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中興,仁宣之治!
明成祖朱棣死後,明仁宗朱高熾即位。明仁宗採取「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的政策,在全國範圍內停罷採買,平反冤濫,貢賦公平,與民同利。明仁宗之後,明宣宗朱瞻基繼續推行仁宗時的政策,發展農業,賑荒懲貪,恢復經濟。
仁宣兩朝,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等執掌朝政,多有建樹。這一時期,吏治清明,邊防安定,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文化繁榮。比照西漢時期出現的「文景之治」,後人將這段歷史稱為「仁宣之治」。
明仁宗像(來源百度百科)
善於納諫,寬鬆治國
明朝歷史上的第四位皇帝是明仁宗朱高熾(1378~1425)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長子,在明太祖時期便被立為燕王世子,於1404年被立為皇太子。
由於要進行北伐及謀劃遷都之事,明成祖從1409年之後便經常留在北京。於是,太子朱高熾奉命監管國事,直至1421年才跟隨明成祖來到北京。十幾年監管國事的經歷,讓朱高熾了解了社會上存在的問題,治理國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為即位後鞏固統治秩序奠定了優良的基礎。
1424年明成祖去世後,朱高熾在大學士楊士奇、楊榮,尚書蹇義等人的擁護下即位,第二年將年號改為洪熙,在歷史上被稱為洪熙皇帝。
針對朝廷政令的諸多不合理之處,朱高熾在登基後便施行了很多減輕百姓疾苦、調節統治集團內部關係的方法,開始進行仁政改革。
他寬赦了建文帝時期的許多舊臣,接回了明成祖時期遭受連坐而被發配邊疆的官吏家眷,洗雪了部分冤假錯案,還恢復了一部分大臣的爵位,使朝廷內部的矛盾得到緩和;他任用賢良之臣委任楊榮、楊士奇、楊溥三人輔佐朝政;他廢除了古代的宮刑,對流亡者進行穩妥處置;
他下令減免賦稅:救助遭受災害的區域,還將一部分山澤開放,便於百姓捕魚狩獵,調養生息;他還推崇儒學,鼓勵並嘉獎忠孝,同時虛心接納勸諫。他曾賜楊士奇等人一枚小印章,勉勵他們進諫,令朝中漸漸形成一種仗義執言、毫無避諱的良好氛圍。
所以,仁宗在位期間政治十分清明,朝廷大臣可以自由發表意見,仁宗也能擇善而從。另外,為了保證比方人能考中進士,仁宗在科舉制度上制定了「南六北四」的取中比例,這項制度從此被沿襲下來,直到滿清時期。
明仁宗所施行的仁政,本質上是一種寬和政治,這恰好與那時文人士大夫們的利益和追求相吻合。所以,仁宗對混亂局面的治理得到了朝廷上下的一致擁護。
令人惋惜的是,明仁宗朱高熾僅做了十個月的皇帝就於1425年夏天得急病突然去世,終年四十八歲,後被安葬於獻陵。
雖然明仁宗朱高熾在位還不到—年時間,可是後世之人對他的評價卻很高,說他「在位—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明仁宗以仁政治理國家,為其後世的明朝君主守成創業提供了條件,所以他可謂是一位承前啟後的君主。
明宣宗像(來源百度百科)
重用賢臣,息兵養民
明仁宗朱高熾去世後,其長子朱瞻基(1395~1435)即位,改年號為宣德是為明宣宗。
傳說在朱瞻基降生的那天夜裡,其祖父(即那時尚為燕王的朱棣)曾做了一個夢,夢到太祖皇帝賞賜給他一個大圭,上面刻有八個大字:「傳之子孫,永世其昌。
在中國古代,圭代表著權力,太祖賞賜給他大圭,恰恰表明想把皇權交給他。朱棣睡醒之後覺得此夢是一個吉祥之兆,蘊含著特殊的意思,正在這時,有人來稟報說朱瞻基出生了。
朱棣認為夢中的情景恰好在孫子的身上得到了印證,他立即趕去看望孫子,看到孫子和自己長得很像,且充滿英武之氣,朱棣十分欣喜。
朱瞻基從小就非常聰穎,喜歡看書,很受明成祖朱棣的喜愛。明成祖在1407年專門讓自己最信賴的大臣姚廣孝給其講讀經書。朱瞻基勤奮好學、過目成誦,而且對古今朝代的興盛與衰亡、安定與動亂的內容比較留心,並從中領悟治理國家的道理。
1413年端午節,宮裡舉行射柳活動,朱瞻基不但屢屢射中,且在其祖父當著眾人的面剛吟出上聯「萬方玉帛風雲會」後,馬上叩首對道:「一統山河日月明」可見,朱瞻基不僅具有皇祖父明成祖朱棣的英俊勇武,還具有父親明仁宗朱高熾的機智聰穎,無怪乎明成祖常向人說:「他就是日後的太平天子啊。」
明成祖打算好好栽培皇太孫朱瞻基,使他成為和自己—樣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有所作為的君主。明成祖親自率軍征討漠北的時候始終把朱瞻基帶在身旁,教他怎樣率兵征戰,磨鍊他無所畏懼的氣概。這些對明宣宗朱瞻基日後御駕親征幫助很大。
明宣宗登基後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藩王問題,因此,登基不久他便立即,開始整飭軍隊事務,為即將到來的征戰做準備。之後漢王朱高煦起兵謀反,明宣宗親自率軍征討,最終平息了叛亂,處死了朱高煦。
明宣宗的另一位皇叔朱高燧也隨之把兵權交了出來。如此一來,明朝初期存在了將近半個世紀的藩王問題便在宣德年間被徹底解決了。
明宣宗之所以能將漢王朱高煦的叛亂成功平息,徹底解決外藩問題,除了他自身的原因外外,還和他任用賢臣關係很大。
宣宗身邊有眾多賢臣,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還有如于謙、周忱那樣清廉賢德的巡撫。這些些忠臣良將的大力輔佐,使得當時政治清明、社會安定。
可以說,他們對促進「仁宣之治」的形成功不可沒。同時,明宣宗在對內治理國家方面,採取了「停止用兵、與民休息」的仁政。他深知「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他非常同情人民疾苦,積極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尤其注重扶助農業生產,鼓勵開墾荒地。
他在位時期,人民可以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生活有了保障,生產水平有了提高,手工業及國內外貿易也獲得了發展經濟濟的興旺發達,促使明朝進入鼎盛時期,迎來了「仁宣之治」的安定繁榮的局面。
可惜,明宣宗於1435年便因病去世了,享年三十八歲,後來被安葬在北京昌平景陵。他的過早辭世確實讓人感慨。
儘管明宣宗只當了十年皇帝,不能和太祖創立基業及成祖拓新經營的功業相比,但他卻是個能保持已有成就和業績的君主。他承襲明朝開國六十年來的根基,奮發圖強,勤勉治國,因仁德治國而使明朝迎來了「仁宣之治」的輝煌局面。
⊙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推薦閱讀:
※大唐最後的機會:元和中興
※慈禧戊戌整肅下的中興名臣
※從中興名將到千古罪人——張俊
※有心做中興之主無奈成亡國之君——明思宗朱由檢
※南宋四位中興大將:第三製造岳飛謀反,第一敢於直面罵秦檜
TAG:中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