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寺」三個字是康熙寫的
06-16
來源:《天津青年報》記者來到海光寺當年的地址,發現這裡已經全部被現代化的建築所替代。記者對生活在這裡的住戶進行調查後發現,大部分居民對於海光寺曾經是日本侵華時期的兵營了解很多,但對海光寺是康熙皇帝親筆命名卻還是第一次聽說。湘音隨處雁水禪堂景悅龍顏賜寺名天津市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羅澍偉教授指出,清朝初期,天津城南門之外的官道兩旁,河網縱橫,坑塘密布,頗具澤國水鄉的江南風貌,明代的天津八景之一「定南禾風」便是取自海光寺周圍的這片田園風景。如果沒有這片美好的景緻,康熙皇帝是不會光臨此處的,也不會欣然題名。羅澍偉教授說,康熙44年(1705年),一位法名叫成衡(字湘南)的高僧來到天津,見這一帶景色優美,於是就在離南門三里的官道東側修建起一座寶剎,起名普陀寺。因為周圍地勢宏闊,普陀寺顯得格外壯觀、宏偉軒昂,以致這裡香火鼎盛,名噪一時。1719年,康熙南巡時駕臨普陀寺,工於詩畫的成衡和尚對答如流,康熙皇帝龍顏大悅,賜名普陀寺為海光寺。不但賜寫了匾額「隨處湘音」,而且賜給了海光寺兩副對聯,一副是「香塔魚山下,禪堂雁水濱」,另一副是「水月應從空法相,天花散落映星龕」。平橋積雪綠楊夾岸寺周美景甲津門上有所好,下必趨之。皇帝的青睞著實為海光寺帶來了好運,以致官商紛紛捐金,對海光寺進行大規模修繕和擴建。擴建後的海光寺不但殿宇弘敞,而且圍繞海光寺半里處開鑿兩道水渠,這就是海光寺的內河與外河,河邊植柳萬株。兩河向北通護城河,東南通賀家口,向南有水閘控制導入海河潮水,內外河缺水乾旱時就從外引水,內外河漲水時就排放出去。海光寺成名後,其周圍的環境也大為改觀。當時的「津門十景」中,有所謂「平橋積雪」,即指寺北的一座西平橋雪後景觀。一場大雪過後,通往西平橋的路面與橋面之上鋪滿了厚厚的積雪,踏過橋面的幾行腳印延伸入寺中;一些飛鳥駐足在廟宇的屋檐之上,寄希在寒冷的冬日找到果腹的食物。平橋積雪為冬日寺院的特有景象,一時傳為津門佳話。寺南建有南平橋,通向周圍百餘村鎮;寺西北角橋下通官道,橋頭有草屋數座;橋南綠楊夾岸,掩映紅蓮,春夏遊人,人頭攢動,所以這座橋被稱為歡喜橋。傳說,當時海光寺周圍還遍植葡萄,所以也稱海光寺為葡萄寺(學者懷疑為普陀寺之音訛傳)。1736年,乾隆路過天津時,為海光寺親筆題寫匾額,之後又陸續為海光寺寫下了大殿額「普門慧鏡」,大殿對聯「覺岸正光明如水如月,法流大自在非色非空」;御書樓聯「春物熏馨含慧業,名禽婉轉入聞思」。海光寺因此聲名更隆,時有高僧前來。外敵入侵寺中籤約屈辱條約污寶剎為這處風景絕佳的佛門聖地帶來屈辱破壞,乃至萬劫不復之厄運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的侵華。咸豐八年(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軍攻佔大沽炮台,聯軍兵艦沿海河上行,於26日到達東浮橋,並盤踞於三岔河口一帶,清軍在海光寺外紮營。咸豐皇帝大驚,急忙派出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趕往天津查辦。桂良和花沙納到天津後,見海光寺建築華美,陳設精良,且周圍有清軍駐防,於是選定在海光寺樓先後宴請英、俄、美三國公使。當時俄美兩國因為急於得到好處,條約很快議定,而英法自恃大軍壓境,態度極為蠻橫,甚至拿出自己擬好的條約56款,逼二人簽字,而且一個字也不讓改。英國公使額爾金威脅再不簽訂條約,將帶兵北上進攻北京,清政府只得讓步。6月26日,中英《天津條約》在海光寺簽字,額爾金在來海光寺時,竟然帶著30多乘轎子,荷槍實彈的士兵500多名作為衛兵,英國的各級官員數十人,吹吹打打進了海光寺,將海光寺的院子都擠滿了。第二天,法國公使也帶來了200多名士兵耀武揚威地前來,美俄兩國雖然沒有這樣蠻橫,但也照樣盛氣凌人。從這時起,海光寺變成了中國近代史上國家備受凌辱的見證,海光寺也因此得了一個諢名——簽約寺。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再次攻陷大沽,並佔領天津城,聯軍在河北望海寺設北營,城南海光寺設南營,這是海光寺第一次被外國侵略軍佔領。咸豐十一年,聯軍才因《北京條約》的簽訂和天津開埠,悉數從海光寺撤出。八國侵華蕩平廟宇古寺慘遭滅頂災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開始重視國防的現代化和加強京畿防務,決定購置外洋軍火機器,在天津設局製造。同治六年(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把購辦的蒸汽機、化鐵爐、和旋床等設備安置於海光寺周圍的新建廠房內,作為天津軍火機器局的分局,稱為西局,主要製作槍炮並為東局機器做修配工作。史書記載:西局有八廠,共屋百餘間,環于海光寺外。海光寺最後一次接待要員是在光緒十二年(1886年5月),主持海軍衙門的醇親王奕奉慈禧懿旨巡視天津、大沽及煙台、旅順等海防,設于海光寺周圍的西局為重要參觀點之一。全寺在醇親王到來之前只因年久失修,椽梁油漆脫落,殿內進行一些粉刷修飾,院落之間施置以格板,就成為了醇親王的臨時行轅。可見,當時的西局工廠並未對海光寺的主體建築造成破壞,對寺廟的保護還是非常重視的。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的侵華使海光寺遭到徹底破壞。在1900年7月9日,日軍在俄、美、英軍的配合下,將海光寺佔領,廟宇全被毀壞。從此海光寺徹底消失,片瓦不存,僅餘一條被外國人命名的海光寺大道(今西康路),以及一口富有傳奇色彩的大鐘。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曾深受康熙喜愛的八阿哥胤禩,是如何一步步被康熙所厭惡的?
※李方儒:大陸十年做不出《康熙來了》
※歷史上康熙傳位給誰
※《康熙教子庭訓格言》(二)
※陳漢典:蔡康永曾說把《康熙》交給我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