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學習(轉載)

一、腹式呼吸(2014-06-06 17:12:34)

知道腹式呼吸應該是很早的事情了,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比較嚮往逆腹式呼吸,一直認為它應該比順腹式呼吸要高級一些。看著文章里的介紹,還像模像樣地嘗試一下,由於不是身上的東西,很快也就忘了。後來,在絕世武功師父的博文中又看到了介紹腹式呼吸的文字,「至於腹部呼吸,您打拳的時候不要想它,閑暇的時候可以坐著學著玩玩,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練的,我只是玩著玩著就會了,所以,家師也就沒有教,所以我就不知真傳的方法,只能這樣了。」看著親切的文字,又嘗試著做了幾下,就有過去了。 對於腹式呼吸說的最清楚地應該是鄧師了,在鄧師的文章中,幾乎隨處可見腹式呼吸的身影,而且,對於實現方法,腹式呼吸的不同層次做了很細緻的劃分,不同部分說法略有不同,撿一個較為詳細的引用一下,鄧師言:「腹式呼吸有順腹式呼吸及逆腹式呼吸,又分真腹式呼吸與假腹式呼吸,象歌唱家一口氣呼的很長,或用意念控制憋氣做成的深長呼吸都是假腹式呼吸,真腹式呼吸是在放鬆的狀態下自然出現的深長呼吸。」「最常見的腹式呼吸一般是在每分鐘五次呼吸到每分鐘三次呼吸之間最初的腹式呼吸速度還會快些,穩定後每分鐘五次呼吸,每分鐘五次呼吸為標準粗住呼吸,腹式呼吸的出現標誌著身心已有一點放鬆,但粗住的境界太低,心粗息亦粗,之後當妄念稍少時,呼吸也會細長一點,達到每分鐘四次。每分鐘四次呼吸為標準腹式呼吸,仍然是太粗,打坐時要進一步放鬆,全身放鬆,大腦方松,妄念變得越來越少,呼吸也越來越細勻,越來越慢,爭取達到每分鐘三次,身心越松,呼吸越慢。每百次呼吸超過三十三分鐘時的呼吸為細住呼吸,此時的心理生理都有明顯變化,細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境界。每分鐘兩次半的呼吸速度為標準細住呼吸。」如果換成每百息的話,「如果每次打坐一百息都超過二十分鐘,就是粗住腹式呼吸。」「其實呼吸慢到每百息三十分鐘時就有隨息的味道了。」「每百息的呼吸時間超過四十分鐘時,就進入了細隨的階段。」 鄧師給出的實現方法是「安般念(打坐)」、「鄧氏貓步」、「盤架」、「氣功」等,鄧師推薦的當然是安般念,打坐應該是很快的,但是,我卻不是,而且我也遠沒有達到鄧師界定的標準腹式呼吸的地步,鄧師對於腹式呼吸層次的劃分應該是很科學的,如果你想精進,照著努力就是了。 發覺我的呼吸已經變成腹式呼吸時,是在再次讀到鄧師對腹式呼吸的界定的部分,我忽然間意識到我的呼吸已經變成自然地腹式呼吸了,真興奮啊,一看鄧師的界定,我就盤成單盤的樣子下,數了一百息,大約十分鐘,每分鐘10息左右,試了幾次基本上都是這個樣子,盤坐呼吸的時候能感覺到自己的呼吸還是很快的,好像是有點急促的樣子。但是,我覺著我是無論坐卧行立,都是腹式呼吸,而且是「全天然」的,沒加任何的強迫意願在裡面,這應該就是真腹式呼吸! 就我的經歷來看,我沒有正是地盤過坐,因為,以前嘗試的時候,往往幾分鐘腰就會很酸,試了幾次也就基本放下了。我也沒有正兒八經地走過鄧氏貓步,應該是沒走過,走貓步,也就是近兩個多月的事吧?我還真的記不大清楚了,但是,真的不是很長。那麼,這個腹式呼吸怎麼來的? 對我來講,真的是悄悄地它就來到了,我沒有如鄧師說的那樣明顯地拉風箱般的感覺,回想一下的話,似乎沒有一個很好的答案。當我意識到腹式呼吸在我身上出現時,我開始關注身邊的人,我發現,有些平常人就是腹式呼吸,我的同事中就有幾個。有男的也有女的,我細細思索,這腹式呼吸到底是與什麼有關呢? 有一天我想到,練武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返先天,對了,腹式呼吸其實就是我們本來應該具有的呼吸方式。看看小孩子,大都是腹式呼吸的,尤其是躺著的小孩子。這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長大了腹式呼吸就沒有了呢?慢慢地我想到了脊柱,我猜想,腹式呼吸應該和人的脊柱的狀態有直接關係,脊柱越直的人,越能保留有腹式呼吸的本來。我的腹式呼吸可能就源於我的脊柱越來越直了的緣故,因此,要想有腹式呼吸,照著你的脊柱使勁就是了。 今天早上又數了一下,單盤的情況下,一百息13分鐘,明顯的感覺是呼吸比以前要慢一些了,急促的感覺小了很多!

(分享自拈起的炊煙 《腹式呼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29a8e90101nro7.html)

獅子

從來沒有人把腹式呼吸說得像鄧老師那麼明白。

  • 拈起的炊煙回復獅子:鄧師的貢獻是劃時代的!(6月6日18:55)

  • 二、說貓步談胯

    胯是個大拳頭,無有滯礙的時候,很多神奇就有發生,男人的胯比起女人來說,相對都不太靈便,尤其羸弱的男人,一般右胯都是死的,叫他把勁沉一沉,卡的死死的,走不動,這就像對一個捆了手腳的人說:你走吧,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的原因是大轉子與骨盆都禁錮在一起,我們要求這裡是靈活並且有彈性的,你看,擱著好幾個台階呢。 一定要在這裡做文章才行哦。 擺弄胯的法子有許多。先要知道什麼是胯,因為禁錮的骨盆,對感知也是遲鈍的,哪裡在哪裡,幾乎是聾子調聲音,高低不知的,股骨兩條大腿上端,兩個大轉子就是胯,擺弄胯,就是叫這裡前後左右上下儘可能的開展,增長他們的靈活度,進而增長他們的彈性,一般說胯就一定與骨盆一起說的,大轉子與骨盆都開了的話,這裡就像摸了萬金油了,這是最直接的覺受。 沉下去一部分也是指胯而言的,什麼是沉下去?太極拳里有走貓步,躡手躡腳的,這是練胯的,你可以自己試試感覺,家裡有小孩子睡了,你走路應該要輕輕地,不能有聲音,就是這樣子,小偷進家偷東西,他知道裡屋有人睡,走起路來也是練胯的。囡囡看貓和老鼠,我也喜歡看,貓很多時候擎著爪子去探視小老鼠,那個躡手躡腳的形象是很可愛的,那個就是練心練胯的。實際的貓步怎麼走?我們走路是邁步,跨上去,用上身壓去,前腿支撐接過來,這是我們的習氣,正確的貓步是後腿支撐,前腳落地,腿是送出去的,這就簡單了吧?這就叫沉胯,胯沉下去了,勁就下去了,力就上來了。還有個四平大馬步站樁,也說胯的,主要就是叫胯不受力,就像坐在凳子上一樣,我們坐在凳子上,受力點是骨盆下面的兩個凸點,也就是坐骨結節受力,股骨是解放出來的,大馬步樁就是這個意思了。這是站樁開胯的法子。當然,不能說站樁就是開胯的,不能這樣說。 還有個法子很殘酷也很好笑,也是練胯的,有人用它說松腰,也是對的,因為胯下去了,腰也就能塌了,本來就是在一起的,分開說那是不得已罷了。 這個法子是兩腿並行站立,用手拿起腳踝,叫骨盆往前傾下去,挺腿走路,一般孩子都很輕鬆,兩手一伸就能抱住小腿了,有人腳下墊了幾個磚頭都能手掌觸地,這說明胯的大轉子以及骨盆活絡的不錯了,用兩手抓了腳踝正三圈,反三圈,走完六圈,胯的靈活度立馬就不一樣了,一天堅持兩次,效果還是突突的,這個法子適合自己在家練,怪怪的,人啊,越活越不像人了。 還有一個方向的開胯的法子,兩腳肩寬開立,雙手合十蹲下去,兩肘橫頂在兩膝間,意象整個骨盆大轉子放鬆,時間是3到5分鐘就可以了。也是一天兩次。 胯擺弄好了,很多問題都能解開了。 這個要練才知道其中的妙處哦。(絕世武功)

    三、人體打坐竟然可以這麼神奇

    從外看金字塔是神奇的,向內找人的身體比金字塔不知要神奇多少倍。人在盤腿打坐的時候,往往要求人盤腿打坐,雙腿疊加,雙手放在膝蓋上,叫五心朝天(兩手心、兩腳心、頭頂百會穴)。這時,人體打坐的形狀,就形成了一個典型的金字塔形狀,就能採集到天體中高層空間的能量,得到天人合一的狀態。長期的打坐下去,人的身體就會健康;人的思想就會寧靜;人的頭腦就會清醒,還能開發人的智慧,激發人的功能。眼能看到奇景,鼻能嗅到異香;耳能聽到妙音;舌能嘗到甘味,身體感到輕鬆、有漂在空中的感覺;意識通靈,清醒的意識到另外空間的存在,眼耳鼻舌身意同時感受到身臨仙境的妙不可言的狀態。

    一、從道家的角度上講——人在盤腿打坐的時候,頭頂著天,接收著宇宙天體的高能量,叫開天門;會陰被坐在底下,避免能量從會陰逃出,叫閉地戶;雙手心、雙腳心加上頭頂朝上,採集吸收天體中的高能量,叫五心朝天;雙腿相疊,使腳三陰、腳三陽相交,得到雙腿能量的互補;雙手結印,使手三陰、手三陽相接,得到雙手能量的灌通;舌頂上顎,牙齒微微離縫,嘴唇閉上,使任督二脈相連,得到身體大脈的暢通,叫搭鵲橋。

    二、從修行者的角度上看——舌頭頂住上顎,嘴唇閉上,任督二脈相通,形成一個周天循環,就是我們常說的周天。一般情況下,子時、午時,人體在放鬆、睡眠休息的時候,才能形成周天循環,所以養生的人注重睡子午覺,因此把這種周天循環叫做子午周天;而修鍊是人為的把兩脈相接,讓身體上的脈得到更大程度的暢通,保持身體的健康和精神的充沛。雙腿相疊,雙腿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形周天,形成一個脈絡循環;雙手結印,兩手與頭之間,也形成了一個相似的三角形周天,又形成一個脈絡循環;十二正經相互連貫,就形成了人體側面的一種循環形式。按照身體自然的循環時辰劃分,這種循環,一般在卯時和酉時運轉,人體自動形成循環運行,所以把這種修行方法叫做卯酉周天。人在打坐入靜、入定的情況下,身體內的五臟會和諧相生,協調相剋。通過腎水往上行,心火往下降,叫水火相濟,通過肝氣往西行,肺液往東運,實現金木相交等等;形成人體內的一種周天循環;得到五臟五腑的相生運轉、相剋運行和三焦的相互貫通,形成人體內的一種周天循環,使人身體的潛能達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1.跳出神奇看神奇——人對金字塔的了解和對人體的理解,其實還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認識上。人總愛用人的理論,去解釋不理解的事情。解釋不清楚的,人就不願承認或不理解。跳出神奇看神奇,你會從神奇中找出養生效果不好的原因和修行上進步不快的癥結。有些人陷在有為的修行和養生中,用這種方法去修行,用那種方式去養生,一開始,可能會有一些效果,有的效果還很顯著。再進行下去,發現進展會很慢,一味地強行走下去,有時會適得其反。修行到一定程度,養生到一定階段,你會發現,如果不放棄自己不好的思想、不真的行為、不善的舉動、不良的習慣;你就不能把自己的業轉化為德;沒有明師去指導,你的心性得不到提高,你的德也轉化不成功;就很難再有新的修行突破和養生進步。

    2.有為法,如幻泡影——放下人的各種不好的想法,像金字塔那樣,不去思不去想,靜靜地坐在那裡,帶著無所求的目的去修行的時候,你就符合了道家的「道」、佛家的「法」。你的先天父母就會幫助你,讓你得到你應該得到的美好的東西;你所尊崇的師尊就會把修行的種子給你,讓你在吃苦中生根、堅持中開花、考驗中結果,直到走向圓滿,修成正果。 3.打坐竟然可以這麼神奇,在靜坐中修復生命能量:

    其一,靜坐能夠強健身體,修復身體的亞健康狀態,提升五臟六腑的功能。特別對於慢性疾病和頑固癥狀,如:高血壓、心臟病、腎病、肺病、腦供血不足、偏頭疼、身體沉重、四肢寒冷、風濕病、愛出汗、盜汗等,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靜坐時思想專註在一物之上,呼吸變得平緩均勻,通過呼吸進入肺部的空氣總量相對穩定,進入心臟的氧氣量也相對穩定,從而利於血壓的調節。靜坐時,身體能量的消耗減少,心臟的耗氧量也比平時減少很多,血液循環的力量自然比平時加強了。有力的血液循環可以幫助我們凈化血管中堵塞的物質,讓很多「長期休眠」的血管重新恢復生命的活力。這樣的血液循環經過五臟六腑,能幫助臟腑凈化積存的「負面能量」,提升臟腑的自愈功能;經過皮下,能幫助皮膚和肌肉凈化「負面能量」,改善氣色和肌肉的曲線。所以即便是短期的靜坐,人也會感覺到那種從身體深處升起的輕鬆、舒適的生命能量,就像身體內部被一雙溫暖的大手按摩過一樣。靜坐還能提升下丹田的力量,「下丹田」是生命能量的源頭。靜坐的過程中,由於血管的凈化、身心氣的調和,全身的經絡得以疏通,使「氣的軌道」恢復正常運轉,達到固精培元的效果,元氣充盈則百邪不入。

    其二,靜坐可以提升生命的氣質,塑造健康、美麗的體態。堅持靜坐可以使一個人內在的氣質沉靜下來,使人在舉手投足之間呈現出優雅、恬靜、柔和的美感,這種氣質是身體、情感、精神三種能量綜合作用於生命的產物。內在的精神越柔,身體被凈化的越好,情緒越穩定,外在呈現出來的氣質也越美好。特別提出的是:靜坐中的雙盤坐姿,可以快速地塑造美好體態。雙盤被稱為禪坐最穩固的坐姿,不但可以穩定身體內部雜亂的風息,更是可以快速減掉身體的贅肉,疏通堵塞的經絡。練習雙盤的人,很容易保持腰部、臀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優美曲線,控制身體上半身與下半身的能量平衡。 其三,靜坐能緩解壓力,釋放焦慮、緊張、煩躁、不安的情緒,使整個生命感受到平靜、喜悅、自在和安心。雖然我們經常忽略身體而空談精神,卻也很少去思考。其實,一切精神產物,包括思想、情緒、感受等等,它們都是有生理基礎的,那就是我們身體的神經系統。維摩禪認為:徹底解決精神的問題,首先要從身體入手。因為所有的壓力、焦慮、緊張、煩躁、不安的情緒,都是先被身體上的神經系統感知後,才被人覺察。而神經系統遍布全身各個角落,如果身體的某個部位病變或堵塞,神經系統接收到的信號也會產生變化,隨即給大腦傳遞不利於生命健康的感受,進而產生不利於生命健康的思想和行為。我們不穩定的情緒、思想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因緣作用」的結果。造成它的因緣不只包括外界的人事物,還包括身體這個內因,身體的神經系統是情緒和思想產生的生理基礎。比如,人在憤怒的時候,給他打一針麻藥,麻痹了身體的神經系統,他的憤怒情緒就會立刻消失。靜坐就好像是在按摩我們的神經系統,讓這個「調皮的孩子」不再影響我們的情感和思想。在靜坐過程中,我們制心一處,位於腦前區域的額葉活動會有所增強,腦細胞會開始分泌腦內啡、血清素,這些都是幫助人體神經系統放鬆、平靜的重要元素。許多人通過十分鐘的靜坐,就能感受到緊張的情緒得到舒緩,煩躁的心情趨於平靜。長久的靜坐練習,能幫助我們培養出穩定的心靈力量。 其四,靜坐能夠開啟內在的智慧,引導人們反省自我,覺知生命的存在,達到解脫。靜坐時並不是什麼都不想,腦部的運作並沒有關閉。靜坐練習通常都由集中精神開始,大腦枕葉活動雖然會減弱,但腦前區域的額葉活動卻增強了。額葉與人類的智力活動相關聯,所以在靜坐中人們經常會迸發出靈感,產生新的思路、回憶起遺忘的事情。長久的靜坐會使頭腦變得清晰、敏銳。由於靜坐方法的不同,產生的開啟智慧、反省自我的功效也不同。有的靜坐方法從「止」入手,訓練心靜止在一物之上,這樣的方法能夠培養出生命的「定力」。有的靜坐方法從「觀」入手,訓練心的覺察力和敏銳度,這樣的方法能夠成就「觀慧」。還有的靜坐方法運用「思維」,如同《瑜伽經》的許多冥想方法,將人與太陽、天空、自然、空間等通過冥想聯接在一起,感受人與整個存在世界的合一。這些方法都能夠引導人內省、開啟智慧,覺察到自我生命與存在世界的關係。

    了解清楚靜坐的功效,會幫助我們升起對靜坐的信心。只要我們堅持每日去坐,這些效果自然就會顯現。(葉子)

    四、

    1、貓步/阿鄧的太極觀

    阿鄧:

    總結得不錯。我的貓步走法,是不轉腰的。轉腰那是傳統的貓步走法。走時注意尾閭中正,然後意念在腿,便於沉氣。也不要管什麼虛靈頂勁。從簡,簡單才能出功夫。尾閭中正是很難很重要的。至於轉腰,要一百萬步以上的積累再轉。腰的轉動是一定的,只是幅度問題。我講的轉腰主要是意念問題。這種貓步的意念是在腿上,松整條腿,包括一腿三折的感覺。大多數的人腿是不夠松的。如果走時把意念放在腰椎上,自然就會加大腰的轉動幅度。這就有點像傳統貓步了。獅子說的熊勁貓步就是如此。當然,都有好的一面。我覺得順序應該是先松腿。這好比是八卦貓步。太極拳的用法是在腰上。用時要轉腰。但練時不妨意念在腿。跟某傳統貓步比較,架子高,落腳不轉腳,腰椎松直。轉不轉腰到在其次。

    zh686

    走了幾天,感覺效果不錯。今天手上豎了一棍子,檢驗一下自己的尾閭是不是中正。一下子發現了問題,原來自己在左腳坐實,提右腳時,尾閭是不正的,也就是尾閭和頭頂的連線(人體的中心線)跟人體的重心線是交叉的,也就是尾閭沒有垂直於地面,經過反覆練習,終於明白只有中心線跟重心線重合才能保持尾閭中正,後來我在左腳坐實準備提右腳時,把尾閭對準左腳跟,這樣尾閭中正了,不過這個貓步也走的更累了。現在走貓步速度快了,只要在坐腿時尾閭去找腳後跟,尾閭就中正了,效果更好了。

    (太極龍女001)

    2、關於貓步的評論

    小飛俠阿當

    先生好,我堅持貓步一個月了;現在是每晚2000步;因您給出的動作比較簡單,尾閭中正平面散步,我自己也不能判斷自己動作是否標準。

    獅子

    一萬里出一個,太誇張了!按照安般太極拳法練,我估計50%以上可以練出來。我摘錄一段老高今天中午的感受:「中午乘別人打瞌沖,去走了1500貓步,權當消食,大約剛走了300多步,突然找到一種感覺,雙肩一沉,背後象被背吊了一件東西,頭被正,由於頭頂在頂拔,因此,整個對拉在胸部形成了。椰,回家在坐位上試試,也有哎。此莫非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鑷子無極鄧師傅,及各位踐行安般太極拳理念的師兄們,求教,下面這樣走貓步練習正確嗎?我現在大概是30到40分鐘練習220步左右,就是不知道姿勢是否正確?師傅東從鄧老哥分享的練功經驗中獲益良多,很感謝、、百花山完全不對。腰沒動,臉沒轉,只是兩腿在動,腳落地時也不對。葉子呵呵,貓步各異顯神威。輕易說否,其實很難。鑷子無極感謝老師們、師兄們的熱心指點,綜合大家的意見,我在原來走法的基礎上稍微修改了一下:1、外撇的角度縮小些,大概在正前方左右約30度銳角;2、架子放高,走高步;3、我試著在虛腳抬起從實腳腳踝處邁出時,加了個略微轉腰的動作,這樣身體就對正朝著邁腿的方向了,這樣實際是轉腰、斂臀、邁虛腿的動作一起做,感覺比較舒服,轉的時候有點虛領頂勁的感覺(不知道算不算,反正教拳的師傅講過要虛領頂勁)。這樣走起來感覺很舒服自然,我今天晚上走了大約1個小時共600多步,身上出了微汗,然後練習打楊氏37式第一段拳的時候腿沒有抖(以前走完200多步再連拳腿都是抖的,肌肉都是酸的)。姑且這樣走一段時間感覺一下。牛欄閑客步子太低了,容易傷膝。建議走高步。風中之柳有個說法很好,不要找丹田,讓它來找你。這個也是適合虛靈頂勁。嚴格講督脈通,自然就頂了。葉子如我們初學者,腰很難真松,貫穿鄧氏貓步要領的基礎上,結合企鵝邁步法,步子就滾過去了,主觀上沒有轉腰,實際上已經囊括在內了。鑷子無極嗯,感謝鄧師傅及各位朋友、前輩的提醒,昨晚畫蛇添足把轉腰加上了,忘了我走貓步的目的是啥了。呵呵。經過自己的反覆和大家的提醒,我現在應該算是更進一步理解鄧氏貓步的要點了,今晚就是按這個走的。。

    lxlzjj(氣功師尹達非之女)

    我以為是走直線呢,知道貓步怎麼走的了。懶扎衣2012我在跟李偉明老師學武氏,分享郝少如老師的話:陰陽虛實之間的分清和轉換,關鍵之處在兩個腰眼之間。邁左步時,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而右腿實股須精神貫注,左腿則氣勢騰挪;邁右步時,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而左腿實股須精神貫注,右腿則氣勢騰挪。另外,根據李老師的教學,練了幾個月後我有時會加上頭部的動作。比如邁左步之前先轉頭,眼睛和鎖骨望向邁步的方向。身體不要轉,可以體會一下身體裡面的東西變化是否和不轉頭時一樣。分享一下感覺。葉子腰的抽與提,分清虛與實。「比如邁左步之前先轉頭,眼睛和鎖骨望向邁步的方向。身體不要轉,可以體會一下身體裡面的東西變化是否和不轉頭時一樣。」意念關注,身首同旋,可能更好。阿鄧的太極觀:總結得不錯。我的貓步走法,是不轉腰的。轉腰那是傳統的貓步走法。走時注意尾閭中正,然後意念在腿,便於沉氣。也不要管什麼虛靈頂勁。從簡,簡單才能出功夫。尾閭中正是很難很重要的。至於轉腰,要一百萬步以上的積累再轉。腰的轉動是一定的,只是幅度問題。我講的轉腰主要是意念問題。這種貓步的意念是在腿上,松整條腿,包括一腿三折的感覺。大多數的人腿是不夠松的。如果走時把意念放在腰椎上,自然就會加大腰的轉動幅度。這就有點像傳統貓步了。獅子說的熊勁貓步就是如此。當然,都有好的一面。我覺得順序應該是先松腿。這好比是八卦貓步。太極拳的用法是在腰上。用時要轉腰。但練時不妨意念在腿。跟某傳統貓步比較,架子高,落腳不轉腳,腰椎松直。轉不轉腰到在其次。我看了鑷的視頻,感覺他走得不錯。這種貓步,不同於傳統楊式太極拳里教的貓步。我基本上也是這樣走的。只是落腳時比他自然一點。貓步我和獅子走得多了一點。獅子給小鑷發了個紙條,說,你走得很棒。(關於貓步的評論作者:阿鄧的太極觀)

    五、

    不動

    實用拳法與眾不同的一點是動靜同在,有位朋友說得有意思:「有一動,必有一定。」兩年前覺得說得挺好,近來覺得把其中的「一」字去掉更嚴密些,說「有動必有不動」不容易產生誤解,免得有人以為動的地方和不動的地方有數量上的對等關係。

    愚下感覺,套路是越練越難了。難就難在不動的地方越來越多,對不動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那麼,都是哪兒不能動呢?根據情勢的需要,渾身上下任何地方都可能必須保持不動。

    有的人可能在乍練的一段時期內感到有些紛繁不清,愚下在這兒把不動分分類,希望對練習的時候對不動部位的把握有點兒幫助:

    第一種是「點不動」:意思是不動的地方是一個點。比如咱們的手腕搭著對方的手臂,雙方的接觸處在理論上應該是一個點,咱們要上步,這個接觸點就不能動,一動對方就知道了。還有,好比咱們的前腿套在人家的前腿外頭,要使技術發放人家,兩腿的接觸點不能動,因為要利用槓桿效應,槓桿的支點不能動,一動槓桿效應就沒了。再像對方雙手推擠咱們的前胸,咱們一腳前貼地滑,同時身體向後仰,前胯要滿,有後腿支撐著挺穩當,前胸保持跟對方兩掌合著。這樣咱們並沒有因為中軸歪斜而落敗,因為咱們的胸口有一點始終沒動,它只是原地旋轉來著。這時候咱們可以輕易地拿手一撥,對方就會繞著咱們的後肩和前腳所成的軸跌出去。

    第二種是「線不動」:意思是不動的是一條線。咱們的勁力發放和承受對方的大力的時候,都要有一條線,這條線不能動。還有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咱們身上的中軸得經常保持不動。另外,只要身上有兩個點不動,這兩點的連線自然就不動,也屬於「線不動」。

    第三種是「面不動」,意思是不動的是一個面。這兒的面不動,既可以確實是一個不動的面,也可以指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個不動的點,而把這種情況看作是這三個點所確定的平面。比如對手用手推擠咱們的前胸或是腹部,咱們前胸或者腹部肌肉可以因推擠而向旁邊移動,但咱們的後背不動,這兒咱們的上身的前面動了,但是後面卻保持不動,對方的推擠就失效了。當然,能教上身前面動,後面不動的原因,就是前後兩面分離了。手在身前發人的時候,後背也是不動的,好像背靠著一面牆,有個說法叫「有靠山」。最簡單最常見的例子是,咱們一伸右手,右中指尖、右肩和右胯三點就形成了一個不動的面(三角形),而這個面能夠有效地保持從手到肩這個標準距離不變。

    第四種是「塊不動」,意思是身體上有立體的一部分不動。說到立體,其實在面不動的情況下,在面之外再加一個不動的點,就成了立體(三維)的「塊不動」。據說洪公均生以耄耋之年,有病坐在輪椅上,仍然一抬手就把挑戰者拋出去,還風趣地說:「他不知道我坐在這輪椅上力氣更大了,他能硬得過這鋼嗎?」當時的情況就是洪公幾乎全身都靠在輪椅上,只動了半條胳膊。陳中華大師也常說:「不動的地方越大,威力就越大。」

    不動的分類就簡單聊到這兒。還有幾點要說一下:

    平時練拳的時候說什麼地方不動,意思並不是排他的,完全可能還有別的地方不動。

    要不動,必須會分離,不分離就成了「一動無有不動」,這塊動了,牽連得別的地方也跟著動就壞了。

    嚴格說,保持某處不動,得明白參照的是什麼,參照的可以是地面,也可以是身體的其它部位,一般都是往根節方向說。

    以上咱們聊的都是「實」的點線面塊,另外還有虛的,只不過篇幅有限,而且不容易為人所接受,留到以後再聊吧!(孫中華)

    六、

    逢轉必沉

    逢轉必沉是葉大密前輩教拳時用的口訣。兩胯每一轉動,必須先沉,架子是越動越低,腿的酸熱痛幾欲讓人跪倒,前進,後退胯均需有向下運動的弧線,兩腿撐蹬感明顯,有如逆水行舟,實在受不了,只好擺架重新再來,只有這樣才能走上認知太極的路。  太極拳的運動軌跡是圓,因此一舉一動都需要在預想好的軌道上運而後行,運者想而內隨,為行做準備,因此,有人也稱「太極拳」為「意形拳」。學拳者,需分別認識和掌握三元圈,即以X,Y,Z三條軸上選擇直徑為圓圈,通過圓圈的設定,將肢體分節,分片,分層,通過節節分清,節節傳遞,來造成層層疊疊如水波浪涌般的氣勢。以理造勢,此言不虛!玄之又玄,為轉,為勢也。太極拳圓轉者,何須先沉?沉者,形成落差也。落差,是大自然地殼褶皺形成的一種起伏錯落,是水流從河床的縱斷面或懸崖處傾瀉而下的高低差異。水有落差,才會有雁盪瀑布。自然界有小落差就有小風景,有大落差就有大風景。落差也是一種氣勢,一種力量。上有高瀑,下必有深潭。落差越大,積蓄的力量也就越雄厚。沉者,可取其虛,可助其勢。以勢代力,不為妄語!用意不用力,誠不欺人也。「逢轉必沉」是密訣,需要細密的體悟,耐心的磨鍊;不要把它當做「密訣」,而束之高閣。細心體證,當有覺悟。觀察海浪運動,我們可以發現,轉。沉的道理很自然地存在其中,水的特性是趨下,無形而有勢,其勢完整一氣。人的缺點是易浮躁。易散,有形而無勢,因此,師法自然,運用轉。沉之理,是我們學習太極拳的方向。在轉的理解上,除了圓的運動軌跡外,尚有8字運動的軌跡,勢是一環套一環連綿不絕,這是沉在其中的緣由,太極拳的摺疊認識也即此理。 「沉」字在太極拳的認識和運用上是有多種涵義的,大致可分三類:一類是似有對象物的(因對象本身亦存多義)。如骨沉----有如綿裹鐵,有精神專註。收斂入骨之說:如肉沉----有肉引,肉隨之說;如氣沉----有氣沉丹田之說;如意沉-----有行拳穩而守中之說。一類是無對象而為單純體驗的。如沉爾騰虛的感覺體驗,給人以水捅底突然之間沉落。消失之感。落差之大,深沉而難及。一類是須在對待。互動的關係中去認識的。如輕與沉相承。這在過去的貼子里已有過探討。人體自身有一種秘別清濁的功能,濁氣下降,自然有股清氣上升。練拳就是要利用和發揮這種功能,能沉得下。就能升騰起。一種內涵即一種思路,開拓思維,拳架將呈現活潑生機。 「逢轉必沉」是太極拳的一個根本問題,能夠從多角度。多層次去理解為好。「轉」是描述太極拳運動的特點是立體四方八面環繞中心螺旋擴大與螺旋縮小,是通過用「心」把這種螺旋的」意象」放到身體上去練的。「轉」時須在「用意不用力」----無抗意。無拙力的運動和「中正安舒」的前提下去進行。 「沉」是描述太極拳旋轉運動中升降開合的特點,葉大密前輩曾說:「練太極拳必須分清輕,重,浮。沉四字,須知輕與沉相承,浮與重對。」因此,思考「沉」 不能離開「輕」。輕與沉相互作用,只沉不輕,是蹲不是沉,是局部的動作,不是整體的動作。只輕而無沉是頂撐不是輕,也是局部而不是整體的動作。輕沉是一對陰陽關係。開由中心向四周開張,開時身體透開,空間增大,虛生氣,氣自然充滿有騰然----輕的意味,合由四周向中心合隴,身體四肢的中心是骨,所以用收斂入骨來形容氣聚,氣聚則實,實則有重量,重量受地心引力作用而有-----沉的感覺,全身放得愈松,意氣愈飽滿,則一輕一沉,彈性充足,太極拳描述這種狀態和感覺也稱「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兩者分而不離。輕與沉同時作用,既沉又浮,沉在氣斂時表現得最徹底,輕在氣貫身軀意氣均勻時表現得最淋漓,所以說「意氣均來骨肉沉」(有作意氣君來骨肉臣)。一沉一輕,一合一開有如呼吸,能呼吸則能聚能散,能升能降,「能氣貫身軀不稍滯」,所以說:「能呼吸然後能靈活」。使全身成為一個」太和至中」整體。 「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用意。用神領起。懸起全身,以精神控制身軀開張,飽滿中空身體,達致既沉又輕的效果。若不能領會意氣均時骨肉自然會沉,而再加強去沉,會用肌肉發力將體重壓向兩足而不自覺,這變成了用力而不是用意了。轉與沉的理解不可簡單化,得意須忘形。多種認識,不斷深入探討,是我們進步的根本。得一言而修一生足矣.(林健)

    七、

    練拳與皈依

    鄧老師的博客不僅對我學拳幫助很大,同時他對佛法的宣揚,於我也是一位大善知識。

    我的兩位太極拳老師都不是佛教徒,也都喝酒吃肉,都不瘦。第一位老師教楊式,主要在高校教,然而教的這些學生大都在兩三年內瘦了好幾十斤,也都薄得像張紙,比較特別的是,大都在練拳以後皈依或者信仰佛法,其中在北京的一位學生大學畢業後直接出家了,另外有出家意向的也有好幾位。我從看鄧老師的博客才知道南傳佛法,順藤摸瓜讀了不少南傳的資料,把葛印卡老師那個比較著名的坐禪十天課程的錄音反覆聽過多遍,對我打坐練習幫助是比較大的。要說接觸佛法,從中學時就接觸過蔡志忠先生關於禪的漫畫,然後讀過南懷瑾老師的書,讀大學的時候參加過禪學社的活動,還跟隨老師去過法源寺,模模糊糊的好感是有的,但不清晰。也曾經在海外接觸過基督教,也系統地學習聖經,但是沒入心。當然祝福所有入了心的人。說具體一點,就是色慾,本來其實這個東西很正常,飲食男女。但隨著年齡增長,色慾畸形膨脹。自己有覺察,學習聖經的時候曾經想對治,但是用不起來。練了太極拳之後,身體變化好像才初步把膨脹變形的色慾給克服到接近正常。我大約已經四五年沒看過電視電影了,大片不用說了,就是晚會新聞什麼的也一概不看,這兩年更好,家裡沒電視。網路也決不去到處瀏覽,就這樣,心一點一點收回來。我的體會,練太極拳,身體變化引發心的變動,這個益處很大。不過還是那句話,也就接近正常,按照佛法的標準看,還是個五毒俱全的重病患者。2011年我去4s店修車,師傅告訴我要等2個小時左右,當時查了查看附近有什麼名勝,大約三公里外有座寺廟,我和太太坐上公交就去了。逛了一圈,發現這個寺廟弘法活動多,國慶要辦大型的靜修營,記不清是當時還是後來報了名。活動第一天上午和大約四五百位學員進了講堂,有位法師帶領唱三皈依,大約當時只唱了三四句,眼淚就下來了,一發不可收拾,眼淚鼻涕一大把,泣不成聲。四五百位學員大概也有一大半在流眼淚。這以後受了三皈五戒,並且每周去寺廟學習,從佛法的基本知識到菩提道次第論,修習皈依和聽聞法師講法的錄音也成為常課。2013年吧,在寺廟有一次低頭看書,抬起頭來看見另一位法師看著我,似乎微微點頭,其實也就幾秒鐘。當時有種感覺,全世界好像就只有法師在看著我這一件事。至今我也沒有和法師說過幾句話,但是一出差,在路上聽聞佛法的時候,眼前就會浮現出法師的形像,突然地,就會感動地要流眼淚。說點和太極相關的,同在寺廟學習的居士也有練太極的,他的太極師父據說也是名家,有次來寺廟看見法師,回去後讚嘆不已,說法師真是高。高在哪兒我也不懂,但是看見法師長衣飄飄,我的感覺是我們都在夢遊,只有法師是醒著的。太極練好了,身體改變,心也會受益。但是如果學習佛法,心靈改變了,世界都會變的。一口氣把這幾年讀鄧老師文章受益的感想都寫完了,感恩鄧老師對我學習太極和佛法的幫助,也祝福更多的人能夠從太極和佛法中受益。(樂山)

    阿鄧的太極觀

    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在證果之前,生生世世飽受貪嗔痴的愚弄。人活著,如果不為成為證果的聖者而努力,生命是毫無意義的。

    3月24日15:35

    八、

    心力篇

    心力是因果的結果,人最重要的是人的內心,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有怎麼樣的人,一顆心,包含了六道所有的感受,天堂,地獄,餓鬼,畜牲等等等等全都包含於一心之內,你說勵害不,甚至凈土都包含於一心之內,所謂心凈就是凈土,心凈則國土凈,國土凈的意思就是凈土。所以,內心呢,是如此如此的重要,佛教絕對強調的就是修心,儒家也一樣,絕對強調修心,儒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慎獨,慎獨就是修心,就是說你獨處時,必須非常謹慎,謹慎什麼,謹慎自已的內心,謹慎它有無非份之想,人,只有在完全自已對得起內心,才可以免除恐懼與憂患,這就是內省無疚,何憂何懼。

    社會上所有現象,全是心力的結果,也就是說全是因果的結果。就是寫文章,也是心力的結果,俺總是覺得,業力是透過心力對人起作用的,具體地說,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的業力,你就消除了這方面的恐懼,然後你就有這方面的力量,俺非常驚訝於自已的觀察,原來業力是這樣起作用的。

    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特質是什麼,其實是幽默,幽默是絕對吸引人的特質,幽默從何而來,實際上從心力而來。一個人必須心胸開闊才能幽默,最勵害的幽默是對自已的幽默,有些人可以不斷不斷地拿自已開玩笑,為什麼,因為他不害怕,為什麼他不害怕,因為因果上說,他沒有這方面的業力,或者也許他有過,但他至誠地懺悔過,所以就沒這方面的業力。比如說你確實對女人沒有非份之想,你就能開自已的玩笑說自已是色鬼,這或者是所謂的空性之類的,就象一支箭,射出的箭如果沒東西擋著,這箭一點作用都沒有。

    高貴的人也是心力的結果,就是這人他業力上說,他沒有障礙他去服務別人的業力。有些人為什麼成不了貴族,因為業力使然,他根本就瞧不起別人,他心底里就認為別人是不值得自已去服務的,他完全沒有關愛他人的心態。這種人當然是世世代代都沒辦法成為貴族的,你去輕賤別人,自已當然高貴不了,因果上說,就是你付出的,全會回到自已身上。

    財富也一樣,俺總認為,人們賺不到錢,首先是因為這些人沒布施的心態。布施是需要力量的,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力量去做的。布施這種優良的心態讓一個人生生世世都富足。也讓一個人有足夠的心力去賺錢。為什麼布施的人賺錢容易,其實很容易理解,他並不認為錢很重要,他內心就有絕對信心可以賺到錢。

    最最重要的力量其實是念佛的力量,這是要經歷過多少世的修行,才可以取得的力量。有了這種力量,就得到了永恆的快樂,在這快樂面前,地球真的給踩到了腳下,因為所有俗世的快樂,已經是非常微不足道了。(桃花)

    九、

    尾閭正中

    平面太極拳架要求尾閭絕對中正.所謂一舉一動,尾閭中正.

    但尾閭中正的含義是什麼呢?知道的人並不多.一般人都知道尾閭是一個中醫穴位的名字.尾閭長強.但太極拳里講的尾閭是指腰椎以下的尾脊骨.哺乳動物的脊椎形狀都是差不多的.大多數動物在出生後尾脊骨的方位和它們在母胎中的方位一致.但人不同,人只要一站起來尾脊骨就不正了.要向後翹.尾閭中正就是要將尾脊骨收至人在母胎中的位置.人最重要最大的骨骼架子,是骨盆大胯和整條脊椎.大胯為虎,脊椎為龍.其連接點就是尾骨.尾閭中正了就是龍虎相匯,神氣歸真.否則就是神形不合,龍虎不交.

    楊澄甫太極拳十要里有講要松腰.而松腰的前提就是尾閭中正.

    身體前傾和身體豎直都可以做到尾閭中正,楊澄甫的拳架是略微前傾的,李雅軒和鄭曼青則是身體正直.吳氏拳講要寓正於斜,這正就是尾閭中正.

    人是否尾閭中正,有時候很難看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尾閭中正是比較難做到的,因為我們從學走路起就開始尾閭不正了,也習慣於尾閭不正了.我以前說過練楊氏太極拳能做到尾閭完全中正的是百萬分之一的概率.我這樣說是有根據的,全世界大概有一億人練包括國家套路在內的楊氏太極拳.在這一億人中,能做到完全尾閭中正的不會超過一百個人.以我的經驗認知,楊氏太極其實是最難學的太極拳.

    人類自然站立,尾閭都是不正的.要想正,膝蓋要彎曲,,屁股要向前收.所以尾閭中正跟膝蓋也有關係.膝蓋不曲尾閭不正,彎曲太多,膝過腳尖.所以有些人把膝蓋練壞了,跟這些人不懂得尾閭中正也有關係.

    我對尾閭中正的重視是受某位高人影響,這位高人受黨的教育多年,所以吹牛撒謊,不喜實話,高人常說太極拳可以速成,他練了一年多就基本上已得太極拳的真諦了.但我從他斷斷續續的不連貫的話語中,得出結論他是練了二十五年後,才偶然練成了尾閭中正.

    因為人的體型不同,所以有些人看起來正,但是不正.有些人看起來不正,但其實是正的.雅軒師說澄師的拳架胯收得不夠.我覺得以澄師的體型,骨大肉多.再加上衣服的問題,從外表看,即便正,也像不正.

    現在人練拳,都喜歡穿太極服,太極服一穿,尾閭正不正,很難看得出.所以太極服,也叫做太極遮羞布.

    我有一個朋友,練了十幾年的太極拳,也下了點功夫.但進展不大.他問我,為什麼你一年超過我十年?我說,你打拳尾閭不正.他讓我替他調正,之後他說,這樣不自然了,無法放鬆了.我告訴他,只有尾閭正了才能找到真松.一星期後,他又來找我,問我怎麼樣,我說你還是尾閭不正.尾閭不正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從小就尾閭不正.我見到的打拳尾閭很正的都是練拳超過二十年的有天才的老師.我又幫他搬正後.他在我面前打起拳來,這次正了很多.又過了一個星期,他又來找我,讓我幫他看拳,我說你還是尾閭不正.他說有什麼辦法么?我說,你回家去打拳,在屋裡,脫光了衣服,叫你老婆看著你打,只要腰不松,就是尾閭不正.他說,我老婆不懂拳.我說,但她能看出你的腰是否放鬆,女人比男人更懂得松.

    這位朋友真的照我的方法,回家讓他的賢惠的太太幫他看拳,看腰是否松,屁股是否突.每天兩至三遍拳.這是個認真的朋友,有個通情達理的好太太.

    兩個月後,他的拳架跟以前判若兩人.

    我將此事跟董老師講了,董師說,這方法好,但一般人做不到.又說,如果老師真要想教好徒弟,最好就是脫光了衣服打拳給徒弟看.

    之後不久,有人拿著解守德的CD 帶子來看,解守德講解太極拳,叫一絲不掛練太極.看後董老師說,這個一絲不掛練太極是假的.阿鄧有個朋友才是真的一絲不掛練太極.

    我朋友用這種方法取得了一些進步,但離尾閭完全中正還是差一些.那怎樣做才能儘快做到尾閭中正呢?走貓步絕對有幫助,當然練習安般念也管用,如果你的程度達到科學安般念細隨的程度,想不正都難呢.

    練太極拳,要能做到一舉一動,尾閭中正.進步就會快.

    註:

    關於雅軒師對楊澄甫有關收胯以及其他問題,十年前曾引起爭論。對雅軒師批評最嚴厲的是廣西人嚴翰秀。嚴翰秀說:李雅軒對鄭曼青的批評沒有一處是對的。李雅軒對自己老師楊澄甫的批評,沒有一處是對的。李雅軒對《太極拳體用全書》技術上的批評,也沒有一處是對的。張義敬曾寫文章回擊嚴。(阿鄧)

    十、

    你會出氣嗎?

    不要給我說你練太極拳為了養生,你可能連出氣都不懂!還談什麼養生?不要說你用的腹式呼吸,順式呼吸,逆式呼吸······不要說你的丹田會動,會內轉。那隻不過是麻雀拉屎幹得瑟的肌肉運動而已!練拳完畢只要喘氣基本上宣布玩完,不會有什麼養生價值!練拳過程中不要說話張嘴,口乾舌燥,沒有津液出現一般都不會有什麼養生價值!人體好比氣泵一樣,一邊充氣一邊跑氣,空壓機非拉缸不可!氣息綿綿,你綿綿了沒有?氣若遊絲,你遊絲了沒有?內氣鼓盪,你會鼓盪嗎?不明白結丹你拿什麼鼓盪?你能忘記自己的呼吸嗎?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拳假功夫真!吐納二字談何容易?內功心法即練功的方法。開啟人體密碼的金鑰匙!你娃再能再聰明 也是枉然!有些人註定是糟蹋行道。東西都讓實在人學走了。任何行當藝門到最後還是一個做人的問題!有德者得之!(隨心隨欲的刀客)

    十一、

    練拳感受

    感恩很多人,尤其是李老師,讓我體會到這世界上的一種快樂。「世人知名位為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真。」

    1、直上直下,尤其摟膝拗步;2、前進時有後意,後退時有前意,左有右意,右有左意,前進後退都要拿住它;3、兩手有交點,兩膝有交點,兩胯有交點;4、出拳時平出;5、雲手時,身體放鬆到一條腿上再挪另一條腿;6、提手上勢時,松肩。雖然從來沒有學過推手,但是自己打拳的時候經常左半身把右半身推得東倒西歪,上半身把下半身打得晃晃悠悠。不打拳還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一打拳才知道自己是個不會走路的小孩,自己能把自己打摔跤。 想想自己半生的見聞感受,沒人害你,都是自己不爭氣。又想起那段著名的對話,誰人縛汝?無人縛。既無人縛汝,即是解脫,何須更求解脫?從剛練拳到現在身體感受比較強烈的有幾點,一是怕冷。記得剛練拳後的第一個夏天,以前都是短衣短褲,但現在夏天都需要長衣長褲,進空調房間還需要穿個外套。這個感受不僅是我有,幾個同時練拳的朋友都有,當然大都已經是40左右的人了,有個朋友甚至一個夏天都穿著兩條褲子。從2010到2013年的夏天我在上海和蘇州度過,炎熱的天氣里從來沒有開過空調睡覺。有人說,你這不白練了嗎,應該練得刀槍不入才對。我理解,練拳是提高你的敏感程度,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反應更加靈敏了。再加上,其實以往寒氣進得太多了,現在也還沒排乾淨。第二是體重變化,剛練了兩個月左右吧,大約瘦了10斤。在2010年底的時候,飲食漸漸開始調整,吃肉覺得不舒服,調整為素食,同時午後也吃不下,晚上吃了飯就不太消化,於是被迫素食同時過午不食。這兩年發現只要素食同時過午不食,消化就很好,並且睡眠很好。有的時候饞,或者怕自己營養不夠,晚上嘗試著吃點,或者喝點奶什麼的,睡眠會受影響,大便明顯不成型。感覺逐漸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了,自己的感受開始和身體有了交流,記得是去年有一次走路,突然感受到自己原來有腳趾頭啊,原來走路的時候從小腿到腳踝到腳掌到腳趾頭可以這樣聯結著運動啊!原來我有手也有腳,手上有十個手指頭,腳上有十個腳趾頭,原來我有肩也有胯,原來我的身體是這個樣子的。這麼點收穫實在是難以啟齒,只能自娛自樂。別笑!(安般太極拳第一,陽氣不夠。所以怕冷。第二,練拳有斂陽的作用,陽氣不外泄,所以會冷。此非壞事。第三,敏感度提高了,所以覺得冷。)接觸過兩三位按摩師父,眼睛都不太好,但是人品極佳,都有古中醫風,每次去看他們,哪怕不按摩,坐著聊會天,感受他們的平淡、豁達和善良,也會覺得神清氣爽。這位師兄薄得像張紙,從大學開始練拳,當時也就20出頭,也是素食並且過午不食,看氣色面黃飢瘦。但是說話聲音中氣極足,他輕輕說話也像金屬超重低音一樣。另外一個就是他的手,輕輕碰到人像刀槍一樣刺入骨骼。他只要一上手按在身上的穴位上,每次我都痛得大呼小叫,但是按過後極其舒暢。2011年左右,我自己感受兩手手指也好像硬實多了,偶爾會給我媽按按,我媽有時生氣,我給她按太沖,她也感受到力能透進去,但確實,按完之後會比較疲勞,我左肩上有個老毛病就會不舒服。就我對自己現狀的判斷而言,我還是個病人,還處於治病的狀態,所有身體的感受像觸電、通暢、氣感等等,都是原來不通現在略有改善的結果。改到一個什麼程度呢?回想我中小學讀書煎熬,工作後長年打拚,年輕時吃喝玩樂,直到現在仍然利欲熏心,沒有一樣不是極大的損耗。練習太極、接觸按摩和中醫是我人生的福緣,幫助我的損耗適當的減緩,但還沒有克服。所以我現在是連正常人健康人還不算的。和幾個按摩師和中醫師的交流,深切地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怡然和恬淡,看到他們現實物質生活的貧乏,兩相對照,不知是喜是悲。就我接觸的這位老中醫,碌碌無名,工作條件又一般,但他對人生對中醫的理解非向外人所能道。我也曾在北京上海接觸過一些名醫,名醫們大都忙著參評「國家有突出貢獻國寶級」名醫,忙著評上主任或副主任。近期也見不著這幾位老師了,忍不住要對他們道聲謝。有些人,就像李可老中醫一樣,身世坎坷,但卻達到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峰,不幸還是幸?看看自己,心思還在蝸角虛名和蠅頭小利上打轉轉,不由得嘆息。(樂山)

    十二、

    太極拳練拳札記—貓步感受

    。。。。。。

    本來想回家的,但是總感覺還缺點什麼,似乎貓步沒走夠。於是來到體育館,與其說是體育館,不如說是活動中心,一樓是跆拳道館和舞蹈培訓機構,中間有條光滑的路面,我看有人在打掃衛生就徑直走進去,打算再練上半個小時。在一個柱子後面,我擺好架勢,開走。這第一步走下去,感覺嚇一跳,這是怎麼回事?跟之前在河邊感覺完全不同,邁出去的虛腿輕飄飄的,似乎大腦沒發出指令就自己出去了,由曲到伸都非常自然,好像浪潮由大腿根部延伸到腳尖。同時支撐腿完全不像以前走時戰戰兢兢總忍不住想要站穩,這會倒好像把支撐腿忘記了。只是機械的重複兩腿抬起,落下,前腿剛落實後腿自然就起來了,好像有一股柔和的力托著一樣。又好像在水裡游泳時吸口氣,身體自然上浮的感覺。也許在外人看起來有點走太空步的模樣吧。我心裡暗自竊喜,莫非練對了?繼續啊,我預感這個感覺不是每次都有的,這次能持續多長時間還不一定咧。大概走了10多分鐘,已經習慣了保持這個狀態,就不覺得有啥了,只是兩臂越來越沉,兩手都有針刺感,還有麻脹的感覺。左臂在5分鐘之後開始出現冷的感覺,右臂還是麻脹,右臂明顯肩部疼得厲害些,有拉扯的感覺。平時貓步的時候右腳平衡也沒有左腳熟練。大概持續走了20多分鐘,兩個手臂已經完全無力了,可能因為注意力都放手臂了,之前那種輕飄飄的感覺褪去很多,右腿落實的時候又有一點摒勁,獅子說要實腿放鬆,確實不是很容易啊。我集中精神,後腿起的時候胯部拉開但是保持尾閭不偏,不出現高低不平,這樣走了大概10分鐘,腳步又輕了很多,一點沒覺得累,但是卻出了一身汗,只覺得神清氣爽。。。。。。(寶記銀樓)

    十三、

    1、經絡的實質

    人體的經絡學說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古今中外都在研究探討它的存在和實質,目前對經絡的本質沒有一個公認的認識,神經,內分泌,生物電,組織液等各種學說,但都無法圓滿解釋經絡中的種種現象。從我修為遠古道神仙學的實踐得出,人體經絡的實質是能量的通道,信息的通道。

    首先,從宇宙世界中可以完全得出存在著能量,而能量沒有任何人給出其存在的形態和色澤等,但各種能量是真實客觀存在的。如使宇宙各天體星球不停的運轉是宇宙的能量;地球上刮的風那也是一種能量,人們感覺到,但看不見;電能通過電線傳導可輸送電,但人們不用儀器靠肉眼無法判斷電線是否有電;每個人的體能大小從外表是看不出來的,同樣體重的舉重運動員只有通過杠鈴的重量舉起,來評判誰的力量大;還有很多很多實例不一一列舉。所以,可以證明得出:能量是無形的真實客觀存在的!

    其次,人的生命體是宇宙上蒼賦予人類普遍愛的一種體現。人體中同樣存在著宇宙道的能量,只有這種能量才能使人的肉體由生到長,由弱到壯,病老死亡是能量的消耗消盡。人們所說的真炁就是能量,但全真教的煉內丹和近代興起的氣功派別,都把人體的真炁能量誤認為了氣,用導引、胎息、吸氣、憋氣、長呼氣、慢吸氣等等方法和功法都是誤導人的,得不償失。實踐、時間已經證明了所謂的各路氣功大師們都已在老掉和消亡。

    再次,本人通過修為遠古的道實踐心得感受看,人行善道正確掌握修為方法,真炁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就會打通經絡穴位,凡打通的經絡穴位,能量就會使穴位乃至整條經脈不停的跳動,這種神奇、奇妙的跳動不是氣和血液在跳,而是能量在作用。人體器官基本上只有心臟在不停的跳動,心臟的跳動是由輸出血和供應血的血壓功能所為,脈搏跳動是由心臟而來,平常人體的其他器官沒有自行跳動的功能。遠古修為的神仙們和我的修為經絡穴位自行跳動不是能量又是什麼?當前世界各國研究經絡穴位,應該跳出醫學的解剖學、組織學、結構學等觀念,要從能量學方面進行研究和探秘。據報道美國的幾個大學正在對學生打坐進行對身體測試研究,發現打坐對人體的吸氧量、血液循環、血壓、心臟等都有非常大的變化和好處。修為本是我中華民族遠古道的實踐和真理,由於道教派別內丹的練氣和各氣功門派練氣辦班斂財、用魔術所謂的特異功能騙財等等,加之邪教的輪子反黨反社會,反人體生命科學的折騰,致使一提談修鍊色變的尷尬局面。如果不對信仰的亂象進行深刻的剖析,我中華民族的根和文化的底蘊將徹底喪失已盡。就像我國發明的火藥一樣,外國深入研究後,用炮艦攻打我們,而我們還在使用冷兵器。人體的經絡學說比起火藥更為重要,因為它是人的生命之本,可決生死!

    最後,經絡還是人體潛能信息的通道,人體的潛能人人有之,如心靈感應、夢中的信息反饋、預感、心神不寧、恍惚之中、冥冥之中等等都是人的潛能信息的表現,為什麼修為的人這種預感信息要強烈的多呢?主要是修鍊煉的是腎精,腎是生命之源,腎是水宮,水多生髓,腎臟好,腦髓就充滿,換言之腦細胞就會活躍,人的腦細胞運用還不到5%,如果都開發出來,人體的潛能是很多的,躲開災難,避開兇險,明辨是非,不上壞人當,察覺小人伎倆,應變,解決疑難問題的方式方法柔韌有餘等等好處多多!本人的修為實踐證明:生活中未知的事情都會提前感應到,好的事情更好,不好的事情轉化到好的方面!

    人體經絡穴位是我中華民族遠古祖先發現的,對中華民族綿綿生息繁衍,對中醫中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認知她,研究她,得到她,推廣她,保護她,解開她神秘的面紗應該由我們中華民族的子孫實現!決不能讓外國人去揭開,那將是中華民族的恥辱和悲哀。(KD999)

    2、頭生風眼生光生命萬年長

    遠古道神仙學是宇宙的人體科學,是揭開人體生命,揭開人體奧秘,揭開人體生死,揭開人體與宇宙的關係的唯一法門。修為打開經絡穴位,人體發生奇妙神奇變化是現有科學無法解釋的。

    自從一個月前任督二脈完全打開之後,從尾閭穴的股股能量(熱量)往上涌,通過命門穴、神道穴、身柱穴、大椎穴、風府穴,直達百會穴,又從頭頂直下承漿穴、中庭穴、中脘穴、氣海穴、中極穴、會陰穴等等。督脈神道穴的部位始終像有風一樣集聚進入體內,頭頂百會等穴位股股生風進入腦中;任脈中的中脘穴和氣海穴部位的腹內像春光一樣溫暖和溫飽,不吃飯也沒有飢餓感;任督二脈上和其它經脈上所有的穴位的部位不定時地自行跳動,甚至整條經脈都會不停的跳動,這種奇妙神奇的跳動和能量的進入,使肉體發生著漸進式的轉化,形體向年輕方向轉化,眼袋、眼帘、皺紋在收緊、逐漸消失,眼睛越來越明亮、生光生輝,頭髮始終保持黑澤光亮。這種變化是實實在在的,我身邊的人都說我越來越年輕!

    通過體檢,我的腎臟非常好,原來的脂肪肝已經快完全消失了,心、脾、肺也出奇的好,各項指標全優。遠古道神仙學這種修為變化,人修為一旦得道打開經絡穴位,遠離病魔,遠離衰老,遠離死亡,遠離災難,頭生風,眼生光,生命萬年長!!! (KD999)

    十四

    改拳容易學拳難

    。。。。。。

    我記得鄧師說過,太極拳就是改錯拳。這話太對了!我在太極拳訓練中就是不斷改正自己錯誤的姿勢,其實說錯誤有點嚴重。一個階段一個階段,身體結構在不斷變化。在上海時,覺得自己腰也鬆了,肩也鬆了,到了溫哥華,碰到Joe大哥,說我胸口不松,當時感覺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立刻發現他說得對。到哈市後,練拳時比較關注自己的胸口,沒幾天,再讓我把胸綳著,我就明顯感覺不舒服,一定要松下來才舒服,我知道,我又進步了。才洋洋得意沒幾天,今天下午打拳時,發現尾閭又往前伸了一點,人又松下來一點,小腿吃的份量又多點了。身體結構在變,拳架也是相應的變。學一套正確標準的拳架,這話只能騙騙不懂的人,不過也沒關係啦,儘管說,因為也沒什麼人懂。標準不在動作里,而在身體結構的合理程度上,身體結構越合理,動作就越接近標準。好的拳架,就是能幫助你儘快把身體結構調合理,這真是個無止境的東東。

    有朋友問我,怎麼知道是否練對了?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身體結構在不斷變化,越變化越知道什麼是松,也更相信大松大柔了。。。。。。

    萬古泉的博客

    太極拳就是改錯拳。我學的時間不長,但也有這個體會。初學者開始練拳時,動作肯定都是錯的,所以要改錯。我的理解是「在錯誤中找正確的」。老師糾正完後,自己打也還是錯的,但是知道了正確的那個方向就去尋找,找著找著就找到一點,然後經過練習再找到一點。就這樣一點點的改,從外形到內里,直至把所有的都改對了,也就算成了。這有點太極圖的意思,在陰中去求那點陽。當然這是在糾錯這一層面對陰陽的理解。這是我目前的理解哈,見笑了。

    獅子回復萬古泉的博客:是的,就是這個意思。是我們慢慢找到身體的各個合理的位置,而在找的過程中,肌腱、關節活動度都在變化,也就是身體結構在變化,這樣就有新的更合理的位置,所以不斷練,不斷變。找到合理位置的方法就是儘可能放鬆肌肉。我們的很多肌肉,特別是腰背部的肌肉,都緊慣了,尾閭中正的要求就是放鬆腰背部肌肉的關鍵,但一開始的放鬆是不舒服的。(2013-6-8 19:35)

    老森

    大松大柔才是修鍊太極拳的正道,也是太極拳的上乘境界的功夫。我大學求學時的太極師傅蘇根生就是這樣一位武林大隱,我最近寫了一篇《談談太極拳的真松與假松》一文,回憶當年蘇師的神奇的大松大柔的松功絕技。如今此種絕技已成為廣陵散了。不過我與蘇有章師兄研習太極揉手中也悟出了一點真東西。掤捋擠按須認真,粘黏連隨不丟頂,不丟不頂當中討消息。三年五載悉心做去,必然會有所收穫。謝謝您的好文章。多聯繫。關注老森太極博客。太極老森獅子回復老森:謝謝捧場!請問蘇有章先生平時在哪裡教拳呢?(6月20日18:20)老森回復獅子:蘇有章師兄現已退休,周六、周日上午在楊浦公園,周四、周六下午六點至八點在川沙。我們經常在一起研習太極推手。太極推手要符合中道,不偏不倚,不前不後,不丟不頂,要以王宗岳《太極拳論》、《十三勢行功心解》作為最高指導準則。太極老森(6月21日08:43)十五、太極拳該怎樣打

    打太極拳的人太多了,睜眼閉眼到處都是,拳架也五花八門,這試那式。拳式就更可笑了,這樣的那樣的。有的力拔山兮,空手抱著個大石頭,到處扔。大汗淋漓,呼呼的喘氣。有的把地跺的通通的響,好像跺的越響,功夫越高。還有的冰天雪地光著膀子,咵咵打的直響。

      我很讚賞他們的熱情,但這樣的熱情越高,離太極拳越遠,有時我詼諧的說他們;這拳打得!只認「爹"不認"娘"了!

      太極拳的"爹"是誰?』娘"又是誰呢?這個問題還真要考察考察呢!

      太極拳的"爹"是拳,也就是打人的技法。打人的技法是人們在實踐中獲得,伴隨人類而生。比如南拳北腿之說.。南方多水,在船上搏擊,當然手的技法優越。設想」如果在船上用力揚起一條腿,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所以南方多長拳。北方用腿則比較優越,因為腿比手長,所以踢得技法較豐富。

    太極拳的「娘」又是誰呢?太極拳出現的歷史較晚,於明末清初,道教的代表人物張三丰,把拳與修道揉和在一起,發明了太極拳,太極拳的「娘」應該是太極(修道)。

    這樣說來,太極拳應有兩方面的功用,一是拳(打人的技法),二是修道(健康長壽)。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打人的技能再好,也敵不過子彈,但是健康長壽,現代科學卻無法比擬。

    所以,太極拳要向柔處打。要"爹"要『娘」更好,二者取其一,情願要「娘」,不要「爹"!(草青青)

    十六、

    君臣之道及誦經

    朱老師:  近來與友人談及兒童誦經,其中一母親問及現代人(意指我們)應怎樣理解君臣之道,又擔心這些封建思想會否毒害孩童。學生自問學識不足,不能也不應回答,便說我們可先放下自己的意見及疑問,用心讀後再處理這些問題。請問老師學生應如何回應才對?    另外,雖則兒童理解力或有不足,對年幼者固可先使他背誦起來,但如較為成熟的孩童問到這些問題,又應如何回答?  最後,今天終於能抽空看老師的桃花源記。始覺一邊看古文,一邊看影片,學習的效果大幅提昇,今後的兒童有褔了。  學生  星晨回應﹕  此母親必係「現在進行式」,與過去無關、與未來無緣也!蓋人若不知事物之源,其人必無真知;人若無真知,必以習見為真;習見者,眼之所屬也;眼所屬:「現在進行之狀況也」!也可以說:「當前之現實也」!實際上,是:「成者為王敗為寇」之「基本盤」也!  世間,由無機物、微生物、植物至低等動物皆係此類,唯突變漸增。迨至人類,尚有百分之九十九保留其特性,乃「宇宙穩定」之基礎,人類社會之中堅也!微此類,進化或加速、倍速、倍加速飛馳;再不然,宇宙宙宇、渾沌沌渾、進化化止、涅盤盤盤空矣!  面對此類人種,除風花雪月,其它不可談、不必談、千萬別談!蓋如來佛大慈大悲,尚不救無緣之人;人缺腦汁,就算灌了人參湯,也無法開花結果!天造萬物,各有其用,原本不是輪子材料,怎能裝配給「法拉利」?善知車者,擇材必精,豈有以爛竽充輪、而能馳騁賽場之理?  誦經之目的,係貫穿古今、開啟靈智,非下愚可達。「君臣」者,人際關係之一也!天地君親師,人間五倫,其理其實,唯「文化深厚」者始能容之。今「麻將世局」,西風輪莊,萬事尚淺,一切唯桌上鈔票是圖。連父子夫妻都重如籌碼、淡似霧煙,人者牌也!何來師道?何來君臣?更免談天地了!  老朽一再表示:有生即有死,人類文明三千年前已臻極境,後每下愈況,今已病入膏肓矣。老朽所圖者,乃「精神生命」也。精神者,人類思維之精華、宇宙造化之神通也。今人乃科奴,以「精」為精子、視「神」為神經,無非生理之平盤,何來人乎?  封建思想當然會毒害孩童!只是言者知否「何謂封建思想」?連當今大學教授都未必說得明白,何來「人云亦云專家」?至於「孩童」,其哈籍為何?哈日哈韓哈美哈英?其各有不同焉!查人缺氧氣,五分鐘必亡,然科學界已知,氧乃劇毒,地球原始生命,悉為氧所毒斃者!今世人類已為「自由民主」所毒害,人人只顧自己,置地球生態於不顧,雖哈強者亦知,人類遲早被毒斃也!  欲為人師,當知:師者,傳道、解惑、授業之人也!今日之師,乃傳技、解衣、受鈔者,分明不知、強以為識,已誤盡數代蒼生矣!閣下知:「學生自問學識不足,不能也不應回答,便說我們可先放下自己的意見及疑問,用心讀後再處理這些問題。」正確之至!  「另外,雖則兒童理解力或有不足,對年幼者固可先使他背誦起來,但如較為成熟的孩童問到這些問題,又應如何回答?」可答以:「人自出生,背誦能力每年約以百分之五速度遞減,故人活到老仍有殘餘。背之作為充實常識,供茶餘飯後聊天,增加氣質、吸引異性,不亦可乎?」(朱邦復)

    十七、

    楊露禪與六祖慧能類同

    太極拳家藍晟說:楊露禪與六祖慧能類同。在文化缺乏的狀態下,他們一個領悟佛學真義,一個領悟太極真諦,傳之於世,益他利眾,實乃功德千古(藍晟著《國學與太極拳》第一章)。由此,我想到自己練太極拳有些收效,也是得益於佛法,特寫出體悟,與道友分享。武風武術網 http://www.wfeng.net  修佛與練拳不可分割,如果忽略或輕視修佛,則必定練不好太極拳。這樣說是不是有些武斷?實踐證明這種說法並不武斷。  太極拳與其他拳術相比,它的顯著特點就是心性修鍊與心意修鍊、性命相結合的修鍊,清凈境界修鍊,哲學與美學、儒道佛武醫相結合的修鍊,內求本具、天人相合的修鍊,而這些修鍊都離不開佛乳法雨的滋潤、養護、拓展、深入、升華、提純和整合。  一、修佛的目的與練太極拳的目的並行不悖。修佛是為了透徹了知人生,具慈悲之心與智慧之心,利眾利他,度己度人,透視因果定律,獲清凈心、恭敬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常樂我凈,這是起碼的層次。而修鍊太極拳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強身健體、祛病延年,是為了改變氣質、提高人格、完成事業、光輝人性,是為了開發智慧,改變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與行為方式,在自己領悟太極真諦後,則要積極傳授以益他人。修佛與修練太極拳,這兩者的目的何其相似。  二、修佛的途徑與修鍊太極拳的途徑本質上是一致的。修佛的關鍵是理證與實證結合。只懂佛理沒有實修不行,只有實修不懂佛理則是盲修瞎煉。在修鍊太極拳時,理上開竅、理上練拳、理上揣摩離不開站樁、盤架、單式重複等實修手段,明理與實練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三、修佛與練拳在方法上同根同源。「人人都有靈山塔,佛在自身豈外求」。修佛主張反求諸己,「一切唯心造」,相隨心轉,事隨意成。故一切修法中,修心第一。修佛儘管八萬四千法門,而修心為第一法門,自凈其意為第一竅訣。修鍊太極拳呢?自求本具,心凈體松,周身放鬆,內外相合,虛實分清,動靜相宜,乃至進退轉換,中正安舒等等,第一法則還是心地清凈,沒有障礙。如果不懂這一根本法則,千法萬法都會無益無效。  四、在整體修法上,核心是時空我的千變萬化,故破我執十分重要,所謂心無所住,見相破相。太極拳的套路、名目可以說是異象紛呈、花團錦簇,很易「迷人眼」,而練拳者要始終整體把握的是永恆不變的內核——陰陽相濟、含三合一、正反扭環、見相破相、內求本具、修鍊內功。  五、精神假借、景觀聯想、語言誘導、聞思結合,此為修佛的境界竅訣,更是修拳達真的法寶。修佛者通過持戒清心、念咒與念佛號、聯想人文景觀(如觀音菩薩)、誦讀經書、坐禪(如毗盧坐、瑜伽)等升登佛境。而太極拳修鍊者則必須通過精神假借(如觀想周身如珠如球、如氣柱、如流體,似乎水中運拳、陸地游泳等)、景觀聯想(如想到自身如鷹翱翔九天)、語言誘導(如藍晟先生的混元法站樁口令詞及其他運拳口訣)、太極思維(如正、反、合)等來提高修鍊拳術的效果。有的拳者邊誦《心經》邊運作套路(比如作者),有的拳家以《圓覺經》為指導理解並實證太極拳(如王壯弘先生),都分別取得了不同尋常的效果。  藏傳佛教大法師索達吉堪布具有世界性的影響,他在談禪修要訣時說:「太極拳,如今在國內外很受青睞,它將人體與自然結合起來,是很好的修法,修了以後效果特別好,以前我讀書時也練過。」(《前行廣釋七》第142頁)可見修太極拳完全可與修佛結合。當然,二者是有差別的,這已不屬本文所議。(作者:博山人和太極網)

    十八、

    天下武技均以練筋為第一要務

    之前說了脾胃和肺部運化食物的功能作用,這次講一下氣血筋。人大都知道氣血的功用,卻很少有人知道筋是怎麼回事。尤其是練武術的人,不了解這個原理,很多功夫你琢磨不透,也就影響練習的效果。首先要剔除一個觀念,就是筋並非只是那幾顆大的,如腳筋手筋之類。正確的觀念應該是:筋無處不在。

    中醫講究氣血,卻很少提到筋,這個東西只在道門秘傳,或者在武林行里秘傳。人身有十二大經絡,同時也有十二大筋絡。氣動血行,有經絡的地方就有血管,還要再加上一句:有血管的地方就有筋,且有筋的地方才有經絡。因為筋養氣,氣養血,血再養筋。筋長一寸壽長十年,筋長力大,武術抑或養生,都要練筋。

    人們往往驚嘆於內家高手在技擊時打出來的爆發力,比如郭雲深一個崩拳發人於丈外,比如尚雲祥一步三丈遠,比如孫祿堂一個龍形飛起來就一丈開外,這力量哪來的?就是從筋裡頭來的。天下武技皆以練筋為第一要務,我們各種功法,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練筋。有些人天生力大,就是天生的筋強,非關肌肉塊頭。

    咱們中華武術從來不分什麼量級,小個打大個很普通。比如李書文和孫祿堂都是小個子,打那些牛高馬大的從來不含糊。韓慕俠打康泰爾,韓一米八,康兩米,被韓一掌就嗨趴下動彈不得。就是因為咱們是練筋的,出來的是活勁,而非拙力。當然,你個子大如果再能練出來更佔便宜,比如楊露禪身高一米九幾。

    那麼筋到底怎麼練?其實之前我就說過了:筋在養不在抻。如何養法?筋養氣,氣養血,血養筋。氣血足,筋就受到滋養了,就像土壤里的植物,肥料好就長得茁壯。關鍵就是氣血,氣血得過去,氣血夠旺盛,長期如此你的筋就養出來了。人們都有這個體會,你喝點酒,循環加速,就會覺得渾身有勁,就是這個道理。

    尋常人大部分的筋都處於封閉狀態,尤其是身體弱的人,手無縛雞之力,那個筋都是軟的,身上象麵條一樣。要把筋絡打通,氣血打上去,各門派方法就不同了。比如說少林派,各種氣功功法,還有藥酒輔助。八極拳易筋經,一個穴位一個穴位通,全通了筋就整了。而內家拳呢?不是這麼練的,我們是向先天走。

    什麼人的氣血最旺盛?剛出生的嬰兒。老子曰: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說到這,有智慧的人就應該一下子大徹大悟了。我們練內家拳的,打碎陰陽,回到先天,那個氣血自然就旺盛了。太極拳怎麼練的?不用絲毫拙力,心中空空洞洞,一套架子盤來盤去,就是要回到那個先天,做的就是這個工作,慢慢內勁就出來了。

    我說過修道也好,練內家拳也好,什麼最重要?你那顆心最重要。抱元守一,守得住才談得到之後的事情。有人練很多年不出功夫,那你找找看錯在哪?內家拳,拳就是功,功就是拳,關鍵看你怎麼練。說到這也就知道了站樁的原理,也就知道了所謂拳在樁中、樁在拳中的道理,一通百通。渾圓樁、三體式都是好樁。

    站樁是先人們的創舉,功用就是讓你在那個先天的狀態里直接調動氣血,把全身的筋絡都打通。只要你站對了,就會覺得渾身舒服,氣血旺盛,熱乎乎地上來了,皮膚漲漲的,手大腳大,身體變重了,這就是筋絡通了,筋變韌變粗了。等到全身都練成這樣,身體上脫胎換骨,隨便哪就都能發力打人了。

    好了,我把大秘密都說出來了,看看有多少人能領悟。最起碼的,知道瑜伽應該怎麼練了吧?做每個動作要入靜才會有效果,因為你不入靜氣血沒法活起來。其實幾個動作也就可以了,做到位了定在那幾分鐘、十幾分鐘乃至更長,效果才會出來。如今的瑜伽有架勢沒練法,練大了小心出事。另外,練完了要溜達散血。(入雲龍公孫勝)

    十九、

    動作代償的事情

    看時下的練拳浮躁心理,以及人的體質問題,必須再說說動作代償的事情。

    這個問題,練拳的每個人都是有的,因為不知道,渾然不覺,所以都在糊塗著,老話說,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可憐,我們連不知也不知的機會都沒有,怎麼辦吶?人啊,真是無知透頂了。

    我曾經說過一個詞,叫動作代償,什麼意思呢?本來自己的事情做不了了,叫別人來幫忙,就叫動作代償,這是替別人幹活的意思。這就像搬大缸,自己搬不了了,叫人來,是不得已的事情。

    鍛煉就是這樣的,一般練拳的人都是弱的不得了了,才放下這個那個的丟不下,來想健康的事情,人啊,又都是急功近利的多,總想一下子怎麼樣,好像健康就是一句口號的事情,我只要一決心,該有的就有了,該沒有的也就都跑了。這不是學拳的態度,這基本就是找難受來了。

    動作有動作的目的,所以,形是很重要的,一個功法,要把形做對,基本也就是對的了,因為,框架可以約束內在的基本聯繫,體位跑出了圈圈,那又是一個動作模式了,這個很簡單,我們常常看到有走路不順暢的人,為了走得快些,他不得不左扭右晃起來,他用最大的活動範圍來代償不健全的地方,完成快速行走這個動作軌跡。這在康復訓練中是很不科學的,不贊成。

    不要以為我們的鍛煉就是高級哦,叫太極或是內家拳,叫拳學鍛煉,其實,我們的基礎鍛煉也就是一種康復鍛煉罷了,我們要承認自己的缺點與不足,這也是一種誠實。

    動作代償的例子有許多,我們舉一個大家熟悉的認識一下,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鍛煉舉一反三,慢慢也就上道了。

    我們的身體運動是綜合運動,為了更好地理解並且分析運動模式,我們可以粗淺的把運動分為:穩定肌與運動肌,運動肌是執行官,是負責執行運動的主要責任人,穩定肌是因為地球的特殊性,參與維持身體平衡的動作輔助責任人。

    大家都練過彎舉啞鈴吧?這是鍛煉肱二頭肌的最好法子了,它利用肘關節的向上曲,向下伸的關節體位變化,運動肌群肱二頭肌,肱肌,肱橈肌執行運動,以及穩定肌群,包括:軀幹,肩關節,肩胛骨,以及前臂曲腕肌的綜合穩定協作來進行鍛煉的,這是功法的運動軌跡及體位動作比較準確的描述。

    可是,在鍛煉中,因為個人的情形體質差異性,會出現許多不規則的動作模式,譬方,有人通過自己下背部肌肉的強力收縮來代替肱二頭肌的力量薄弱造成的無法耐受力,產生肘關節的屈伸運動,初看似乎也是這麼回事,其實,運動機制已經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了,這種運行習慣一旦形成,就會形成固定的運動習慣,造成不正確的運動模式,這種模式在單一的動作軌跡下,似乎沒有很顯眼的差異性,一旦有綜合性的連續運動模式組合出現,就會產生運動缺陷,這就不是那個無有凹凸的節節貫穿了,這是拳學的分析弊端,當然,對於健康來說,該練的練不到,不該練的地方天天長,時間久了,就是痙攣,僵硬,氣血不通那肯定的事情了。

    怎麼辦?能力小就用小啞鈴,動作做不了大的,就用小動作,實在做不了動作,就曲曲肘麽。

    關於太極拳,傷膝蓋的事情太多了,這也是代償的問題,規矩是膝蓋一定不要過腳尖,有人說,我實在不知道怎麼辦?也有辦法的,往前弓步走動的時候你把膝蓋定死它,這個膝蓋不動,你走就是了,有人說,走不了么?

    胡說,往前弓步,膝蓋不叫動,可以向下落胯麽,你看,一樣走得過去了。

    現在大家都喜歡練陳氏太極拳,在我看來,不得法者十有八九,在這種情況下,還是練大松大軟的楊氏太極要好些,很累,就站著打吧,用腳托著自己踏實的慢慢來。這是最好的健身了。(絕世武功)

    二十、

    太極拳的往返功夫

    太極拳內外合一,陰陽平衡,兩極協調統一。內勁外放,外勁內化。本文談談內動的軌跡和規律。

    太極拳雖然是易變,多變,路路都通。但自然規律不能變,也就是後上(督脈上),前下(任脈下)這個是不會改變的,有如地球的自傳,不會亂了自身的規律,違反了自然,就會出問題。氣血不通,機能受阻,危害健康,就如同讓人倒立行走,誰是倒立走路的啊?任督二脈的運轉形成了一個圓形,我們先把「陽上」定義為往,「陰下」定義為返,這樣就有來有往了,也就不會失理了。

    以攬雀尾為例,攬雀尾的四正手,其中含有棚、捋、擠、按。起式為棚,以雙掌小魚際按出,這時是我方為「往」,然後抹弧向回捋吞為「返」,雙掌合實再擠出又是「往」,然後再棚、捋、擠、按反覆。我們看,雙掌按出為「往」是開,這時我們的總體軌跡是後上,前下,腰以上的勁路經背、過肩井穴、大臂陽面到小臂陽面從手背過手指由手掌下,小臂陰面,至大臂陰面,經前胸下行,大腿、小腿、腳面、腳下返回由腳跟而上,再反覆。腰以下的勁路向下過尾閭、大腿、小腿、腳下由腳跟返迴向上合到腰,與腰以上的勁路同行。這個軌跡在雙掌按出的過程中是在不停的運轉,外形慢,內在快,按的過程中可以是幾個或更多的循環,冰下浮水。在進擊的過程中要一個點接一個點的進攻,沒有間斷,上半個圓進擊,同時下半圓是回吞,要一個點接一個點的吞。也就是進攻有層次,回吞有階梯,吸提、阻擊等。這樣才完成了一個攻防兼備的圓。

    前下,後上的軌跡定好了就不會再更改了,好了。這樣就會有問題了:問前下,如果對方在前,向我方胸部朝上發勁,怎麼辦?我們前下不就是頂了嗎?這時可不可變為,前上後下呢?回答是:不可以。違反自然規律就會出大問題,那怎麼辦呢,我們又不能頂著走,還要保證軌跡的正常運轉,就得在前下的軌跡上加個s線來連接,向下和對方向上發勁的路線,和對方的勁路相吻合,這就可以順勢借力了,並做著吸提引拿等,待對方斷根再發之。有時因對方的變化還要加幾個s線,來連接運轉軌跡。

    在後上,前下大的趨勢引領下,S線是解決局部戰爭的「策略」,S線是陰陽互換的「機制」。用好S線才能應和後上,前下總的循環規律。應物自然,翻江攪海,再難的局部戰爭也就會迎刃而解了。怎樣加s線呢?就要我們的思維,意識去指揮,這個要在平時練功時去多下功夫。

    技擊上同樣要做到禮尚往來,陽面攻擊,陰面備戰阻擊,陽面為往,陰面為返。那麼非得陽面進擊嗎,陰面不能嗎?回答:太極拳是陰陽互變的,陰面同樣能技擊,對方陽來,我陰吞就是陰的技法。技擊的瞬間也可變成陰中陽了,同時陽也就陽中變陰了,也體現了陰陽的互變性。

    那麼往返和開合又是怎樣結合的呢?有開合就有往返,相輔相成。沒有往返就是枯萎的開合,沒有開合同樣往返也不存在。一開一合,至少需要兩個往返,也就是開有一個往返,合有一個往返。有時還要有更多的往返。同時往返的軌跡一定要順暢,吞化適度,身體自然。也就體現了連綿不斷,外逸安舒,內在奔騰。要理性實際的看太極拳,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認著性子去漫遊。

    太極拳是中華的瑰寶,民族的驕傲。是武術、是升華,是修為的超凡境界。太極拳的博大讓全世界人們痴迷熱愛,「她」是思維的運動,智慧的結晶,讓人們喜愛、學習、探索、鑽研。掌握內動的軌跡和規律,對練好太極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視。(段富文)

    二十一、

    張三丰注呂祖《百字碑》 養氣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須養氣。養氣之法,在乎忘古寺一。忘言則氣不散,守一則神不出。訣曰:緘舌靜,抱神定。  降心為不為。  凡人之心,動蕩不已。修行人心欲人靜,貴乎制伏兩眼。眼者心之門戶,須要垂簾塞兌。一切事體,以心為劍,想世事無益於我,火烈頓除,莫去貪著。訣雲,以眼視鼻,以鼻視臍,上下相顧,心點相依,著意玄關,便可降伏思慮。  動靜知宗祖,  動靜者。一陰一陽也。宗祖者,生身之處也。修行人當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化也。一身上下,乾坤大褂,五行四象,聚會之處,乃天地未判之先,一點靈光而成,即太極也。心之下,腎之上,彷彿之內,念頭無息所起之處,即是宗祖。所謂動靜者,調和真氣,安理真元也。蓋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闔戶之謂坤、辟戶之謂乾。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一閻一辟,一動一靜,貸乎心意不動,任其真息往來,綿綿若存。調息至無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無事更尋誰!  若能養氣忘言守,降伏身心,神歸傑穴,意注規中,混融一傑,如雞抱卵,如龍養珠,念茲在茲,須臾不離,日久工深,自然現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靈明莫測,即此是也。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應事易於昏迷,故接物不可迷於塵事。若不應接,則空寂虛無。須要來則應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靜,元神凝結。訣曰:著意頭頭錯,無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樂,愛惡欲憎,變態無常,但有觸動。便生妄想,難以靜性。必要有真懲忿,則火降;真寡慾。則水升。身不動,名目煉精,煉精則虎嘯,元神凝固;心不動,名目鍊氣。鍊氣則龍吟,元氣存守;意不動,名目煉神,煉神則二氣交,三元混,元氣自回矣。三元者,精、氣、神也;二氣者,陰陽也。修行人應物不迷,則元神自歸,本性自住矣。性住則身屯先天之氣自回,復命歸根,有何難哉!訣曰:迴光返照,一心中存,內想不出,外想不入。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修行人性不迷塵事,則氣自回,將見二寵升降於中宮,陰陽配合于丹鼎,忽覺腎中一縷熱傑上衝心府,情來歸性,如夫婦配合,如痴如醉。二氣糹因縵,結成丹質,而寵穴中水火棚交,循環不已,則神馭傑、傑留形,不必雜術白長生。訣曰,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直至丹田氣滿,結成刀圭也。  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功夫到此,神不外馳,氣不外泄,神歸傑穴,坎離已交,愈加猛烈精進,致虛之極,守靜之篤,身靜於杳冥之中,心澄於無何有之鄉,則真息自住,百脈自停,日月停景,璇璣不行,太極靜而生動,陽產於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點靈光,如黍米之大,即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兩腎如湯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風之吼,腹內如震雷之聲。即復卦天根現也。天根現即瀾心五以神助之,則其笨如火遍金,上行穿過尾閭,輕輕運,默默舉。一團和氣,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踴躍,即天風女後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極動而生陰。化成神水甘露,內有黍米之珠,落在黃庭之中,點我離中靈汞,結成聖相之體,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煉之。丹自結矣。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到此地位,葯即得矣。二氣結刀圭,關竅開通,火降水升,一傑周流,從太極中動天根,過玄谷關,升二十四椎骨節,至天谷關,月窟陰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樓,無休無息,名日甘露灑須彌。訣曰:甘露滿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結元氣以養之。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養氣到此,骨節已開,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來不息,時時吞咽,謂之長生酒。訣日:流珠灌養靈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功夫到此,耳聽仙樂之音,又有鐘鼓之韻,五氣朝元,三花聚頂,如晚鴉來棲之狀,心田開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經書,默悟前生根本,豫知未來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視萬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實有也。吾行實到此際,若有虛言以誤後學,天必誅之。遇之不行,罪遭天譴。非與師遇,此事難知。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養氣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呂祖真正口決工夫,無半點虛偽,乃修行上天之階梯。得悟此訣與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遭天譴。珍重奉行,克登天闕。呂祖《百字碑》養氣忘言守 降心為不為 動靜知宗祖 無事更尋誰真常須應物 應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 性住氣自回氣回丹自結 壺中配坎離 陰陽生返覆 普化一聲雷白雲朝頂上 甘露灑須彌 自飲長生酒 逍遙誰得知坐聽無弦曲 明通造化機 都來二十句 端的上天梯(蘿蔔酒)

    二十二、

    唐卜陸禪師

    佛教教學的目的,只是為了求得覺悟涅槃。當我們看到存在的實相:無常、不完美、無我,覺悟自然就會出現;對身體各部分的禪修,會打破『存在』是牢固不變的迷惑,及對生命存在的渴求,這種對我們本來面目的認識將帶來解脫與覺悟。佛教是一個完美的心靈教育或禪修系統。心是佛教最重要的因素,必須善加訓練;只有訓練的心才能開發出洞察光明與實相的智慧。整個佛教教學是以四聖諦為基礎,它們是:一、不完美或苦的聖諦,二、苦因的聖諦,三、苦滅的聖諦,四、通往苦滅的道路的聖諦。這四種聖諦告訴我們,每個有情的存在是五蘊的身心和合,是所有煩惱與痛苦的根源,存在是執取或貪求不可避免的結果。存在(有),也是對實相不了解的結果,貪造成無止息的存在,只有摧毀貪才得以止息存在或苦。要止息人類的貪或苦,可透過修習八聖道達到,包括: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依此止息苦,會得到四個階段的解脫,一步一步走向涅盤,沒有經過這種解脫,涅盤便無法實現或獲得。佛陀的基本教義,視出生是無明與貪的結果;而無明與貪,則來自需要保護與滿足『我』或『自我』的錯誤認識,因而引起無窮無盡的煩惱與痛苦,佛陀因此教導所有的弟子,務必不斷修習正念以獲得覺悟。佛教的目標是覺悟或悟見實相,意思就是要現證涅盤,止息所有的苦,佛教只是獲得此種智能的方法。換句話說,整個佛教的修行,可視為正確認識實相的過程。正見來自正念,只有透過正念,對心與肉體保持警覺,才能看到事情的真實面貌。正念必須奠基於我們自己的經驗,我們的心與身。分析身體的構成部分,顯示沒有永遠的靈魂或『我』;注意到這一事實,則基於迷惑的『自我』或『身見』,將會自然消滅,使我們自痛苦輪迴的世界中脫離。基本上,佛教教導我們必須依靠自己尋求解脫,人唯有借著對苦、集、滅、道的完全了解,才能從痛苦與無止境的生死中解脫。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任何人救得了你,一個人必須自己踏上認識、理解通往涅盤的道路。心靈的訓練或練習對這種理解很重要,其發展過程必須以系統的方式加以實踐,才能使心靈完全凈化,而凈化與正知,可藉由正念而獲得。我們可將正念運用於身體、感受、心念與心理狀態,心靈訓練或是強化注意力的方法,可讓它們的真實面貌更清晰地展現。四念處是實踐八正道的要素,修習正念就等於實踐整個八正道,它是獲得和平與實現涅盤的唯一道路,佛陀說:「它是通往涅盤的唯一道路;它是獲得凈化、克服憂傷與嘆息、永遠斷除痛苦與煩惱,進入正道與實現解脫的唯一道路。」如何才能做好正念呢?如果一個人分析自身的構造,無論是分解為肉體、感受、思惟、意志、意識等五蘊,或是分成更細的元素,他將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找不到一個自我或靈魂。自我或靈魂只不過是統合這些元素的概念而已,就是這個牢固的迷惑,讓人無法看清實相。佛陀說:「盧醯多迦,我不曾說過未達涅盤即可止息世間痛苦的話;我說的是這六尺之軀,及其思想與情結,就是世間、世間的根源、世間的止息,及通往世間止息的道路。」為迅速獲得正定,佛陀教導身念處做為基本的禪修方法。因此,不斷地審視觀想身體的構成部分,是趣向解脫的理想禪修方法。如果能夠全神貫注在身念處,就不必特別努力去練習另外三個念處,即受念處、心念處與法念處。身念處是主要的禪修方法,它能自動幫助你練習另外三種念處。事實上,當練習深化之後,自然會發現四念處並不是獨立作用,它們必定同時生起。身體三十二部分的觀察(三十二身分):現在就來說明,以身體的三十二個部分為基礎的身念處方法,練習注意個人身體的利益詳載於《增支部》。這身體的三十二個部分包括二十種固體與十二種液體,大致可分為六組,每一組至少需要觀察五天。六組的內容如下:一、頭髮、體毛、指甲、牙齒、皮膚。二、肉、筋、骨骼、骨髓、腎。三、心、肝、橫膈膜、脾、肺。  四、內臟、腸、胃物、腸膜、糞便、腦髓。五、膽汁、痰、膿、血、汗、固態脂肪。六、眼淚、液態脂肪、唾液、黏液、關節潤滑液、尿。為了跟上一百六十五天的課程,禪修者必須不斷地誦念與觀想這六組的內容,首先他要由前而後,每組各做五天,然後由後而前,也是每組五天;經過這六十天的練習後,重複前面的順序,再做一次。接著,禪修者必須依序由第一組開始,每次增加一組、二組、三組…最後六組一起觀察的方式,不斷誦念與觀想,每增加組數各做五天,正向與反向各做一遍。最後,在近六個月的訓練後,禪修者對身體的三十二個部分都能保持正念的境界。反覆練習的效果,是身體構造在腦海的影像愈來愈明顯,身體令人厭惡與毀壞的性質漸漸顯露出來,混亂的心則愈來愈集中而漸漸專註。口頭的誦念是觀想的課程中必須做的,為了達到正確的進展,必須反覆口誦與觀想,這點很重要,也與佛陀的話相應:口誦為內心誦念的條件,而內心誦念則是為了透視身體構造的不凈特性。很重要的一點是,全神貫注身體各部分的禪修法,始於頭髮,終於小便,是與四念處有關的禪修中最殊勝的一種。專註身體的禪修法與別種禪修法有所不同,它是佛陀時代才被發現而流傳的。只要修行這個簡單的禪修,即可確保解脫智慧的獲得,佛陀曾說明此種修行的獨特,並要求僧俗都應修持。在對弟子的一次談話中,佛陀這麼建議:「諸比庫!有一獨特法門,若反覆修習,能令人不恐懼,獲得大利益,能解除心靈束縛,能得正念與明覺,得智慧的知識,能獲當下快樂,得正見與解脫之果,這是什麼獨特法門呢?它就是身念處。諸比庫!那些品嘗身念處的人,能體會到不死與自由的味道,那些未曾品嘗身念處的人,不會經驗到不死的味道。因此,諸比庫!那些圓滿實踐身念處的人,已體會不死的味道,他們不再卑微、平庸,也不再魯莽、不穩定。而那些忽視身念處的人,錯過不死的味道,是卑微、平庸的,而且是魯莽、不穩定的。」所以,禪修者應該以這種方法不斷地練習,其利益甚大,經由身念處而獲得涅盤的人多得不可計數。經過反覆的誦念,對身體的各個部分會愈來愈熟悉,心變得高度專註,再也不會走入歧途。身體部分的自然特性變得更明顯。佛陀在《念處經》中說,四念處的修習,是觀禪修行的最高級課程;專註身體構造部分的練習,不只能通向內觀,而且也是借著訓練專註,使心寧靜的最高課程。佛陀的最後遺言,也與正念有關:「諸位弟子!我要提醒大家:所有的現象都是無常,務必隨時提起正念!」因此,讓我們修習身念處遵循佛陀的遺教,實踐正念及精進以證得解脫。觀察六尺之軀的三十二個組成部分,會了解身體內並沒有任何東西是真實的,也沒有任何的實體,沒有任何東西值得保護,沒有任何令人滿足的慾望,在我們稱為身與心的不自主聚合體內,也找不到任何最終的『我』;所看到的只是令人憎惡的對象,絕對是不凈而不想要的,看清這些將引導我們更清楚了解空與苦,走向漸漸清晰、沒有執著與純凈的心。願所有修習此法門的人快樂、解脫。——緬甸唐卜陸禪師開示雪吳梅禪師和唐卜陸禪師,都是緬甸的長老比丘,唐卜陸是緬甸僧團著名的隱居者,他精通於身念住禪觀的種種,並在五十年中持不倒單的頭陀行。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是有關這兩位知識淵博的比丘的,他們幾乎是在同時進行著將巴利聖典翻譯成緬甸語的工作。唐卜陸禪師住在城市中,由當局供養,並有著眾多的皈依者,而與他不一樣的雪吳梅禪師,則隱居在森林裡。一次,唐卜陸禪師在去緬甸的中心朝聖的途中,路過雪吳梅禪師所在附近的村莊,於是希望拜訪一下。當時,雪吳梅禪師正在清掃佛塔,唐卜陸禪師看到他後就問到,「嗯,老沙馬內拉,你能告訴我,怎麼去往雪吳梅禪師所在的禪修處嗎。」雪吳梅禪師給他指了路,並在向佛塔敬禮後,回到自己的禪修所,給來訪者準備好了坐位。當唐卜陸禪師到達後禪修所之後,雪吳梅禪師迎接了他,並請他坐下。唐卜陸禪師問,雪吳梅禪師現在何處?此時,雪吳梅禪師才告訴他,自己是誰。唐卜陸禪師,對雪吳梅禪師是如此的謙卑,感到非常吃驚。同時,也為自己將其誤認為是年老的沙馬內拉,覺得十分慚愧。在接下去的談話中,唐卜陸禪師問到:「你害怕獨自生活嗎?」而雪吳梅禪師回答道:「這是因為我害怕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意味著即便是你在覺悟之後,也沒有其他人可以理解你的法,或者願意去理解你的法。唐卜陸禪師明白了他的話,並對自己的對他人臆測的行為,感到慚愧。當他們談到各自翻譯的巴利聖典時,唐卜陸禪師將自己的翻譯,與雪吳梅禪師的翻譯對照之後,他發現後者的翻譯是如此地好,於是決定將自己未完成的翻譯件,獻給並放入佛塔中封存。(淡然)

    二十三、

    以脊柱行拳

    大家都知道,把太極拳打得既緩慢又鬆柔,能疏經脈,通氣血,從而使人體獲得健康和長壽送給大家,但未必人人都知道——「用脊柱行拳」,是太極拳之所以能夠疏經脈、通氣血、養生祛病的根本所在。脊柱包括頸椎、胸椎、和腰椎,以下從人體的構成,脊柱的構成,腰胯的重要作用三方面做一敘述。

    1 、人體的構成

      太極拳運動是全身運動,或者叫做在腰脊帶動下的全身運動,所以應該從人的結構談起。

      按照中醫理論,人體是由氣、血、經脈、骨、髓及臟腑組成的。五臟指的是:心、肝、肺、脾、腎;六腑指的是:大腸、小腸、膀胱、胃、膽、三焦。這些臟腑是由許許多多的經絡聯結在一起的,每條經絡都有若干個穴位,這些穴位相當於氣血的能量庫,調節它不僅能防病治病,而且可以改變人的生命質量。

      臟腑的俞穴都處在脊柱周圍,根據中醫的氣血理論,對經絡穴位進行按摩、貼膏藥和梅花磁針等方法,能疏通臟腑的氣血,來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效果很好。根據臨床經驗,許多內臟疾病,通過脊柱的推拿、按摩、針灸等療法就能治癒。臨床中診治頸椎、胸椎、腰椎疾病中,有一半的病人伴有植物神經紊亂和相應的內臟疾病,當脊椎病治好後,這些相應的臟器疾病也就痊癒了。而練太極拳,同樣也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太極拳以活動腰脊為主要運作方法。要求由腰主宰,腰脊一動無有不動。由於腰脊不停地運動,使人體產生各種各樣的姿態,配合拳勢呼吸及內氣鼓盪,使脊柱有節律伸縮張弛,只要脊柱一動,處在脊柱周圍臟腑的俞穴就得到按摩和鍛煉,尤其是腰脊命門的兩邊,腰眼的前折後迭更為激烈,使兩腎得到非常有益的按摩,從而增強丹田氣,疏通臟腑的氣血,達到健身治病的目的。只有丹田氣飽滿,才能陰平陽秘,固命之本。丹田氣是生命的根本,是協調陰陽,抗禦病邪侵襲的關鍵。

    2、脊柱的構成

      人的脊柱是由5節腰椎、7節頸椎和12節胸椎所組成。24塊骨節,既節節放鬆連套,又虛虛對準,中正重迭,支撐著全身的重量,動搖性很大。人體的各種姿態,是通過脊柱的變動,並且帶動四肢的運動而形成的。人體的自然脊柱為S形,由胸椎的後曲,頸椎和腰椎的前曲而形成兩道彎曲。要想形成太極身法,這兩道彎曲應該基本上填平,通過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松胯斂臀等功法的作用,把脊柱的S形彎曲度減小了一些,這是中國的內功拳和健身氣功所要求的,以利內功的修鍊和內氣的蓄養。

      脊柱中間形成椎管容器,容納全部的骨髓,骨髓中有許多神經細胞體,如運動神經元、感覺神經元、行走的神經纖維束,是聯繫腦和神經的通路。行拳時感受器收到外界的信息,通過脊髓傳給大腦,大腦進行綜合分析,發出命令,由脊髓傳給身體的相關部位,作出反應,產生出太極拳的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的十三勢動作。

      太極拳中的氣沉丹田,尾閭中正,是腰椎活動的結果;含胸拔背,氣貼脊背,力由脊發,這些是胸椎活動的結果;虛領頂勁,豎項神慣頂,這些是頸椎活動的結果。只要行拳,在意念的統領下,以命門為火車頭,帶動脊椎和四肢運動,直接關聯到背部的骨髓神經。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先由腳下的陰陽變化,及腰部的虛實變化,通過脊柱及四肢的節節慣串,才能引起肢體的形狀變化,而節節慣串,必須是全身松凈、松透的前提下才能完成。松是練拳的方法,也是練拳的靈魂,而節節慣串才是練拳的目的,沒有節節慣串,就不能練出內勁,肢體松不透就不可能達到節節慣串的目的。

      拳經曰:一舉動周身具要輕靈,尤須慣串。這說明節節慣串在太極拳中是何等的重要。腰帶肢體和四肢運動,先有腰部的松、沉、轉、放長,然後才有肢體的前進、後退、上起、下沉、左顧、右盼。整個行拳的過程,就是脊柱活動的過程,這樣不僅任督二脈及五臟六腑的俞穴得到按摩,同時脊髓神經也獲得良好的鍛煉,增強了任督二脈的氣血暢通,五臟六腑才能跟隨健壯,這些部位的骨節和肌肉群亦同時得到鍛煉。

    3、腰胯的重要作用

      腰在脊柱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五節腰椎組成的,由尾閭向上第三節,俗稱腰眼,就是指的命門穴。命門穴旁有先天之本的兩腎,對應的是神闕穴(肚臍),下邊有汽海穴(氣海穴是儲藏內氣的地方),這個部位俗稱丹田,是修練太極內功的關鍵部位。拳經曰:「主宰於腰」、「刻刻留意在腰間」、「命意源頭在腰隙」等,這些都說明無論是盤架還是推手,腰總是起關鍵作用。腰是身形變換的關鍵,是十三勢、八種勁使用和變化的總動力,而腰的松空是肢體圓活、靈敏變化的前提,所以松腰又是關鍵中的關鍵。不管是「腰隙」還是「腰間」之說,都說明腰的一種重要狀態,那就是腰的空和松,只有腰鬆開,腰節才能離開,腰椎之間才有間隙,所以松腰才是命意的源頭。

      楊澄甫太極拳十要中第三條特別提到松腰: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後兩腳才能有力,下盤穩固,虛實的變化皆由腰來轉動。要想松腰,必須溜臀。只有松腰方可進入太極之門,只有溜臀方可進入松腰之門,所以腰只能松,而不能用硬力。

      腰松不開,腳難以放鬆,膝胯僵緊,腰是呈上啟下的大關節,腰松不開形成一塊板,堵塞上下通道,上肢的肩、肘、腕、手四大關節本力退不掉,周身掛力操作,這樣就很難體會到陰陽變轉,舉動輕靈,行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的太極味道。

      腰胯雖然連在一起,但各有各的作用。塌胯也稱坐胯,與頂頭懸同是太極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規則。從作用上講,頂頭懸與氣勢和輕靈有關,塌胯則與沉氣、沉勁,化勁,發勁等密切相關。塌胯是求得髖關節的靈活,只有胯關節高度靈活了,腰胯及整體才可能有上浮下沉的浮動之感,左旋右轉進退隨心。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謂松腰塌胯,開襠沉氣,氣沉丹田等說法,都不過是強調降低重心而又靈活安穩,再加上帶軸的腰,旋轉自如,才能化解對方的來力,安穩不敗。腰主轉動,以靈活為用,以之帶動四肢,這是練柔軟的基礎;胯以沉穩為主,在靈活的位移中穩定中心。腰胯雖然連在一起卻作用不同,功夫稍深者,行拳時主動運用腰胯。四肢的活動只不過是腰胯動作的外在延伸,或稱為腰胯動作的表現形式;而功夫淺的人,只見手腳盲動、亂動,不見腰胯的運動規律。( 胡方建)

    二十四、

    粗住與細住

    兩千年十月,我到巴基斯坦給朋友作翻譯,先在卡拉奇,後又到了拉耗,拉耗據說以前做過印度的首都。由於時間充沛,閑暇時我仍是不忘打坐,一周後嘴裡起大口瘡,我想這就是尹先生說的火關,我停下打坐,口瘡也好了。長口瘡是我的老毛病,我這人毛病多了。

    零一年我到了西非工作,有時間每天都會打坐。這回的反應是咳嗽,這也是我的老毛病,從小到大,我是三年咳一回,一回咳三月。我先到的是象牙海岸的阿比讓,(象牙海岸政局不穩,但阿比讓仍是西非的經濟首都),有時間就打打坐,但這回是一坐就咳,不坐就好。一個月後到了黃金海岸的阿克拉(迦納人最會作生意)。咳嗽好了。好了就又可以打坐了。再回到阿比讓,又開始咳嗽了,去了趟幾內亞(幾內亞又臟又亂),又不咳嗽了。到了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是旅遊城市,黑色美女如雲),又開始咳了。再向北到了茅利塔尼亞,咳嗽得更凶了,非洲大陸,氣候大多不錯,唯茅利塔尼亞氣候極為惡劣。上午風沙巨大,酒店雖是兩層玻璃窗,砂子還是能飛進屋來,下午風停了,出門向外十米,即被烈日晒回。室外溫度應有五六十度。兩天後,飛至西班牙的坎克那裡牙島。感覺是天堂到了,島上天是藍的,海水也是藍的,氣溫不冷不熱。我再打坐,也不咳嗽了。掐指一算,在西非整整三個月。火關過了一半。

    每個人練功的反應是不同的,有些人千辛萬苦,有些人平步青雲。有些人,水燙死豬。毫無反應。

    零一年九月份,我經過古巴到了多米尼加首都聖多明戈。原本要做一些海貨生意,因碰上九一一,生意暫停。我只好在酒店打坐。一天上午,我打坐數息整整一百次,看看錶,用了二十五分鐘。一分鐘四次息,標準的腹式呼吸。

    武術家講,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這口氣就是呼吸。打人發力是呼,挨打被揍也是呼。這不用人教的氣功人人都會。起跳時要吸,落地時要呼。打太極拳起式,兩手向上是吸,兩手向下是呼。接下來你就只好順其自然了,呼吸跟動作相配合是好的,但你的氣跟不上,平常人所談的腹式呼吸是假腹式呼吸,所用的更是假腹式呼吸。武林雜誌上介紹的是假腹式呼吸,武林盟主顧留馨推廣的也是假腹式呼吸。但如果你練出真腹式呼吸,再講究動作配合呼吸,就會覺得遊刃有餘了。以真腹式呼吸為基礎,加上使用上的假腹式呼吸,真真假假,事半功倍。

    修道的人不會研究腹式呼吸,因為腹式呼吸的檔次太低。我的一個學生,我教她安般守意,她第一天就出現腹式呼吸,第二天達到標準腹式呼吸,而且是逆腹式呼吸(一般修安般守意會出現順腹式呼吸),第三天就感到體呼吸,第四天達到標準體呼吸併入欲界定。(66分鐘呼吸一百次)。她練了九天,超過我練九年的境界。我師弟阿庄,打坐的功夫很好,能連坐四小時,達未到地定,只知道呼吸很慢很慢,從沒注意是胸呼吸或腹呼吸。

    練太極拳的能把呼吸講清楚的只有李雅軒。李雅軒說,太極拳是氣功,練時別忘了行氣,行氣者何?即慢慢深長呼吸也。又言,太極拳呼吸之道,主要是氣沉丹田,鼓盪丹田內息,以與連綿不斷之動作做相應。因內息之鼓盪不停,亦自能抽動外面呼吸之氣忘來不掇,且細勻深長,如膠似漆。

    從以上文字可看出,李雅軒的境界已超出腹式呼吸了,如膠似漆是體呼吸的境界。李雅軒的體呼吸是其長期心靜體松演練太極拳的結果。李雅軒可能沒有練過數息觀,但晚年喜靜坐,並言,練太極拳的功夫,如能每早晚靜坐一下以養虛靈是最好的。李雅軒曾言,修鍊功夫,最要緊的是在靜上多多用功。如能做到靜極默篤的時候,好像頭腦中有一種靈感,這種靈氣好像要出離軀殼,起於空中,與宇宙萬物合體,未來未見之事,若有所知,恍然若明,如這種情形,不知是什麼道理,是人的靈機充實了以後,自然而產生的嗎?。。。。。。

    從以上文字可看出,李雅軒練拳修入欲界定了,經常入欲界定,有時會有各種感覺幻覺出現,李雅軒是有慧根之士,只是將一些感覺寫出。如碰到無知愚人,就會認為已得道成仙。狂妄之輩得此境界,更會口出狂言,目空一切。看李雅軒寫的文字,能知李雅軒真乃謙謙君子也。

    有人看了李雅軒的文章,因不得其意,便講,李雅軒是老江湖,入門的東東一點不講。其實李雅軒什麼都寫明白了,只是你自己境界不夠。李雅軒的太極拳精論就是真正的九陽真經。而不是什麼純陰無陽。

    扯遠了,回來再談腹式呼吸,張義敬的太極拳理傳真里有引用周稔豐的文字,專講呼吸怎樣配合動作。講在醫院裡作了順逆腹式呼吸試驗,證明順腹式呼吸肺活量大於逆腹式呼吸。其實那種試驗的意義不大,因為試驗中的順逆腹式呼吸皆為假腹式呼吸。真腹式呼吸是在放鬆下出現的自然深長呼吸,一般練出順腹式呼吸的只能做順腹式呼吸,練出逆腹式呼吸只能做逆腹式呼吸,我所見的能隨意做順逆腹式呼吸的只有師弟阿連,阿連的坐禪境界極高,沒跟人學自己坐出來的,後來又去學周天功,又出現了逆腹式呼吸。我所知道的人中,也只有阿連隨時可以逆順轉變,阿連也可以隨時隨地入定。

    沒有真腹式呼吸的基礎,用假腹式呼吸配合動作,不僅有難度,而且有危險,當然,也有練成功的,比如某某。李雅軒晚年亦主張動作不必配合呼吸。因為以其幾十年的教學經驗,知道其中的風險。即便是有真腹式呼吸的人來練太極拳,也需要一兩年時間才能做到動作與呼吸同步。

    練太極拳呼吸與動作配合,需要很長的時間,靠練太極出現真腹式呼吸,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也可能永遠也練不出來。所以不如單練呼吸,先把腹式呼吸練出來。然後再來動作與呼吸相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數息觀或稱安般守意是佛教徒修定的最常用的十種方法之一。到後來又被唐朝智者大師改稱為六妙門,數息觀這種方法非常適合練太極拳的人。

    人不食一月不死,不飲三天能活,不睡二日難受,不呼吸一口都不行。從呼吸上來看,人的生命是極脆弱的。所以從呼吸入手,最易得道。

    亦可站,亦可卧,但還是坐最好。佛是坐出來的。雙盤好,單盤也行,散盤來的最容易。我跟尹先生都是散盤練出來的。有些人天生會雙盤,但從來不練功,不練功就沒工夫,但能雙盤就有面子。高僧大多雙盤,有功夫也有面子。

    坐好後就不要動,把意念集中在呼吸,然後數呼吸,出息要數,入息也要數,零一,零二。零息進,一息出,零息進,二息出,一直數到一百。坐好就不要動,身體好比是裝水的杯子,你的意識就是這杯子里的混水,修數息觀就是要把這混水澄清。杯子不動水就會慢慢清下來,水清了就是真意,就是息,息就是自心。

    修數息觀而能引起身心變化的成功率為百分之五十,有人一天就出現腹式呼吸,有人七天,有人一個月。大多數是三個月到一年,也有七年才有變化的。對多數人而言,精進是非常重要的,我是用了一百零三天,練出了最初的腹式呼吸,出現真腹式呼吸後將其穩定,一般不會退轉,只要一放鬆,腹式呼吸就來了。

    也有人不用精進就能練出來,阿連就是這樣。二十歲時,一天阿連看了一個電影,回家後就決定要練打坐,阿連每晚七點打坐,坐下後阿連不知要注意什麼,就開始數自己的呼吸,數一百次後看錶,不到十分鐘。第二天如是。阿連數一百次呼吸就收了,阿連從不多練,但每天定點準時,阿連認為身不動最重要,所以蚊子來咬絕對不能打。身體不動就是定,所以螞蟻爬就給他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阿連每晚七點打坐數息一百呼吸。四年後,阿連一天偶爾看看錶,一百息正好用了四十五分鐘,(每分鐘呼吸二點二二次)。阿連不想再延長打坐時間,所以就不數息了,改為隨息了。阿連以後每天打坐隨息四十五分鐘。最初阿連有身痛的感覺,隨息後有十幾天打坐時會哭,(多年後阿連將此哭關跟我講了之後,我打坐也哭了十天。這東西傳染。)之後不久,阿連入未到地定,及達到初禪的境界,證他心神通神耳通。阿連心地善良,無師自通也是奇才。

    最常見的腹式呼吸一般是在每分鐘五次呼吸到每分鐘三次呼吸之間,最初的腹式呼吸速度還會快些,穩定後每分鐘五次呼吸,每分鐘五次呼吸為標準粗住呼吸,腹式呼吸的出現標誌著身心已有一點放鬆,但粗住的境界太低,心粗息亦粗,之後當妄念稍少時,呼吸也會細長一點,達到每分鐘四次。每分鐘四次呼吸為標準腹式呼吸,仍然是太粗,打坐時要進一步放鬆,全身放鬆,大腦方松,妄念變得越來越少,呼吸也越來越細勻,越來越慢,爭取達到每分鐘三次,身心越松,呼吸越慢。每百次呼吸超過三十三分鐘時的呼吸為細住呼吸,此時的心理生理都有明顯變化,細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境界。每分鐘兩次半的呼吸速度為標準細住呼吸。

    六妙門跟安般守意講的是同一件事,也是同一個過程,哪六妙?數息,相隨,止,觀,還,凈。《大安般守意經》有加上四聖諦,苦,集,滅,道。

    細住就是隨,到此境界,不需再數息,把意念輕輕跟隨著呼吸即可,此為隨息。(當然,如果你想像我一樣做實驗也可以數下去。也有人出現腹式呼吸後就隨息,要活學活用,此為不定止觀),細住仍不是道,但已離道不遠。

    細住是一種境界,其特徵是心念已細,妄念仍存,但你知道妄念是什麼。你也知道你在想什麼,由於大腦的放鬆,多餘的養分進入到身體,脊柱自然挺直。神態也顯得格外精神。

    舍利弗見到馬勝時,馬勝就是細住,有道之人出定後就是細住,陳長興號稱牌位先生,陳長興是細住。羅卜酒講李雅軒神態比毛主席還莊嚴,李雅軒也是細住。習仲勛夫婦喜歡孫存周的氣質,孫存周也是細住。

    細住就是你有觀注當下的能力,卡爾迪特跟我講的過去不重要,將來不重要,現在最重要。這就是觀注當下,就是細住。人在細住時有時會有天人合一的感覺,你看天,天很藍,你看樹,樹很綠,看自己身直不累。別人看你,怎麼看怎麼順眼。

    細住也有天生的,不用修,孔子是,莊子是,六祖惠能也是。列寧是,恩格斯也是。武禹襄,楊健侯,孫錄堂,楊澄甫也是天生細住。

    細住就是行卧坐立不離禪,細住不是禪,離禪百萬里。不離禪是不可能的,不離細住到是真的。

    細住也可以頓悟,頓悟成佛是吹死牛,頓悟細住才真實合理。

    汪永泉的三個氣圈也可引起細住,汪永泉也是細住。有人講獨得汪永泉內功密訣,但此人身上沒有汪永泉身上的正氣。

    細住同細住呼吸可不同步。但細住久了,呼吸自然會變化。

    我初識細住是在一九八七年,是頓悟細住,(在北京)我騎自行車從西城去海淀,那時正是下午時分,方向向北騎行,突然想起嚴新書上寫的五官放鬆了五臟也會跟著松。我先松眉毛,眉毛鬆了,再松眼睛,眼睛鬆了,松耳鼻,耳鼻鬆了,鬆口舌,口舌鬆了,我是一邊騎車一邊放鬆,接著是松兩個胳膊,胳膊也送了,然後松兩條腿,兩條腿也鬆了。一瞬間,大腦突然靜了,眼睛突然亮了,脊柱伸直不再弓腰駝背。到了海淀還是保持著這種神態,辦好事情後,我在一棵樹下站了一會,只覺得輕鬆自在,天人合一的感覺不期而至。

    第二天早晨起來,我一松五官,細住的感覺就來了,那天我去政府部門辦事,不管辦什麼都是一帆風順,有些人還問我,是不是當過兵,否則胸腰挺得怎麼那麼直。

    第三天早起,我不敢鬆了,我不敢松是有原因的。我不松,就沒細住的感覺了。來的快的東西總是去的快。後來我再松也松不出細住來了。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成仙之路--般若太極拳法11)

    二十五、

    淺談太極拳

    太極拳拳路從始創至今,花樣繁多,就楊式太極拳而言,拳路分為很多種,比如:大架、中架、小架。楊澄浦定的架,提腿架,炮捶等,形態各異。雖然拳的架式不一樣,但拳理是一樣的,所以練習者應該注意不管習練的是哪一種套路,都應該尊循的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內推行的法則。所謂「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

    太極拳屬內家拳,以松靜柔為特點,則重於意、氣、勁的訓練,最後以陰陽相濟,剛柔渾然一體為終極,時時所尊循的最高原則是「道法自然」。

    太極拳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它包括了哲學、醫學、內丹養生、易學、內功學、力學、技擊學等。並將易學、五行、陰陽剛柔,虛實之變化,融於一身而演變為太極拳。

    太極拳雖然只有幾百年的歷史,而卻早在1500年前,儒家創使人孔子所提倡的「中庸之道」意思就講到無過不及,不偏不倚,恰好與太極拳理相融合,而老子的道德經曰:「以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剛。」也非常精闢的闡述了太極拳的精髓。

    太極拳是中國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創編的一種武術,拳理來源於《易經》《黃帝內經》《黃庭經》等。

    《內經.本藏》篇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而利關節也。而太極拳拳理中講全身要「一動無有不動」螺旋式圓運動。能使全身內外,經絡暢通,增強臟腑的組織功能,即而達到了養生的效果。

    太極拳屬於中國傳統武術是一種高級技擊術,具有豐富的戰略思想和哲學思想,是《孫子兵法》的具體運用。其主要技擊特點,以柔克剛,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靜制動,以弱勝剛強。

    太極拳作為道家養生防身、護法之術,其歷史源遠流長,而道家傳承有「寧可失傳,不可妄傳」之規定。傳人之間只是心傳口授,文字記錄極少,正因為這些特殊的原因,才使我們今天很多太極拳練習者走進了誤區,甚至有些太極拳練習者為了標新立異,對太極拳冠以新名,以迎合人們追求時尚的心理。一時間,各種名稱的太極拳比比皆是,逐漸使真正的道家太極拳厭而退隱,時下流行的太極拳也逐漸偏離了太極拳的原旨,形成了太極舞蹈。

    近年來,在許多有志之士的呼籲和推動下,太極拳正在朝著恢復原貌的方向發展。

    楊式太極拳行功打手要言

    太極拳不在樣式而在氣勢,不在外而在內。行功走架時,要提起全副精神,外示安逸,內固精神,神氣鼓盪,氣勢騰挪。須研究揣摩空、松、圓、活之道。兩手高低屈伸,皆能靈活自如,兩腿的虛實變換無不隨意所欲,太極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極。明白原理,練熟身法,精、氣、神三者合一。到此地步一舉一動皆能合度。無所謂不對。

    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兩者理惟一貫。所謂「無人則當若有人,有人則當若無人。」所以走架與打手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在打手時,我意須要在先。彼挨我何處,我意用在何處。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意已入彼骨里。以已之意接彼之力。我之意與彼之力相合。彼增我亦增。彼減我亦減。累黍不差。所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也。

    太極拳炮捶

    練習太極拳炮捶是為了鍛練軀體在極鬆柔的情況下,通過意念的支配、神氣的瞬間聚集,發出無堅不催的爆發力,鍛練周身從極柔瞬間達到極剛的一種方法。就像太極拳發勁歌中所說:「心裡發狠身勢松,突然全憑神經動,陡然一震五臟爛,方為太極真功夫。」

    太極拳推手

    太極拳推手大至分為四種,一、定步推手。二、合步推手。三、大履推手。四、亂環推手。(又名亂採花)。

    太極拳推手是驗證拳架功夫的一種方法,又是二人在學習聽勁,摸勁到懂勁的一種途徑。也是通往散手技擊的一個過渡階段。

    太極拳散手

    練習太極拳散手,其一、是在拳架功夫達到內則心氣,外則全體精氣神三者合一的基礎上建立的。其二、推手功夫進入懂勁後,已達臻圓融精妙之境,階級神明之階段,再進行散手的練習更為佳妙。(馬章亮)

    二十六、

    武學之呼吸、稍節、五指抓地

    武學之呼吸

    我不知道太極拳怎麼會有一個呼吸隨行的大問題,我的理解是:不是先人的套子就是先人論呼吸的時候說的是比較高級的層次卻沒有標註,這樣來看,無論哪個結論對於學拳的學子們都是致命的大坎坷。

    我們武學,呼吸是剝離於正常狀態的,是重塑的一種情形,其實我們整個身體都是重塑起來的,這個可以有個先知,自己可以有個比較。

    呼吸很重要,在武學決鬥中,我們的體力肯定會造成呼吸的加快,而此時若不能剝離於身體,肯定會妨礙勁力的均衡大小,尤其是在瞬間發力狀態下,呼吸的調控尤其重要,當然這是說法,在會者卻是自然而然的情形了,不再考慮。

    可是我們許多的太極拳卻刻意的講究呼吸與動作的配合,簡直是笑話了。

    呼吸是個大學問,這裡來不及細數,以後做個撰述讓大家知道,先提醒一下,打拳不要配合呼吸,把呼吸打亂,先以自然自如為宗旨,慢慢會了逆式呼吸後再有一個台階上,那時方有境界。

    一家之談,權當有個另類。

    評論釋義:

    1、(為什麼要先學會逆式呼吸呢)這個高深了,這是人生生命的最終之極致,就是長生不老的大問題.對於武學,對於任何頂級藝術,科學等我們謂之於高尚的人生基點,都有不可或缺的大關係,這樣,在武學,有氣當有千力,此外,速度,靈敏,反應,爆發力,瞬間連發,都有極大關聯,當然,武學的最高也是生命的極致,那就是永生,這是人類最高的理想目標.所以,逆式呼吸不容置疑,可是難得其味,以後,我會慢慢詳解.另,郯城可是武術之鄉啊.

    2、呼吸是個大問題,一吸一呼會牽動我們的肌肉動作這是自然現象,而我們的人體動作卻不會牽強於呼吸的,因為那樣就不能有複雜的機體表現,這樣我們藝術的動作要想做到一絲不苟於自己的心意思想躍然於筆端,就必須把呼吸所牽扯到的肌肉動作歸納於整體的思想意識形態中,使其達到一種相依相扶的輔助之狀,這樣,我們才能有個心意合一,心有多大,畫有多深。至於靈性深度,那是遺傳,後天可以改造的很少。

    3、動作就是呼吸,所以打人就是哼哈二氣。

    再論呼吸的真與假

    先前籠統的說了一點呼吸的東西,不是很詳細,現在補綴一下,以期對您有意義。

    關於呼吸,太極拳當中的敘述叫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很氣人,其實不是,呼吸功的形成(注意是功非氣),本身就是無序的,我的意思是:有配合動作練的,有打亂呼吸練的,都不錯,事物都有兩個方面,這是規律。

    有拳論云:在氣則滯。這是說打拳不要在意呼吸,當然這裡所指不全是呼吸。

    拳論又云:「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屈蓄而有餘。」(武禹襄《十三式行功心解》) 我們看拳論第一雲,這是太極拳的一個最明顯的練功方法,它只是說明打拳不要在意呼吸,沒說要配合呼吸,這個要注意。

    我們看拳論第二雲,這句話是遞進式的語氣,有第一步然後才有下一步,先人把呼吸說的很突出,不僅是注意的程度,而是運用的事情,可見呼吸的層次已經有些高檔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裡的呼吸對於初學沒有意義,你看,練太極的很難有個極柔軟,呼吸卻是在極堅剛以後才有的事情(所以是功),這是層次,說到這裡總有爭論的:堅剛我就有,我力氣很大,我不練你也沒法子擺弄我,總有許多的人臉紅脖子粗在較這個真,在說:力大就是堅剛。這時,功夫不到的很尷尬沒法子與他鑒別真假,不怕,您叫他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夠極柔軟呢?要不是,此堅剛非內家武學之堅剛也,較真也不行,什麼法子?很簡單,雙盤打坐一試便知,雖然能夠雙盤不一定具有武學,可是具有內家武學可一定要能雙盤不可,一家之言,不可當真,遠了。

    這是太極拳練拳呼吸的步驟,一般為師者,總是看拳論練拳,不是真師承,所以,看東西不分次序層次,看了知道了一併加到身上去覺得才是正確。其實活脫就是那個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而已,果真穿了么?自騙自。

    很久,我看了許多的拳論指要,還真沒發現哪個拳論明確指出打拳要配合呼吸的,我這裡是說武學初步練法,也許我孤陋寡聞,請仔細者找來,我們一起分析學習,這樣才是精進。

    練拳,都是要求呼吸平穩,因為平穩是心靜的表現,所以呼吸要平穩。

    為何要心靜?心靜才可使注意力充斥指揮動作,心說開步,腳就動作,這就叫心動意領形合,如此才是大道。呼吸么?你管他作甚?

    「先在心,後在身。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武禹襄《十三式行功心解》) 這就是我們「平常」練拳,對於呼吸的正確要求,其實沒有說呼吸啊,為何各人對呼吸這麼重要啊.

    我知道了,都是前人的拳論作怪,我們自己自以為是的結果啊,因為,前人說過:呼吸能夠與動作配合才是大道啊。

    拳論為證:「蓄為合,為吸,發為開,為呼」這不是動作與呼吸配合么?

    拳論又云:「行氣如九曲珠」

    這又是為何啊,這不是自相矛盾么?其實不是,我說過,我們先人的拳論總是在描述武學的結果,很少來描述練法,描述的練法也不說武學的層次,所以我們就覺得難以理解了,我們世人說氣就著相,自然就會想到呼吸之氣,合為吸,合就是動作向內啊,開就是呼,開就是動作向外啊,這就配上了,再有呼吸之氣怎麼才能如九曲珠呢?就琢磨,,,,,,其實這是琢磨不出來的,根本與您琢磨的事情不是一個事情啊.

    現在,我說個對您有意義的說法,我們不管解釋的結果是否與武學的那個最終結果全合,那與我們無意義,因為您有知道這個對錯時,對與錯對您來說就已經沒有對錯了,我說過,結果不是重要的,關鍵是看了博文,您練起來以後對您的武學有進步才是最重要的,我想這是我的目的也是您的追求。

    九曲珠,相傳古代有得九曲寶珠的人﹐穿之不得﹐孔子教以塗脂於線﹐使蟻通之。此為說明穿珠之艱難,要玄妙慎微。

    其實拳論還有後一句話,那就是: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

    這樣,您明白我的意思了么?我暫時想把這句話解釋為練法,我要對您說的是,就是打拳的時候,不要留意呼吸,只專註動作,要是猛然想起來,那呼吸就要平穩,像穿九曲珠子一樣平心靜氣,不可心浮氣躁,氣息要穩而又溫。這是太極拳的「一般練法」,雖是一般,可是對於痴迷呼吸的修鍊者我覺得還是很有效的。此為「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

    至於那個「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蓄為合,為吸,發為開,為呼」的深切含義,確切說是武學的高級結果,我說了也是白說。並且「蓄為合,為吸,發為開,為呼」當中有一個正規真正的傳承法則,與大家想當然的想法是格格不入的,是那個真正的須口授才能知道的事情,我想這個口授在拳界應該是密不透風的,也是知之甚少的事情。這個您要知道。大師實在是少兒又少啊。 還是稍微一說吧,以下是閑談,您看看,看了就是看了,別琢磨、那樣不好,是真的不好,我總是說您不要把結果當成練法,那樣無意義而且還有弊端,要想在身體上知道我說的這些,您只看前面的就行,提氣是為了提高人體的重心;屏氣是幫助人體收緊;呼氣是為了換氣與放鬆身體,為下一個動作做準備,這是基本觀念。

    在我們武學練習的過程中,一些學者,忽略了呼吸,只會模仿外在,而沒有把內與外、心與形、氣與身統一起來。照此發展,武學就成了四肢運動、動作的堆積。反之,將呼吸完美地處理在動作中,便會發現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變得流暢而富有伸縮張力。這樣,呼吸就會作為外部姿態的某種推動力,來達到我們的打擊或是四兩撥千斤的目的,這裡有個注意:就是呼吸與動作的協調問題,您知道我們的呼吸么?我來細說一下大概,您也許就明白一點了。

    (1)肺部擴張,自然會主動帶動肌肉做運動,這是心動運動,肺部運動的自然必然運動,誰也規避不了。不動可以么?可以,憋死了事,當然有憋不死的,那又是一個層次。不說,不然沒完沒了。

    (2)我們走架因為肢體要做形狀的動作,就是做單鞭或是大捋自然會有肌肉筋腱做運動來完成外形的形成,這裡又有了一系列的運動。

    如此,矛盾就來了,就產生了衝撞,您可以說:笑話!這有什麼聯繫啊,扯淡,我無話說,我奉勸有這種想法的您別看我寫的東西,不搭界。那麼,我們繼續,呼吸動作與肢體動作產生的不一起做功的衝撞,在這裡,我們武學就是在想這個融入的法子,就是必須使呼吸擴展帶動的被動肌肉運動納入到肢體運動當中,達到一起動作,如此,方是整體,即呼吸就是肌肉的整體,肌肉反過來可以配合控制呼吸,此為,發人就是「哼哈」二氣。所以,「力」的形態,實際上都是由呼吸控制的。「力」通過呼吸來展示,呼吸又順「力」而來。拳架的動作講究氣平、氣勻、氣穩,以求意穩、心穩、勁達。同時還講究力發於腰而達於梢(肢體末端),內心呼吸的感覺必須從身體的中段開始一直貫穿到指尖、腳尖。幾乎每個動作都體現了呼吸與動作的關係及其運用呼吸的規律。

    ①剛勁:力量強,幅度大,時間短。氣比較飽滿地在身體中短時間有力地控制和運用②脆勁:力度一般,爆發力稍次於剛,氣是短促的快呼快吸,具有明快洒脫之感;③寸勁:力度弱,幅度小,是稍慢的吸氣一瞬間的呼氣,富有彈性,小巧玲瓏;④韌勁:含剛於柔中,呼吸的速度稍慢,比較飽滿有控制地在身體每一塊肌肉中運用,柔中帶剛之勁;⑤柔勁:舒緩有序,呼吸如絲,有控制地連綿延長,行如流水,輕鬆自如。

    好了,先說這些,如果您的身體能真正讀懂我寫的這些,什麼行氣九曲珠,就會有所釋然了。這時,我想您對「這」與「那」的區別肯定會怡然一笑。 呼吸是最平常的,又是神秘多變的,它與武學的關係猶如魚與水、樹與土,是缺一不可的。

    此篇撰文是專為「一般太極拳」練法的好學者而設,雖是一般,也是真言,至於腹部呼吸,您打拳的時候不要想它,閑暇的時候可以坐著學著玩玩,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練的,我只是玩著玩著就會了,所以,家師也就沒有教,所以我就不知真傳的方法,只能這樣了。

    可是,玩玩也能會,可見還不是很難。會了也只是會了,不懂呼吸還是沒有意義,不過,到時就能用的上,也很好。

    評論釋義:

    1、重讀此文,似有所悟。再分析一把我胸背堵的原因:含胸拔背過程中自然收腹塞腰,若刻意腰圈拉起呼吸就不自然了,呼吸不能深勻如涓涓潺流通達海底,檀中處就會積鬱。不知對否,還請先生指教。

    博主回復:2010-04-01 18:22:17

    博文里很多處都註明了呼吸的平穩性,我知道我的各種規矩建立起來的時候,就是呼吸加促的時候,所以,說了很多次,再說一遍吧:在規矩建立的時候,當呼吸有閉氣之意,自己想法子把氣換出來,不要憋氣做幾個來回後找大喘氣,這是最忌諱的,要切記,平靜呼吸在我這裡是不可能的了,那是打坐要求的東西,我這裡的功法是不可能出現這種現象的,也不要求,但是,無論如何把氣換出來還是不困難的哦?至於氣息怎麼走,希望湖月千萬別這樣想,那是很高層的結果,在我們這裡全是障礙啊,還不簡單么?規矩建立,呼吸換出,管它怎麼出來的,不憋氣就行,可是,在出來的那一刻,您看看自己的規矩還在么?湖月啊,練的就是它哦,好好看這個回復。祝有成。

    關於稍節

    拳好練,稍節難達,有句老話:五指鋼針說的就是稍節。

    當年,孫存周伸一指令大力士左右為難,這就叫五指鋼針,過去古譜中「毛髮如戟生鉤」也是稍節的事情。

    學拳練太極的要想達到稍節功夫老師要放話才可有個稍節,這個少而又少了,非真傳不可有,可是,這裡還有一個好笑,就是有時師父怎麼誠心誠意的真傳也是惘然,很簡單,老師也沒有。

    這是痴迷學拳的悲哀,練太極的大多都是如此。

    這裡我們不得不說句無可奈何的話,緣分啊。

    現在好了,科技使我們都有了好緣分,要想學點東西比起過去可以說坐著火箭還多餘,可是,林子大了,鳥就多,我說的是假大師太多,但是這個沒有什麼可怕的,多看多比,時間長了您就知道哪是真的那是假的,這樣,只要心誠好學,終究您會得到。

    我說的這個得到是有所區別的,不然沒有說的必要性,十年二十年的艱苦卓絕在這個社會已經太慢,什麼都要跟上時代,因為落後是會淘汰的。

    這裡,我沒有一點貶斥哪一個拳法的意思,太極是偉大的,它的偉大之處就是無所不容,既然這樣,有個慢肯定就會有個快,有個靜肯定就會有個動,法本無法才是大法。

    當然規矩是第一要素,就是「度」的把握,這個是萬萬不可丟掉的。

    「度」與「法」是兄弟,一個是矛盾的對立,一個是進取的道路,相依相偎,可是,存在的價值不同。

    都是變化的,不可執迷不悟。

    都說『傳統』好,這個「好」字卻不是老牛拉破車,它是指我們先人博大智慧的代名詞,這個要知道。

    太極十年不出門實在是個障眼法,這個十年不是傳統,這是桎梏,據說孫存周出道也僅是20歲左右,無可匹敵,這樣我們打個八折,說三十總該可以吧,可見,太極十年不出門有些貓膩,別說拳不一樣,那是說給外行聽的,拳都是內家拳,分個123那是區別了一個「法」,結果都是一個八種勁道在裡邊。

    拳是年輕人的天地,看現在老齡化的內家拳實在是有些悲哀,現在的內家拳好像沒有五十歲不會有功夫的樣子,我的意思是:年輕也可以有很好的內家拳,只是練拳的法度沒掌握。

    練拳的自己要學會思考,這才是發展,教拳的也要學著思考,這才是傳承,我們不叫責任,我們說真心。

    武學是民族的,自己有了自己耍,站了一圈看客在叫好,那不是武學,那是天橋上的賣藝人。

    評論釋義:

    1、有東西有真傳承的這麼想的還是多數,一般傳承有問題,有真傳的很少,都是在邊上靠勤奮誤打誤闖得來的,不明不白。真傳一句話,這裡說的不是武學就是一句話,是說我們在練拳的層次上到了茫然的時候,老師一句話點到,這時,我們又有了清晰的開始,當然,站到的高度就上了一個台階,逝去的武林說過這個事情,這是真的,一般市面上的拳總是在改架勢,這無用,真拳也是改架勢,改的是勁路的問題,架勢是為勁路做輔助的,這是順勁用勁的事情。

    2、

    腰背部緊是好事,拳存在有4個層次,1,不練拳的為松,就是懈,2,練過一段為活,還是懈,但是關節已經靈活,一般太極都在這個狀態,3,加深為緊,這是筋腱穿連互為狀態,俗稱已經脫胎換骨,這種狀態很難,也很少了,自己的感覺就是不好受,但是眼界已經很高,這沒有了不起,4,歸於松活自然,舉手投足嬰兒狀,無招無式,這個在網路上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有的也是屈指可數。

    3、

    這個第三層我的博文基本已經敘述完畢,餘下的就是細節稍節的問題,當然,稍節與主弓之間也是互相的關係,就是說,主弓足了,稍節也基本具備,稍節達了,主弓當然無可厚非,這就是一根筋,一根筋是指全身各處,所以有個頭既是腳,左既是右,無上無下,當然,這種狀態好似剛剛走步的孩子,搖搖欲墜,這就是那個如履薄冰,要想著熟,沒法子,練吧。

    4、

    這個是層次的問題,要想站在五樓上看風景,只有一步一個台階上,大步也可,雲梯也行,現在還有吊車,這是方法的問題,可是,一個宗旨是:必須要做,這樣,我所有的博文就是方法,可是現在,你還在問我的原理和練法,我的回答是:無言!!!!!!

    5、丹田是個大問題,這包括整個腹圍(注意我沒說腹部),下至生殖器與大腿內側的銜接這個很重要,再就是中丹田,和上丹田,這裡主要有胸頸頭臉連接,上丹田不實就沒有個頂勁,無頂勁則力無根,這就是那個卷得緊,無上丹田就無卷字,也就沒有渾圓勁,總是走架我以為找不到,最起碼難,其實,丹田足就沒有拔根了,可是老師不說自己沒法鑒別,您到我的博客有很長時間了,我知道您是揀著看的,這是大問題,我們的拳不是一個路子,您用您的拳眼看我的東西,其實您已經把我的拳改成您的形式了,這就是問題,松肩在下肢,更在丹田上,下肢會收了,肩部也開了,這樣說實在牽強,我的建議是撇下您的一切,練我說的這個動樁,不是肩不松么,那就把手推放下,把胳膊先耷拉在一邊,只體會那些弓,當然這些要避開老師與師兄們,不然會挨罵,弓是什麼,要用力的,沒力是線和竹皮,只是這個度要把握好。我的動樁就是一切松之源,關鍵自己怎麼悟了,最好有視頻做做看,這樣才好告知。不然有許多的差頭,您的理解也許永遠與我不合拍。這樣,有成果,也許彎度大了,至於太極練法,我的理解是達到那個渾圓非20,30年不可,就是時間到了,勁也是斷續的,因為走步沒有訓練,一動就是斷,站在一處是整體,開步就完了,所以,練太極的都在原地發人,動中就沒有了支撐與渾圓。所以,一般練太極的走路活。有功夫的走路不只是活,往地里栽身體是彈簧樣,功夫再高的就是輕靈了。這樣,練太極的活與高水平的靈從步態似乎有些相似,可是實在是兩個世界。

    6、太極拳的練法,一般市面上的內家拳練法都是用外形來引動內力,俗稱得氣,這種界定方式與靜坐大同小異,以松為要,不松難得氣機,其實這是很愚鈍的,因為他的意點沒有充分的利用起來,所以有外必有內,真傳恰恰反過來行,就是有內才有外行,內沒有啊,那這個內最初就是意,這就是心意六合拳,形意拳,意拳的由來,先人孫祿堂說得好,形意是地,八卦是天,太極是人,可見一般太極是泥盤喝糊塗,一齊來,所以功夫難上身,這是說的渾圓勁,有天,有地才有人,這是說勁的先後次序,所以,形意善拳,八卦善刀,他們的特點與不足一覽無遺,這是大體,一般八卦形意不分家,這才有趣的很,太極是揉麵糰,和在一起才光滑,一般到這裡以為就是高手了,這裡一般是指站定式,還是動不了,一動就無了,難有個步到拳到力到,就是郭先人的那個駭人半步沖拳,這就難了,可是有法,一般市面上這個步伐就沒有了,所以有個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傅之說,步子會了也就是靈活些,莽漢不怕,可是碰到拳手就傻眼了,什麼也不是了,所以這裡還有個反應訓練,就是對打,斷手。這是衡量一個高手至關重要的東西,現在,誰還在玩這種危險遊戲呢?我想已經沒有了,近來,武林大會與那個什麼w,,俱樂部,號稱打造中國頂級的武學擂台橫空出世,我想,不久的將來,會有真正的高手出現的,慢慢培養也來得及,就我所知,一個真正的真傳培訓,若是用真心培養,學生真正吃苦,一般三,四年足夠應付頂尖拳手的。武學講的是層次,越級而上那是永遠不可能的事情,連頓悟的六祖功夫不到,也要逃遁呢。罪過了,這是我自己的亂想,我佛慈悲,饒我魯鈍無知。

    7、哈哈,您太像我的一個朋友了,他總是時不時的找到我,問這問那做一通,然後就把東西嫁移到他的乒乓球上去了,其實,在拳上沒有變化時,在球藝上卻是十足的進步,這不奇怪,所以,技藝只是拳學的小兒科,當然,高級的球藝卻不是那麼簡單的,譬如鄧亞萍,她的技藝已經影響到了她的智商,就是說開智了,一個如此的個頭無論智慧還是風度,十足一個帥才,中國的驕傲,運動的楷模。什麼是佛,道,我們都要深思。這是動的學問,當然,學者都是靜的學問,沒有高低之分,只是得到多寡而已。

    8、世上本沒有真諦,真諦在自己,正如世上沒有太極操一樣,只是練得規則不一樣,和了規矩就是武學,出了規矩就是活動,其實就是活動也能使您得到益處,關鍵就是堅持,自我們通話到至今,你只要堅持做了活動,現在應該有許多的感慨了,這感慨應該是身體上的,可是現在我覺得您還是用您的思想在鑒別,而這恰恰是我不與您通話的原因。到了現在,還在問什麼85,24,實在叫我沒法回答,因為您需要的不是什麼拳的分別,而是身體的運動,並且拳也真的沒有好壞之分的,沒有什麼點撥,堅持運動就是真諦。

    "五趾抓地"的謎團

    很久沒寫東西給大家了,很多原因,忙!算是第一個.交代一下,請個原諒.

    動樁的東西,正在受到好學勤奮的一些反饋,初見端倪,所以,這段時間我就不會望深里進步了.多了無意義,會教你形成走馬觀花的花花公子,不好,記起先前,家師一見我們毛頭毛腦的樣子就斷喝:急些什麼,該嘛還嘛.很明顯,一步步方為踏實.

    說說"五指抓地"

    這是關於稍節的事情,很叫人費解,五指抓地,是腳,是地,當然,還有五指鋼針,那是天.這是對立同步的,說腳就說了手,說手就一定會有腳,是對立卻是一體的,這叫福禍兩依.

    拳論對這個稍節,描述的不是太多,五指抓地算一個,五指鋼針算一個,還有一個毛髮如戟生鉤.都是說的樣子,是個結果.

    這就熱鬧了,練太極的不是有個松么,可是這個五指抓地怎麼回事啊,驢唇不對馬嘴啊,費解.

    有的在打拳的時候想做卻怎麼也做不到一個五指抓地,於是就在站樁時加上了,自以為:哈,就是這樣,我見過有說,因為練這個五指抓地有把腳趾練變形了的,簡直是胡鬧台,真正的內家拳是矯正您因為陰陽不均而招致錯誤的身形的,沒聽說反而有致畸形的,有者,謬也.這很重要,我看過許多練太極拳的,有些練得右側大筋突出,左側臉部不勻,可是還是不自知,這裡我告誡:在您沒有真正的名師指導之前,千萬別堅定自己就是對的.先人的一再強調:松字,松就是避免一切錯誤的保證啊,儘管它不是完美的最好的武學之路,可是它是在沒有真正的名師到來之前最好的內家拳之路,松是什麼,就是一點力也沒有啊,什麼頂頭懸,什麼如履薄冰,都放下才是.

    上面是說給大眾聽得,不是武學,我不贊成,但是最起碼在您沒有認可我之前,這樣做不致使您走邪,也許,當您再想起我之後再想試試我的理論時,也不至於叫我無能為力啊.您可以不相信我,可是有句老話您要有點注意:學拳容易改拳難啊.這個要記住.

    五指抓地是個層次,在太極當中他的層次似乎很高了,就是在形意中也是有很深的功底了,就是先人說的那個見人就想往上貼,不抓地要飛的啊.好像是玩笑話,其實很形象.

    這樣看來,不知道自己的練法到底是對是錯的時候,您非要用這個五指抓地來練這個五指抓地,我想那是越來越遠啊,南轅百轍聽說過么.就這樣.

    評論釋義:

    1、您的比喻真是無可挑剔,難怪先生進步神速,真是佩服,做事要細究而不是執拗,先生全了,難能不成功?先生的一切可以為證.可是,細究堅持與執迷不悟實在是同袍兄弟啊,看看吧,滿眼都是.所以,佛曾經哭過,您信不信啊.

    2、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法,說的也許與內在的真東西不一樣,所以,不知對與不對,很久很久,我就總是不喜歡這個松字,這對於武學實在是沒有意義.以至於把武學弄成這個樣子.很悲哀.

    3、

    看看虎豹,就知道那個五趾抓地了,可是,那是結果,我們在沒有正確的練功道路的基礎上,是不可能看懂的,我們要是非說懂,也沒法子,想的與看到的不一樣.不知就是不知,沒見過試過火之前,我站在厚厚的玻璃牆這邊是冰,那邊是熊熊的烈火,您說我會怎麼想像呢?一個道理.

    寫完了,看一遍覺得有些好笑,好像是宣傳片,不管了,有時候世事很奇怪,假話有時候很真,真話有時候會很假,都是因為還在局中,要找個結果,那一定是後來的評局.可是,我的憂慮是:您能在評局之後肯定復活么?這就是人生的關鍵.

    (原作絕世武功,淺藍整理)

    二十七、

    內勁

    圖1 通常運動,意識直接指揮肢體,控制外形活動。 圖2 當受到外界來力後,肢體緊張、僵硬,帶著緊張運動,如同半捏著閘前行。 圖3 長期鍛煉有了氣感,「氣」參與肢體運動。 圖4 意念不直接指揮肢體,而是通過「氣」控制,由於氣的不均勻,肢體自然隨動,改變方向。 圖5 氣的雙方向性,更易控制肢體。從意識直接控制肢體轉變為由氣控制肢體運動。減少滯點產生,使動作更加協調。 圖6 形成迴路,生生不已。這就是所說的內勁產生過程吧。

    (小無內)

    二十八、

    正確認識內觀

     很多人想學南傳的內觀,但苦於沒有老師指導,所以只好靠讀書自學。在修行沒有跟上去的時候,就很容易產生對內觀的片面的、不正確的,甚至是錯誤的理解。所以這裡想引用一些經典,結合馬哈西.西亞多的講法,使大家對內觀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  在戒定慧三學中,內觀是屬於慧學。修內觀也就是修慧,它的特點可以和修定比較來認識。通常我們把修內觀叫做觀禪,修定叫做止禪,而有止與觀之分。這二者的區別關鍵在於所緣境。止禪的特點是所緣境為概念法,比如念佛的名號,觀佛像,觀呼吸的長短、後來出現的似相,等等,都是心中的概念及這個概念投射的影象。內觀則不一樣,所緣境必須是究竟真實法,也就是說是當下生滅的色法、心法、心所有法和涅磐。  內觀的特點決定了它的作用就是要見到諸法實相,也就是一切有為法(色法、心法、心所有法)的無常、苦、無我的共性和涅磐法的不生不滅。  內觀的具體操作就是觀五蘊。在何時何處觀?當色、受、想、行、識在六入處(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生起的當下觀。  內觀智慧生起的近因是定。  要注意的是,有的相近概念很容易混起來,如果不弄清他們的區別和聯繫有時就就會給自己造成混亂。比如說慧、慧學,它們有特定的內容,和戒、定是不一樣的。但是當我們說修慧的時候,這是說的修行過程,就必須要有戒和定為基礎,不然的話就是空中樓閣。  有人以為純內觀不需要定,以為慧解脫不需要定,其實這都是錯誤的。只是我們修純內觀時,開始並不是必須要有定力,而是在修的過程中培養出有相當於近行定的定力的剎那定。當剎那定成就的時候,這時內觀智慧就隨著生起。  剛開始的時候,儘管我們是以當下生滅的五蘊為所緣,但因為定力和正念都不夠,所以我們觀到的也只是色法、心法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幻相。這種幻相,就如在遠處看到一串螞蟻,會覺得是一條連續的線一樣。現代科學證明了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南傳的阿比達摩也詳細的說明了我們的物質的身體(色法)是有微粒構成的,可是我們看不到這種不連續的真實情況,而只是看到連續的幻象。當定力和正念足夠強的時候,這種幻相就會破滅,我們將看到真實的情況,這時才是真正地在修智慧。  這時,如果有妄念一動,你會極快地覺察到並觀照它,它也就立即滅掉。其它的不善念頭或不良情緒也是這樣,只要它們一動,你就會覺察觀照,它們也就剎那即滅。所以內觀有極強的斷掉已生的不善法的力量。但這時還不能斷掉未生的、潛在的不善法。但如此精進不懈,成就道智的時候,就從根本上斷掉潛在不善法。  有人講內觀是對五蘊採取不迎不拒的態度,以為就象站在樓上通過窗戶看街上行人一樣,持一種中立的態度,他們幹什麼,你都只是看著而已。如果只是從觀照的態度來講,說不迎不拒也還差不多,但這樣聯繫上被觀照的對象來理解內觀過程,就錯誤的。為什麼?因為我們所觀照的對象是無常的,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實體在那裡。所以,只要你不執取,它就會滅掉。因此應在『六入處緣觸、觸緣受』的階段及時觀照,就能見到被觀照的對象滅掉的過程。如果觀照遲緩,進入『受緣愛、愛緣取』,執取就產生,就看不到被觀照的對象滅掉。執取得結果,就是『純大苦聚集』。比如嗔心生起的時候不及時觀照,就會發現身上因生氣而難受。  因為有上面的錯誤認識,所以有人認為除了內觀之外還有很多事要做。其實應該反過來,是很多事要作了之後,才能真正生起內觀智慧。就是要有戒的基礎,有必要的定力,才可稱得上真正在修內觀智慧。內觀最終成就阿羅漢道,這時就所作皆辦了,沒有更多要作的了。  用馬哈西.西亞多的<內觀基礎>,對照經文和阿比達摩、清靜道論,我們可以看出,修內觀就是在修八正道,以至三十七道品。而且要注意的是,內觀修的是出世間的八正道。當然這是就心清靜以後、內觀智慧生起的階段而言。不過要注意的是,修純內觀的前階段側重在培養剎那定,這時還沒做到心清靜,出世間的智慧(正見)還沒生起,所以按照經文,還不能說是出世間的八正道。( metta)

    二十九、腹式呼吸和「至人之息也以踵」

    馬禮堂老在書中是這樣解釋踵息法的:吸氣時提肛縮腎,氣由足跟上升,呼氣時小腹隆起,氣沉丹田,足穩如鼎。拳經云:「發於腿而主宰於腰,消息全憑後足蹬。」就是這種踵息法的應用。

    武國忠的老師胡海牙先生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踐,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踵」其實就是會陰穴。會陰穴、百會穴與腳跟同在一條脈上,是人體精氣神的通道。會陰穴統攝著真氣在全身的正常運行,維持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是人體生命的要害部位。會陰穴發生作用,在腳跟一定會有感應。「至人之息也以踵」這句話其實是借腳跟來講會陰穴的。至此,困惑我二十多年的問題得到了解決(馬老書中有《內經》云:「至人之息也以踵」;武國忠書中是:莊子的「真人呼吸以踵」)。

    我覺得馬老提出的腹式呼吸方法,把對「至人之息也以踵」的理解運用到了極致:1.吸氣時收腹、提肛(有時寫提二陰)、斂臀、縮腎,從前、後、下三個方向調動一切力量使胸隔膜向上擠壓肺部,使此時的肺容積最小;呼氣時小腹自然隆起向下抻拉肺部使此時的肺容積最大,目的是促成肺活量最大。2.「後足蹬」適合太極拳發力的需要。3.做逆腹式呼吸適合太極拳以意領氣打通任督兩脈的需要。4.由於發揮了會陰穴的作用,「就恢復了太極拳煉精化氣,練氣還神,煉神還虛之精微理論,和吃偏、發勁持擊勝人的俗套有所不同了。」馬老當年講課時說練拳的腹式呼吸就像搗蒜一樣可以煉精化氣,那時是半信半疑,現在看來是有道理的。分享自腹式太極 《腹式呼吸和「至人之息也以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8c908b01012ui4.html

    a


    推薦閱讀:

    太極拳的陰陽變化
    《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太極拳論》的「捨己從人」,都是「為人著想」的最高境界:為對手著想!
    太極八卦掌 | 南拳第三段
    太極
    太極拳到底練什麼?

    TAG:學習 | 太極拳 | 轉載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