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東西方
THE EAST AND WEST OF CERAMICS
英國考古學家惠勒說:「10世紀以後的坦葛尼喀地下埋藏的歷史,是用中國瓷器寫成的。」那麼,陶瓷對人類的貢獻是什麼?從歐洲的巧克力具到威尼斯的青花瓷牆裙,從茶具的薄到咖啡具的厚,溫度對口感的重要性被瓷器表達得一絲不苟,它不僅是盛裝食物的器具以及可以欣賞的藝術品,更使人類的生活變得時尚。
七國紛爭,天下歸秦,秦贏政一改活人殉葬制,取而代之的是成千上萬個兵馬陶俑,把那些本該殺掉的俘虜解救出來,這是陶對人類除實用外最大的貢獻。
《最後的晚餐》中,耶穌所用的餐具經詹嘉考證為製作粗劣的鉛釉陶,或許當時的義大利民眾正在使用的餐具就是鉛釉陶,而達·芬奇把它記錄在自己的畫中,那應該是15世紀末。
對比中國的一幅名畫——《韓熙載夜宴圖》上所繪的餐具,卻是上好的青白瓷,這件五代南唐時期的畫作較《最後的晚餐》早了500年。
人類的藝術與人類文明的進程往往緊密相聯,《最後的晚餐》中的鉛釉陶盤、《馬哥斯僧朝拜聖嬰耶穌》里獻給耶穌和聖母的青花茶盅、《群神宴》中作為「聖器」的三隻景德鎮瓷缽都是當時所用器具的真實寫照。
14—16世紀,景德鎮瓷器在西方國家一度價抵黃金,大多數百姓都只可遙望而不可及,在畫中更只是供神享用的器皿。中國的瓷器作為財富的象徵與華衣美食相襯,以至於在阿姆斯特丹的拍賣會上,貴族們竟不敢用手去觸摸,因為在他們眼裡瓷器是如此神聖。
也許陶瓷在西方的神性就是這樣產生的。
中國瓷器飄洋過海,外國的理念隔空而來,這是一種不需風的交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