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元朝 翁森《四時讀書樂·春》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譯文】 枝頭上的小鳥活潑可愛,都是我們的好朋友;花朵飄落水面,任意漂流,都是一篇篇如詩如畫的好文章。
【出典】 元朝 翁森 《四時讀書樂·春》
註:
1、 《四時讀書樂·春》 翁森
山光照檻水繞廊, 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惟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 綠滿窗前草不除。
2、注釋:
《四時讀書樂》:著名組詩,表現春夏秋冬四季的讀書情趣。這是第一首。
檻:欄杆。
舞雩(yú):雩,古代求雨的祭禮。祭天求雨之處,有樹有壇,雩祭時有歌舞,故稱舞雩。
蹉跎:光陰白白地過去。
韶光:美好的青年時代。
3、譯文:
陽光照在堂外的欄杆,流水淙淙繞著長廊流過,乘涼歸來的人們,沐浴著春風送來花香,一邊走一邊吟唱著詩歌。停在枝頭的鳥兒,那是伴我讀書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啟發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蹉跎歲月,人生只有讀書是最好的事。讀書的樂趣是怎樣的?好比綠草長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4、翁森,字秀卿,號一瓢,浙江仙居縣雙廟鄉下支村人。生卒年月不詳。
南宋亡,翁森立志不仕,隱居教授。元至元年間,建安洲書院於縣東南二十五里得崇教里(翁的居所),以朱熹白鹿洞學規為訓,堅持以儒術教化鄉人。從學者先後達八百多人。元代廢科舉,鄉里人甚少攻讀,學風日下,本縣地處窮僻,文化尤其日衰,經翁森的力挽,耕讀之風又「彬彬稱盛」。翰林學士陳剛中曾為之作《安洲鄉學記》。
至元二十四年(1287),道士翁道全於縣東南三十五里建葆真書院,翁森為之作記,所著有《一瓢稿》。內《四時讀書樂》一文,膾炙人口,被選編入民國時期的初中國文課本。墓在下支村下翁山。清道光十四年(1888)秀才王玉、王鶴年重修,程章作碑記。
5、《四時讀書樂》的主題雖然是勸學,卻沒有那種世俗的讀書做官、光宗耀祖的腐朽思想。它宣揚的是讀書的高雅情趣,不以功名利祿為引誘。它把一年四季都視為讀書的好時光,勉勵人們勤奮讀書。
《四時讀書樂·春》這首詩表現的是春天讀書的優美情趣。春光照耀,春風送香,鳥兒歌唱,落花、流水,在這美好的春光里,讀書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啊。
翁森的《四時讀書樂》是一首歌詠讀書樂趣的詩,雖是勸學,卻不以功名利祿為引誘,宣揚那種世俗的讀書做官、光宗耀祖的腐朽思想,而是側重於描述讀書的閑適優雅,意境美優美,格調向上,是一首流傳較廣的勸學詩,全詩以四季的景色襯托讀書之樂。
夏天,新長出來的茂竹垂壓著屋檐,屋子四周種滿桑樹,傳遞出主人高雅的情趣。書齋安靜敞亮,燦爛的陽光照進書齋,使詩人的心更安詳。夏日晝長夜短,正是讀書的好時光,閑暇時還能聽聽蟬兒在樹上的鳴叫;夜晚讀書時,燈花一節節落下,還有點點螢火蟲飛入帷帳,將夏日的景物與讀書氛圍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幽雅中傳遞出情趣。北面的窗戶下閑適地躺著,涼風習習,安靜中充滿愜意,就像遠古羲皇時代的人一樣逍遙自在。原來炎炎夏日還有這樣安靜而美好的讀書樂趣。尾聯用優美的境界來傳達讀書的樂趣,讀書的樂趣是無窮的,就像淋浴著煦暖的南風。
全詩著眼於「雅」,景雅、齋雅、趣雅、事雅,這些雅事都圍繞著「讀書」,讀書是眾多雅事中很有情趣的事情。讀書的樂趣來自於品味,只要讀出趣味來,四季都是讀書天。寒來暑往,冬去春來,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天,湖光山色、花香蕩漾;夏天,茂林修竹、綠意盈窗;秋天,明月霜天,萬木蕭疏;冬日,大雪壓廬,梅花傲雪,清茶一壺,圍爐而讀。每個季節讀書都有其獨特的雅趣,情景交融,情趣悠長。
6、到台灣故宮博物院看畫,心裡還記著宋徽宗的《臘梅山禽圖》,宋徽宗在畫里用美麗飄逸的瘦金體題著淡淡的詩句:
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
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說他願意一輩子醉心於畫畫,也不願意做皇帝,皇帝是白頭的工作;而藝術是千秋的志業呀!
走在至善園安靜的小徑上,突然,有一個陌生的小男孩沿著小徑奔走,逢人就說:
「白孔雀開屏了!」
「白孔雀開屏了!」小男孩一路叫,一路笑,沿路與人分享他發現的喜悅。
識與不識的人,聽見這個消息,都隨他往至善園角落的鳥園走去。
我隨著小男孩走到鳥園,果然看見了白孔雀美麗而驚人的開屏。令我更為驚奇的是,不只一隻白孔雀開屏,而是兩隻白孔雀同時開屏,還有另一隻碩大的藍孔雀也開屏了。
三隻孔雀在不算寬敞的鳥園中,一起張開了動人的尾羽,閃著光芒的尾扇在園中抖動,更使人感覺到春日的喧嘩與春情的萌動,但旁邊的幾隻母孔雀不為所動,靜靜地、埋著頭吃著槽中的飼料。
白孔雀與藍孔雀的開屏,有著驚人的美,使我斂容肅立,心裡突然浮起一個念頭:「是園中的孔雀為美?或是畫里的花鳥為美?自然中美的實質或藝術中美的實質是一致的嗎?自然美與藝術美是不是同一個品質?」
去眉眼盈盈的地方
這使我一邊欣賞孔雀,一邊深思。
一個無法在自然中探觸到美的人,是否能具備藝術欣賞的眼光呢?
一個對生活之美無感的人,能不能在創作中找到美呢?
一個人可不可能欣賞孔雀開屏又吃孔雀肉呢?
一個人能不能一邊寫詩作畫,一邊焚琴煮鶴呢?
這些問題的答案應該都是否定的,因為生活之美、創作之美、自然之美、藝術之美都不是獨存的,而是同一品質的。
先是看見了孔雀的、花鳥的美: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再看見了草坡上的野草與昆蟲皆美:
除之不盡,愛之可也。
接著看見了怪石與荊棘,各有各的情境:
花若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抬頭遠望群山,低眉俯看流水,一靜一動,一剛一柔,一猛一媚,一仁一智,正是人生之美的飛梭,織成一片錦繡。
水是眼波橫,
山是眉峰聚,
擬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
我要去眉眼盈盈的地方,去看那美麗的山水,山水正以眉眼和我對語呢!
這世界上並沒有必美之地,文學藝術家因此要鍛煉看到什麼都能映現出美麗的心影,打開心眼去看見美的境界,並不斷去追尋更高遠之境。
美,是同一品質
我喜歡錢穆先生說過的一個故事。錢穆青年時代有一天路過山西的一座古廟,看到一位老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的一棵枯死的古柏。
錢穆好奇地問:「這古柏雖死,姿勢還強健,為什麼要挖掉呢?」
老道士說:「要補種別的樹!」
「補種一棵什麼樹呢?」
「夾竹桃。」
「為什麼不種松柏,要種夾竹桃呢?」
老道士說:「松柏樹長大,我看不到,夾竹桃明年就開花,我還看得到。」
錢穆先生聽了,大為感嘆,他說:「『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叢林的開山祖師,有種夾竹桃的嗎?」
錢先生常以此勉勵門人,做學問的人不要只種桃種李種春風,還應該種松種柏種永恆。
文學家、藝術家不只是學問家,心地高遠能望見松柏,卻也能欣賞夾竹桃開花的美麗。
美,是同一品質。
智巧兼優,心手雙暢
我從前練書法的時候,常到台灣故宮去看歷代書家筆墨,感覺到書家的筆墨之美與山水自然的美渾然相通:蔡邕的字有如初耕耘的田園,懷素的狂草像是奔向大海的河流,歐陽恂的書帖是秋天的樺樹林,王羲之的行書則是清風出袖、明月入懷,顏真卿的楷書是夕陽下的青草,宋徽宗的瘦金詩帖仿若蝴蝶飛入竹林……
一個完全不認識字的人,也能貼近那種剛健與婀娜;正如一個第一次張開眼睛的人,會被河山的壯闊與柔媚感動。
我特別喜歡唐代的書家孫過庭的《書譜序》,裡面寫書法的文字曾使我吟誦再三:
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 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搞之形,或重若奔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
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崖, 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
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一畫之間,受起伏於峰杪, 一點之內,殊衄挫於豪芒。
天呀,這是多麼美麗的文字!我在故宮的展覽室繞室三嘆!
平面的書法,一下子懸針垂露,一會兒奔雷墜石;大鴻與鸞鳳飛舞,野獸與蛇蠍驚駭;站在最危險的高峰絕壁邊上,有時重得像奔跑的雲,有時輕得像蟬的翅翼;舒展的時候如泉水注流,頓挫的時候安頓如山;纖細時像初升的月亮跳出山崖,瀟洒時又像眾星列在星空;這種與自然相應的妙有,不是光靠力量運作就能成就。
可以說是智慧與巧妙都達到優異的境界,心手相連暢達無礙,一筆一墨不是無中生出,而是必然的存在;在一筆一畫一點一墨之間,像是在山峰樹杪之巔,在毫芒的細膩之處……
永遠抒情的心
我喜歡這書帖,是看到了藝術與自然之間的緊密相連,文字與藝術的竅門不就在這裡嗎?
像是一隻開屏的白孔雀,突然展翅,飛入了畫圖之中。
也像是一隻圖畫中的竹鳩,突然飛到我們的眼前歌唱。
我在冊頁中讀到的美,在自然中,我也見及。
我在捲軸里發現的情意,在生活里,我也體會。
我看一筆的乾坤,也看萬象的神奇。
我觀一畫的盎然,也觀萬物的生意。
文學家的心是無礙的,他出出入入,入而體會白孔雀之心,出而看見白孔雀的美。
在某些特別神秘的時候,我們象形、轉注、假借、會意,把心境凝注於紙,那一刻,就像白孔雀開屏。
在我們生活的四周,充滿了美好,也充滿了情意;在我們生命的歷程,充滿了生生之機,也充滿了洋洋之趣;那是因為敏銳的品味使一切普通的都變為美,進而使心性變得神奇、浪漫、古典。我的文學、我的創作,正是根源於這敏銳的品味。
近年來,我隨手寫下創作的感想,先後完成了《玄想》、《清歡》,現在把這本書定名為「林泉」,對我而言,創作正如林間湧泉,是天然的,可以無量湧出;是清澈的,可以無限暢飲。
我相信、現在乃至未來,文學家可以書寫都會、機械、電子、科幻,以及人性的灰黯和糾葛,但在我的心靈深處,永遠有一道清泉在密林中湧出。我始終相信,文學的終極是在走向道、走向自然、走向真情與摯愛,走向一個更超越而高遠的世界。
文學,是溫柔的心,浪漫的美,完滿的感性,永遠的抒情……(林清玄)
7、讀書愉悅於身心,讀書情趣於生活,讀書沉幻於浪漫,讀書忘卻於感傷,我崇拜讀書,因為我崇拜他的力量。――蒙特麗亞
讀書的時光是最美最愜意的。就像心陌中的那一抹暖陽,和煦地照在心田,讓所有的過往都浸染了陽光的味道,令我們的心情變得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使寒冷的冬天不再蕭條,不再沉寂。當夜深人靜時,執一卷黃書,聞一縷書香,泡一壺茗品。在書海中,聆聽作者用心寫下的竊竊私語,感悟那用筆敲響的歲月回聲,一任那思緒隨之共舞,細說離殤,就像聽一支悠揚的仙曲,那浸染了唐詩宋詞元曲的韻味,真是人間最美的一段夢境。縱使沒有古時「紅袖添香夜伴書」的場景,也已讓人為之心醉。
讀書是連接歷史的纜索,是跨越時空的隧道,是傳承智慧的雲梯。在書中,可以讓人們領略到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和歷程。在書中,可以讓人們領略到秦的張揚、漢的艷麗、唐的繁榮、宋的婉約。在書中,你可以隨辛棄疾馳騁沙場,破陣殺敵;可以陪柳宗元戴笠乘舟,寒江垂釣;可以與唐伯虎放棄功名,切磋畫技;還可以和李清照對茶當歌,填詞賞曲;也可與莫言靈魂約會、一同探討豐乳肥臀。讀書會讓你覺得人生就像一幅水墨丹青的山水畫,凝重中蓄含著精彩,雄渾中醞釀著燦爛。
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還是讀書滋味長;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邵華老,人生唯有讀書好」。人們與書結緣,便有了文化的底蘊;人們與書相伴,便有了縷縷書香。人們與書共語,便有了吐字若蘭。當我們讀到盡興處,會手舞足蹈,眉飛色舞;當我舞讀到悲傷處,會黯然傷神,獨自流淚;當我們讀到激昂處,會信心百倍,揚帆前行;當我們讀到失意處,會感嘆人生,逝水年華。讀書給人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猶如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所寫那樣。
讀書讓我們「漫卷詩書喜與狂」;讀書讓我們「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讓我們「書中自有黃金在」;讀書讓我們「勤學苦攻把名揚」。朋友,讀書的好處不勝枚舉,此時不讀,更待何時?誠然,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書的種類也日漸繁多,圖書、電子書、語音書五花八門。這就需要我們有選擇地予以精讀、閑讀、痴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讀書,就像心田上的一抹陽光,讓心花悄然綻放,五彩斑斕。
8、脫離了冬的束縛,淋浴在春日燦爛的陽光里,春風拂面,攬一卷書,那是件美好的事情。
綠葉渲染了書的封面,鳥鳴打開書的扉頁,從書中那些淡淡的文字中,似乎能夠更多地聞出春的氣息來。春是一個陽光明媚的詞,讀書為這個詞,加進了芳香。春天讓人遐想,令人憧憬嚮往,那種美麗的心境,更適合讀書。春天是希望的季節,也是讀書的好日子。
春日好讀書。春天裡讀書,讓人感到心曠神怡,有著別緻的感覺。春來好讀書,這是春天賦予我們最好的賜予。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又是一年美好的開端。面對春色滿園,和煦春風,在春天裡讀書,奏響了一年之中奮進的序曲,撥動了心中最美的心弦。
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詩句歌頌著春天的美景,並且含意深刻,勸告大家要努力讀書學習,在書海中求知,因為書中也有萬紫千紅的春色。詩人不僅僅是在享受春光的美好,更是在享受讀書的樂趣。
春暖花開,風和日麗。在陽光下捧讀,使閱讀成為了一種習慣,是寫在春日最重要的內容。閱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姿勢,尤其在春光里,這在成長。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光明媚,也是讀書效率較高的大好時節。《四時讀書樂·春》:「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珍惜光陰,人生只有讀書是最好的事。讀書的快樂是無窮的,好比春色中的綠草長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春日時節,書香滿懷,有著別樣的詩意。春讀書,興味長,捧著書本走出去,呼吸新一年的空氣,會渾身舒暢。坐在陽光之下閱讀,置身於燕語呢喃百花香中,俯仰之間便會覺得擁有天地,使人心曠神怡,身超物外,這便是閱讀的力量。
春天如此美麗,如此心曠神怡,春光明媚正是讀書時,沉醉在書香里,盡情地享受春日裡讀書的樂趣。讀書吧,難得春光好時節。(張宏宇)
9、春暖花開,垂柳綻綠絲,草木吐新芽,一切生機勃勃。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來了,同時到來的也是一個最佳的讀書時節。迎著春天的草長鶯飛,帶著一本書,在自然中沉醉,任春風拂面、燕舞鶯飛,任花兒的芳香和手中的書香激活我們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
春日裡讀書是很愜意的享受。閑暇之餘,或坐在敞亮的陽台上,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泡一壺荼,捧一冊書;或去郊外擇地而坐,打開書本,慢慢地翻閱,任心隨意馳騁,享受這人生賦予的美好時光。"至樂無如讀書",明媚春光里,書香盈盈,一種聆聽生命拔節的快樂洋溢心頭,這是一種智慧之樂,和美之樂,催人奮起。"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寥寥數語,唐代詩人劉昚虛精闢地詮釋了春日讀書的底蘊和美妙,說出了在親近自然的閱讀中那份難以言表的收穫和快樂。
尤其喜歡在春光融融又靜謐的野外讀書。回想春日讀書的經歷,頗有一番感受在心中。學生時期,我寄宿於學校,校園後面有一大片農田。每當油菜花盛開時,一片燦爛金黃簇擁著我們教室,春風吹過,親切而熟悉的馨香撲鼻而來,輕輕地閉上眼睛,做一下深呼吸,讓人心曠神怡。在那春天裡,我常帶著一本書鑽進油菜花叢中,置身那流光溢彩的花海中,和著清新的風,聆聽著蜜蜂的嚶嚶嗡嗡,讀一些語文課本上的優美的散文、閑適的隨筆、抒情的詩歌。情到深處,自然而然地為之感同身受,先哲教誨;智者對答,愉悅或傷悲,激越或慨然。。在那裡,我崇拜愛國詩人屈原;敬仰高爾基《海燕》的誕生;陶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的人生佳境;欣賞蘇東坡坦蕩磊落、光風霽月的高尚人格……淺吟低唱中,這些質樸平和的文字頃刻間化作習習春風,潺潺溪水,錚錚的樂曲。也好似喝了一杯暖心的茶,給人溫馨,心兒感到特別明亮、潔凈,於是,我的心也像那鋪天蓋地數不清的絢麗的油菜花兒,在無憂無慮地開放著,讓我從小就對生命的美好和自然的賜予充溢著感激和滿足。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寸陽分陰須愛惜,休負春色與時光……"春日讀書的況味於我來說是這樣的情趣盎然,這樣的親切溫馨。手執一卷書,行走在春天的美景里,抬首之間便會品賞到草木蔥蘢鳥語花香的自然氣息,放牧心靈返璞歸真。於是,我常常會在裊裊的柳條下,或潺潺的春水邊,或軟軟的青草地上去讀一本好書,沒有城市的浮躁,沒有人群的喧囂,只有小花、綠柳、青草、蝴蝶、陽光、白雲、清風,還有那書卷的芳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生機勃發的春天正是讀書的好季節,沐浴著柔和的春陽,享受著拂面的春風,一派書香做知己,聆聽詩性和春光的律動,人生從此便會多了一份純真和豁達。
10、宋代歐陽修《讀書》:「古人重溫故,官事幸有間。乃知讀書勤,其樂固無限」。道出讀書學習快樂無窮的心聲。明代于謙喜愛讀書,認為讀書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元代翁森《四時讀書樂》(春、夏、秋、冬)春:「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夏:「修竹壓檐桑四圍,小齋幽敞明朱曦。晝長吟罷蟬鳴椅,夜深燼落螢入幃。北窗高卧羲皇侶,只因素稔讀書趣。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秋:「昨夜前庭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不覺商意滿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清。床前賴有短檠在,對此讀書功更倍。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豐 縞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四壁圖書中有我。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借四時事物、景色,抒發讀書感悟到的快樂,趣味盎然,把讀書情趣表現得淋漓盡致。清代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從反面表現了讀書給人的身心愉悅。
民國熊伯伊《四季讀書歌》:「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寸陽分陰須愛惜,休負春色與時光。夏讀書,日正長,打開書,喜洋洋。田野耕耘桑麻秀,燈下苦讀聲朗朗。荷花池畔風光好,芭蕉樹下氣候涼。農村四月閑人少,勤學苦攻把名揚。秋讀書,玉露涼,鑽科研,學文章。晨鐘暮鼓催人急,燕去雁來促我忙。菊燦疏籬情寂寞,楓紅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無成空自傷。冬讀書,年去忙,翻古典,細思量。掛角負薪稱李密,囊螢映雪有孫康。圍爐向火好勤讀,踏雪尋梅莫亂逛。大好年華莫虛度,一載寒窗一舉湯」。明快的節奏,優美的語言,正是由讀書領悟到的快感,發自內心喜悅的真實寫照。(文:宋增戰)
11、《四時讀書樂 》中的《春》里描繪了春天讀書的適意:「山光拂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在花香,鳥語里,在正當時的時候讀一本正對心思的書,還有什麼比這更其樂陶陶的事情呢?在閱讀里,春華相隨,綠草蔓生,書頁間搖曳著新芽初綻的樹影,偶而有裊裊的花香傳來,不正是古人嚮往的「紅袖添香」?我雖是女子,也迷愛美麗芳華,愛那紅袖拂去我長久閱讀帶來的倦澀。 這時候泡一杯花草茶,看那些舊時的花朵緩緩復甦,在水中重新回到那個已經逝去的春天,帶來些同樣陳舊的故事,在染了花色的水裡蔓延開去……偶而從書中抬起眼,端起水,看窗外藍的天,吃盛在玻璃碗里的新做的糖山扎,糯糯,甜甜,微微的酸。心裡默念著那些心儀的文字,當做背誦,亦當作對那個寫字人的唱和。
而在春夜裡夜讀,也是很適意的事。清寂的光陰里,握一杯淡茶在手,當做暖手的爐,當做驅散倦意的錐。而書和茶均是需要細品的,茶香縈繞舌際之時,書香亦擁鼻侵襟。
琥珀色燈光下觸手的書頁細膩溫婉,似美人的肌膚,一寸寸的拂過去,落到了心裡,發出一聲輕嘆,入目的字也成了一道逶迤的風景,橫看成嶺側成峰。夜深了,感到有點餓,就剝開一塊米糕吃,鬆軟的一咬就掉很多的沫子,只好起坐,離書遠點,怕沾上油點,那樣的話,也許這本書會被我扔掉,對書的潔癖使我古怪了,因為我從不答應別人借書的請求,甚至冷淡的拒絕過。與其看自己的書破損的回來,不如先拒絕為好,時間久了,朋友們也就習慣了。因為在別的方面我是隨和和慷慨的。不借書給人,也不去借書,我不喜歡那種在手裡傳來傳去的書,沾著油腥味,即便書表面是清潔的。對書,我是個男人,很獨佔,不容許有別的人親近。在書架前一本一本的看過去,竟有帝王看自己的後宮佳麗三千的眼神。
喜歡有素樸封面的書,厚沉的書頁,清淡的字閑閑的卧於其上,似一位學養深厚的長者,氣定神閑的談古論今,喻淵博於沖淡之中,喻驚濤於無聲處。而董橋的一篇文章的題目《最後,迷的是裝禎》道出了愛書人的心聲,而他在文中說:「書痴先生是只買要讀的書,繼而收買想讀的書,再則立心讀遍存書,最後捧回家的全是些裝幀美麗的老書,就算讀不懂書中的絕種文字也硬要買來玩賞,我想我快進入第四期書痴了。」我不知道自己是第幾期書痴,但卻是以對所愛女人的心看我的書,要求品貌,要求氣韻,與之相對也求一份眼中的愉悅和默契。
偶爾會從書頁中遊離,看書桌上那隻翹著二郎腿,穩穩的坐在一疊書上的小牛,看青燈下呈紅褐色的桌面一池深水般的靜默。想起董橋的那些文房器玩:楠木做的文房器玩,濃郁的書卷氣,是清甜的村姑,像周養庵在真如寺廢墟破屋前遇見的女子,「女子方櫛,聞聲握髮出,面黃而好」;杏廬先生照價轉讓給他的楠木帖盒,深深愛了三十九年還在愛:老田黃的蜜色,老沉香的輕盈,把江兆申先生給的那幾疊詩箋藏在匣里便淺嚐藏嬌的甘暢;蘭石古琴臂擱也是上佳的楠木,金光水紋柔得浪蕩,敷上一層歲月的包漿,彷佛櫛發的村姑竟然熟成了綰髻的少婦。而在董橋的《故事》里那些隱逸在一件件書房文玩之後的滄桑舊事,更是向你展示了一幅幅浸透著馥郁書香的旖旎畫卷。插圖的精緻讓人如睹真物:帶著消魂暗香的花梨木浮雕梅花筆筒,和南社詩人一樣的清雅標緻;竹色殷紅,扶風而立著敦禮嫻雅的班婕妤像竹臂擱;沉鬱穩重的乾隆榴開百子硯;還有懸於壁上,可當做臥遊的潘素的《岸容山意》,陸小曼的《晚渚輕煙》;可當做一縷輕風的袁寒雲的書扇,清貴裡帶著一絲棲鴉無愈的寂寞:盡日簾櫳不上鉤,黃昏過了未梳頭;初燈殘夢正當樓,明月不知何處有?閑身安得此中休,那堪臨去幾回望……
倉促的時代讓這些清俊的唐人詩意,宋人詞意已成殘山剩水,可我還是願給自己的心靈留下一方靜謐的空間,默默和這些文字溫存,也願給自己的身體留一個舒服的空間盡情的享受與書相對的時光。那些價值昂貴的文房器玩是我等小民無緣擁有的,我要的不過是一間潔凈的小屋,深棗紅色的地板,同樣色系的書架,書桌,放著我喜歡的書和心儀的小物事,沒有多少銀子就攜回來,可卻是自己真心的喜歡,一個柔軟厚實的蒲團,可以讓我隨意的盤踞,一扇明亮的南窗有寬闊的外飄,可以放上一案古樸的茶海,案上的紫砂壺飄散著裊裊的茶香,而我也喜歡在讀書的時候,清潔自己的身心,穿著柔軟可心的家居服,在不喝茶的時候就在手腕上點一點淡淡的花草香型的香水,喝茶的時候就在手腕上帶一串自己喜歡的小飾物,給自己溜號一個小理由,也為了更精神的投入戰鬥:))
在閱讀中老去了,和我的書一起,在人生的黃昏,也是這樣的一個春天,我搬出那些發黃的書冊,在明媚的陽光下撿讀。書頁翻動的當兒,我聞到自己在歲月的每個季節留下的氣息,隱隱看到上面自己手撫摩的痕迹已流露出凝厚的光熠,象貼身佩帶的玉器上沉實潤亮的包漿……
酒肉歲月太匆匆,書墨情懷始終是內心的青山綠水。
12、不經意間,已經到四月底了,春天像一個在旅途中急於回家的少年,腳步急急匆匆,文人墨客讚美他的文章詩詞還沒有寫完,他已經走遠了,只留下矯健的背影……
「人間四月芳菲盡」,不錯的,桃花、杏花、梨花……各種鮮艷的花朵相繼完成了使命,紛紛墜落枝頭。「落英繽紛」,構成一個夢幻世界。凋謝的花瓣似一隻只活潑可愛的彩蝶,又似一隻只辛勤的小蜜蜂,在微風的吹拂下,做出最後一個美麗的舞姿,落入母親的懷抱,悄無聲息。
對於落花,文人墨客自古有三種情感:讚美、惋惜和悲嘆。讚美落花的詩詞佳句有很多,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詩詞以讚美的筆調寫道:樹枝上美麗的禽鳥,也是我們的好朋友,值得親近;花兒飄落在水面的情景,其實都是像一篇篇好文章,值得我們欣賞。多情的落花委託黃鸝向春天囑咐什麼呢?讓我們閉上眼睛遐想一下吧:「花褪殘紅青杏小」,凋謝的花隨風飄落,青杏鮮桃已經掛滿了枝頭,經過一個暑夏陽光的孕育,雨露的潤澤,到秋天滿樹碩果飄香,該是一幅多麼富有詩情畫意的夢幻場景啊!
當然了,花開花落是自然界常見的現象,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面對落花,聯想到春天的消逝,聯想到人生的變易,止不住產生一種惋惜的心情,然而我們對此無能為力,於是,多情的文人騷客在詩詞中寫道:「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表現了一種春去春歸無法挽留的惆悵心情。
有道是,自古文人多悲秋,暮春的景色也同樣使人感到傷悲,甚至有時比秋天更令人悲嘆欲絕。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寫的林黛玉《葬花吟》,應該是這方面的代表作。百花凋落的暮春時節,林黛玉由春的消逝聯想到青春易逝,由落花聯想到生命的夭亡,借落花傾吐滿懷的愁緒與悲憤,從而擬成洋洋洒洒五十二句葬花詞,這悲涼的輓歌,既是為花落而悼,更是為自己的際遇和愛情而悼,不能不使人傷懷感嘆。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大自然紅了又綠,綠了又紅,年復一年,延續無限。但人的生命有限,年華易逝,如人所言:「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花落還有花開時,年華一去豈可回。」《金縷衣》中寫道:「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是的,花開花落年年有,人生難得再少年。我們都應該倍加珍惜似水年華,珍惜美好時光,切莫等到年老一事無成的時候,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13、我有一個夢,我不太敢輕易地把這夢說給別人聽,怕遭人恥笑——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敢於去夢想的人並不多。
讓我把故事從許多年前說起:南台灣的小城,一個女中的校園。六月,成串的黃花沉甸甸地垂自阿勃拉花樹。風過處,花雨成陣,松鼠在老樹上飛奔如急箭,音樂教室里傳來三角大鋼琴的琤琮流泉……
所謂學習音樂,應該不止是一本音樂課本、一個音樂老師。它豈不是也包括那陣雨初霽的午後,那熏人慾醉的南風,那樹梢悄悄的風聲,那典雅的光可鑒人的大鋼琴,那開向群樹的格子窗……
近年來,我有機會參觀一些耗資數百萬或上千萬的自然科學實驗室。明亮的燈光下,不鏽鋼的顏色閃爍著冷然且絕對的知性光芒。令人想起伽利略,想起牛頓,想起歷史迴廊上那些偉大聳動的名字。實驗室已取代古人的孔廟,成為現代人知識的殿堂,人行至此都要低聲下氣,都要「文武百官,至此下馬」。
人文方面的教學也有這樣偉大的空間嗎?有的。英文教室里,每人一副耳機,清楚的錄音帶會要你把每一節發音都校正清楚,電視畫面上更有生動活潑的鏡頭,誘導你可以做個「字正腔圓」的「英語人」。
每逢這個時候,我就暗自嘆息,在我們這號稱為中國的土地上,有沒有哪一個教育行政人員,肯把為物理教室、化學教室或英語教室所花的錢勻出一部分用在中國語文教室里的?換句話說,我們可以來蓋一間國學講壇嗎?
當然,你會問:「什麼叫國學講壇?國文哪需要什麼講壇?國學講壇難道需要望遠鏡或顯微鏡嗎?國文需要光譜儀嗎?國文教學不就只是一味戴老花眼鏡的老先生憑一把沙喉老嗓就可以廉價解決的事嗎?」
是的,我承認,曾經有位母親,蹲在地上,憑一根樹枝、一堆沙子,就這樣,她教出了一位歐陽修來。只要有一個公尺見方的地方,只要有一位熱誠的教師和學生,就能完成一場成功的教學。
但是,現在是九十年代了,我們在一夕之間已成暴富,手上捧著錢茫茫然不知該做什麼……為什麼在這種時候,我們仍然要堅持陽春式的國文教學呢?
我有一個夢。
我夢想在這號稱為中國的土地上,除了能為英文為生物為化學為太空科學設置實驗室之外,也有人肯為國文設置一間講壇。
我夢想有一位國文教師在教授「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時候,窗外有粉色羊蹄甲正落入春水的波面,苦諫樹上也剛好傳來鳥鳴,周圍的環境恰如一篇舞台布景板,處處箋注著白紙黑字的詩。
晚明吳從先有一段文字讀之目醉神馳,他說:「齋欲深,檻欲曲,樹欲疏,蘿薛欲青垂;幾席、闌干、窗竇,欲凈滑如秋水;榻上欲有雲煙氣;墨池、筆床,欲時泛花香。讀書得此護持,萬卷盡生歡喜。琅環仙洞,不足羨矣。」
吳從先又謂:「讀史宜映雪,以瑩玄鑒。讀子宜伴月,以寄遠神。……讀《山海經》、《水經》、叢書小史,宜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無垠之游,而約縹緲之論。讀忠列傳,宜吹笙鼓瑟以揚芳。讀奸佞傳,宜擊劍捉酒以銷憤。讀『騷』宜空山悲號,可以驚壑。讀賦宜縱水狂呼,可以旋風……」
——啊,不,這種夢太奢侈了!要一間平房,要房外的亭台樓閣花草樹木,要春風穿戶,夏雨叩窗的野趣,還要空山幽壑,笙瑟溢耳。這種事,說出來——誰肯原諒你呢?
那麼,退而求其次吧!只要一間書齋式的國學講壇吧!要一間安靜雅潔的書齋,有中國式的門和窗,有木質感覺良好的桌椅,你可以坐在其間,你可以第一次覺得做一個中國人也是不錯的事,也有其不錯的感覺。
那些線裝書——就是七十多年前差點遭一批激進分子丟到茅廁坑裡的那批——現在拿幾本來放在桌上吧!讓年輕人看看宋刻本的書有多麼典雅娟秀,字字耐讀。
教師的前方,不妨有「杏壇」兩字,如果製成匾,則懸掛高牆,如果製成碑,則立在地上。根據《金石索》的記錄,在山東曲阜的聖廟前,有金代党懷英所書「杏壇」兩字,碑高六尺(指漢制的六尺),寬三尺,字大一尺八斗。我沒有去過曲阜,不知那碑如今尚在否?如果斷碑尚存,則不妨拓回來重製,如果連斷碑也不在了,則仍可根據金石索上的圖樣重刻回來。
唐人錢起的詩謂:「更憐童子宜春服,花里尋師到杏壇。」百年來我們的先輩或肝腦塗地或胼手胝足,或躲在防空洞里讀其破本殘卷,或就著油燈餓著肚子皓首窮經——但這一切是為了什麼?豈不是為了讓我們的下一代活得幸福光彩,讓他們可以穿過美麗的花徑,走到杏壇前去接受教化,去享受一個中國少年的對中國文化理所當然的繼承權。
教室里,沿著牆,有一排矮櫃,柜子上,不妨放些下課時可以把玩的東西。一幅竹子擱臂,涼涼的,上面刻著詩。一個仿製的古翁,上面刻著元曲,讓人驚訝古代平民喝酒之際也不忘詩趣。一把仿同治時代的茶壺,肚子上面刻著一圈二十個字:「落雪飛芳樹,幽紅雨淡霞,薄月迷香霧,流風舞艷花。」學生正玩著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孩子們這是一首迴文詩,全世界只有中國的語言可以做的迴文詩。而所謂的迴文詩,你可以從任何一個字念起,意思都通,而且都押韻。當然,如果教師有點語言學的知識,他可以告訴孩子漢語都是孤立語(Isolating Language),跟英文所屬的屈折語(Inflectional Language)不同。至於仿長沙馬王堆的雙耳漆器酒杯,由於是沙胎,搖起來裡面還會響呢!這比電動玩具可好玩多了吧?酒杯上還有篆文,「君幸酒」三個字,可堪細細看去。如果找到好手,也可以用牛肩胛骨做一塊仿古甲骨文,所謂學問,有時固然自苦讀中來,有時也不妨從玩耍中得來。
牆上也有一大片可利用的地方,拓一方漢墓石,如何?跟台北畫價動輒十萬相比,這些古物實在太便宜了,那些畫像磚之渾樸大方,令人悠然神往。
如果今天該講岳飛的《滿江紅》,何不託人到杭州岳王墳上拓一張岳飛真跡來呢?今天要介紹「月落烏啼霜滿天」嗎?寒山寺里還有俞樾那塊詩碑啊!如果把康南海的那一幅比照來看,就更有意思,一則「古鐘淪日史」的故事已呼之欲出。杜甫成都浣花溪的千古風情,或諸葛侯祠的高風亮節,都可以在一幅幅掛軸上留下來。
你喜歡有一把古琴或古箏嗎?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這種事不妨即興。
你喜歡有一點檀香加茶香嗎?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這種事只消隨緣。
如果學生興緻好,他們可以在素凈的缽子里養一盆素心蘭,這樣,他們會了解什麼叫中國式的芬芳。
教室里不妨有點音響設備,讓聽慣麥當娜的耳朵,聽一聽什麼叫笛?什麼叫簫?什麼叫「把烏」?什麼叫篳篥……
你聽過「魚洗」嗎?一隻銅盆,裡面鐫刻著細緻的魚紋,你在盆里註上大半盆水,然後用手微微打濕,放在銅盆的雙耳上摩擦,水就像細緻如絲的噴柱,激射而出——啊,世界上竟有這麼優雅的玩具。當然,如果你要用物理上的「共振」來解釋它,也很好。如果你不解釋,僅只讓下了課孩子去「好奇」一下,也就算夠本。
如果有好端硯,就放一方在那裡。你當然不必迷信這樣做就能變化氣質。但硯台也是可以玩可以摸的,總比玩超人好吧?那細緻的石頭肌理具有大地的性格,那微凹的地方是時間自己的雕痕。
你要讓年少的孩子去吃麥當勞,好吧,由你。你要讓他們吃肯德基?好,請便。但,能不能,在他年少的時候,在小學,在中學,或者在大學,讓他有機會坐在一間中國式的房子里。讓他眼睛看到的是中國式的傢具和擺設,讓他手摸到的是中國式的器皿,讓他——我這樣祈禱應該不算過分吧——讓他忽然對自己說:「啊,我是一個中國人!」
音樂有教室,因為它需要一個地方放鋼琴。理化有教室,以為它需要一個空間放儀器。「國父思想」和「軍訓」各有教室,體育則花錢更多。那麼,容不容許辟一間國學講壇呢?這樣的夢算不算狂妄呢?如果我說,教國文也需要一間講壇——那是因為我有一整個中國想放在裡面啊!
我有一個夢!這是一個不忍告訴別人,又不忍不告訴別人的夢啊! (文 張曉風)
14、在文學這片原始森林中穿梭,隨著年齡的增長,才驚覺,它們並不是普通的樹, 它們像巨大的蝴蝶那樣在一張一合。是因為它們也有了情感,才讓它們丟棄了語 言的糾纏? 縱觀古今,徜徉書海,楚辭的風騷,漢賦的酣暢,秦漢的冷月,唐宋的俊逸, 明清的悲歌,觀滄海,望星空,大江東去,金戈鐵馬,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明 月清風,杏花春雨,殘荷冷月,優雅淡遠......文學無疑將世事滄桑人生百態盡展 眼底。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約和細膩,還是「秋陰不散霜飛晚,留 待殘荷聽雨聲」的蕭瑟?是「為人性辟眈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千錘百鍊; 還是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的神來之筆?是林黛玉「冷月葬花魂」的冷清, 還是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悲悲慘慘戚戚」的孤寂?是曹操「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的豪壯,還是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手甘為孺子牛」的雄渾?點點滴滴的滲透,作家情感的寄託,這就是文學。
簡簡單單的文字,平平靜靜的意境,波瀾不驚的心性,何嘗 不是文學帶給我們的震撼!這是怎樣一種精神境界? 然而,隨著物質世界的發展,許多作家卻越來越懶,越來越滿足於一些表面 經驗,而忽視了對精神境界的追求。而讀書的人,也在一天天減少。幻滅感如同 黑色的幽靈在全世界遊盪。 現在的部分文學, 瀰漫的是過多的浮躁、 淺薄與喧鬧。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明月霜天,綠滿窗前,文學,已不 知不覺在心頭蕩漾。童年的天真歌謠,青年的瑰麗夢想,中年的深沉拼搏,老年 的滄桑回顧,文學,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記錄著屬於我們的真實!
15、桃花一開,燕子飛回,就是春天了。一年來走走停停,如今又過起了閉門讀書的日子。每天日出而起,日落仍遲遲不息,任煙頭燒成了夜的眼睛。在疏落的心境里,一頁一頁的翻書,一瓣一瓣的剝落心事,或漠然無語,或在剎那間心驚,卻都隨了夜蟲的鳴叫,被吞到夜的肚子里。前幾日凌晨忽然電閃雷鳴,卧聽風雨,內心卻又別樣的平靜。天明時出門,天地間清麗淡雅,只小園裡的桃花,紅紅白白,碎了一地。
春季里總是溫潤的天氣,雖掛有一年之計的名頭,卻難以催人奮發,只用綿綿的清冷或溫暖叫人心裡痒痒的,又懶的動彈。草木間綠意萌發,人體間則情愫滋長,這懶,也許是伴著生長的睏乏吧。帶著點小小的懵懂,帶著點淺淺的澎湃,在春風裡漫步散行,看看波光浪影,也有塵世里的衣香鬢影,悄悄的藏了,收在眉眼間的驚喜里,擷取那嫣然一笑,便化作晚間的一簾幽夢。
是啊,跟著季節轉了一圈,春夏秋冬,我們又回來了。先不忙去數增添的年輪,只握了手,相攜走上一回;只放開了嗓音,朝那寂寞空曠里吼上一回。這春華春色,春景春光,又都水靈靈,明亮亮,毛茸茸,張著期待的眼睛,挽留著你的腳步,卻怎好獨自歸去,拖著黃昏掩了門?
喜歡一個人走走,有意無意隨意而已。沒有騾子馬匹,香車油壁,只好任意西東,信步悠悠。這樣嬌媚的天,就該走走啊,不做天涯的遊子,做個戀家的遊客也好。這樣明媚的季節,要去尋春踏春,吟風弄月才對。你瞧,花開紅樹,草長平湖,你還憋著悶著屈著窩著憂著愁著,真是的,鶯要嘲你,燕也要笑你。南朝的歌子里唱到:「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春風吹開了芳菲,還吹不開你的心扉?這風光韶華,勾的就是你的野性遊興,詩性酒興。「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攀攀那柳枝,嗅嗅那綠色,說不定還有雙纖纖素手送來一碗止渴的茶水呢。「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天地萬物都跑出來引誘你、歡迎你,你還矜持什麼呢?野路漫漫,走到哪裡去?唐朝的詩人王維說,他要「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你看,這不是你要的疏放、優遊和清曠嗎?濯濯清流,釣釣游鯉,安坐茂林,靜觀佳夕。按下相機的快門,就能變成一幅古老長青的國畫,而這楨平明閑放的悠景,也足以讓你沉了醉了笑了。你看,一貫悲苦的老杜也寫下輕快明亮的句子:「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好一派風和日麗的風光,真是大詩聖,大才情!再看東坡居士,已是「酒醉飯飽,倚於几上,白雲繞左,清江右回,重門洞開,村巒岔入。當是時,若有思而無所思,以受萬物之備,慚愧慚愧。」
你要是還不跟我走,那可真要說的上是:慚愧慚愧!
16、法國作家蒙特麗亞曾經說過「讀書愉悅於身心,讀書情趣於生活,讀書沉幻於浪漫,讀書忘卻於感傷」,此話一點也不錯。平日里讀多了詩詞,念多了小說,思想常常沉浸在幻想之中,不務實際愛做夢,多愁善感,覺得生活充滿詩意,處處都是美麗。古人說:布衣暖,菜根香,還是讀書滋味長;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邵華老,人生唯有讀書好。但是書有時也是害人之物,它美化了真實的人生,展現出來的都是生活中好的一面。書真是一樣非常奇怪的東西,沒有它時,人類無知而又愚昧。可有了它,雖然開啟了人的頭腦,但是同時也種下各種煩惱的根源,這是相互矛盾的。
這裡所說的書,單單指的是文學書籍,文學實際上是一種奢侈品。說它奢侈,是因為只有具備悠閑空暇寧靜的心靈,你才能走進文學的領域,並且還需要長時間的思考和揣摩。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一旦走進去,書本里的世界就是另一番天地了,風霜雪雨、酸甜苦辣,讓你可以經歷幾百種人生。這經歷是好的,也是壞的,它因人而異。同樣一本書,不同的人看了,常會有不同的反應。例如一本偵探小說,警察看到的是偵察方法,罪犯看到的是作案手段,普通人看到的則是故事情節。
所有文學幾乎都是寫情的,但是,感情到底是什麼?它只是痛苦的源泉而已。真正的感情與哀愁俱在,這是人類的悲哀!《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台》里寫滿了愛情的無奈,但沒有感情,又何來人生?何來文學?自古至今,世上諸多的痴男怨女依然為情瘋狂為情著迷,寧願在愛海里承受百分之九十的苦痛去品嘗那百分之十的甜蜜。英年早逝的唐婉和孤獨一生的陸遊,銀河兩岸遙遙相望的織女牛郎,「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的唐玄宗和楊玉環。他們用情感、淚水、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的愛情悲歌!
17、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是的,讀書是件美好的事情。它讓一個人安靜平和,心靈充實。
當我讀一本好書時,會身陷其中,並有感覺,像在沙漠中遇到了水源,
急於汲取到它的能量,慰籍我乾涸的心靈。
當我讀一本好書時,會捨不得放手,一口氣讀完它。
用我的心去體會作者的心,用我的心去領會它的意,與它做情感的對話。
當我讀一本好書時,像是心靈得到了放飛。
它帶著我通向廣袤,進入深邃,遨遊蒼穹,對話古人,凝視現今,揚清棄濁。
當我讀一本好書時,常有種「登高山方識天之大,臨深谷始知地之厚」的豪邁;「唯書有色艷於西子,唯文有華秀於百卉」的享受;「靜對詩書尋樂趣,閑看花鳥悟天機」的陶然;「書山有路勤為經,學海無涯苦作舟」悟徹;「茶能醉客不須酒,書有清香不必花」的雅緻;「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廣才」的富有。
不管是在書籍貧瘠的歲月,還是在電腦大行其道的現在,我的讀書之情不減,我的讀書之味,雋永綿長。
我是偏愛散文與史書的。
散文是一種隨意的文體。在我看來它如瀟瀟的雨,迷離的霧加上一陣微風,有著另一番情趣。它可以是精緻的,也可以是粗糙的,它抒發與宣洩著作者獨到情感。它有靈魂,浸透著作者的精神。它是可以捉摸的,讓人有思考的「詩情畫意」。
而史書不同。它像一座山,沉默威嚴。書中的金戈鐵馬,帝王將相,歷歷在目,言猶在耳。他們的智慧,胸襟,氣度像飄香的酒令我沉醉,又像黃河泰山,讓我拜伏。每每讀過,方覺心智漸熟。
其他類型的書我也會閱讀,不同的書籍帶給我不同的收穫。
工作之餘能讀上一本好書,對我來說是種享受。
沉浸在書中,沒有現實的悲傷,沒有世俗的慾望,只是隨著文字一起歡喜、悲憤或思考,心在用文字構造的城堡里翩然起舞。
流光歲月,依舊書香,讓它與我生命同行。
聽天地之聲音,品歷史之塵囂,與其共歡喜,與其共悲戚。
我讀書,故我美麗;我思考,故我存在。
18、「落花水面皆文章,好鳥枝頭亦朋友。」先賢曾這樣說過。就讓生命順其自然吧,水到自然渠成,猶如窗前的樹,發芽、開花、落葉之間,自會生出一份圓融豐滿。
推薦閱讀:
※幸虧劉邦不讀書——讀《史記》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
※【傳奇收藏讀書筆記】66 《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
※讀書豈為稻粱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