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投書】阿K:震撼中國的《十年》

香港電影金像奬把「最佳電影」頒予《十年》,招來滿城風雨,多位電影界前輩級、老闆級人物,紛紛指罵政治綁架金像奬。這一場風雨,恰好反映《十年》內的其實不是預言,而是活生生的現實。

電影《十年》由五套短片組成,分別是描述中國官員命令香港政界人士,安排一場自導自演暗殺政黨要員的《浮瓜》;以製作標本暗喻港人難以堅守核心價值的《冬蟬》;以計程車司機因為政府強行普及普通話政策而引發荒謬遭遇的《方言》;以仿紀錄片式探討港獨者自焚遭遇的《自焚者》;描述小學生參與少年軍的《本地蛋》。

究竟這部電影有何影響力,會令中國政府視為宣掦港獨的禁片而大力打壓?創作者又為何要描寫出這樣的一個香港?如果你看得懂,你就會明白這部電影,完全反映中國與香港各自的恐懼所在。而這部電影預言的,其實是台灣的未來。

周冠威《自焚者》電影劇照。

自1997年中國接管香港後,一直安份守紀遵行一國兩制,但好景不常,2003年香港政府推動防止分裂以至可以以言入罪的23條立法,引發香港史無前例的50萬人大遊行,最後建制派內的自由黨突然改變立場而讓23條不能立法告終。同一年,SARS對香港已經疲弱不堪的經濟迎來最致命一擊。中國政府以「協助」為名,推出大量所謂「協助香港」的措施,例如自由行政策,例如CEPA,讓中港兩地在經濟與人民層面有更多往來。但日子一久,大家發現日常生活空間充斥中國遊客,經濟上幾乎被中資或透過CEPA機制要在中國營商的港商操控,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被扭到只有利於中國的一邊,而香港人民的意願與生活方式,就變得不再重要。至2014年香港政府提出修改特首選舉辦法,按基本法原意是讓香港人以民主方式選出香港行政長官,但被中國操作至先要經過能讓中國影響結果的選舉委員會選出三位候選人,才能讓香港人去選,失去原有的民主基礎,引發雨傘革命,並讓港獨思潮萌芽發根。《十年》的故事基礎,就是從這一點上出發。

郭臻《浮瓜》電影劇照。

《浮瓜》的故事背景,是源自2003年23條立法失敗後,中國政府苦候一個再次推動23條國家安全法的時機,但一直被香港市民反對。而傳統的建制派政黨雖然對中國的命令不敢有違,但受制於民意,亦不敢輕言推動23條立法。但自從2012年梁振英擔任特首以來,民間突然出現一批全新的政治力量,高舉「真愛」「正義」等等旗幟作為其標誌,專門以泥漿摔角式的鬥爭方法,捩橫折曲地挑戰民主派的道德高地。而這股已經發酵的建制民間力量,最近已經部署進軍立法會,登入大雅之堂。如果這股力量受中國加持祝福,透過強大的配票力量,是足夠讓任何一位政治素人得到立法會入場票。那中國就可以透過這些能被輕易操控的新政治力量,達成盡快為23條立法的願望。

黃飛鵬《冬蟬》電影劇照。

自香港被中國接管以來,香港的核心價值一次又一次被衝擊。例如1998年的胡仙案,時任律政司的梁愛詩以公眾利益為名,偏袒大財團免受起訴,就是衝擊香港其中一個核心價值「法治」的先例。後來不斷就法律條文提請人大釋法,也是一次又一次衝擊法治的例證。又例如香港對廉潔的要求極高,但自由國接管香港後,多位高官以至特首,都被廉署起訴。但最讓人不安的是,在梁振英擔任特首以後,多起高官以至特首本人沒有申報利益的事都不獲起訴,但民主派的議員就因為申報利益問題而被廉署調查以至起訴。在國際間極負名譽的ICAC廉政公署,仿似已經成為政權打壓異己的工具,亦是一般市民憂心核心價值一再被衝擊的原因。可是當太多事例在前,人亦變得麻木。捍衛傳統核心價值的人,反而被視為不識時務的笨人。《冬蟬》就是透過製作標本,隱喻香港的實況。

歐文傑《方言》電影劇照。

《方言》應該是最能引起台灣人共鳴的一部短片,曾經因為台灣政府推行國語政策,小孩在學校只能講國語,引起兩三代間溝通的問題,至今依然影響台灣人的語言習慣。香港一直是講粵語的地方,粵語就是香港人的母語。但顧於現實情況,近年即使香港人亦開始重視普通話教育,在小學更發展出「普教中」(以普通話教授中文)及「粵教中」(以粵語教授中文)的兩派,不少學校讓精英學生進入「普教中」,慢慢形成下一代對粵語地位的改觀。最近,香港教育當局希望幼稚園就能有普通話的環境,推動幼教老師學習普通話,正是說明《方言》中提到的情況,很有可能在未來十年間出現。

周冠威《自焚者》電影劇照。

2014年的雨傘革命以失敗告終,人民的抗爭不能換來真普選的期望,而在雨傘革命佔領街道的同時,香港人開始質疑過去30年,以標榜和平抗爭的遊行示威是否能有效讓政府聽取民意,在佔領區內外引發渴望民主市民三派不同的抗爭手段。第一是透過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方式感動人民,透過人民的支持迫政府接受民意。第二是激烈手法的一派,認為和平理性非暴力是不能讓政府改變主意的,應該要進行更激烈的抗爭。第三派是希望英國介入,迫中國遵守中英聯合聲明,讓香港人可以透過民主程序達致普選特首的目標(可惜最後英國是稍站在中國一方)。但不管三派如何力爭,最後還是不能爭取到甚麼結果,反而目前泛民主派四分五裂,傳統與新進互相角力。到底點一根蠟燭唱一首《海濶天空》比較可取?抑或用激烈的方式表達意願比較可行?還是等待被迫到牆角再引起新一波革命推翻政府?《自焚者》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出類紀錄片的脈絡。

伍嘉良《本地蛋》電影劇照。

《本地蛋》是源自2012年國民教育科的爭論,當時教育當局以推行國民教育為名,行洗腦教育為實,引發香港自被中國接管後的首次佔領事件。最後政府妥協,暫緩推展國民教育。但國民教育的陰影一直存在,例如2015年1月,香港成立一個以「報效祖國」為宗旨的香港青少年軍,中國式思維直接影響香港下一代學童。到底香港青少年軍最後會變成怎樣的一個團體?這就是《本地蛋》所討論的事情。

周冠威《自焚者》電影劇照。

香港電影金像奬將「最佳電影」頒予《十年》,立時電影老闆界一片罵聲四聲,到底《十年》是預言十年後的香港,還是反映目前的香港?我想老闆們的反應最能說明這一切。《十年》反映香港血淋淋的政治實況,同時也讓中國害怕,到底這樣一部電影會如何影響香港以至中國的民情。中國人的核心價值丟到哪裏去?中國的各種語言為何不知所蹤了?西藏的自焚者到底有何目的?一起又一起的被自殺事件,背後有甚麼故事?中國的下一代,在少年宮長大的一代,他們有沒有流著民革的基因?

而從香港電影《十年》回頭一看台灣,台灣的《十年》又是怎樣呢?電影中的情節可能會發生在未來的台灣嗎?我想這都是台灣人必須深思的。

(作者為前香港資深傳媒人)

推薦閱讀:

中國象棋棋史談(一)
中國古詩詞【萱草花】篇
閱兵中的越南女兵,學中國畫虎不成反類犬
德國反水讓美國很不爽13:竟給中國修理美國支妙招!
中國之最

TAG:中國 | 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