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代已有「鬥百草」遊戲:女子喜"文斗"男子喜"武鬥"
鬥草,是一種人與自然的嬉戲,又叫踏百草、鬥百草,是以各種花草相鬥以決勝負的遊戲。鬥草遊戲的產生,傳說起源於先民從事農耕活動時,由於當時生活單調無聊,便以斗蟲、鬥草等自娛自樂。有關鬥草文字的記載,最早見於文獻的則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梁代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荊楚人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可見,早在南北朝時期,鬥草遊戲就成為了端午節普遍進行的傳統遊玩活動。
隨著時代的發展,僅在端午節出現的鬥草活動,演變成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熱衷玩耍的一種娛樂遊戲,其玩法,也已發展成兩種精彩有趣的「文斗」與「武鬥」。
「文斗」有兩種。一種是採摘花草,互相比比所採花草數目品種多寡,多者則勝。在五代時,南漢皇帝劉鉞在皇宮後花園,種植了大量的奇花異草。每當草木繁盛的時候,他會組織宮女玩鬥草。在他發令以後,宮女們便衝進後花園任意採摘花草。到了規定的時間,花園的大門就會鎖上,宮女們被集中到大殿上。她們拿出自己採摘的花草,有專門的裁判對這些花草進行辨別。最後,誰採摘的花草種類最多,誰就獲得勝利,輸的人要出錢組織宴會。
另一種是採摘到花草後,互對花草名。玩互對花草名,不僅必須採集的花草種類多,並且要熟悉百草的名稱,斗時還要求對仗,最終以報出草名無人能對者為勝。《紅樓夢》第六十二回中有一段描寫大觀園裡的少女們採摘花草後鬥草的遊戲情形,她們玩的就是這種既富情趣又富詩意的互對花草名: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個人,采了些花草,坐在花草堆中鬥草。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那一個說:我有羅漢松。那一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一個又說:我有美人蕉。這個又說:我有星星翠。那個又說:我有月月紅。這個又說: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個又說:我有《琵琶記》里的枇杷果……
《鏡花緣》第七十六回也描寫了一群才女施展錦心繡口開展鬥草遊戲的情景,裡面的鬥草玩法與《紅樓夢》的很相似,只不過,《紅樓夢》用採摘的花草實物相對,《鏡花緣》則跳過採摘花草這個環節,直接對花草名,這樣的鬥草,更像是一場植物知識競賽,稱得上真正的文雅。
文雅的「文斗」,是一種流行於女孩子之間的玩法。男孩子們呢,則喜歡「武鬥」。
「武鬥」,是指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強弱來決定輸贏的鬥草。玩時,兩人各執一根草莖,開戰前雙方都會先大張旗鼓地喊叫一番「叫你斷,你就斷,不信咱就鬥鬥看」。而後雙方把草莖相勾牽,交叉成十字型,隨著一聲開始,便用力扯拉,誰的草莖被拉斷就算誰輸。一旦哪一根草莖連著斗敗其他幾根而不斷,其身價立時倍增,持有者得意忘形得很,並且還將其攜帶在身邊,其貴重程度,就彷彿一個武功高手的絕世長劍般。
我家鄉的男孩子都非常喜歡用車前草、老虎草來玩鬥草遊戲。車前草一年四季都開花,其長長的花莖,韌性強,很抗扯,是用來鬥草的上好材料。因為車前草十分堅韌,有時候往往互相拉扯了好幾個回合,都難分勝負,因此小夥伴們又把車前草叫做「官司草」,就好像在進行一場沒完沒了的不分原告和被告的「打官司」。鬥百草,「打官司」,這個別名便由此而來。老虎草的花柱擎著十字型的花和果實,樣子非常像《英雄兒女》里的王成背在身上的步話機的天線。男孩子玩鬥草遊戲時,喜歡取老虎草的花柱來斗,顯得帥帥的,酷酷的。
鬥草遊戲,很有泥土味,不用花一分錢,就能玩得趣味盎然。可惜的是,現在的孩子們離植物越來越遠,越來越接不上地氣了。(藍紫冰楓)
來源:信息時報推薦閱讀:
※溫柔女子 ?
※墮入紅塵的女子八字
※貴陽一女子從高樓墜下身亡 屋頂都被砸出大凹槽(組圖)
※做一個淡淡的女子,陪你終老
※12歲進娛樂圈,42歲考法學博士,為丈夫試睡棺材,她可真是香港第一「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