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節氣
驚蟄
時間| 3月6日進入驚蟄節氣
氣候|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氣溫回升,雨水增多。
養生|飲食上,多吃含植物蛋白以及維生素的清淡食物,適當食用一些甜味食物。瘦豬肉、鴨血、春筍、木耳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也都比較適合在驚蟄時節食用。
【節氣指南】
3月6日進入驚蟄節氣。
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使它們結束冬眠。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的已然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景象。中醫認為,這個時節陽氣生髮、生機盎然,人身的陽氣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也開始舒展生髮。此時正是去陳出新、調理氣機、扶正祛邪的好時機。
按照中醫五行的說法,四季之中,春季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屬木,因而春氣通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意思是如果春天不好好養生,違背了春天之氣,體內的少陽之氣不能生長,就要發生肝氣內郁的病變。春天是生髮的季節,而肝主疏泄、主生髮。再者,在驚蟄時節,自然界的致病微生物也開始復甦,各種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繁殖滋生,肝臟負責代謝、解毒的功能,負擔最重,易受侵襲。因此,驚蟄,養肝很重要。
方回春堂針灸科副主任醫師李灼華介紹,針對肝功能的缺陷主要分為陰虛體質和陽盛體質。肝陰虛容易導致肝陽上亢,血壓升高,頭暈耳鳴,煩熱目澀。陽盛體質在肥胖,營養過剩的青年人和中年人中比較常見,主要是內熱火上,容易出現情緒抑鬱或躁動,愛發脾氣等。下面就來介紹一些養肝的穴位。
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按摩大敦穴,能清肝明目,使頭腦清晰,神清氣爽。此外,在冬季和早春時節,很多人怕冷犯困,早上不願意起床,白天工作精神不振、迷迷糊糊。中醫認為,大敦穴能治療冷感。而女生最易冷感,冬季起床容易賴床的女生不妨在暖暖的被窩裡重複按上幾次。
取穴:大拇指(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兩毫米處。
手法:一般採用指壓法:指壓時強壓7-8秒鐘,再慢慢呼氣。
功效:有治療冷感,鎮靜和恢復神智的功效
行間穴
行間穴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肝火太旺,就要「瀉其心火」。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會導致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長泡等症,這表明火已經從肝經進入到心經,多揉行間穴,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取穴:人體的足背側,大拇指、二趾合縫後方凹陷中。
手法:左右行間穴各按摩3分鐘,按摩後,可以順便按摩與它緊鄰的太沖穴,清火效果更佳。
功效:清肝息火
太沖穴
有人把「太沖穴」比作人體的出氣筒,因為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所以通過按揉「太沖穴」,可以把人體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衝出去。
取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厘米處。
手法:按揉,從太沖穴揉到行間穴。
功效:平肝熄風
期門穴
春季養生保健離不開養肝,如果肝氣不舒,不但影響情緒還會誘發疾患。期門穴有不少保健功效,比如能健脾疏肝,理氣活血。居家保健按揉期門穴,可以疏肝理氣,保健腸胃。
取穴:該穴位於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手法:中指指腹按於期門穴,順時針方向按揉2-3分鐘,用力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和輕度溫熱感為度。
功效:養肝補脾,疏肝利膽
肝俞穴
腎藏精、肝藏血,精血是我們生命中最根本的東西,每天按摩這3個穴位可以補益肝腎,肝腎逐漸強大了,身體就會一步步好起來。
取穴:定位時常採用正坐或俯卧的取穴姿勢,肝俞穴位於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手法:按壓有酸脹微痛感為宜。由於在背部,自己按壓不太方便,有一個偷懶的方法就是用背部撞牆,離牆根10-15厘米處站立,撞個5-10分鐘也可。
功效:益肝降火,疏肝理氣
腎俞穴
中醫有腎「主骨生髓」的說法,按摩腎俞穴,對生理期引起的貧血,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腎俞穴是背俞穴之一,往往配合肝俞穴,堅持按摩,擊打,可以增強腎臟血流量,改善腎功能,上班族久坐傷腎,才過早出現腰痛問題,可以多按摩一下這個穴位,有效緩解腰痛。
取穴:在腰部,在和肚臍同一水平線的脊椎左右兩邊雙指寬處。
手法:用雙手手掌揉搓,直到搓熱為止。
功效:益腎健腰
【專家】
李灼華
方回春堂針灸科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