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心之家微課堂】——如何與孩子溝通



良好的溝通是人與人建立情感的橋樑,是家長和孩子建立親子關係的基礎。《牧心之家微課堂----如何與孩子溝通》重點分享了家長們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最容易遇到溝通困難的三種情況,也提出了相應的溝通技巧來幫助爸爸媽媽如何應對。現在將微課中的語言內容整理出來分享給身邊的各位家長,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封面圖片來自網路)

這幾年,在和廣大的家長交流之後,以及自己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通常家長會在三種情況下遇到溝通障礙:

一,是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

二,是當孩子遇到一些問題或者困難的時候

三,是當孩子出現問題或犯了錯誤的時候

這三種情況,有時候是獨立存在的,但很多時候又是交織在一起的,是有緊密聯繫的。我相信,現在很多的家長包括群里的大部分家長,對「如何與孩子溝通」已經不再陌生,無論是看親子教育方面的書籍,還是參與各種家長教學培訓,都會接觸到和學到如何與孩子溝通,也知道溝通的重要性。從我的經驗來說,家長們要真正的在生活中更好的運用所學到的溝通技巧,首先要認識和區分我剛才說到的三種情況,要知道者三種情況之間的關係和區別,這樣才能有效地與孩子溝通。

我們先分別來看看這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當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

通常在遇到孩子有負面情緒時,家長會出現幾種常見的錯誤應對模式:

討好式的:寶貝不哭,怎麼你才能滿意?只要不哭不鬧就好

鎮壓式的:否定孩子的情緒,積極打壓孩子的情緒,想控制局面,想立竿見影

坐壁上觀:你想鬧,那你鬧好了

第一種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用情緒來控制大人

第二種方式容易讓孩子的心理產生憎惡,與家長對抗,或者不敢面對自己的情緒,常常自我否定,壓抑情緒或者將情緒轉移發泄給他人

第三種方式容易讓孩子形成對他人的冷漠、狂妄的態度

先發一張圖片給大家(見下圖),大家可以看到左邊是孩子可能出現的情緒,右邊是家長看到孩子的情緒反應後可能做出的反應。通常當家長做出右邊的反應時,一場失敗的溝通就會開始上演了,家長如果長期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將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巨大的傷害,為孩子成長中出現嚴重的問題埋下伏筆。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在這裡我想到了一個比喻:

我們來想像一下,如果有一位送到醫院需要被搶救的危重病人,當被送達到醫院之後,醫生和護士通常會先幹什麼?醫生護士會堵在門口不讓病人進去,並不停的問病人:你叫什麼名字?你家住址在哪裡?你哪裡不舒服?你為什麼會不舒服呢?你怎麼不愛護環境啊,你看看你身上流出的血和你吐出來的髒東西,弄得到處都是,怎麼辦?等會兒誰負責來打掃?還是應該給病人綁好各種生命檢測儀器,馬上送往搶救室呢?

我舉這個比喻,是想讓大家看到,我們的孩子在出現強烈負面情緒時,就像一個需要搶救的病人,家長需要像醫生和護士一樣,先接收這個病人,梳理孩子的情緒就像醫生在搶救室里把病人的生命搶救回來一樣重要。

所以當我們面對一個充滿負面情緒的孩子時:

我們第一個步驟:覺察並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就如同先允許將危重病人先抬進醫院。

孩子通常很難準確的向家長表達他們自己有一些什麼樣的負面情緒,也通常不會用好的方式來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有讓我們失望、不滿等勾起我們情緒的言行舉止時,要覺察到孩子可能已經有了情緒。就相當於醫生覺察到一個危重病人已經被送上門來了。

那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是指要允許孩子可以在自己面前可以有負面情緒反應,甚至當他們說出對他人不敬的話語或者說出想要傷害別人的言語。但是當孩子有真正傷害他人、傷害自己、破壞東西的行為時,應予以制止。就相當於醫生允許病人將自己的癥狀表現出來,才能進一步治療,當病人不堪病痛想要自殺,需要保護是一個道理。

第二個步驟:試著識別孩子的情緒,相當於醫生對危重病人進行各種檢查

家長學習試著識別孩子的情緒既是良好溝通的開始,又是幫助孩子自己識別自己情緒、自己管理自己情緒的開始。

那如何識別和發現對方的情緒呢?

——看姿體語言:他捏著的拳頭,他擰自己的衣角,他向後退,他不願意抬頭看我,他左顧右盼,他低著頭等等,這些姿態在向我表明什麼情緒呢?

——聽孩子說話的語氣和表情:聲音很低沉無力還是大聲嚷嚷,是滿臉通紅還是眼神空洞,是淚流不止還是咬牙切齒,這些語氣和表情又代表他有什麼情緒呢?

——聽孩子說的內容:他說這個話是他的本意嗎?他想要表達的是什麼?這說明他現在心裡有那些情緒呢?

大家可以去仔細研讀那些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的繪本、影視作品,就能發現,不管家長和孩子最後選擇了何種方式來處理情緒,但在這之前,家長一定是通過孩子的言行舉止,發現並識別到了孩子的負面情緒。

第三個步驟:標明孩子的情緒,並迅速處理情緒,相當於搶救病人的過程

當我們透過前面的步驟,發現並開始試著識別孩子的情緒之後,我們需要將孩子的情緒向孩子標明出來:

——向孩子說出他們的情緒:你現在很生氣對嗎?你現在很傷心對嗎?你對這個結果很不滿意,對嗎?你對你的朋友很失望,對嗎?你現在非常的緊張對嗎?

——識別之後的處理:

如果

識別到孩子是傷心,說明孩子需要安慰,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

識別到孩子是懼怕,說明孩子需要勇氣,緊握住他們的手給予鼓勵,

識別到孩子生氣,說明孩子需要先消消氣,留給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

識別到孩子孤單,說明孩子需要關愛,坐下來陪在孩子身邊。

第四個步驟:同理型傾聽,相當於醫生採取一些方式來確診病人的疾病

當我們標明了孩子的情緒,家長做出一些處理之後,選擇恰當的時機通過同理型傾聽的方式和孩子溝通,來確定孩子到底產生了什麼情緒,幫助孩子理清思路:

同理型傾聽是我們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之一。看起來非常簡單,只需要每個人都具備的工具——耳朵。傾聽的要求更為簡單——閉起嘴來,少說多聽。但同理傾聽又是非常難的,因為需要我們客觀的了解信息和他人的觀點,是我們尊重對方的體現,所以在聽的過程中,你要放下自己心中的論斷、反駁、攻擊、否認。

1、全心地關注對方。給對方完全的注意力,這會鼓勵對方積極地交流。你需要透過氛圍,肢體語言,神情態度告訴對方,你覺得他們很重要,對他們要說的內容感興趣。

——選一個不易分心,適合交談的環境

——看著對方,有恰當的目光交流(既不給對方壓力,又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專註)

——開放的坐姿,坐直,和對方保持合適的交談位置(例如,和孩子要保持差不多的高度來對話。)

——留意對方「非口頭語言」的信息,例如,對方的神情和肢體語言

2、給對方「我在聽」的信號。讓對方知道我們在用心的聽,沒有被我們打斷的意思。

——使用簡單的口頭表達「嗯」,「哦」,「這樣啊」,「是的」,「我明白了」,「原來是這樣」。。。

——在聽的過程中,還可以時不時地點點頭

3、澄清和詮釋。作為一個傾聽者,我們的基本意圖便是了解對方說的是什麼,但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觀念、標準,經驗不一樣,有時候會干擾我們對他人談話的理解,有時候我們會對他人所談及的內容迷惑不解。在交談的過程中,我們要選擇合適的機會,向對方澄清我們聽到的信息是否有誤,或重新詮釋一下對方要表達意思是什麼。很多時候,透過澄清、重組、詮釋對方的信息,你才發現別人要表達的和你聽到的完全不同。

——常見的澄清方式:「我聽到的是。。。,是這樣嗎?」,「你是說。。。,對嗎?」

——常見的詮釋:「你想表達的意思是。。。」,「你的意見是。。。」,」我可能誤解你的意思了,我以為你要表達的是。。。」

4、同理。同理是真誠的理解、尊重對方的立場、觀點,從對方的立場出發去洞察他們可能有的感受和想法。

——不打斷對方,當對方發泄情緒時,尤其需要耐心的傾聽

——克服忽視、否定、評價他人看法的衝動

——客觀的描述出對方的感受和需求,並向對方求證自己是否已基本理解這些感受和需求

——尊重對方的感受

5、適當的時候,描述出自己的感受,正面表達自己的需求。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對對方的行為或談話內容也會有許多的感受和看法,但只有在我們充分尊重對方,理解對方的前提下,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才是非常安全和有效的。

——簡單明了地表達自己對此件事情的感受(而非建議、思想、觀點)

——正面的表達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立場和需求)

基本上,當一個孩子出現負面情緒這種情況了,家長可以先從前面講到的四個步驟入手,並在恰當的時機應用同理性傾聽的技巧來幫助孩子,就比較容易幫助一個孩子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了。

家長常常不能順利面對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

1、一開始就不能接納孩子可以有各種負面的情緒反應

2、家長只關注造成孩子情緒困擾的問題,想要解決背後的問題,例如跟孩子進行理性分析,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否定孩子的感受,認為孩子的情緒感受沒有任何的價值,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

3、溝通的時機沒有把握好,當孩子不願意說的時候,逼孩子講話。

4、家長不知道如何同理孩子也是溝通失敗的主要原因:

——同理心不是同情心,例如,不是對孩子說,是啊,沒人陪你,你好可憐啊;他們真不應該這樣對待你,在你身上發生的這些事情太可怕了。

——同理心也不是對對方情緒簡單的認可,例如,我知道你很難過,這種事發生在媽媽身上,媽媽也會很難過,你現在對這件事很生氣,媽媽也覺得這件事很讓人生氣。

——同理心是讓孩子知道我們此刻理解他們的心情,感受到了他們的感受。例如,你現在很難過對嗎?我感受到你現在非常生氣,我能感受到你現在很鬱悶。

如何訓練同理心呢?

家長需要經常練習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問問自己從孩子的觀點和角度去看,將會看到什麼,將感受到什麼?

例如孩子害怕鬼,不敢進黑屋子,那麼家長可以想像,如果我是一個孩子,我害怕有鬼,進入黑屋子,我感覺到的是什麼,我害怕的是什麼?

所以,面對第一種情況,也就是當孩子有了負面情緒之後,家長需要做:尊重接納並識別孩子的情緒感受,用同理性傾聽來幫助孩子梳理情緒。

第二種情況:當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時

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往往就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所以家長在面對第二種問題時,一定是先要觀察孩子的情緒反應,如果孩子有負面情緒,應該先按照前面我們講到的步驟和技巧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第二種情況時,常常出現親子溝通方面的障礙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忽略了孩子的情緒反應,而只關注到了問題。例如,有家長經常向我抱怨:我都給他說了要學會分享,要學會輪流玩,人家搶你的東西,要好好說,但是他每次出去還是要跟別人爭搶東西,有時候還要打架,你說我該怎麼辦嘛。這位家長意識到了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相處時,不會分享,還會打架的問題。但是卻沒有理解過孩子情緒方面的問題,沒有理解過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所以每次家長出面解決這個問題,都會造成孩子認為家長只曉得批評自己,為他人說話。

科學的發展,已經向我們證明,只有情緒被梳理好的孩子才有足夠的清晰的頭腦來面對他們所遇到的問題。通常我們會發現,當孩子情緒被梳理好之後,他們遇到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有些問題就不再是問題,有些問題孩子自己就能夠解決了。

當然,有些時候則需要家長引導孩子進一步的思考。所以造成溝通障礙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家長習慣接管孩子的問題,而不會引導孩子思考問題,不知道怎樣將問題拋回給孩子思考。

引導孩子思考,支持孩子自己解決所面對的問題,家長常用到的技巧就是提問,提問是我們在溝通中常用到的第二個技巧。好的提問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打開孩子的思路,並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家可以在牧心之家的微信公眾號里查到與提問技巧相關的文章,很詳細的介紹了提問的方法,大家可以閱讀一下這部分的材料。

今天,我想利用這個時間跟大家分享幾個家長常常在提問時出現的誤區:

1、在孩子的負面情緒沒有得到很好處理的過程中便開始連續的提問

2、家長愛使用「為什麼」等形式反問孩子,為什麼你會這樣做?為什麼你不把作業做了再玩?為什麼你不懂得分享?為什麼你上課會不認真?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題你都要算錯?

『為什麼』這樣的提問方式,在孩子看來,通常都暗含了指責,感受到強大的壓力,一般來說,當我們用為什麼來提問時,孩子都選擇閉口不言,或者找一堆理由來應付。

家長可以用「什麼」代替「為什麼」,

例如,我前面提到的這些問題可以改成,「這樣做的時候你心裡有些什麼想法呢?」,你的作業什麼時候做?你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吃的滿意也讓別人吃的滿意嗎?你上課的時候有什麼方法可以用來提醒自己更加專註嗎?

3、家長在處理孩子問題時,不夠聚焦,常常把孩子的幾個問題拉到一起來說。沒有做到每次主要解決一個問題。例如,你現在上學要遲到,吃飯也慢,寫作業拖拉,睡覺又那麼晚,該怎麼辦?

4、家長在陳述問題時不夠客觀具體,帶有許多個人的看法、評論、成見在裡面。愛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使用「總是」、「老是」這些很籠統缺乏客觀性的詞語,喜歡給孩子貼標籤「拖拉」、「慢性子」、「不專註」、「馬虎」等等

舉例:你做作業怎麼老是這麼馬虎呢?

客觀描述法:我發現,你昨天和今天的數學題,有四五處地方都是因為將運算符號看錯才導致的錯誤,我們一起看看,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所以,我們在引導孩子面對問題時,首先要聚焦孩子的一些主要問題,把這些問題客觀的描述給孩子,再通過啟發性的提問幫助孩子思考。

給大家一個常用的啟發性思考工具——選擇與後果:

通過「如果。。。。你可以說。。。,你可以做。。。?」啟發孩子發現自己面對問題是有許多選擇的,是由許多解決途徑的。

如果有陌生人找你問路,你可以對她說些什麼呢?你可以做些什麼呢?

如果陌生人強迫你跟她走,你可以說什麼?你可以做些什麼呢?

通過這樣的提問,啟發孩子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收集孩子說到的所有可能,而不要評論孩子的任何一種回答。

通過「如果你這樣說了,如果你這樣做了,你會有。。。感受,別人會有。。。感受呢?」讓孩子學習評估自己的方案和選擇,找到最適合的方案。

對這個部分感興趣的同學,歡迎大家參加我們的家長基礎培訓課程,我們會有更詳細的講解和指導。

最後,第三種情況,當孩子出現問題或者犯了錯誤之後

孩子犯錯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極有可能就是因為面對遇到的問題,面對自己的情緒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之後,選擇了錯誤的處理方式而導致的。所以家長在面對前兩種情況時能夠正確的溝通處理,孩子極少會犯非常嚴重的錯誤。

那麼當孩子出現錯誤時,家長的溝通方式與當孩子遇到問題後家長的溝通方式非常接近,只是情緒上的反應程度可能更激勵,以指責、批評、說教、懲罰居多。甚至用暴力性的言語代替孩子應該在錯誤中應承擔的後果與責任。但通常這些負面言語管教只能適得其反,既破壞親子關係,又不利於孩子真正從錯誤中成長。

今天我只分享當孩子犯錯誤後,家長在溝通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如何指出孩子的錯誤,如何向孩子提出期望和要求,但這些溝通只是管教孩子中的一個環節,是用來配合正確管教孩子的一個部分。而如何管教一個犯錯的孩子,我們的家長基礎課程中會又更多講解,歡迎大家關注。

孩子犯錯後,我們如何指出孩子的錯誤呢,或者當孩子表現的不好時,我們如何指出呢,這就涉及到我們溝通中第三個很重要的技巧,反饋與正面要求。

家長需要練習有效的反饋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所面對的問題。

有效的反饋的特點:

——著眼於孩子可以控制的方面

——客觀、具體明確的提出問題

——及時的提出,不拖延

——鼓勵孩子和自己進行雙向的溝通,讓孩子也說說自己在這件事上的看法

——配合孩子解決問題

——著眼未來,不死盯過去

平衡回應:

平衡回應(先提出優點,再指出不足,幫助孩子理解哪些地方需要繼續發揚,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說出積極的方式(先拋開缺點,發揮優勢;強調共同點;對創新和不同尋常的想法給予考慮)

對於你的想法,我最喜歡的是。。。

好處是。。。

長處在於。。。

我覺得特別有幫助的是。。。

——說出疑慮的方式(可把疑慮作為解決問題的機會)

我們可以怎樣。。。?

我在。。。方面仍有保留

有些地方還可以提高,比如。。。

正面要求:

當看到孩子的行為出現一些問題時,家長可以通過正面要求的發生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操作

口頭語言:

1、用「我」開頭的句子來描述自己的情緒,處境和要求。

2、要求的內容要具體明了。

「我希望。。。」「我不想。。。」「我需要你。。。」「我感到。。。」「我覺得。。。」

——「我希望你寫作業的時候,把與作業無關的書籍都放回書架上」

——「我心裡很不舒服,我想和你談談你最近的學習」

——我在和阿姨交談的時候,不想被別人打斷,我希望你能配合。

3、當孩子做到時,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

——現在書都放回書架了,我感覺清爽多了,謝謝你的配合。

——跟你談了如何解決學習方面的問題,我現在心理舒服多了。

——很高興,你能配合,在我打電話的時候,沒有再來打斷我。

合適的肢體語言:

對孩子——和孩子一樣的高度,保持目光接觸,語氣堅定

總結一下,今天跟大家分享了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常常在三種情況下會出現親子溝通問題,我們也提到相對應的三種溝通工具應對。

——在孩子有情緒時,用同理性傾聽

——在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時,可以使用提問的技巧

——在孩子犯錯後,要使用正確的反饋方式指出面臨的問題和錯誤,並正面向孩子提出要求和期望,協助孩子面對自己的問題。

當孩子有強烈負面情緒時,先處理情緒,情緒被處理後,再引導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承擔後果和責任。

今天的微課分享就到這裡,如果大家想要更系統更全面的學習如何教育孩子,歡迎大家參加我們的家長基礎培訓課程,謝謝大家的聆聽!



推薦閱讀:

牧心之家《家長課堂》第四集
「裸奔的投資人之一」架空投資人的架構

TAG:孩子 | 溝通 | 微課 | 課堂 | 牧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