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如何懦弱的?
在育子的過程中,有一副靈丹妙藥,那就是:身教重於言教,即通過養育者自己做出來、給孩子樹立榜樣,來影響孩子,在實踐中身教比說教確實管用。要想讓孩子做到,當父母的一定要做到,這也是其中的原則,例如許多家庭,父母愛看電視,卻讓孩子努力讀書,不去看電視,這時的父母就沒有起到身教的作用,時間長了孩子也不會再聽父母的這種「言教」,這也是養育過程中對父母比較具有挑戰性的一個方面,畢竟要想做到身教,父母一定要做到。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也發現,這條屢試不爽的金科玉律有時也會失效。前一階段,遇到一個媽媽,這個媽媽人很好,很愛幫助別人,對人很直率、很真誠,屬於有啥說啥的那種。見到了她六歲的兒子(暫稱「小小」),發現小小與他媽媽的性格反差較大,這個孩子膽小怕事、還愛告狀,例如:到了農場不敢走路,因為嫌草上有牛糞;到了樹林跟前不敢往裡面走,因為怕樹蔭下的黑暗;玩具被別人拿走了,比他小一歲半的孩子都敢去要,這個孩子卻躲在媽媽旁邊不敢去面對。有一點小事,就找他媽媽,經常將小事說成大事;將沒有的事說成有的事,一個小男孩表現得婆婆媽媽。例如,如果其他孩子不小心碰了一下他們家的車,他就將其解釋為故意行為,轉過頭找他媽媽告狀:「xx故意踢我們家的車。」 「知子者莫過於母」,小小的媽媽可能聽兒子的這種話太多了,有時不但沒有理會他告的狀,還有可能將他說一頓,如果將小小的每一句話當真,這位媽媽的生活難以想像。
後來通過仔細觀察發現這個媽媽有個特點:什麼事情都喜歡做主、拿主意,還經常將自己的「美好願望」強加在別人的身上,屬於典型的強勢媽媽。媽媽強勢,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耳瀆目染理應變得強勢才對啊!「將門出虎子,強將手下無弱兵」,為什麼小小卻表現得懦弱呢?育兒的金科玉律,為什麼在這裡失效了呢?我想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無微不至」的關懷。這個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可謂體貼入微,小到一次喝水喝多少毫升,大到幫助六歲的孩子系安全帶,這個媽媽全都包辦,長期這麼做勢必導致孩子對自我能力的否定,這是懦弱孩子的一個特徵。
2. 孩子的每個細節都在其控制下。六歲的孩子想照相,媽媽告訴孩子一定要站在什麼地方、從哪個角度取景,媽媽的本意是好的,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照相這件事的理解不一定就像我們成年人,孩子覺得照相好玩也就夠了,對照相產生興趣也就可以了,如果在這件事上也要表現得那麼功利化,以專業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孩子的興趣就會慢慢消失。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這件小事上,再一次成為被媽媽操縱的提線木偶,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不能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這種「玩」對孩子成了一次技能培訓。
3. 嚇唬。我不認為膽量具有遺傳性,膽子小的孩子都是被嚇出來的。這對母子經過一個樹林步道的入口時,媽媽馬上說:「這麼陰森森的地方,多恐怖啊!」其實這種步道在紐西蘭隨處可見,小小媽媽所說的這個「恐怖」的步道幾分鐘就能走完,因為步道兩邊是低矮的樹林,會在步道上形成一些樹蔭,所以即使是艷陽天,步道上也會稍微暗一些。小小媽媽可能自己不喜歡走這些步道,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嚇唬孩子、用自己的好惡來影響孩子,如果媽媽經常這麼做,孩子的膽量只能越來越小。
4. 父親才是男孩的榜樣。強勢的媽媽身旁一定有一個弱勢的爸爸,前提是這對夫妻的婚姻尚存、乃至美滿,兩個均很強的夫妻是很難相處的,即使白頭偕老也是一路打到老的。一般的規律是:男孩學父親較多,女孩學母親較多。所以,這個男孩的懦弱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有一個弱勢的父親做榜樣。
總結一下這個男孩懦弱的根本原因,就是這位強勢的媽媽幾乎不給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什麼事情都要在她的控制之下,什麼事情都是媽媽說的對,孩子儼然成了一個被強勢媽媽操縱的木偶。另外一點就是弱勢爸爸給男孩樹立的榜樣作用。為了孩子的未來,請媽媽們在孩子和丈夫面前表現得柔弱一些,這種外表陰柔的母親,其內心才更強大,其才會培養出真正的男人和真正的女人。
---父愛本色的博客推薦閱讀:
※「港獨」梁天琦未幫「辱華議員」發聲:懦弱怕被收押
※遇到狗眼看人低的服務員如何回敬?
※怎麼樣能擺脫自己內心的懦弱,膽怯?
※女命八字食傷並透,丈夫大多是個「受氣包」懦弱無能
※忍讓不是懦弱,忍讓是一種美德一種闊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