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和太極操有必要區別開來嗎?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文 | 網路

編輯 | 鹿鳴

如今,太極拳空前普及。據說世界上已有1.2億人習練太極拳。就近掃描一下,大體分為五類:

廣場社區:

離退休者居多,練拳目的很簡單,養生健身就行,不求過多的道理,不求精深,伴著音樂,快快樂樂,今朝有拳今朝醉。

真正的太極拳愛好者:

行拳規規矩矩,練得比較講究,琢磨要領,體會拳中不可言說之妙處。▼

打著"名師""傳人"旗幟者:

玩包裝,搞創收,讓人真假難辨。

專業運動員:

參加競賽表演,動作高難,讓人眼花繚亂。▼

官場有關部門:

不負責任,做事推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被比喻"打太極"。還不乏"太極高手"。

以上各門各派,誰練的是太極拳,誰練的是太極操,或者說,誰練的是真太極,誰練的是假太極,我覺得,是無法貼標籤的,也無從查起。就是紀檢反貪也沒轍。打個比方說,學拳就像學書法,可是誰寫得不夠規格,你不能說是個假字吧?若都按書法要求達標,豈不強人所難?關於今日太極拳,是"操"是"武"還是"舞",我以「人民的名義」反對內戰。取捨由人,和平共處,為上策也。都不要把"太極操"掛在嘴邊,指指點點。同理心,別人說你你願意聽嗎?何況操和舞也是很好的大眾健身娛樂方式嘛。

曹植的「七步詩」說得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過話說回來,作為太極拳習練者,了解一下兩者之間有何不同,還是很有必要的。

楊澄甫宗師有一句經典語錄:"練太極拳者不動手,動手便非太極拳。"

何為「不動手」?不動手如何打拳?

鄭曼青說:"所謂練太極拳不動手,即是謂手足不能自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謂手必要相隨,不可自動"。個人體會:習練太極拳,要本著"身形帶動手勢"的原則,即腰胯動,肩相隨,帶動四肢。手的動作應是被動的,手的動作越少、越小,方能體驗到太極拳的真諦。另外,太極拳作為內功拳,絕非簡單的肢體運動,要有心法,有氣感的。即"始而意動,繼而內動,然後形動",意氣貫穿始終。這是學拳動作定型之後的極為細緻的鍛煉方法。這也是太極拳與做操最大的區別。

那麼人們所說的"太極操",由外觀之,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

主動動手。而且手的動作比較大,帶著慣性。往往腰胯還沒動,就開始掄胳膊了。由內來講,意氣沒有貫穿,手的動作太隨便了。

究其原因,一是光碟視頻就是這麼教的,二是有些師傅和學練者,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手不能自動"這一要求。

最後,以李雅軒《論太極拳功架之要領》中的兩段話,作為結語吧:

未從出勢,先將身勢立穩,重心放正。身心鬆開,不有絲毫拘滯之力,雜念屏除,使體態歸於自然而後出動。動時以心氣運行,以腰脊領率,靜靜地將一蹚拳形容出來,勢如行雲流水,抽絲掛線,約估時為20分鐘或半點鐘為宜,練後覺心神愉快,神智清醒,便是練之得法,到此境界可靜靜悟之,不難得矣。切忌身體僵硬,四肢自動,務須以意氣牽引而動,周身俱要放鬆,氣勢沉下方是太極拳正確規矩也。每見練者完全以四肢自動、盲動、妄動,多些花樣,唯恐無精彩不美觀,殊為錯誤。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推薦閱讀:

【太極網】沾連黏隨不丟頂 順勢借力求懂勁
太極八卦掌 | 南拳第九段
拳以載道 感悟太極
楊式太極拳八十五式圖解(4)
太極土 張義阜 無意風水

TAG:太極拳 | 太極 | 必要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