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的香港印象
HK
1997年7月1日,從那一刻開始,香港以嶄新的面貌走到了我們面前。20年的路途,我們並肩而行,再不分離。
但二十年前的香港,對於每一個大陸人來說,其實都是又陌生又熟悉。
那個年代,即使不能自由方便地去香港旅遊工作生活,但每個人幾乎都聽過這樣一些名詞:
菠蘿油 魚蛋粉 旺角
叮叮車 維港 半山
……
在香港電影最為繁榮的時代,這些名詞經由屏幕上一個個故事一個個角色構築成一個我們心裡的香港。
如今我們依舊會懷念,會不斷重溫,那些關於香港電影的光輝歲月……
1997年……
那年香港的票房冠軍是洪金寶導演成龍主演的《一個好人》
周星馳演了《97家有喜事》和《算死草》,裡面有吳倩蓮、邱淑貞、莫文蔚等一眾大美女
還有一代人念念不忘的古惑仔鄭伊健、陳小春
扮演黃飛鴻的李連杰在香港的武打片領域迎來了「戰狼」甄子丹
梅艷芳、吳倩蓮在許鞍華的電影里風華絕代
王晶、杜琪峰、陳嘉上各自走著自己的電影道路
香港
電影有熱鬧有落寞,但都與香港這個獨特的地界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港片印象,而港人湯禎兆眼中的香港電影又是怎樣的呢?
王家衛
第一站
摘自《王家衛的賞味限期及其他》
我心目中的王家衛賞味限期,莫過於最好以他一向自視甚高的對白來說明一下。《藍莓之夜》如果有金草莓對白大獎,肯定不離以下三大熱門候選金句:一是Chan Marshall與Jude Law之間的「金句」——Chan:有時你即使有鎖匙,也未必開到門;Jude:但有時你即使開到門,你要找的人也不在門的另一邊。二是Jude Law對藍莓派的「智者」解讀:它沒有問題,只不過顧客有其他選擇罷了。三是Natalie Portman與Norah Jones的分享:她引述爸爸在他人面前的沾沾自喜——我女兒還以為在十之後的數目字就是J!以上對白的共通特色,就是賣弄小聰明的機智,但一旦煞有介事作為人生哲理來聯結前後發展,那就不像人話了。是的,《藍莓之夜》另一予人的明顯感覺,是王家衛式對白的英譯,套了在不同角色的口中再說一次,是否超逾了你的賞味限期,就視乎你由何時開始吃王家衛牌罐頭而已。
摘自《許鞍華電視電影論
——冷靜的影像格調》
綜觀當年紛呈的傑作,許鞍華給我的印象恰如一塊海綿,不斷以吸星大法把各家所長兼收並蓄——而往後的發展也足以證明,她才是同代人中成就最高的香港導演。放回當年的脈絡,我益發覺得她那時那刻追求的壓根就不是統一的風格,導演渴望的是風格的試煉,其中包含劇本經營、演員指導及電影語言等多方面的探索,很明顯是個人的鍛煉時期。我不認為許鞍華天真至不知道自己的強項在哪方面,但唯其百川匯河的胸懷,才足以成就出她今天獨步香港影壇的深邃人文視野,其他同路人難以望其項背。
許鞍華
第二站
張國榮
第三站
摘自《張國榮的陰影價值》
面對過去數年由羅文至張國榮及梅艷芳的封聖現象,大家不得不承認當中的功利心態——把一切還原至演藝上的專業實在太小覷流行偶像的影響力。就如把「紅白藍」簡化為樸實勤奮的香港精神,恰好是對實際上方便遷徙的走難源由毫不尊重。我們愛張國榮,又怎會僅因為他的演技?尤其把視線放回早期的電影中,充其量只能如魏紹恩點出他在《喝彩》的鋒芒初露,卻總不成高喊張已琢磨成器。
所以看《張國榮的電影世界Ⅰ》,最大的收穫是好讓我們去直面過去的自己——通過重省張國榮的作品,去想一想為何會在80年代戀上他,也由是帶出那個年代的趣味來。
摘自《成龍的複製術》
除了複製好萊塢的掣肘外,成龍另一更大的夢魘是自我複製的心魔。反映在《新宿事件》上,我所指的是上上下下根本沒有膽量去更易成龍於銀幕上下的「大哥」身份,致令到大量的資料搜集功夫付諸東流。成龍飾演的鐵頭,本來性格上大有發展空間,由一臉純情的來到日本為覓舊愛,到決志而要投身於黑道的大染缸,恰好可以為潛在的亦正亦邪變化奠定基礎。然而導演始終不敢觸碰成龍作為正面形象的「大哥」身份投影,於是被迫扭橫折曲地把鐵頭寫成不倫不類的畸胎人物——一會兒深情款款,一會兒義氣為先,一會兒家國民族為重,總而言之好教觀眾以為有一聖人降臨新宿,大家快快膜拜為上。那其實絕對是自討苦吃的選擇。
成龍
第四站
劉德華
第五站
摘自《給劉德華一個機會》
環繞「生物力學」而發的動靜對照形態表演方式,不一定最適合用在劉德華身上,但卻顯然為本地演員的演技論述打開了另一扇窗。更重要是其中不乏與其他表演技法對話的可能,例如「生物力學」的表演法,與美國流行強調的「接受」與「發放」的表演理念有何不同;又如文中提及劉德華和周星馳在《賭俠》及《整蠱專家》中不斷建構及解構角色的試煉,其實與中國傳統的相聲技法又或是日本漫才中「突進」和「惚」的對拆法有何差異?以上均是從《焦點演員:劉德華》引申出來的豐富可能性,我得說一句:今次電影節為劉德華作了一漂亮的平反。
摘自《假面的告白
——王晶<少年王晶闖江湖>》
王晶的書寫正如香港電影的特質般——總是真假混糅,令你上一刻投入其中,下一刻又被迫抽離而退,各式的酸甜苦辣均如五味架紛呈,令你遊離出入其中而得另一種樂趣。
王晶的市場觸覺從來不用任何人提醒,反映於文字書寫上也一以貫之。他深明人在江湖的道理,在今天仍然於市場打滾的拼搏日子中,任何涉及人和事的篇章,自然均要小心處理。在平衡市場商業計算壓力及江湖書寫兩端之間,我認為王晶的方程式就是二律背反,不斷構建正反並存的對立形象,從而牽引大家追讀下去,而同時又避免作出簡易二分的論斷。
王晶
第六站
甄子丹
洪金寶
第七站
摘自《如何在港產武打動作片
的脈絡中看<葉問2>》
《葉問2》在擂台決戰一場,故意讓觀眾看出甄子丹的制勝關鍵,是吸收了洪金寶的拳法而克敵制勝,正好帶出一種實用主義的立足態度來。《葉問2》對照的上一個港產武打系列高峰,當然是徐克與李連杰的黃飛鴻系列。而既然黃飛鴻的風華早已需要借「國援」來重現,那麼港產武打動作電影的原教旨主義心態也應不復存,而《葉問2》此時此地所成就的,正是在適當的實際完成適當的任務。作為一個現實世界的對照隱喻,甄子丹取代李連杰在銀幕上的「功能」,也委實呼之欲出鎖定確立。
香港電影之旅還遠未結束哦
-
-
本書抓住香港電影最堅實的落腳點,理清種種來龍去脈,作者湯禎兆綜合考察香港電影之當下,以過去港產片與現實對照的啟悟,化為今日社會解讀式的影評,深入解讀單片、明星、導演、作者,更綜合闡述元素、類型、現象、潮流,搭配香港之場景影像,作為對香港電影深化理解與另類閱聽之示範解說,建構香港電影與文化間交相呼應的閱讀生趣。
點擊「閱讀全文」
參與「香港印象」主題贈書活動
最後兩天咯~
推薦閱讀:
※迷人的假象:光影中的心理學秘密
※《末世光影---王朝的黃昏》之你的國 我的錢
※霧凇美景 光影作品
※光影中重遇最好的張國榮
※可以靠臉吃飯,卻負債200萬玩電子藝術,現在MUJI都找他合作,抽空拍電影還拿了7次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