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曾國藩:突出優勢 揚長避短

人無完人,無論你在社會、家庭、工作中扮演何種角色,人人皆有不足與缺點。曾國藩身上也有缺點,但他的聰明之處在於,懂得揚長避短。我們該如何取長補短,以長制短呢?

曾國藩本是一介書生,書生用兵,擅長策劃謀略,布置全局,但若直接帶兵打仗,免不了瞻前顧後,貽誤戰機,局限性不言自明。他身邊的人對此多有共識。幕僚周騰虎就曾經向他指出了這一點,李鴻章也當面直言。

對曾氏儒緩毛病最為不滿,常常毫不留情批評的則是左宗棠,其在給兒子的信中說曾氏「滌相於兵機每苦鈍滯」。這「鈍滯」的出現,其源出在「儒緩」。對於自己的缺點,曾氏心知肚明,所以凡遇到重大惡戰時,避免親臨前線指揮。

如最激烈、最殘酷的安慶爭奪戰,曾氏不去前線帶兵,只制定戰略,把控全局。他說:「歷年以來,凡圍攻最要緊處,親身到場,每到敗之,屢試屢驗」,最終該戰取得了勝利。而在1863至1864年湘軍圍攻天京的關鍵階段,曾氏也堅持不親赴前線,直到攻下天京,才前往善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懂得取長補短,以長制短方乃制勝之道。

曾國藩日記:

曾國藩手跡原稿影印(咸豐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核心提要:在後院乘涼,與少荃久談,至二更三點始散。論及余之短處,總是儒緩,與往年周弢甫所論略同。

唐浩明評點: 李鴻章說曾氏的短處在儒緩

時值盛夏,天氣酷熱,曾氏與李鴻章師生二人夜晚在湘軍老營新駐地安徽東流縣城納涼。談到老師的短處,學生李鴻章直言「儒緩」。儒緩是什麼意思?曾氏有一篇以「儒緩」為題的讀書筆記,專談此二字。

文中說:「《通鑒》涼驃騎大將軍宋混曰:『臣弟澄政事愈於臣,但恐儒緩,機事不稱耳。』胡三省注曰:『凡儒者多務為舒緩,而不能應機以趨事赴功。』」據胡三省的解釋,是因為儒家學派的人辦事多緩慢,不能當機立斷、臨機處決,故而容易喪失機遇。儒家信徒們的這種應事緩慢,就叫做儒緩。

曾氏好性理之學,自是儒家這個體系中的人,又自認「性魯鈍」,所以曾氏身上「儒緩」的毛病最為突出。他對自己的這個毛病也有認識,曾經也對兒子說過:「行軍本非余所長,兵貴奇而余太平,兵貴詐而余太直。」他雖認識到了這一點,但要改變卻很難。他的仗打得艱難,用兵儒緩,應該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話說回來,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短處之所在,但同樣也都改變不了,這大概就是俗話所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曾氏身處這樣的位置,能夠聽得進別人的批評,正視自己的短處,也就不容易了。

————————————————

推薦閱讀:

曾國藩——磨礪性格天地寬(摘錄)
幫你讀《曾國藩:野焚》|政商必讀|曾國藩宦海歷程(中)
我不信邪,但我沒事就愛瞎琢磨,嗯我叫曾國藩
曾國藩, 也有困窘時
既生左,何生曾--曾國藩左宗棠恩怨3

TAG:曾國藩 | 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