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D90實用詳解-冬天拍雪景功略
大雪過後的冬天別有一番景緻,銀裝素裹的世界是許多攝影師的最愛。在這個時節,天空就象水晶一樣透明,肅殺的樹木在白色的背景上勾勒出一幅幅極其幹練的輪廓,使整個冬天既顯得寂寥,又顯得寒冷。這種獨特的氛圍不知陶醉了多少雅緻之士和布衣平民。
當整個大地被皚皚白雪覆蓋的時候,請拿起你的相機將這種難得景緻化為永恆。不過在這樣的拍攝環境下,攝影愛好者要經得起更多的考驗,他們需要時時注意保持手指的靈活性,而且寒冷的氣候還可能影響相機本身。如果氣溫過低,相機使用的電池可能會受到很大影響,還要儘力保護相機鏡頭不受雪花和冰粒的撞擊,而且尋找拍攝對象也相當困難,因為大雪會將一切都深深掩蓋,很難突出景物的細節美。而這些難處和曝光操作相比則顯得相當小兒科,在白雪皚皚的環境下,相機的曝光非常難以控制。閃亮的背景顏色往往會造成圖象曝光不足。如果要想很好的處理這些難題,拍攝者必須能很熟練的使用相機而且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圖1)。
如何進行合適的曝光操作
和傳統35毫米相機或媒體相機一樣,相機的曝光控制總是根據景物反射的光線來進行曝光,尤其是在拍攝青草、Navajo砂岩或灰狼等景物時的效果相當不錯。但如果拍攝雪景就不能勝任了,拍攝出來的雪景不再是人人仰慕的雪白,而是呈現一種灰白色,大大影響了圖象效果,下面一張圖象就存在曝光不足的問題(圖2)。
這時你要慢慢的進行調節,比如打開鏡頭光圈(也可以調節快門速度),小心的調節設置,隨著設置的不斷改進,你會發現拍攝的雪景又將漸漸恢複本來的色澤。但這些操作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拍攝者很難精確把握光線強弱,而且同樣的雪景在陰天和晴天時的反光強度也存在很大區別(圖3、4)。
在拍攝雪景時,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曝光規則,我們也不能以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究竟如何才能在拍攝雪景時掌握最好的曝光控制呢?一般而言,有兩種方法可以確保我們在拍攝時能達到最好的曝光效果。一是使用一些物件來作為參考,比如灰色的相機包、牛仔褲、樹榦或沒有被大雪覆蓋的石頭等,因為它們能夠接收和場景一樣強度的光線。選擇好參照物以後,就可以手動設置鏡頭光圈和快門速度來使拍攝效果達到最佳,切記不要使用自動曝光模式。如果附近沒有深色參照物,建議你不妨考慮一下這種方案:先購買一塊和柯達灰色卡一樣大小的布料,將其縫在相機包上,這樣無論你身處何方,都可以使用它作為參照物了,既經濟又方便。
第二種方法是使用一種附帶的測光儀來測試光線強度,因為這種測光儀可以根據從天空照射下來的光線來確定光線強度,而不會考慮到景物對光線的反射率,這樣雪景就不會對其造成影響了。方法很簡單,只要將測光儀上的半圓球部分對著相機鏡頭,推動按鈕,顯示屏上就可以顯示正確的光線強度。不過要注意保證落在測光儀上的光線必須和落在景物上的一樣,所以在測試時必須保證不要站在陰影中。
補充:
首先在決定出去拍攝之前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機器,都要格外的小心,畢竟外面是天寒地凍,別再因留戀於美景而讓自己因此而受「傷」可就大煞風景了。由於氣溫低,空氣潮濕,很有可能影響數碼相機的使用。因此進行簡單的防寒防潮處理是必要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塑料袋將相機包起來這樣既可以起到保護作用還不耽誤任何的拍攝。而在不拍攝的時候還可以把相機放在衣服中,可以達到保溫的作用。同時還需要注意電池的保溫,電池在低溫下消耗很快,保溫能提高其使用時間,當然多準備一些電池也是很有必要的。再有就是注意個人的保暖了,帽子、手套、圍巾等防護裝備最好能穿戴在身的都用上,這樣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帶著自己的相機攝取到更多美麗雪景了。
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後,就是真正的實戰過程了,在拍攝的時候,首先要分清雪景的種類,不同的雪景,有不同的拍攝技巧。雪景可分為飄雪、積雪和風雪景觀。拍攝飄雪時,應該選擇雪團直徑大且密度又較稀的雪天,並用深色的背景(建築物、街道、樹林等),把雪團飄落的軌跡襯托出來。拍攝積雪景觀最需要準確的曝光,必須考慮許多複雜的因素,如天氣的陰晴、時間的早晚、光照的方向和角度、雪的色澤和覆蓋情況等等,有經驗的拍攝者,會在測光值的基礎上大膽增加一些曝光量。此外,面對陽光和雪地,必須合理使用濾色鏡。相對來說,拍攝風雪景觀難度最大。大雪紛飛,北風呼嘯,惡劣的環境令人生畏,但也正是如此,倘拍攝出在風雪交加的環境中工作的人們,無疑會增強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風雪的拍攝,若採用1/30秒的快門速度,則可拍出被風吹卷的雪花的流動感,從而增加作品畫面的線條結構。
其次要依據拍攝目的,對雪景照片進行分類,拍攝側重點應有所區別。
第一種是單純的雪景,即使有人物,也是雪景中的點綴、陪襯,最有利的時機與方法是:雪正在降落時,特別是在降鵝毛大雪時,用小一點的光圈(如用標準鏡頭可用f/11或用f/16的光圈,距離標尺放在5米上)。
第二種是以雪(常常是「積雪」)作景,人物為主,要形成人與雪的強烈對比。此時注意雪的反光不能直接反射到人物的臉上或身上,太陽斜射地面時,起伏不平的雪自身投下陰影,會增加質感和量感。用彩色片拍雪景加用偏振鏡,一方面能夠調整天空的顏色,而且可以消除反光和降低色溫(因為雪天色溫較高,會出現藍色的影子);要儘可能用遮光罩,以防止雜亂的反射光進入鏡頭。
第三種是人在雪(常常是「風雪」)中,雪的反射光可以反射到人物的身上或臉上。要選擇在干雪中拍攝,注意光線角度和背景畫面的搭配。與其他景物的拍攝相比,雪景的拍攝難度更高一些,由於雪的特性使其具有很高的反光度,採用相機的自動測光往往導致曝光不準確,從而使得拍攝出來的畫面偏暗,因此在雪景的拍攝中使用適當技巧非常關鍵。 了解了以上提到了基本注意事項及方法之後,等到大雪再次降臨在我們身邊時就可以有備無患的拍攝出令自己滿意的雪景圖片了。
再補充:
正確測光和正確曝光是拍攝雪景照片成敗的關鍵。在大面積雪景中,用照相機內測光系統測光,根據顯示的數據拍攝雪景,一般都曝光不足,這是因為照相機的內側光表都是以一定的程序進行測光的,它所顯示的數據是綜合場景中高光部分、中間色調、陰影部分的平均光值。這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行的,但在雪景中,強烈的反射光往往使測光結果相差1—2級曝光量。在這種情況下,可使用曝光補償,酌情增加1-2級曝光量,如果是傻瓜相機或是沒有手動裝置的普通數碼可將相機對準中間色調物體(可以是樹木等接近灰色的物體),然後半按快門不鬆手,再將相機對雪景進行構圖拍攝。一定不要對著白雪直接測光拍攝。
正確的曝光
正確的曝光是拍攝雪景中最基本的問題。景物上有雪的部分亮度很高,而沒有雪的部分則顯得很暗,這使得各部分的反差很大。大部分的數碼相機其測光值是由景物反光來獲取的,因此如果你直接對著雪景來進行測光,所拍攝出來的畫面會偏暗,此時你必須進行曝光補償才能獲取正常的曝光。
可能有些朋友對於曝光補償這個概念不太清楚,簡單地來說曝光補償就是在相機測得的曝光量上增加或者減少曝光量。例如光圈優先的情況下相機所測得的曝光參數為F2.8、1/60秒,如果此時增加一擋曝光補償,那麼曝光參數將改為F2.8、1/30秒,減少一擋曝光補償,那麼曝光參數將改為F2.8、1/125秒。並不是所有的數碼相機都可以曝光補償,那麼你可以利用手動模式調整光圈快門,一樣可以達到曝光補償的效果。
光線的運用
光在攝影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很多情況下我們無法去改變自然光線,因此我們只有等待光線的變化或者採用不同的角度合理地利用光線。
由於雪是一種潔白的晶體,其反光度較高,當然太陽照射到上面時會顯得更加明亮。因此在雪景的拍攝中,如果以正面光或頂光進行拍攝,由於光線平正或垂直照射的關係,不但不能使雪白微細的晶體物產生明暗層次和質感,而且會使景物失去立體感。因此,為了表現出雪景的明暗層次以及雪的透明質感,運用逆光或後側光拍攝雪景最為適宜。但是,逆光或側面光照射在白色面積較大的雪景上,沒有被雪所覆蓋的其他色調的景物必然會因此而容易變成黑色,所以為了使雪景中的白雪和其他色調的景物都能夠有層次感,拍雪景就必須選擇柔和太陽光線。
其他技巧
在下雪天,如果你需要拍攝一張漫天雪花飛舞的照片,那麼你應該選擇較深的背景作襯托這樣避免背景的干擾。同時快門速度不宜太高,一般以1/15至1/60秒為宜,這樣可使飛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線條,有雪花飄落的動感。
在拍攝大雪紛飛中的人物時,要注意不要讓雪花太接近鏡頭,以免因透視關係讓雪花擋住人的臉部。在雪景中拍攝人物,需要適當地加輔助光。由於將雪作為背景會顯得很亮,加輔助光可以達到突出主體的作用,同時相機還要加上遮光罩避免其他光線的干擾。偏振鏡在雪景的拍攝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將白雪反射的偏振光降低亮度,可以使藍天白雲更突出,提高色彩的飽和度。
拍攝雪景還應充分利用帶雪或掛滿冰凌的樹枝、籬笆牆、建築物等為前景,提高雪景的表現力,增加畫面的空間深度,加強人們對冰雪的感受。
心得分享 我是如何拍攝雪景的:
一、拍雪景究竟如何用光?
這個是許多朋友提出來最多的問題。對於「如何用光」我是這樣做的:
1、拍人像時;除了合理構圖外要盡量避免逆光拍攝,因為人的皮膚與白雪的曝光值相差太大,也就是照顧了人雪地就會慘白無層。反過來,照顧了雪那麼人就會曝光不足,色彩悔暗。所以我在拍人像時多用30-60度順光並按手心.手背測光,減 4 分之 1 補償曝光(AUTO檔時)拍攝,這樣既能吃到魚,又能品到熊掌。
2、拍風光「人」作為陪襯時;用10-30度的側光比較好,A檔時正常曝光即可。但也要注意 遠,中,近 景的比例.及色彩的呼應關係。
3、拍風光時;用光和測光是最鬧心的事,稍有不慎那就是個失敗。(A)我拍雪韻的時候是按高光區域曝光,那樣拍出來的韻味和線條才有感覺,(B)我拍雪野帶森林時是欠0.5-1檔曝光,因為黑色的樹木干擾相機的測光。(C)我在拍高山雪景時是選在早晚拍攝,因為那時候的光線是很迷人的,而且是按照平均測光拍攝。(D)我在拍小品時主要也是考慮到突出雪地的質感。一般是平均或欠檔曝光。(E)我在拍高調片時,一般選擇「假陰天」或有薄霧的天氣,同時過1-2檔曝光。
二、為什麼我總是在拍雪景時欠檔曝光,及我對拍雪景要過1-2檔曝光的理解
1、首先考慮到固定影像的介質;膠捲和CCD方面。(A)首先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所用負片膠捲的寬容度是-3——+2,也就是在拍攝時最多可以欠3檔和過兩檔拍攝,一旦過曝雪地就會失去質感和層次。(B)CCD的寬容度更窄,過曝一擋質感和層次就會蕩然無存。
2、現在我們用的掃描儀幾乎都是吃薄不吃厚,底片過厚掃出來的影像質量就特別差。
3、拍攝雪景時我們周圍的景物不可能都是白色的,其他比雪暗的物體及光影會影像我們的測光,一旦暗色調物體和光影過大過多時,咱們再過檔曝光的理論行事結果會可想而知。
4、要給後期調整留有餘地。上面說過,現在的相機尤其數碼機固定影像的寬容度特別窄如果曝光過檔後再調整將會很困難。就是曝光欠一點也不會出現大的疵露,通過後期也就調整過來了。
5、我認為,拍雪景時要過1-2檔曝光是片面的,那是幾十年前的老理論,那是指拍人像時說的。因為那時人們窮沒有錢,好大「顯擺」弄台相機,「希罕扒蹅」的買各膠捲,誰舍的拍風光啊,不都拍人像了嗎。所以說拍雪景時要過1-2檔曝光是片面的,是指拍人像時說的。
平均曝光:
以上是我一介山野村夫的胡言亂語,絕對不是經典、理論,只是應一些熱心的網友提出的問題談一下自己的親身感受。謬誤之處肯定難免,歡迎討論,但據絕對我的人身攻擊。
推薦閱讀:
※拍人像尼康85mm/1.4和105mm/1.4的差別(距)在哪?
※如何評價尼康D5?
※佳能5D3,尼康D750/810,索尼A7r/A7Ⅱ/A7rⅡ如何選擇?
※尼康D750和D810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