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太極拳論經典十三篇白話解(八)
第八篇 太極拳著解
作者——樹人
原文:人之一身,心為主而宰乎肉。心者謂之道心即理心也。然理中能運動者謂之氣,其氣即陰陽五行也。然氣非理無以宰,而理非氣無以行,故理與氣不相離而相附,此太極根無極者然也。
白話譯文:人的身體是由心意操縱肢體的行動。這個心指的是合乎太極陰陽變化原理的明道知理心。然而可依理運動的是氣,就是陰陽變化五行相生而生育萬物的機理。但氣沒有理就沒有主意,理離開氣又難以流行,所以理和氣相互附合而不離分,就是渾沌時的無極狀態,太極就蘊含在其中。這也是太極法理根本於渾沌無極的原本意思。
原文:天之生人,即以此理此氣生於心,必待其稍有知識。而理氣在人心者,渾然無跡象。然心之中或由內發,或有外感,而意思生也。
白話譯文:上天生育人類,就是以這個意思,賦予心中,必須等待心理自然生有知識。然而理和氣在人心中,原是一片渾沌狀態,靜蘊日久心中或內里生髮,或因外感某種意思的變化,理和氣的意思,才漸漸的出生。
原文:當其未生渾渾混混一無所有。及其將生其意微乎其微,而陰陽之理存乎其中。順其自然之機,即心拘形。仍在人心之中即中庸所謂:未發也。
白話譯文:這個意思沒有生時,是渾沌一片一無所有。等到快要生的時候--這個生意極細小,但是陰陽變化的道理已經存在於這個極微細的意思中了。這時的一切則順應自然變化的契機,隨當時心中的意思化育,構造出一個形式來,仍在人心中還沒有在外顯現--這即是《中庸》上說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的意思。
原文:及其將發而心中所構之形呈之於外,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後或偏或正,全體身法,無不具備。
白話譯文:當理氣在心中構成的形意,隨自然機變成熟,表現在外面的運動。則無論周身上下左右前後偏正等由局部到整體,沒有不具備的。
原文:當其未發構形之時,看其意,像何形即以何物命名,亦隨意拾取,初無成心,是時即形命名之為著。
白話譯文:還在構繪形意的開始,覺得這個形狀類似什麼,就以什麼命名。也是隨意由心、自然而然,並沒有抱有一定的預期要成的心思。這時依據形狀命名後,這個理氣的意思所生髮的形體運動就稱之為著。
原文:而每著之中五官百骸,順其自然之勢,而陰陽之氣運乎其中,所謂動則生陽,靜則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是所謂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此即太極拳之本然。
白話譯文:然而每著的運動、四肢百骸五官都要仍舊順遂自然運動變化形勢的要求,能讓陰陽相生的五行變化氣機暢通形體即每著中間,就是常說的動要生陽,靜要生陰。動靜怎樣才能產生陰陽呢?某處形動時,另某處必有無形的靜意,與此時的動形、形成表裡虛實等,也是互為根本的意思,因為陰陽都不能單獨存在。有陰才有陽,有陽即有陰。所以日常也說「陰中有陽生,陽中有陰生」,陰陽生生不已,這就是太極拳的本來義理所原始的表現。
原文:如以每著之中必指其何者為陰,何者為陽,何者為陰中之陽,何者為陽中之陰,此言大滯,言之不勝其言。即能言亦不無遺漏。
白話譯文:如果要在每一著勢的運行中間詳盡的指出哪一動靜處為陰,為陽,哪一動靜處是陰中的陽,或陽中的陰,則恐怕因為言語太多而給學者造成心意或肢體運行的阻滯,何況說也說不完全,因為自然的法則是要求心身領會的。
原文:是在學者細心揣摩,日久自悟。前賢雲「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舉一反三,在學之者不可執泥,亦不可偏扭。
白話譯文:這在於學者只需能持之以恆用功練習,細心揣摩,自己就可以領悟到。前輩的賢者曾經說過:能夠教會人知道規矩,教不會人巧妙的技藝。太極拳道理蘊含豐富,雖然有一定的常規,但在具體的實行中仍然可以舉一反三的深入發明其神意中的神意。所以學拳的人既不可執著於常規至食古不化,也不能摒棄理義行偏執妄。
附文:七言俚語二首
掤履擠捺須認真,引進落空任人侵,周身相隨敵難近,四兩化動八千斤。
白話譯文:掤履擠捺在體為功法,在用為技法,在形為不意。若能正確的練習。可以在形勢上自然的起到立身中正後的自然形體框架支撐。所以要認真行功。引進在人也在我,落空也是一樣的。我能立身中正,自然不懼敵人侵襲。敵引我進也可使敵落空跌出,是敵引的意思落空;敵引我而我妄進又失中正身形則我跌出是我進的身勢落空。所以說,引進落空時時都在都可以施,要在能否作到無論動靜都能立身中正,支撐八面。周身相隨指的是我全身上下,無論內外左右,形體神意,只在某處一動,即是全體都在動,而局部反而不覺其動。這是肢體和心意有機結合而趨於自然運動的境界。人視我肢體毫無形動,但接觸某處之後,亦不見哪一處在動,而他的無論肢體及心意都會覺到我確在運動,這種運動又無始無終,完全因人來意,隨勢而動,所以也察不清意圖(原來沒有意圖),無法攻擊。這是周身相隨敵難近的意思。四兩撥動八千斤是一種理念。也是功夫的境界。小力可以破壞大力,在太極拳使用中已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小力是依據太極陰陽變化而產生運使的,在運使中仍然可以據情變化,大力均本強硬氣力產生,遇強則折遇弱則顯,沒有剛柔兩性,所以遇柔則即被連隨,終至於無用武之地。這是理念。小力成為功夫,不在於力小,而在於意小,甚至無意,誠思:若身手上無任何意思與力氣,誰能找你的麻煩?即是拳經中: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妙手空空之境。妙手空空是說:技藝絕高的人一向被稱為神手或妙手等等,他們所表現的功夫即能空掉一切來意或技巧招數包含功力在內,而並非只有手上是空無一物的意思。
上打咽喉下打陰,中間兩肋併當心。下部兩臁合兩膝,腦後一掌要真魂。
譯文:這些部位都是人體的薄弱及要害所在。既不能被人所攻擊,也不可輕易攻擊人。在行功練拳的過程中,就要保養守護這些部位,增強它們的各種體用功能,才能有備無患。這當是陳公當初的本意吧。
推薦閱讀:
※武當趙堡太極拳與 陳氏太極拳 有什麼區別?
※太極拳的健身原理和科學定位
※怎樣看太極拳推手-殷鐵軍
※太極拳丹田潛轉意氣潛說
※論太極拳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