體聚集是獲取資源量的主要決定因素。總之,個體的強弱往往更多地是取決於人體性。  當歷史越過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時期,以封建家族為單位的存在個體開始了它的演繹模式。讓我們以一人長年生活在大山的農夫為開端:他的資源僅限於幾畝土地,一間木房,也許還有一頭牛,一群羊或一片樹林。可是,忽然有一天,他走出大山,進入了集市,他的見識空前地增長--或是對集市上商品的行情有所了解,或是熟識了幾個生意人,或是聽了集市上說書人的一個段子。這時,資源整合的條件忽然地具備了--他從此有機會重新思考他日復一日的大山生活,進而產生改善的期望;他也可以借說書人段子的傳播,在鄉村裡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歡迎。這個時候,機會產生了--他可以借用市場上的行情,利用人們對他的歡迎,收集一些土特產或其它什麼的,到集市上找到那幾個生意人,開始它的從商生涯。通過從商的逐漸富有,他可以從鄉下遷到城鎮。於是其子女受教育壞境空前改善,由此促進下一代的持續興旺。  常言道:三代才出一個紳士。以家為主體開展的資源整合,通過兩代甚至三、四代可以得以實現,這是封建社會的生產力和社會環境所決定的。這種漸進式的、緩慢的整合形式,被當時流行的精明、務實、能幹等字眼所代替,但其內涵與資源整合另無二致。  這種家族式發展的演繹過程,有兩個特點:一是資源整合是以家庭為單位實現的;二是整合的成功者(即富人)總是少數。這說明了個體自私性與資源稀缺性的原理,在這個階段是同樣起作用的。到二十世紀,世界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蒸氣機的使用和電的出現,為人類的物質生活創造了無限種可能性。而與此同時,社會意識形態、政治、經濟形態在大工業時代的作用下,也得到空間的發展,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和成熟。在這種新的社會形態中,社會獲取資源的形式更多地是從社會機構中得以體現,個人的力量,更多地只有作用在某個組織中才能得以發揮作用。同時,由於城市的功能聚集和文化繁榮作用,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最優勢的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因此,現代城市,成為比原始時期的森林殘酷得多的生存環境。城市化進程的規律告訴我們,人類生存的現實和趨勢,將會是一個無可爭辨的城市命題。在新新人類的小說中,城市是一座石頭森林,因為它代表一種靈魂的廣漠與蒼白,一種紅塵萬丈中無奈與寂寞;在政治或經濟學家的論述里,城市是人類文明和經濟發展的聚合體;在城市人的心中,城市是一個艱難、繁華、令人失望又迷戀的棲居地;在農村人的眼裡,城市是一種燦爛與神秘,還有一種未知的恐懼和適應的艱難。而經濟發展的現實也在告訴我們:當今最為高級和有效的資源整合,是在城市裡實現的。在貧困的鄉村,信息的缺乏,教育的滯後,生產資料的落後,成為一種絕望的沼澤,陷住了痛苦而麻木鄉下人;與之對應的另一個世界裡,是發達的都市。在那裡,由於資源的聚集和整合作用的疊加,人才倍出,商貿繁榮,物質豐富。  但是,城市的整合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整合--它需要若干個體的共同作用,但它的能耐和形式又遠遠超越了個體,如同無數台大小不一的機器。與機器所不同的,是它對零件的要求遠遠超越了零件本身,它強調一種社會性的動作,即如同一出數千人參加的舞蹈,既要求步調一致,又要求全體成員心神合一。  因此,在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社會裡,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個團體、一個家庭乃至一個人,要通過資源的利用與組合,實現自身的成就與輝煌,其複雜性與艱難性空前地增加了--如果說原始社會的資源整合,只要通過一個人,即獨舞即可實現,而封建時代的資源整合,要通過多人舞方可實現的話,那麼,現代社會的資源整合,則必須通過千人舞,乃至萬人舞才可實現。因此,它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和相當長的準備期。以至於個人的十年寒窗苦讀,還要加上幾年的社會實踐,磨鍊調動和協調千人舞的本領,整合政府、社會、科技、人力、人文等資源,方可實現個體的目標。 你身邊存在的資源決定你可能做什麼,你所擁有的資源決定你可以做什麼,而你對資源的整合利用決定你最終成為什麼。在這一原理的作用下,每一個個體都在努力地獲取和組合新的資源,這種整合可能是一種自我的學習提高,可能是有意識的增加社會實踐的次數,可能是獲取一筆資金或其它財產,可能是爭取一個就業機會和平台。但是,在這個新的時代,除了上述的自私原理與稀缺資源的競爭原理之作用外,還添加入了社會的複雜性。正是這三者共同作用,產生了新時代殘酷的生存競賽。  在這種新的殘酷中,國家、團體、家庭或個人所能做的和必須要做的,首先是對於資源的了解與學習,其次是對與好資源與壞資源或無用資源的辨識,再次是煅煉使用資源的能力,最後是協調和整合資源的能力。如果沒有這種主動的辨識、學習與行為意識,任何個體都將一如海洋中的樹葉那般隨波逐流,找不到方向而無可依託。說到「海洋」這個詞,我想起生命中若干種類似海洋的事物:世俗如海,蒼生如海,稍有不慎,就足以使我們失足於無邊的紅塵;時光如海,宇宙如海,個體渺小得無似可以忽略了本身;城市如海,喧囂如海,足以淹沒任何個人的聲音;商場如海,職場如海,它需要個人具有能夠左右自已命運的力量和意志。  如果讓我們估計一個人孤助無援的人在海洋中淹死的機率,一個稍有常識的人都可以回答,那是100%;如果那飄浮中的人的資源增加到一片浮木,則他的求生機率增加到40%;再進一步,他的資源增加到一個指南針和一塊麵包,他的求生機率增加到60%;當他的資源增加到求生的慾望和對方向的把握時,生存的機率增加到80%……當資源層次從現有資源到主動意志,再到辨識能力和組合運用的能力一步步邁進的同時,我們越來越變得主動和可以控制自已的命運。在這裡,揭示所有個體的本性和競爭法則,揭示時代演進隨之帶來的個體變化發展,以及這一切中隱含的狀態和可能性之最後目的,旨在傳播一種聲音:這個世界無論是進步還是倒退,國家無論是強大還是弱小,家庭無論是興盛還是衰落,個人無論是不幸還是幸福,都是資源整合的結果--無論這種整合是有意還是無意,是主動或是被動。資源整合有其自私性、自發性和時代性,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新人類,更是應該走向一種對自我資源進行整合的開悟、辨識與主動性。只有這樣,個體才能有序地生存和發展,而人類和人類周遭的世界才能變得更加的繁榮和美好。講個故事吧。從前,在美國有個農村裡面住著個老頭,老頭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和二兒子在城市工作,小兒子和老頭在農村相依為命。有一天,從城裡來了一個人,找到老頭,對老頭說:「我想把你的小兒子帶到城市去,可以嗎?」老頭說:「你趕快滾出去!我就這麼一個兒子在我身邊,為什麼要把他帶走呢?」這個人說:「我給你這個小兒子在城市找份工作,可以嗎?」老頭說:「那也不可以。」這個人就說:「我給你這個小兒子在城市找一個對象,你看如何?」老頭說:「那也不行。」這個人又說:「如果我給你兒子找的這個對象是洛克菲勒的女兒,你同意嗎?」老頭想了想:「洛克菲勒是世界首富、石油大王…」最後老頭同意了。過了兩天,這個人又找到了洛克菲勒,對洛克菲勒說:「洛克菲勒先生,我準備給您女兒介紹一個對象?」洛克菲勒說:「你趕快滾出去!我還用你給我女兒介紹對象嗎?」這個人說:「如果我給你女兒介紹的這個對象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你同意嗎?」洛克菲勒笑了笑,點頭同意了。又過了兩天,這個人找到了世界銀行的總裁,對他說:「總裁先生,你現在必須立刻任命一位副總裁。」總裁先生說:「你趕快滾出去吧。我這麼多的副總裁,為什麼要聽你的?再任命一位呢?而且還要馬上?」這個人說:「如果你任命的這位副總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你同意嗎?」總裁先生當然同意了。這就是一個資源整合的故事,資源整合就是如何把一個農民的兒子既要變成洛克菲勒的女婿,又要變成世界銀行的副總裁。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超越你身邊的人
資源整合是個偽命題
二師兄網賺:資源整合與借力,看懂這個下一個富翁就是你

TAG:資源 | 資源整合 | 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