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唐代詩人祖詠《終南望余雪》 - 詩詞理論 - 國學論壇

讀唐代詩人祖詠《終南望余雪》余雪, 祖詠, 唐代, 詩人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祖詠:《終南望余雪》

《終南望余雪》是祖詠的代表作之一,「意盡言止」說的就是作者寫這首詩的故事。 祖詠,字和生,盛唐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於武周聖歷二年(公元699年)生於地處中原的古都洛陽。詩人在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舉進士。後在一代名相、詩壇名宿張說的引薦下,在兵部任過掌管馬政的駕部員外郎之職。開元十八年冬,張說逝世。後來詩人因感仕途無望,便隱居汝水岸邊,混跡於漁樵,過著超然世外的隱逸生活。其時,與王維交誼頗深。祖詠雖隱居,但仍關心國家的安危和黎民疾苦。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左右,詩人帶著壯志未酬的失意情懷悵然辭世,年僅47歲。 祖詠的詩現存不多。內容一方面反映他田園生活的閒情逸緻;另一方面,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又促使他寫出了自己甘願棄筆從戎、為國立功的壯志豪情,在《望薊門》中寫到:「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當時詩人雖近暮年,但建功報國的迫切心情並不減「班超投筆」、「終軍請纓」當年。詩人這慷慨激昂的詩句震撼千古,為盛唐詩壇擊響了一個強勁的音符。 《終南望余雪》是祖詠的一首傳世名作,也是一首應試詩。當時,年輕的詩人滿懷建功報國的凌雲壯志,自東都洛陽來到了帝京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早聞長安城南的終南山以其獨特的風姿橫亘關中,廣綿千餘里,又恰逢終南山剛剛降過雪,於是讀書之餘,詩人欣然沿北坡而上,飽覽了雪後終南山的秀麗山色。這樣,一首流傳千古的傳世名作便在醞釀之中了。當在科考中看到「終南望余雪」的試題時,便用清理的文字和憂國憂民的赤子情懷,抒寫了這首千古傳誦的清奇小詩。 《終南望余雪》一詩僅二韻四句二十字,詩人卻以其清淡的詩句描繪了終南山的雄奇高峻。「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一個「秀」字,形象地概括出了終南山的壯麗景色,「浮」字更是巧妙地寫出了終南山因其高峻雄偉故「積雪」如同漂浮在空中一樣的景色,以動寫靜,並不乏味,使本詩更形象地寫出了高聳入雲的終南山的奪人氣勢,詩句揮灑自如、一波三折,更增加了詩的韻味。這與詩人的凌雲之志相互吻合,一起交融在這一字之中,使全詩更富有靈氣。但詩人接下來並沒有繼續寫終南山的挺拔巍峨,而是緊扣「余雪」二字,「林表明霽色」。讚美了雪過天晴,日光與雪光相互輝映的壯麗奇觀。此時的詩人為終南山的恢弘氣勢所陶醉。然詩人胸中似有一口悶氣尚未發泄而出,那就是詩人來到繁華的長安所看到的百姓流落街頭而衣不蔽體的場面,當想到傍晚來臨雪後增寒時,那百姓豈不更覺寒冷?於是詩人筆鋒一轉,用他那顆赤誠之心寫出了「城中增暮寒」一句。這是本詩的靈魂所在,也是詩人用心血凝鍊而成。詩人已透過歌舞昇平的太平世界,用其敏銳的眼光發現了盛唐時期的那種潛在的危機......

推薦閱讀:

美國學校最注重培養的能力,你的孩子有嗎?
方銘:怎樣讀《楚辭》 – 國學網
慈不是迂腐懦弱,而是一種智慧和力量
國學講座之一:《詩經》簡介
八字風水基礎知識,學起來也不難!

TAG:詩詞 | 理論 | 國學 | 詩人 | 詩詞理論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