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第4集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晚安。
我們一起學習《朱子治家格言》,前面的句子都講到要勤勞,要節儉。我們每次上課以前都將經文讀誦幾遍,讀誦的時候很重要的是,對照自己落實了幾分?因為這是家訓。教育當中最重要的是身教。老祖先講到,「身教則從」,我們父母、長輩做到,孩子很自然的效法學習;「言教則訟」,只是叫孩子做,自己不做,效果就大打折扣。
我們看,「黎明即起」,早起,「灑掃庭除」,很注重整潔,把家裡整理得乾乾淨淨。真正自己去做了以後,就知道整理乾淨,環境很清爽,對身體有幫助。假如環境很骯髒,其實無形當中病菌、空氣都不好,都會損害健康。所以「整潔為強身之本」,環境的乾淨對人的健康有直接的影響。
在家不教,孩子以後去念大學,我聽說很多老師到大學生的宿舍,好像到了垃圾場一樣,慘不忍睹。還曾經看到便當沒吃完,都三天五天沒去處理,都發臭了。他們這些大學生的忍功,number one(第一),這樣的環境他們都呆得下去。懶到這種程度,在家裡到底是怎麼教的,值得我們省思。
我們還曾經看過什麼情況?在大學裡剛報到,到宿舍去,有些同學沒有洗過衣服,我們在旁邊看他洗衣服,看傻眼了。怎麼洗?洗衣粉這麼大一包,倒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倒下去以後把衣服這樣(抖幾下),然後就吊起來。沒洗過。真的坦白講,自己都照顧不了自己,你說他到哪裡能夠幫人家扛責任,我想也很困難,不給人添麻煩就已經是萬幸了。
這些生活能力直接影響他的做事能力。他在生活當中這些都是自己來,他勤奮,包含他的腦子非常靈活,做什麼事情他會思考,整個輕重緩急、先後次序,他的能力就在這裡培養。包含我們中國字,叫九宮格,他在寫字的時候都在練習,這個字間架結構怎麼寫才方正,怎麼去布局,其實就跟接到一件事情怎麼樣去想好步驟,怎麼樣做才適中、合理,這都是潛移默化當中在訓練人做事情。
我們上次是講到: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我們冷靜想一想,有時候現在人做任何事都是憑著自己喜歡不喜歡去做,好惡的心,所謂意氣用事。真正有理智的人做事不是喜歡不喜歡,他是應不應該這麼做,做了以後會延伸什麼問題,他能看得很遠,而不是「我不管,我就要這樣做。」
「勿營華屋」,我有一個長輩,他有三個小孩,夫妻辛辛苦苦積攢了不少錢,我這個長輩後來身體不適,還得了嚴重的病,那都是操勞過度。結果有一天,他帶著三個孩子坐在車上,他買了三棟房子,坐在車上,他唯一一個兒子就開始講,哪一棟給大姐,哪一棟給二姐,哪一棟給我。他媽媽聽了以後就問他,「那我跟你爸爸住哪裡呢?」他說,「以後再說。」
大家聽了以後有沒有冷靜想一想,打這個算盤是吉還是凶?是福還是禍?我這個長輩講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他說,「我們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卻可能是被孩子遺棄的第一代。」他的年齡差不多五十多歲。你們不要對號入座,馬來西亞的狀況比較好一點,但是要趕緊改善,「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你的人生到了六、七十歲才知道,「算錯了,孩子不照顧我」,你就失算了。
所以不教孩子孝道,不教孩子做人,你所給予他的物質,他會有一種態度,叫「應該的」,理所當然。現在年輕人變成什麼現象?會跟父母吵,「人家父母都留房子,你為什麼不買個房子給我?他父母都給我那個同學買車子,你為什麼不買?」都覺得這些是應該的。甚至於娶了太太以後,自己生了孩子,抱回去給媽媽養,媽媽說:「我最近腰閃到了,很酸。」孩子說:「我那個朋友生了兩、三個都是他媽媽照顧的,你才一個而已,還不願意。」「宜未雨而綢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所以要用智慧,不能隨著自己的情感、意氣在做事情。
真正懂事的孩子,他學到的是道義人生,他不是學利害的人生。他的心裡面覺得什麼?父母把我養這麼大真不容易,他是想著我應該怎麼樣讓父母幸福快樂,他不貪父母的一分一毫。我有一個同事,她有三個兄弟姐妹,她是大姐。她的父母有一筆錢,結果就要分給他們。她就講了,「給弟弟妹妹就好了。」給她弟弟,他說,「給兩個姐姐就好了。」給她妹,「給弟弟、給大姐就好了。」當爸媽的人非常欣慰。她的父母就給他們講,「你們兄弟這麼互相友愛,都不爭財,這是給我最安心的事情,比你們有錢、有房子更重要。」所以人有情義,這一生都很踏實,這一生都無後顧之憂,有道義的人隨時隨地都能夠同甘共苦。
看到這個「勿營華屋」,整個現在社會就給我們很大的省思。新加坡有一對姐妹,兩個人都是醫生,大家一聽到醫生,跟什麼畫上等號?有錢。當時有一個退休的女校長,她就講到這件事情,她說這兩個姐妹的媽媽去世了,還沒有下葬,這對姐妹已經在為了媽媽唯一留下來的那棟房子在爭財產。
我們有時候看到這個例子,其實不是在責怪這對姐妹,我們會感覺到說,她們到底人生的追求是什麼?我相信她們也是很可憐,都迷惘了,她們本身都這麼有錢,到底那棟房子對她來講意義在哪,我也有點想不通。人貪婪一直增長以後,欲是深淵,它填不滿。其實她所擁有的那些,坦白講,都會帶到棺材裡面去,不是,她也帶不進去。你看,我們以前看電視,一個人要死的時候最後都是什麼情景?兩手一攤,你什麼東西拿得走?身體都帶不走,身外之物、錢財,怎麼可能帶得走?但是大家冷靜一下,「好死好超生」,死這麼困難,都放不下,那就不好超生,靈性就下墮了。
人生最可貴的在哪?帶得走的智慧跟靈性。帶不走的你在那裡耗了一輩子,最後貪婪,最後這麼多的牽掛,甚至你爭我奪,還造了很多業,那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最後身外之物都帶不走,帶走一大堆的罪業,最後跟人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所以人沒有生死,這個身體是工具,借人的靈魂用的。坦白講,身體,你睡著的時候,人家把你的身體抬走你都還不知道。而你看人睡著的時候,你的靈性還在那裡做夢,不知道夢到天上還是夢到哪裡去都有。所以這是一個工具。
人的智慧、認知在哪?身體不是我,身體是我的工具,我靈魂的工具。就好像衣服,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使用的一個物質、一個工具。人假如認知不到這一點,他說這個身體是我,他就為了這個身體,又吃穿山甲、又吃熊掌、又吃魚翅,吃這麼多的野生動物、稀有動物,都快把人家吃得都快絕種了,然後花了一大推的錢,奢侈浪費。這些動物靈性都很高,諸位長輩、朋友,人家用刀給你割一痕痛不痛?你會不會說,「你給我記住!」你都會,那其他動物不都是貪生怕死,牠怎麼不會痛?所以人為了這三寸之舌,坦白講,東西吞下去你還知道它是鮑魚還是魚翅?就為了這麼短暫的享受,花了這麼多的錢,還有這麼多人在餓死,還傷了這麼多生靈、生命,何苦呢?就以為為了這個身體,然後為了補,傷了一大堆的生命,這個是顛倒啊!人健康是結果,原因是什麼?是你愛護生命得長壽,「仁者壽」嘛,哪有說殺生者壽?沒有這個道理,這天地間的道理我們要清楚。
財布施得財富。這個在民國初年,曾國藩先生的外孫聶雲台先生,他在上海長大,幾十年看到所有富可敵國的人整個垮下來的過程,記錄在書上。把一大堆錢財守住,都不給人,有人就在他眼前餓死,他說,「我的致富之道,就是只要進我的口袋就不會再出去。」他還得意洋洋。民國初年他擁有了三千萬大洋,那比開銀行還厲害,一個大洋就很大了。不好意思,我也不會換算是多少馬幣,可能我看超過一百塊應該有。那你看三千萬再乘以一百有多少錢?他還洋洋得意。人有時候很可憐,可憐到什麼程度?到死都還不知道他錯在哪。結果他有十個兒子跟孫子,在短短幾十年當中,十個兒子跟孫子家產全部敗光,有人淪為乞丐。所以古人講「積財喪道」,你讓餓死的人在你眼前發生,你眼睜睜看他餓死,你自己還那麼多錢,你損了自己的良心、仁德。所以財布施才得財富。
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人有好的智慧、好的經驗、好的學問,要多給別人貢獻,愈給別人貢獻愈有智慧。我的師長他一生講經典五十五年,法布施得聰明智慧,在我師長老人家身上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八十七歲,眼睛炯炯有神,辯才無礙。剛好最近來到我們馬來西亞一個月的時間,上了國家電視台兩次,大家有沒有看到,主持人問他任何問題,他都不用思考,馬上就用經教給人家回答。這不是最好的例子嗎?
而且都是布施醫藥給人,又長期吃常素,愛護生命,所以健康長壽,八十七歲體力很好。我們每一次,剛好晚上跟師長坐在一起,老人家是抓住很多機會教誨我們,有時候時間比較晚了,我們其實每個人都快要體力不行了,看老人家體力非常充沛,然後我說,「師父,該休息了吧?」其實不是師父該休息,是我們該休息了。老人家大我四十多歲,是我爺爺輩的,我體力不如他。
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他老人家做徹底了。他財布施自在到什麼程度?平常沒錢。帶著錢還要算錢挺麻煩,是吧?有時候帶太多還很緊張,「我去領錢,有沒有人看到」,挺緊張的。平常一分錢都沒有,走到哪裡人家感謝他老人家教誨,自然有人照顧。像我們廬江蓋文化教育中心,不少錢,馬幣應該幾千萬。結果當時要建,老人家口袋裡沒一分錢。這個理念挺好,我們馬來西亞的一位同胞,整個就包了,他就負責建好,一位賴居士。起個念頭需要錢,馬上就有人解決掉,平常一分錢都沒有。現在的人還要想錢要買哪支股票,或者錢要放在哪個銀行,每天光記這些東西,有時候還會把密碼記錯,挺累的,現在人生活挺辛苦。
告訴大家把錢存在哪裡最好,存在積功累德,那個利息非常好,愈布施、愈存,愈多,你需要錢的時候它真的馬上來。記得有一次我師長剛好說應該印哪一本經書,要用三十萬台幣,話剛講完,有一個老人家進來,「師父,我的孩子挺孝順的,說要幫我祝壽,我說免了免了,你們統統把錢拿出來,我們印經書,讓世間人讀,有智慧。」孩子們都很歡喜,就是要祝壽,孝順,順爸爸的意思,包了一個紅包,開了一張支票三十萬。然後師長老人家才說,這次印這本經要三十萬,剛好那個老人拿進來,拿個紅包,「師長,供養您去印經書」,拿起來一看,三十萬。剛起念頭,三十萬就來了,挺自在的。這些真理我們要懂,人不能活得不明不白,把自己的靈性一直往下墮,要努力帶得走的智慧、帶得走的積功累德,帶不走的身外之物,不要去強求,不要去貪著,夠用就好。
有一個人特別貪財,貪到什麼程度?貪到躺在床上要斷氣以前不肯斷氣,身邊的孩子問他,「你為什麼不肯斷氣?」他就「嗯嗯嗯……那個蠟燭……」,意思就是那個蠟燭點太多支了,很浪費錢。人有時候執著,在什麼時候看得到?老年的時候愈來愈清楚。所以人享清福,就是年老的時候你很多能放得下,你才享得了福。老的時候還要跟人家比錢,老的時候還要比人家的孩子賺多少。你家裡再有錢你也不清心,那個福享不了。比來比去自己還在那裡生氣,何苦來呢?所以知足常樂,為善才是最樂。我們看很多老人晚年去做義工,去幫助別人,無畏布施,健康長壽,身體很好,愈做愈硬朗。
這一點我有一個朋友點出來,讓我非常仔細的去觀察。他說到,他從小是受英文教育,他的朋友也都是講English的,speak English。結果,他後來學傳統文化,他第一次聽我師長講課的時候,人家跟他說,「這個老人家一生就為了眾生,就為了國家、民族,為了正法弘傳」,他不相信。他說,「我活那麼大,看那麼多人,無私無我,不可能的。」他不相信。結果他第一次坐在很後面,他聽老人家講課,結果被老人家那個慈悲的氣質吸引,慢慢慢慢,愈聽,走到前面去了。後來他真的知道這個老人家完全不為自己,都為他人,為民族文化的承傳,甚至於為全世界宗教的興盛在努力。結果後來,他不大會講華文的,他都是講英文,現在華文講得很好,因為他每天都聽師長講經,慢慢的他的華文也愈講愈好。
而且很奇怪,他以前做生意,還認識很多官員,他本來一見到他們就是講生意,現在不一樣,現在一遇到他們就講教育,遇到官員就,「你一定要把倫理道德、要把聖教弘揚,讓老百姓受益。」他說現在讓他跟他們講生意,他不會講,一定要跟他們講教育、講聖教,他才會講。可能是他假如講教育、講聖教,祖宗、聖賢人就會保佑他,他愈講愈起勁。
他就講到,他觀察,大部分受英文教育的人,退休以後,他的生活就是打高爾夫球,就是去喝下午茶,然後就想著怎麼把我的錢花掉。可是受華文教育的人退休以後,就想著要去哪裡做義工。他說,怎麼價值觀有差?
文化對人的影響不一樣。西方這一、兩百年主要是什麼?功利思想。所以他退休以後,他也沒想到要回饋社會。其實他賺那麼多錢,是他的本事而已嗎?沒有他的員工,沒有整個國家社會的安定,他能賺那麼多錢嗎?
可是你看,當我們真正賺到錢,其實我們對人生的態度有可能都偏頗掉了,不自知。我們一偏,誰跟著偏?下一代跟著偏。所以有一句話叫做「人算不如天算」。你懂得回報社會,你的孩子就知恩報恩。我們自己全部都是自私自利,都覺得這錢就是我的,我就是要把它花完,是我自己賺的,孩子也會這樣想。所以取之社會,要用之社會。
現在這個態度是很多社會的大隱憂,就是貧富差距太大,有錢人都覺得這是我的錢,不把錢當錢看,到法國凱旋門買那些這麼奢侈的東西,他買一樣東西,可能那個農夫要賺二、三十年。他這樣揮霍錢,又不幫助窮人,你說窮人看久了受得了嗎?所以很多地方發生暴動,去搶有錢人的東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都要值得我們省思,做人不可以太過分,總要有仁慈,有禮讓、謙讓的態度。
我們到底給孩子什麼樣的價值觀?現在家庭美滿、人生幸福的價值觀是什麼?現在種種亂象它是怎麼造成的?都是人心,都是思想的問題。教對了,他的人生、家庭就美滿。所以後面有講到,「教子要有義方」,要有正確的方法教孩子,不能教錯。
剛剛跟大家講有一個守財奴,他積攢了一大堆錢,最後還得走,走了以後閻羅王跟他講,「你積攢了那麼多錢,都不幫助窮人,眼看著他們死去,你實在太愚痴了。人要效法上天好生之德,你怎麼這麼愚痴,判你做畜生。」這個人一聽做畜生,他就跟閻羅王商量,「可不可以讓我做母狗?」閻羅王很驚訝,「你為什麼想做母狗?」因為這個人雖然錢很多,但是識字不多,有些字他看錯了,他看到有一句經文,他讀錯了,這個經文是這麼講的,「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這句話的意義是說,一個明理、有良知的人,有氣節的人,看到錢財絕不起貪心,不取不義之財,「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假如為了國家必須殉難,他不會逃避,他有勇氣,軍人的天職,甚至於一些文官,他為了國家去犧牲。就像林則徐先生,他要去禁鴉片的時候,他可謂九死一生,所以他有一句名言,說到,「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只要對國家有利,哪怕有殺身之禍,我也不會迴避,這個是「臨難毋茍免」。結果這個貪財的人他字看錯了,他以為是,「臨財」,看到錢財,「母狗得」,他那個貪心放不下,「臨難母狗免」。最後閻羅王怎麼判,你們自己想吧。
所以我們講到人要有前後眼,這是有智慧。什麼是前?我今天有這樣的福報,怎麼來的?賺錢是個緣,我的福從哪裡來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後眼,我現在怎麼做才能造福下一代,而不是給他們招禍?所以「勿以財貨殺子孫」,你留了一大堆錢財是孩子的禍。
我給大家講一個實例,有一個人一生很努力,在一個非常大的企業工作,是老臣,你說一個大企業的老臣,他沒有智慧嗎?有沒有智慧?不一定。大家要了解,賺錢靠機會,他命中有這個錢,他沒智慧他也賺一堆,有錢不一定有智慧,可是沒有智慧有錢,鐵定災禍一定會到。大家冷靜想想,在大陸這麼多在這二、三十年,多少人致富,甚至海外的華人到大陸去賺錢的都不少。可是你看,賺不到錢,最後還有外遇種種,本來有錢,結果最後都搞得家破人亡,這樣的比例還不少。你說他去了,也有個機會賺了不少錢,最後都帶不回來,因為他沒智慧。「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啊!他沒讀經書怎麼會有智慧?所以要看得遠,要看得到他整個一生,甚至於你當人家的父母跟長輩,你能看到他生生世世,這是你的智慧。我待會舉一個能看到一千年後的子孫的讀書人,真實的例子。
這位企業界的人,他留下了台幣二十億,可謂賺了不少錢。但是他建了一棟房子,花了一億建的。「勿營華屋」,很可惜,他沒有先讀《朱子治家格言》。這個怪我,我當時沒有跟他交流,conversation一下,有交流他可能這個難就過了,把這個利害關係要分析給他聽,人真的聽懂了,他幹嘛這樣做呢?房子是拿來住的,你花一億是拿來幹什麼的?台灣曾經有一個人用什麼做馬桶?金子,純金的。最後這個人很快的事業就敗下來,真正明眼人就光看到他的馬桶就知道他要敗了。
你們好像不大相信,這歷史當中都有記載。商朝,箕子看紂王吃飯就知道他要亡國,很厲害的,他們都能見微知著。為什麼?看到紂王拿了一支象牙做的筷子,完了。用一支筷子就要完了,有這麼嚴重嗎?一個人拿象牙筷子,他會不會拿塑膠杯來喝飲料?拿什麼杯?犀牛角杯。是不是?他拿犀牛角杯,他會不會拿免洗碗筷來吃飯?他拿什麼碗筷跟盤子?可能是金子做的。他拿金子做的盤子,會不會盛兩塊豆腐?會盛什麼?山珍海味。他要吃山珍海味,會不會穿著T恤吃?他要穿綾羅綢緞。穿綾羅綢緞會不會住小木屋?住什麼?高廣大廈。對,請問大家有沒有會計系的,要多少錢?從哪裡來?他是皇帝,給老百姓搜刮來的,老百姓日子活不下去了,最後,「我跟你拼了」,不然他活不下去了,所以紂王就亡國了。
一支筷子能知道亡國,一個馬桶能知道他的事業要敗。大家今天回去,看著自己熟悉的家,是要興還是要衰,你要看得出來,這樣就沒有白學《朱子治家格言》。
我曾經遇到一個朋友,有一個人看到他用的一支手機,然後非常激動,「都什麼年代了,你還用這支手機,你這個朋友值得交!」那個都已經不知道可能十年前的手機,他還在那裡用,人家就很感動,這個人真節省。大學教授,這麼省,從小都是背《孝經》,背《地藏經》,所以有家教還是差很多。
這個朋友對我的影響非常大,他大我五歲,他是博士,我當時在大學看到博士也是眼睛發亮,他又很有涵養,動不動就背幾句經句給我聽。但是最讓我收穫的是什麼呢?非常感動在哪?有一次我去找他,他要從私立專科轉到國立大學,這麼好的事情他不敢擅作主張,他親自回到家把這個情況要跟他父親做彙報。剛好在彙報的時候,我剛好找他,我一進門,他說,「禮旭,對不起,我剛好在跟我父親稟報事情,你先請坐。」我就坐在那,就看到他跟他爸爸稟報,恭恭敬敬,跪在那裡跟他爸爸說話。
大學教授,那種孝的態度,那種恭敬,對我們一生印象深刻。所以他長得白白胖胖的,耳垂又很大,很好命。好命在哪?很好睡。我們兩個關係很好,他去找我,我們兩個睡一張床。然後他,「禮旭,我想睡了。」講完五秒鐘,就睡著了,真好命。很多人很有錢,睡覺都要靠安眠藥,不好命。什麼人好命?好吃好睡的人最好命,其實是放得下的人。還有一次我跟他打電話,打到什麼程度?他睡著了,在電話那頭睡著了。隔天我跟他打電話,「昨天我跟講話你睡著了。」「有嗎?有嗎?」
回想起來,自己人生會比較想親近年長的人,跟這些因緣有關,覺得跟這些年長的人,他的人生閱歷、智慧,給我們啟示非常大,多虧他們。我念大學的時候,我的綽號叫「老旭」,你看有個老字,就是以前結交了一些比較年長的人,有時候給他們出主意,他們還挺認同的。所以我當時大學同學,他們遇到什麼事都找我商量。
比方說,怎麼辦,快要當掉了,快要不及格了。馬來西亞沒說「當掉了」?果然不同地區用的名詞不一樣,就是不及格叫當掉了。不然,馬來西亞不及格叫什麼?你們講得這麼文雅。哦,用英文。他們說,「哎呀,怎麼辦?讀都讀不過去,到時候又被退學。」我就想,團結就是力量,成立一個讀書會,每個人專攻一部、一科,由他負責,然後再由他來教所有的人,然後響應的同志不少,結果真的我們那個team(團隊)後來大家都過關了。
結果有一科特別妙,妙在哪裡?那個負責的同學不及格,其他他教的人全部及格,他在那裡都快氣得受不了了,這老師是怎麼打分數的,我教他們我不及格。他那時候搞不清楚,我那時候也搞不明白,因為我那時候還沒學《了凡四訓》,我假如學了我就知道,你命中考不及格,哪怕你可以教人,你都考不及格。所以以前考功名,很有學問的人怎麼考考不上的都有,學問比較差一點的一考就考上了,因為他命中有那個福。
人這一生不把這些道理搞清楚,不知道多少人會氣死,會怨天尤人,鬱鬱寡歡,無言問蒼天。老祖宗說理得心安,你理不明,你心能安,不可能。所以我們的孩子假如不先明理,他鐵定,他的價值觀就被這個大染缸誤導得非常嚴重。我們確實在這個人生路上,非常感激父母給我們所建立的人生價值觀,我們感覺人生最重要的是父母,是親情,是兄弟之情,是人生的道義,我們覺得這個有意義,那追名逐利好像不是很吸引我,這就是從小,少成若天性,打下來的一個態度。
這個企業界的人,他用一億建了房子,他「營華屋」,請問大家,一億的房子建出來,誰會非常關注這家人?小偷。他建這個房子就是說:「我非常有錢,你們有空可以來坐坐。」是不是?不只是小偷會來,他孩子、他孫子的朋友都在打他的主意。這不是給自己找禍來嗎?
古代有一個人,他叫馮球,他的太太要求買一個首飾多少錢?七十萬錢,就買一個首飾,就一個插頭髮的釵,七十萬錢。當時有另外一個宰相的女兒也想買,這個我是聽我們定弘師講的,他當時講《朱子治家格言》我們都有學習,講得非常精彩,大家在網上這些資料都可以好好學習。結果這個宰相總是明理的人,他告訴他的女兒,妳假如買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叫妖物,妳買那個東西鐵定要招禍,後來她爸沒給她買。就這個生意人馮球買了,結果後來沒多久就被人家害死,就是他太有錢了,很多人打他的主意,就設計把他給害死。
所以一個好的太太,所謂「妻賢夫禍少」,妻子賢德,他的丈夫哪怕有災禍,都會因為妻子賢德讓他避開。可是妻子這麼好虛榮,他的先生的災禍就來了。甚至於妻子好虛榮,最後先生走上貪污的路的非常多,有的是媽媽貪財,有的是太太貪財,最後這公務員晚節不保的都有。
結果真的他蓋了一億的房子,最後他的孩子跟孫子染上賭博,一年之內把二十億全部花掉。諸位長輩、諸位朋友,這個故事結束了沒有?二十億已經花完了,不然要怎樣?告訴大家,這個戲才剛開始。他建了那個房子以後中風,中風完一年之內二十億就全部花光。那二十億花光了,他的兒子、他的孫子會不會痛改前非、痛哭流涕?會不會?除非他從小也跟他紮這個根,不然不容易。但是也有可能,說不定就遇到你們這些好心的人,把「聖賢教育改造命運」的光碟送給他,然後他孩子看了痛改前非,也有可能。為什麼?他們家這麼有錢,過去生種福,應該過去生都是有修善行的人,還是有善根,但這輩子被慾望給控制住了。看看這個緣能不能把他的善根給喚醒。真的有緣一定要給人家介紹聖教,人沒有經典的教誨開不了慧眼。
而剛剛跟大家講,能想到一千年之後的子孫就是范仲淹先生,他在自己家門口種了兩棵松樹,寫到,「清蔭大庇,期與千年」。這兩棵樹的樹蔭可以庇蔭到千年以後的子孫。確實現在范仲淹的後代很興旺,家教非常好。
而當時他的孩子很孝順他,買了蘇州的一個南園,很漂亮,希望給父親養老。而當他父親聽到這塊地非常好,風水特別好,你假如住在這裡,你往後的子孫會非常發達,他聽完以後是怎麼做?把這塊地拿來建學校。這個人是無私的。這所學校現在還在,在這幾百年當中,出了幾百個進士,好像狀元就幾十個。大家要了解,這所有的功德都記在哪裡?記在范公、記在范家的陰德。假如這塊地拿來自己住,那就很不一樣了。所以福報從哪裡來?心量,量大,福就大。他不只沒有「營華屋」,還把這個好的地方為國家培養人才。
而他沒有留閒財,他一有錢就幫助人,一有錢就幫助人。結果當他去世的時候,「歿之日,身無以為斂」,「歿」就是他去世的時候,家裡沒有錢,自身也沒錢,「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他的孩子也沒有閒錢幫他辦後事,後來應該是國家,還有一些同事幫他們辦了後事。但是雖然他沒有留下錢給孩子,他留下了義,錢公輔先生幫他寫了一篇文章叫「義田記」,范公就是道義,幫助所有的家族,幫助貧窮的人,幫國家培養人才,尤其是讀書人生活沒有辦法接濟的,他幫助他,讓他安心讀書,以後去為國效力。「惟以施貧」,施錢財給貧窮的人,「活族」,養活了整個大家族,「之義」,「施貧活族」的道義留給他的後代。當時范公去世的時候,義田有一千畝,到清朝的時候,他的子孫發揚光大,到四千畝。他的後世會這麼有福報,都是他的家道,承傳這個「義」字。
『勿謀良田』,不要想著去希求肥沃的田地,不要都想著給孩子留這些好的物質。在漢朝初年,劉邦,當時打天下功臣不少,一百多個人,都封爵位,那都相當富貴的。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史官來追溯這一百多個人現在家道如何,大部分統統都已經沒落了,才幾十年都沒落了。然後發現有一戶人家特別,就是蕭何的後代。蕭何的功勞排在前面,叫漢初三傑。漢朝哪三傑?韓信、張良、蕭何。韓信會帶兵,多多益善;蕭何他內政,把國家種種民生問題處理得很好;張良很聰明、很有智謀,「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這是張良。蕭何的功勞那麼多,可是他要求皇上賞賜給他,希望皇上給他的田地是非常平庸的,他不要良田。因為他想,這個田太好,租給別人,然後就自己收租,他就不勞動了,他的後代慢慢就愈來愈安逸了,最後就家道中落;但這個地不是很好,一定要勤奮,但不會餓死,他就要這些地。他為子孫考慮得很長遠。
《三字經》當中講的,「人遺子,金滿籯」,留了很多錢財給後代,「我教子,惟一經」,要讓他明理,有智慧、有道義,他決定是有福之人。
接著講到:
【好說是非者。實淫盜之媒。】
『好說是非』其實就是泛指不正派的人,常常會動歪腦筋、有邪思的人,都屬於這樣的人。而我們人成年以後,受朋友的影響最大。孔子有說要交對自己德行有益的朋友,不能教損害自己德行的朋友。你一看到不正派的人,應該懂得敬而遠之,我們對每個人都尊重,這個「遠」就是不要受他不好的影響。
在《文昌帝君陰騭文》也有講到一句,「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杜絕災殃,「杜災殃於眉睫」,「眉睫」就是可能就化解了就在眼前的災禍。我們冷靜看看,很多人擁有財富,最後很快的整個家產都敗掉,被朋友帶去賭,帶去喝酒,帶去吸毒,染女色,一下子就完蛋了。所以教育孩子選擇良師益友,這非常的重要,假如孩子從小喜歡親近的都是聖賢人的教誨,「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他就不會喜歡跟這些所謂酒肉朋友在一起了。
當然,我們古聖先賢的教誨是內學,內學就是懂得向自己的內心去找問題的根本,而不是向外去指責,或者推卸責任,這是內學。有一句經文可以表達內學的精神,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今天這些「好說是非」的人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出現,怎麼會感召這些人?可能自己也還有這些偏好,才會跟他能臭氣相投。假如根本內心就沒有這些慾望,那這些人哪怕都在周圍,也不受影響。所以還是要防非止惡,防止自己內心的這些慾望、錯誤的人生態度。把它對治了,一調,外面的世界就變了,自己馬上變成每天都親近古聖先賢的教誨,慢慢那些賭博玩樂的人自自然然就遠離了。是不是?他現在來跟你,「打個麻將吧?」你說,「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都昏倒,他就不來電了,他就不相應了。所以改造命運還要從自己的心地下功夫,不能怪人。
現在也有很多人被人家騙錢。確實有很多是利用人家的善心騙錢,但也有一些情況是什麼?利用人的貪心,你可能想貪更多,結果就被他給騙了。這個時候可不能怪社會、怪政府,還得冷靜,「行有不得」,你們好像不大願意,「反求諸己」。
其實我看到這些新聞,確實很慚愧,這些詐騙集團,很多是碩士畢業,還有博士畢業,學歷都很高,為什麼受教育一、二十年,卻幹出違反國法的事情?因為德行沒有教他。那他的家要負責,小學老師要負責,中學老師、大學老師,曾經教過他的老師都有責任。所以《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包含一個人做事業,結果用了這個主管,最後公司被他搞垮了,我們非常生氣。可是重點在:誰用他的?老闆自己用的,那怎麼能怪呢?源頭還在我們用他。再思考一下,為什麼我當初用他?他很有才幹,他一做,我的業績就來了,沒考慮他有沒有德。短視近利,只要現在賺到錢就好,不知道孔子講,一個人不善良,又很有才幹、能力,「不愨而多能」,像什麼?「譬之豺狼」,像豺狼虎豹一樣,早晚要把你的東西給吃掉,不要接近這樣的人。這孔子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孔子家語》裡面就有講了。
用人要什麼?「德才兼備」。大家有沒有聽過才德兼備?這個成語很重要。「品學兼優」,你有沒有聽過學品兼優?品在前,學才能用。你學在前,沒有品,就出現這些現象,高學歷,卻做出違反國法的事情,還有一些化學的東西、製造炸藥,他都懂,其他沒讀書的人都不懂,他會去做這些勾當。那不只是違反國法,他學歷高了以後沒有道義,離婚率這麼高,確實是自己人生毀了,甚至於誰跟他成為親人,誰走近他都要遭殃,我們不能培養出這樣的人出來,還是要回到品學兼優為好。
這「好說是非」,講了很多話,反而讓人起歹念、起邪念,他就好像變成那個媒介一樣。所以人積福靠這個嘴巴,造業也可能是這個嘴巴。古人說「病從口入」,要注意飲食習慣。「禍從口出」,講那些不正派的言語,讓人想去貪財、貪色,起這些不良的想法,本身我們都要負因果責任,你變成幫凶了。人與人談,不要談這些東西,要談什麼?《朱子治家格言》。是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明理了,都教出好兒孫,這個社會才安定,國家才有未來。接著:
【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傭人、婢女非常美麗,娶的愛妾也非常妖豔,這實在不是家庭的福氣,很可能還是禍根。『閨房』是指夫妻的房間。我記得有一片連續劇,名字我忘了,因為我是聽人家講,我沒有看,因為那連續劇常常出現的情景就是罵來罵去,然後就是「啪,啪」,都是那些情景。就是一個人娶了幾個太太,然後這幾個女人爭風吃醋,然後他的後代也在那裡爭,最後還不止這幾個女人,還有沒有登記的女人,最後又剛好又認識了他的孩子,然後最後又不能結婚,都是搞這些東西。
看這些戲,搞得頭昏腦脹的,然後緊張兮兮的,家庭裡面怎麼這麼多勾心鬥角的東西?怎麼不演「范文正公傳」呢?怎麼不拍這些這麼好的家道的榜樣給大家學呢?這還是要怪我們從事教育的人,傳媒大學沒有教《弟子規》,沒有教倫理道德,不然他們就知道整個傳媒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精神,叫「隱惡揚善」。大家有沒有感覺這種連續劇看多了,疑神疑鬼,今天妳先生晚五分鐘回來,妳眼睛瞪得很大,「你今天為什麼晚五分鐘?」然後他脫下外套去上廁所,妳趕快把外套拿過來,有沒有長頭髮。這些情況,很多人看了這些戲劇,都在講,這個人太過分了,那個女人太無恥了,太不像話了。告訴大家,看戲的人都沒看到禍根,誰是禍根?那個好色的男人是禍根,他假如不娶這麼多女人,哪有這些衝突呢?Understand?是不是?大家看,整個情況複雜以後,全部被這些枝枝節節給困住了,人不知道源頭出在哪。所以「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有一個人家,用了一個婢女,一個僕人,長得比較美麗,又年輕,最後就跟先生發生問題了,他的太太就氣不過,就拿刀傷了那個僕人,那他的太太就要進監獄去。所以確實非福,是什麼?禍來了。其實人都要對這些事情要很敏銳,不要自己有了福,最後用這個福給自己家裡招禍,那就沒智慧了。
而實實在在講,真的要讓家道能傳承下去,能不用傭人盡量不要用,你們的表情有點為難,大家好自為之,這個我不勉強。曾國藩先生,他等於是漢人做官在清朝做到最大,四省總督,他的後代所有的家活都要自己幹,沒有給別人幹的。「勤儉為持家之本」,你的孩子假如從小就被人家伺候,你這個家道就不可能興盛。在大陸我聽到幾個例子,那都是大老闆,聽完以後,真的自己做勤勞的表率,這個不簡單,下了很大決心,整個家裡的家道就轉過來了。
【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妝。】
家裡的童僕、僕人,尤其是男眾,不要用英俊瀟灑的。很多感情出問題,太太有外遇的,不少例子都是家裡的司機。我是說別人家,你們當然很會看人。所以童僕要用老實、忠誠的人。可是人現在很重外表,最後問題都出現了,到時候要來懊惱沒有用。你要讓一個人進你們家,你首先當然要考慮到的是他有沒有德,不然有一句俗語不是叫「引狼入室」。
『妻妾切忌豔妝』。妻子、愛妾切記不要濃妝豔抹,濃妝豔抹會引來很多邪的緣,因為女色容易讓男人起邪念,這大家要冷靜。
以前的女子,她了解到她對社會風氣影響非常大,所以她的穿著非常的端莊,她不願意讓人家起邪念。這樣的存心很可貴,她為什麼著想?為整個社會風氣著想。諸位女同胞,妳有沒有遇過一個女性,她告訴妳,我們女人穿著要為整個社會風氣負責任,有沒有聽過?沒有?從妳們開始。這樣天下太平之根本,就從馬來西亞做起了。(掌聲)我們很看好,像我們馬來的女子包得非常的好,這樣子就不會讓人家起邪念,這些精神其實很可貴。
大家冷靜去看,哪個地方女子穿得愈暴露,那個地方犯罪率一定最高,女子受到傷害的比例一定最高,這個時候就不能只怪男人了,是不是?大家要了解,英雄難過,不對,他是英雄他就過得了,男人難過美人關。他都難過了,那妳還穿得讓他起邪念,那他怎麼受得了?所以大家要有職業道德,假如去上班,你妳得太暴露,整個辦公室的男同事都沒有辦法辦公,一直喝水,一直吃東西。
古人他可貴的地方,他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給社會起好的影響跟作用,尤其讀書人。我們看晏子,他的衣服穿了三十多年,他是宰相,他這麼勤儉,他就影響整個國家的人。現在我們大陸習近平主席,他特別提倡廉潔,不奢侈浪費,整個國家一天省下來的錢不得了,真是為老百姓造福。假如公務員不節儉,花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真正一個君子,在《詩經》裡面講,「君子如祉」,這個「祉」是福祉,君子就好像人民的大福一樣,只要他出現了,他有智慧,他有德行,就能把社會的錯誤導正,把人民的災禍化解掉,「亂庶遄已」,災禍很快就能夠化解掉。以前的人一看到一個好官到了他們的縣,把他看作父母一樣愛戴,他要離開的時候排幾十里,痛哭流涕,不忍讓他走。
諸葛亮有智慧,他娶太太跟人家不一樣,他的太太頭髮比較黃,皮膚也比一般人黑,但是很有德行跟學問,對他一生事業、道德學問有非常大的幫助,他們倆感情很好,這個是會娶太太的人。
接著經文講: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這段話我們聽起來,對我們現階段的家庭、社會是非常大的啟示。這段時間剛好是清明前後,清明節是四月四號,台灣是四月五號,我很感動,我們馬來西亞華人都會回家掃墓,這個風氣可能台灣都不一定比得上。為什麼馬來西亞的華人很有福報,不是沒有原因。常常念著祖宗,常常知道我們的祖宗從我們的祖國來到這裡,那種蓽路藍縷、披荊斬棘,那種辛苦,我們不敢忘懷,時時念他們的恩。這麼遠的祖宗都在念,更何況是眼前對自己恩德最大的父母,哪有不念恩的道理?
古人通達人情、通達人性,祭祖的人厚道,決定「慎終追遠」,決定「飲水思源」。祭祀祖宗,就把孝道教下去了;祭祀孔子,就把尊重老師、尊重道德教下去了。古人這個教育的智慧不得了,我們現在不祭祖宗了,不念祖宗的恩,那這個知恩報恩就教不了,孝道就教不了。馬來西亞保留了很多我們中華民族非常好的習俗、非常好的精神,我們希望這些精神繼續保存,甚至從馬來西亞再弘揚。
我記得很多年前有一個參贊,我們中國駐馬來西亞的官員,他說他希望中國很多男人能夠到馬來西亞來娶太太。那這句話大家聽出來什麼沒有?就是女子的賢德,我們中華民族女人的賢德,他覺得在馬來西亞看到。(掌聲)鼓掌之外要責任承擔,你們做得好,要出來弘揚。有一本書叫《天下太平之根本》,就是女德,就是女教。你們做得好,再融通這些道理,把這部書弘揚,造福全世界的華人家庭,甚至於全世界的家庭都有可能。因為我們馬來西亞又是一個多種族、多宗教的國度,大家的英文又很好,都可以把女德藉由英文弘揚出去。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又不是讀書人」,你們現在就在讀書,怎麼不是讀書人?聞聖教的人就要有責任。「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因為經書才能讓人明理,才能讓人開智慧,哪怕他沒有很高的學歷,他明理,他可以把家庭經營得和和樂樂的。但是假如他不明理,很可能給自己招災禍。有一位華裔寫到,「我們是全世界文化最悠久的民族,五千年的教育智慧跟方法,為什麼短短幾十年變成最短視的民族?就因為我們不讀聖賢書,然後又被整個功利主義給污染,所以整個民族下墮得非常厲害。」再看到這句「經書不可不讀」,確實是非常懇切對每一個家庭的提醒。
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好說是非者。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妝。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晚安。
我們一起學習《朱子治家格言》,前面的句子都講到要勤勞,要節儉。我們每次上課以前都將經文讀誦幾遍,讀誦的時候很重要的是,對照自己落實了幾分?因為這是家訓。教育當中最重要的是身教。老祖先講到,「身教則從」,我們父母、長輩做到,孩子很自然的效法學習;「言教則訟」,只是叫孩子做,自己不做,效果就大打折扣。
我們看,「黎明即起」,早起,「灑掃庭除」,很注重整潔,把家裡整理得乾乾淨淨。真正自己去做了以後,就知道整理乾淨,環境很清爽,對身體有幫助。假如環境很骯髒,其實無形當中病菌、空氣都不好,都會損害健康。所以「整潔為強身之本」,環境的乾淨對人的健康有直接的影響。
在家不教,孩子以後去念大學,我聽說很多老師到大學生的宿舍,好像到了垃圾場一樣,慘不忍睹。還曾經看到便當沒吃完,都三天五天沒去處理,都發臭了。他們這些大學生的忍功,number one(第一),這樣的環境他們都呆得下去。懶到這種程度,在家裡到底是怎麼教的,值得我們省思。
我們還曾經看過什麼情況?在大學裡剛報到,到宿舍去,有些同學沒有洗過衣服,我們在旁邊看他洗衣服,看傻眼了。怎麼洗?洗衣粉這麼大一包,倒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倒下去以後把衣服這樣(抖幾下),然後就吊起來。沒洗過。真的坦白講,自己都照顧不了自己,你說他到哪裡能夠幫人家扛責任,我想也很困難,不給人添麻煩就已經是萬幸了。
這些生活能力直接影響他的做事能力。他在生活當中這些都是自己來,他勤奮,包含他的腦子非常靈活,做什麼事情他會思考,整個輕重緩急、先後次序,他的能力就在這裡培養。包含我們中國字,叫九宮格,他在寫字的時候都在練習,這個字間架結構怎麼寫才方正,怎麼去布局,其實就跟接到一件事情怎麼樣去想好步驟,怎麼樣做才適中、合理,這都是潛移默化當中在訓練人做事情。
我們上次是講到: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我們冷靜想一想,有時候現在人做任何事都是憑著自己喜歡不喜歡去做,好惡的心,所謂意氣用事。真正有理智的人做事不是喜歡不喜歡,他是應不應該這麼做,做了以後會延伸什麼問題,他能看得很遠,而不是「我不管,我就要這樣做。」
「勿營華屋」,我有一個長輩,他有三個小孩,夫妻辛辛苦苦積攢了不少錢,我這個長輩後來身體不適,還得了嚴重的病,那都是操勞過度。結果有一天,他帶著三個孩子坐在車上,他買了三棟房子,坐在車上,他唯一一個兒子就開始講,哪一棟給大姐,哪一棟給二姐,哪一棟給我。他媽媽聽了以後就問他,「那我跟你爸爸住哪裡呢?」他說,「以後再說。」
大家聽了以後有沒有冷靜想一想,打這個算盤是吉還是凶?是福還是禍?我這個長輩講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他說,「我們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卻可能是被孩子遺棄的第一代。」他的年齡差不多五十多歲。你們不要對號入座,馬來西亞的狀況比較好一點,但是要趕緊改善,「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你的人生到了六、七十歲才知道,「算錯了,孩子不照顧我」,你就失算了。
所以不教孩子孝道,不教孩子做人,你所給予他的物質,他會有一種態度,叫「應該的」,理所當然。現在年輕人變成什麼現象?會跟父母吵,「人家父母都留房子,你為什麼不買個房子給我?他父母都給我那個同學買車子,你為什麼不買?」都覺得這些是應該的。甚至於娶了太太以後,自己生了孩子,抱回去給媽媽養,媽媽說:「我最近腰閃到了,很酸。」孩子說:「我那個朋友生了兩、三個都是他媽媽照顧的,你才一個而已,還不願意。」「宜未雨而綢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所以要用智慧,不能隨著自己的情感、意氣在做事情。
真正懂事的孩子,他學到的是道義人生,他不是學利害的人生。他的心裡面覺得什麼?父母把我養這麼大真不容易,他是想著我應該怎麼樣讓父母幸福快樂,他不貪父母的一分一毫。我有一個同事,她有三個兄弟姐妹,她是大姐。她的父母有一筆錢,結果就要分給他們。她就講了,「給弟弟妹妹就好了。」給她弟弟,他說,「給兩個姐姐就好了。」給她妹,「給弟弟、給大姐就好了。」當爸媽的人非常欣慰。她的父母就給他們講,「你們兄弟這麼互相友愛,都不爭財,這是給我最安心的事情,比你們有錢、有房子更重要。」所以人有情義,這一生都很踏實,這一生都無後顧之憂,有道義的人隨時隨地都能夠同甘共苦。
看到這個「勿營華屋」,整個現在社會就給我們很大的省思。新加坡有一對姐妹,兩個人都是醫生,大家一聽到醫生,跟什麼畫上等號?有錢。當時有一個退休的女校長,她就講到這件事情,她說這兩個姐妹的媽媽去世了,還沒有下葬,這對姐妹已經在為了媽媽唯一留下來的那棟房子在爭財產。
我們有時候看到這個例子,其實不是在責怪這對姐妹,我們會感覺到說,她們到底人生的追求是什麼?我相信她們也是很可憐,都迷惘了,她們本身都這麼有錢,到底那棟房子對她來講意義在哪,我也有點想不通。人貪婪一直增長以後,欲是深淵,它填不滿。其實她所擁有的那些,坦白講,都會帶到棺材裡面去,不是,她也帶不進去。你看,我們以前看電視,一個人要死的時候最後都是什麼情景?兩手一攤,你什麼東西拿得走?身體都帶不走,身外之物、錢財,怎麼可能帶得走?但是大家冷靜一下,「好死好超生」,死這麼困難,都放不下,那就不好超生,靈性就下墮了。
人生最可貴的在哪?帶得走的智慧跟靈性。帶不走的你在那裡耗了一輩子,最後貪婪,最後這麼多的牽掛,甚至你爭我奪,還造了很多業,那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最後身外之物都帶不走,帶走一大堆的罪業,最後跟人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所以人沒有生死,這個身體是工具,借人的靈魂用的。坦白講,身體,你睡著的時候,人家把你的身體抬走你都還不知道。而你看人睡著的時候,你的靈性還在那裡做夢,不知道夢到天上還是夢到哪裡去都有。所以這是一個工具。
人的智慧、認知在哪?身體不是我,身體是我的工具,我靈魂的工具。就好像衣服,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使用的一個物質、一個工具。人假如認知不到這一點,他說這個身體是我,他就為了這個身體,又吃穿山甲、又吃熊掌、又吃魚翅,吃這麼多的野生動物、稀有動物,都快把人家吃得都快絕種了,然後花了一大推的錢,奢侈浪費。這些動物靈性都很高,諸位長輩、朋友,人家用刀給你割一痕痛不痛?你會不會說,「你給我記住!」你都會,那其他動物不都是貪生怕死,牠怎麼不會痛?所以人為了這三寸之舌,坦白講,東西吞下去你還知道它是鮑魚還是魚翅?就為了這麼短暫的享受,花了這麼多的錢,還有這麼多人在餓死,還傷了這麼多生靈、生命,何苦呢?就以為為了這個身體,然後為了補,傷了一大堆的生命,這個是顛倒啊!人健康是結果,原因是什麼?是你愛護生命得長壽,「仁者壽」嘛,哪有說殺生者壽?沒有這個道理,這天地間的道理我們要清楚。
財布施得財富。這個在民國初年,曾國藩先生的外孫聶雲台先生,他在上海長大,幾十年看到所有富可敵國的人整個垮下來的過程,記錄在書上。把一大堆錢財守住,都不給人,有人就在他眼前餓死,他說,「我的致富之道,就是只要進我的口袋就不會再出去。」他還得意洋洋。民國初年他擁有了三千萬大洋,那比開銀行還厲害,一個大洋就很大了。不好意思,我也不會換算是多少馬幣,可能我看超過一百塊應該有。那你看三千萬再乘以一百有多少錢?他還洋洋得意。人有時候很可憐,可憐到什麼程度?到死都還不知道他錯在哪。結果他有十個兒子跟孫子,在短短幾十年當中,十個兒子跟孫子家產全部敗光,有人淪為乞丐。所以古人講「積財喪道」,你讓餓死的人在你眼前發生,你眼睜睜看他餓死,你自己還那麼多錢,你損了自己的良心、仁德。所以財布施才得財富。
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人有好的智慧、好的經驗、好的學問,要多給別人貢獻,愈給別人貢獻愈有智慧。我的師長他一生講經典五十五年,法布施得聰明智慧,在我師長老人家身上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八十七歲,眼睛炯炯有神,辯才無礙。剛好最近來到我們馬來西亞一個月的時間,上了國家電視台兩次,大家有沒有看到,主持人問他任何問題,他都不用思考,馬上就用經教給人家回答。這不是最好的例子嗎?
而且都是布施醫藥給人,又長期吃常素,愛護生命,所以健康長壽,八十七歲體力很好。我們每一次,剛好晚上跟師長坐在一起,老人家是抓住很多機會教誨我們,有時候時間比較晚了,我們其實每個人都快要體力不行了,看老人家體力非常充沛,然後我說,「師父,該休息了吧?」其實不是師父該休息,是我們該休息了。老人家大我四十多歲,是我爺爺輩的,我體力不如他。
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他老人家做徹底了。他財布施自在到什麼程度?平常沒錢。帶著錢還要算錢挺麻煩,是吧?有時候帶太多還很緊張,「我去領錢,有沒有人看到」,挺緊張的。平常一分錢都沒有,走到哪裡人家感謝他老人家教誨,自然有人照顧。像我們廬江蓋文化教育中心,不少錢,馬幣應該幾千萬。結果當時要建,老人家口袋裡沒一分錢。這個理念挺好,我們馬來西亞的一位同胞,整個就包了,他就負責建好,一位賴居士。起個念頭需要錢,馬上就有人解決掉,平常一分錢都沒有。現在的人還要想錢要買哪支股票,或者錢要放在哪個銀行,每天光記這些東西,有時候還會把密碼記錯,挺累的,現在人生活挺辛苦。
告訴大家把錢存在哪裡最好,存在積功累德,那個利息非常好,愈布施、愈存,愈多,你需要錢的時候它真的馬上來。記得有一次我師長剛好說應該印哪一本經書,要用三十萬台幣,話剛講完,有一個老人家進來,「師父,我的孩子挺孝順的,說要幫我祝壽,我說免了免了,你們統統把錢拿出來,我們印經書,讓世間人讀,有智慧。」孩子們都很歡喜,就是要祝壽,孝順,順爸爸的意思,包了一個紅包,開了一張支票三十萬。然後師長老人家才說,這次印這本經要三十萬,剛好那個老人拿進來,拿個紅包,「師長,供養您去印經書」,拿起來一看,三十萬。剛起念頭,三十萬就來了,挺自在的。這些真理我們要懂,人不能活得不明不白,把自己的靈性一直往下墮,要努力帶得走的智慧、帶得走的積功累德,帶不走的身外之物,不要去強求,不要去貪著,夠用就好。
有一個人特別貪財,貪到什麼程度?貪到躺在床上要斷氣以前不肯斷氣,身邊的孩子問他,「你為什麼不肯斷氣?」他就「嗯嗯嗯……那個蠟燭……」,意思就是那個蠟燭點太多支了,很浪費錢。人有時候執著,在什麼時候看得到?老年的時候愈來愈清楚。所以人享清福,就是年老的時候你很多能放得下,你才享得了福。老的時候還要跟人家比錢,老的時候還要比人家的孩子賺多少。你家裡再有錢你也不清心,那個福享不了。比來比去自己還在那裡生氣,何苦來呢?所以知足常樂,為善才是最樂。我們看很多老人晚年去做義工,去幫助別人,無畏布施,健康長壽,身體很好,愈做愈硬朗。
這一點我有一個朋友點出來,讓我非常仔細的去觀察。他說到,他從小是受英文教育,他的朋友也都是講English的,speak English。結果,他後來學傳統文化,他第一次聽我師長講課的時候,人家跟他說,「這個老人家一生就為了眾生,就為了國家、民族,為了正法弘傳」,他不相信。他說,「我活那麼大,看那麼多人,無私無我,不可能的。」他不相信。結果他第一次坐在很後面,他聽老人家講課,結果被老人家那個慈悲的氣質吸引,慢慢慢慢,愈聽,走到前面去了。後來他真的知道這個老人家完全不為自己,都為他人,為民族文化的承傳,甚至於為全世界宗教的興盛在努力。結果後來,他不大會講華文的,他都是講英文,現在華文講得很好,因為他每天都聽師長講經,慢慢的他的華文也愈講愈好。
而且很奇怪,他以前做生意,還認識很多官員,他本來一見到他們就是講生意,現在不一樣,現在一遇到他們就講教育,遇到官員就,「你一定要把倫理道德、要把聖教弘揚,讓老百姓受益。」他說現在讓他跟他們講生意,他不會講,一定要跟他們講教育、講聖教,他才會講。可能是他假如講教育、講聖教,祖宗、聖賢人就會保佑他,他愈講愈起勁。
他就講到,他觀察,大部分受英文教育的人,退休以後,他的生活就是打高爾夫球,就是去喝下午茶,然後就想著怎麼把我的錢花掉。可是受華文教育的人退休以後,就想著要去哪裡做義工。他說,怎麼價值觀有差?
文化對人的影響不一樣。西方這一、兩百年主要是什麼?功利思想。所以他退休以後,他也沒想到要回饋社會。其實他賺那麼多錢,是他的本事而已嗎?沒有他的員工,沒有整個國家社會的安定,他能賺那麼多錢嗎?
可是你看,當我們真正賺到錢,其實我們對人生的態度有可能都偏頗掉了,不自知。我們一偏,誰跟著偏?下一代跟著偏。所以有一句話叫做「人算不如天算」。你懂得回報社會,你的孩子就知恩報恩。我們自己全部都是自私自利,都覺得這錢就是我的,我就是要把它花完,是我自己賺的,孩子也會這樣想。所以取之社會,要用之社會。
現在這個態度是很多社會的大隱憂,就是貧富差距太大,有錢人都覺得這是我的錢,不把錢當錢看,到法國凱旋門買那些這麼奢侈的東西,他買一樣東西,可能那個農夫要賺二、三十年。他這樣揮霍錢,又不幫助窮人,你說窮人看久了受得了嗎?所以很多地方發生暴動,去搶有錢人的東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都要值得我們省思,做人不可以太過分,總要有仁慈,有禮讓、謙讓的態度。
我們到底給孩子什麼樣的價值觀?現在家庭美滿、人生幸福的價值觀是什麼?現在種種亂象它是怎麼造成的?都是人心,都是思想的問題。教對了,他的人生、家庭就美滿。所以後面有講到,「教子要有義方」,要有正確的方法教孩子,不能教錯。
剛剛跟大家講有一個守財奴,他積攢了一大堆錢,最後還得走,走了以後閻羅王跟他講,「你積攢了那麼多錢,都不幫助窮人,眼看著他們死去,你實在太愚痴了。人要效法上天好生之德,你怎麼這麼愚痴,判你做畜生。」這個人一聽做畜生,他就跟閻羅王商量,「可不可以讓我做母狗?」閻羅王很驚訝,「你為什麼想做母狗?」因為這個人雖然錢很多,但是識字不多,有些字他看錯了,他看到有一句經文,他讀錯了,這個經文是這麼講的,「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這句話的意義是說,一個明理、有良知的人,有氣節的人,看到錢財絕不起貪心,不取不義之財,「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假如為了國家必須殉難,他不會逃避,他有勇氣,軍人的天職,甚至於一些文官,他為了國家去犧牲。就像林則徐先生,他要去禁鴉片的時候,他可謂九死一生,所以他有一句名言,說到,「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只要對國家有利,哪怕有殺身之禍,我也不會迴避,這個是「臨難毋茍免」。結果這個貪財的人他字看錯了,他以為是,「臨財」,看到錢財,「母狗得」,他那個貪心放不下,「臨難母狗免」。最後閻羅王怎麼判,你們自己想吧。
所以我們講到人要有前後眼,這是有智慧。什麼是前?我今天有這樣的福報,怎麼來的?賺錢是個緣,我的福從哪裡來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後眼,我現在怎麼做才能造福下一代,而不是給他們招禍?所以「勿以財貨殺子孫」,你留了一大堆錢財是孩子的禍。
我給大家講一個實例,有一個人一生很努力,在一個非常大的企業工作,是老臣,你說一個大企業的老臣,他沒有智慧嗎?有沒有智慧?不一定。大家要了解,賺錢靠機會,他命中有這個錢,他沒智慧他也賺一堆,有錢不一定有智慧,可是沒有智慧有錢,鐵定災禍一定會到。大家冷靜想想,在大陸這麼多在這二、三十年,多少人致富,甚至海外的華人到大陸去賺錢的都不少。可是你看,賺不到錢,最後還有外遇種種,本來有錢,結果最後都搞得家破人亡,這樣的比例還不少。你說他去了,也有個機會賺了不少錢,最後都帶不回來,因為他沒智慧。「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啊!他沒讀經書怎麼會有智慧?所以要看得遠,要看得到他整個一生,甚至於你當人家的父母跟長輩,你能看到他生生世世,這是你的智慧。我待會舉一個能看到一千年後的子孫的讀書人,真實的例子。
這位企業界的人,他留下了台幣二十億,可謂賺了不少錢。但是他建了一棟房子,花了一億建的。「勿營華屋」,很可惜,他沒有先讀《朱子治家格言》。這個怪我,我當時沒有跟他交流,conversation一下,有交流他可能這個難就過了,把這個利害關係要分析給他聽,人真的聽懂了,他幹嘛這樣做呢?房子是拿來住的,你花一億是拿來幹什麼的?台灣曾經有一個人用什麼做馬桶?金子,純金的。最後這個人很快的事業就敗下來,真正明眼人就光看到他的馬桶就知道他要敗了。
你們好像不大相信,這歷史當中都有記載。商朝,箕子看紂王吃飯就知道他要亡國,很厲害的,他們都能見微知著。為什麼?看到紂王拿了一支象牙做的筷子,完了。用一支筷子就要完了,有這麼嚴重嗎?一個人拿象牙筷子,他會不會拿塑膠杯來喝飲料?拿什麼杯?犀牛角杯。是不是?他拿犀牛角杯,他會不會拿免洗碗筷來吃飯?他拿什麼碗筷跟盤子?可能是金子做的。他拿金子做的盤子,會不會盛兩塊豆腐?會盛什麼?山珍海味。他要吃山珍海味,會不會穿著T恤吃?他要穿綾羅綢緞。穿綾羅綢緞會不會住小木屋?住什麼?高廣大廈。對,請問大家有沒有會計系的,要多少錢?從哪裡來?他是皇帝,給老百姓搜刮來的,老百姓日子活不下去了,最後,「我跟你拼了」,不然他活不下去了,所以紂王就亡國了。
一支筷子能知道亡國,一個馬桶能知道他的事業要敗。大家今天回去,看著自己熟悉的家,是要興還是要衰,你要看得出來,這樣就沒有白學《朱子治家格言》。
我曾經遇到一個朋友,有一個人看到他用的一支手機,然後非常激動,「都什麼年代了,你還用這支手機,你這個朋友值得交!」那個都已經不知道可能十年前的手機,他還在那裡用,人家就很感動,這個人真節省。大學教授,這麼省,從小都是背《孝經》,背《地藏經》,所以有家教還是差很多。
這個朋友對我的影響非常大,他大我五歲,他是博士,我當時在大學看到博士也是眼睛發亮,他又很有涵養,動不動就背幾句經句給我聽。但是最讓我收穫的是什麼呢?非常感動在哪?有一次我去找他,他要從私立專科轉到國立大學,這麼好的事情他不敢擅作主張,他親自回到家把這個情況要跟他父親做彙報。剛好在彙報的時候,我剛好找他,我一進門,他說,「禮旭,對不起,我剛好在跟我父親稟報事情,你先請坐。」我就坐在那,就看到他跟他爸爸稟報,恭恭敬敬,跪在那裡跟他爸爸說話。
大學教授,那種孝的態度,那種恭敬,對我們一生印象深刻。所以他長得白白胖胖的,耳垂又很大,很好命。好命在哪?很好睡。我們兩個關係很好,他去找我,我們兩個睡一張床。然後他,「禮旭,我想睡了。」講完五秒鐘,就睡著了,真好命。很多人很有錢,睡覺都要靠安眠藥,不好命。什麼人好命?好吃好睡的人最好命,其實是放得下的人。還有一次我跟他打電話,打到什麼程度?他睡著了,在電話那頭睡著了。隔天我跟他打電話,「昨天我跟講話你睡著了。」「有嗎?有嗎?」
回想起來,自己人生會比較想親近年長的人,跟這些因緣有關,覺得跟這些年長的人,他的人生閱歷、智慧,給我們啟示非常大,多虧他們。我念大學的時候,我的綽號叫「老旭」,你看有個老字,就是以前結交了一些比較年長的人,有時候給他們出主意,他們還挺認同的。所以我當時大學同學,他們遇到什麼事都找我商量。
比方說,怎麼辦,快要當掉了,快要不及格了。馬來西亞沒說「當掉了」?果然不同地區用的名詞不一樣,就是不及格叫當掉了。不然,馬來西亞不及格叫什麼?你們講得這麼文雅。哦,用英文。他們說,「哎呀,怎麼辦?讀都讀不過去,到時候又被退學。」我就想,團結就是力量,成立一個讀書會,每個人專攻一部、一科,由他負責,然後再由他來教所有的人,然後響應的同志不少,結果真的我們那個team(團隊)後來大家都過關了。
結果有一科特別妙,妙在哪裡?那個負責的同學不及格,其他他教的人全部及格,他在那裡都快氣得受不了了,這老師是怎麼打分數的,我教他們我不及格。他那時候搞不清楚,我那時候也搞不明白,因為我那時候還沒學《了凡四訓》,我假如學了我就知道,你命中考不及格,哪怕你可以教人,你都考不及格。所以以前考功名,很有學問的人怎麼考考不上的都有,學問比較差一點的一考就考上了,因為他命中有那個福。
人這一生不把這些道理搞清楚,不知道多少人會氣死,會怨天尤人,鬱鬱寡歡,無言問蒼天。老祖宗說理得心安,你理不明,你心能安,不可能。所以我們的孩子假如不先明理,他鐵定,他的價值觀就被這個大染缸誤導得非常嚴重。我們確實在這個人生路上,非常感激父母給我們所建立的人生價值觀,我們感覺人生最重要的是父母,是親情,是兄弟之情,是人生的道義,我們覺得這個有意義,那追名逐利好像不是很吸引我,這就是從小,少成若天性,打下來的一個態度。
這個企業界的人,他用一億建了房子,他「營華屋」,請問大家,一億的房子建出來,誰會非常關注這家人?小偷。他建這個房子就是說:「我非常有錢,你們有空可以來坐坐。」是不是?不只是小偷會來,他孩子、他孫子的朋友都在打他的主意。這不是給自己找禍來嗎?
古代有一個人,他叫馮球,他的太太要求買一個首飾多少錢?七十萬錢,就買一個首飾,就一個插頭髮的釵,七十萬錢。當時有另外一個宰相的女兒也想買,這個我是聽我們定弘師講的,他當時講《朱子治家格言》我們都有學習,講得非常精彩,大家在網上這些資料都可以好好學習。結果這個宰相總是明理的人,他告訴他的女兒,妳假如買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叫妖物,妳買那個東西鐵定要招禍,後來她爸沒給她買。就這個生意人馮球買了,結果後來沒多久就被人家害死,就是他太有錢了,很多人打他的主意,就設計把他給害死。
所以一個好的太太,所謂「妻賢夫禍少」,妻子賢德,他的丈夫哪怕有災禍,都會因為妻子賢德讓他避開。可是妻子這麼好虛榮,他的先生的災禍就來了。甚至於妻子好虛榮,最後先生走上貪污的路的非常多,有的是媽媽貪財,有的是太太貪財,最後這公務員晚節不保的都有。
結果真的他蓋了一億的房子,最後他的孩子跟孫子染上賭博,一年之內把二十億全部花掉。諸位長輩、諸位朋友,這個故事結束了沒有?二十億已經花完了,不然要怎樣?告訴大家,這個戲才剛開始。他建了那個房子以後中風,中風完一年之內二十億就全部花光。那二十億花光了,他的兒子、他的孫子會不會痛改前非、痛哭流涕?會不會?除非他從小也跟他紮這個根,不然不容易。但是也有可能,說不定就遇到你們這些好心的人,把「聖賢教育改造命運」的光碟送給他,然後他孩子看了痛改前非,也有可能。為什麼?他們家這麼有錢,過去生種福,應該過去生都是有修善行的人,還是有善根,但這輩子被慾望給控制住了。看看這個緣能不能把他的善根給喚醒。真的有緣一定要給人家介紹聖教,人沒有經典的教誨開不了慧眼。
而剛剛跟大家講,能想到一千年之後的子孫就是范仲淹先生,他在自己家門口種了兩棵松樹,寫到,「清蔭大庇,期與千年」。這兩棵樹的樹蔭可以庇蔭到千年以後的子孫。確實現在范仲淹的後代很興旺,家教非常好。
而當時他的孩子很孝順他,買了蘇州的一個南園,很漂亮,希望給父親養老。而當他父親聽到這塊地非常好,風水特別好,你假如住在這裡,你往後的子孫會非常發達,他聽完以後是怎麼做?把這塊地拿來建學校。這個人是無私的。這所學校現在還在,在這幾百年當中,出了幾百個進士,好像狀元就幾十個。大家要了解,這所有的功德都記在哪裡?記在范公、記在范家的陰德。假如這塊地拿來自己住,那就很不一樣了。所以福報從哪裡來?心量,量大,福就大。他不只沒有「營華屋」,還把這個好的地方為國家培養人才。
而他沒有留閒財,他一有錢就幫助人,一有錢就幫助人。結果當他去世的時候,「歿之日,身無以為斂」,「歿」就是他去世的時候,家裡沒有錢,自身也沒錢,「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他的孩子也沒有閒錢幫他辦後事,後來應該是國家,還有一些同事幫他們辦了後事。但是雖然他沒有留下錢給孩子,他留下了義,錢公輔先生幫他寫了一篇文章叫「義田記」,范公就是道義,幫助所有的家族,幫助貧窮的人,幫國家培養人才,尤其是讀書人生活沒有辦法接濟的,他幫助他,讓他安心讀書,以後去為國效力。「惟以施貧」,施錢財給貧窮的人,「活族」,養活了整個大家族,「之義」,「施貧活族」的道義留給他的後代。當時范公去世的時候,義田有一千畝,到清朝的時候,他的子孫發揚光大,到四千畝。他的後世會這麼有福報,都是他的家道,承傳這個「義」字。
『勿謀良田』,不要想著去希求肥沃的田地,不要都想著給孩子留這些好的物質。在漢朝初年,劉邦,當時打天下功臣不少,一百多個人,都封爵位,那都相當富貴的。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史官來追溯這一百多個人現在家道如何,大部分統統都已經沒落了,才幾十年都沒落了。然後發現有一戶人家特別,就是蕭何的後代。蕭何的功勞排在前面,叫漢初三傑。漢朝哪三傑?韓信、張良、蕭何。韓信會帶兵,多多益善;蕭何他內政,把國家種種民生問題處理得很好;張良很聰明、很有智謀,「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這是張良。蕭何的功勞那麼多,可是他要求皇上賞賜給他,希望皇上給他的田地是非常平庸的,他不要良田。因為他想,這個田太好,租給別人,然後就自己收租,他就不勞動了,他的後代慢慢就愈來愈安逸了,最後就家道中落;但這個地不是很好,一定要勤奮,但不會餓死,他就要這些地。他為子孫考慮得很長遠。
《三字經》當中講的,「人遺子,金滿籯」,留了很多錢財給後代,「我教子,惟一經」,要讓他明理,有智慧、有道義,他決定是有福之人。
接著講到:
【好說是非者。實淫盜之媒。】
『好說是非』其實就是泛指不正派的人,常常會動歪腦筋、有邪思的人,都屬於這樣的人。而我們人成年以後,受朋友的影響最大。孔子有說要交對自己德行有益的朋友,不能教損害自己德行的朋友。你一看到不正派的人,應該懂得敬而遠之,我們對每個人都尊重,這個「遠」就是不要受他不好的影響。
在《文昌帝君陰騭文》也有講到一句,「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杜絕災殃,「杜災殃於眉睫」,「眉睫」就是可能就化解了就在眼前的災禍。我們冷靜看看,很多人擁有財富,最後很快的整個家產都敗掉,被朋友帶去賭,帶去喝酒,帶去吸毒,染女色,一下子就完蛋了。所以教育孩子選擇良師益友,這非常的重要,假如孩子從小喜歡親近的都是聖賢人的教誨,「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他就不會喜歡跟這些所謂酒肉朋友在一起了。
當然,我們古聖先賢的教誨是內學,內學就是懂得向自己的內心去找問題的根本,而不是向外去指責,或者推卸責任,這是內學。有一句經文可以表達內學的精神,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今天這些「好說是非」的人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出現,怎麼會感召這些人?可能自己也還有這些偏好,才會跟他能臭氣相投。假如根本內心就沒有這些慾望,那這些人哪怕都在周圍,也不受影響。所以還是要防非止惡,防止自己內心的這些慾望、錯誤的人生態度。把它對治了,一調,外面的世界就變了,自己馬上變成每天都親近古聖先賢的教誨,慢慢那些賭博玩樂的人自自然然就遠離了。是不是?他現在來跟你,「打個麻將吧?」你說,「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都昏倒,他就不來電了,他就不相應了。所以改造命運還要從自己的心地下功夫,不能怪人。
現在也有很多人被人家騙錢。確實有很多是利用人家的善心騙錢,但也有一些情況是什麼?利用人的貪心,你可能想貪更多,結果就被他給騙了。這個時候可不能怪社會、怪政府,還得冷靜,「行有不得」,你們好像不大願意,「反求諸己」。
其實我看到這些新聞,確實很慚愧,這些詐騙集團,很多是碩士畢業,還有博士畢業,學歷都很高,為什麼受教育一、二十年,卻幹出違反國法的事情?因為德行沒有教他。那他的家要負責,小學老師要負責,中學老師、大學老師,曾經教過他的老師都有責任。所以《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包含一個人做事業,結果用了這個主管,最後公司被他搞垮了,我們非常生氣。可是重點在:誰用他的?老闆自己用的,那怎麼能怪呢?源頭還在我們用他。再思考一下,為什麼我當初用他?他很有才幹,他一做,我的業績就來了,沒考慮他有沒有德。短視近利,只要現在賺到錢就好,不知道孔子講,一個人不善良,又很有才幹、能力,「不愨而多能」,像什麼?「譬之豺狼」,像豺狼虎豹一樣,早晚要把你的東西給吃掉,不要接近這樣的人。這孔子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孔子家語》裡面就有講了。
用人要什麼?「德才兼備」。大家有沒有聽過才德兼備?這個成語很重要。「品學兼優」,你有沒有聽過學品兼優?品在前,學才能用。你學在前,沒有品,就出現這些現象,高學歷,卻做出違反國法的事情,還有一些化學的東西、製造炸藥,他都懂,其他沒讀書的人都不懂,他會去做這些勾當。那不只是違反國法,他學歷高了以後沒有道義,離婚率這麼高,確實是自己人生毀了,甚至於誰跟他成為親人,誰走近他都要遭殃,我們不能培養出這樣的人出來,還是要回到品學兼優為好。
這「好說是非」,講了很多話,反而讓人起歹念、起邪念,他就好像變成那個媒介一樣。所以人積福靠這個嘴巴,造業也可能是這個嘴巴。古人說「病從口入」,要注意飲食習慣。「禍從口出」,講那些不正派的言語,讓人想去貪財、貪色,起這些不良的想法,本身我們都要負因果責任,你變成幫凶了。人與人談,不要談這些東西,要談什麼?《朱子治家格言》。是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明理了,都教出好兒孫,這個社會才安定,國家才有未來。接著:
【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傭人、婢女非常美麗,娶的愛妾也非常妖豔,這實在不是家庭的福氣,很可能還是禍根。『閨房』是指夫妻的房間。我記得有一片連續劇,名字我忘了,因為我是聽人家講,我沒有看,因為那連續劇常常出現的情景就是罵來罵去,然後就是「啪,啪」,都是那些情景。就是一個人娶了幾個太太,然後這幾個女人爭風吃醋,然後他的後代也在那裡爭,最後還不止這幾個女人,還有沒有登記的女人,最後又剛好又認識了他的孩子,然後最後又不能結婚,都是搞這些東西。
看這些戲,搞得頭昏腦脹的,然後緊張兮兮的,家庭裡面怎麼這麼多勾心鬥角的東西?怎麼不演「范文正公傳」呢?怎麼不拍這些這麼好的家道的榜樣給大家學呢?這還是要怪我們從事教育的人,傳媒大學沒有教《弟子規》,沒有教倫理道德,不然他們就知道整個傳媒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精神,叫「隱惡揚善」。大家有沒有感覺這種連續劇看多了,疑神疑鬼,今天妳先生晚五分鐘回來,妳眼睛瞪得很大,「你今天為什麼晚五分鐘?」然後他脫下外套去上廁所,妳趕快把外套拿過來,有沒有長頭髮。這些情況,很多人看了這些戲劇,都在講,這個人太過分了,那個女人太無恥了,太不像話了。告訴大家,看戲的人都沒看到禍根,誰是禍根?那個好色的男人是禍根,他假如不娶這麼多女人,哪有這些衝突呢?Understand?是不是?大家看,整個情況複雜以後,全部被這些枝枝節節給困住了,人不知道源頭出在哪。所以「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有一個人家,用了一個婢女,一個僕人,長得比較美麗,又年輕,最後就跟先生發生問題了,他的太太就氣不過,就拿刀傷了那個僕人,那他的太太就要進監獄去。所以確實非福,是什麼?禍來了。其實人都要對這些事情要很敏銳,不要自己有了福,最後用這個福給自己家裡招禍,那就沒智慧了。
而實實在在講,真的要讓家道能傳承下去,能不用傭人盡量不要用,你們的表情有點為難,大家好自為之,這個我不勉強。曾國藩先生,他等於是漢人做官在清朝做到最大,四省總督,他的後代所有的家活都要自己幹,沒有給別人幹的。「勤儉為持家之本」,你的孩子假如從小就被人家伺候,你這個家道就不可能興盛。在大陸我聽到幾個例子,那都是大老闆,聽完以後,真的自己做勤勞的表率,這個不簡單,下了很大決心,整個家裡的家道就轉過來了。
【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妝。】
家裡的童僕、僕人,尤其是男眾,不要用英俊瀟灑的。很多感情出問題,太太有外遇的,不少例子都是家裡的司機。我是說別人家,你們當然很會看人。所以童僕要用老實、忠誠的人。可是人現在很重外表,最後問題都出現了,到時候要來懊惱沒有用。你要讓一個人進你們家,你首先當然要考慮到的是他有沒有德,不然有一句俗語不是叫「引狼入室」。
『妻妾切忌豔妝』。妻子、愛妾切記不要濃妝豔抹,濃妝豔抹會引來很多邪的緣,因為女色容易讓男人起邪念,這大家要冷靜。
以前的女子,她了解到她對社會風氣影響非常大,所以她的穿著非常的端莊,她不願意讓人家起邪念。這樣的存心很可貴,她為什麼著想?為整個社會風氣著想。諸位女同胞,妳有沒有遇過一個女性,她告訴妳,我們女人穿著要為整個社會風氣負責任,有沒有聽過?沒有?從妳們開始。這樣天下太平之根本,就從馬來西亞做起了。(掌聲)我們很看好,像我們馬來的女子包得非常的好,這樣子就不會讓人家起邪念,這些精神其實很可貴。
大家冷靜去看,哪個地方女子穿得愈暴露,那個地方犯罪率一定最高,女子受到傷害的比例一定最高,這個時候就不能只怪男人了,是不是?大家要了解,英雄難過,不對,他是英雄他就過得了,男人難過美人關。他都難過了,那妳還穿得讓他起邪念,那他怎麼受得了?所以大家要有職業道德,假如去上班,你妳得太暴露,整個辦公室的男同事都沒有辦法辦公,一直喝水,一直吃東西。
古人他可貴的地方,他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給社會起好的影響跟作用,尤其讀書人。我們看晏子,他的衣服穿了三十多年,他是宰相,他這麼勤儉,他就影響整個國家的人。現在我們大陸習近平主席,他特別提倡廉潔,不奢侈浪費,整個國家一天省下來的錢不得了,真是為老百姓造福。假如公務員不節儉,花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真正一個君子,在《詩經》裡面講,「君子如祉」,這個「祉」是福祉,君子就好像人民的大福一樣,只要他出現了,他有智慧,他有德行,就能把社會的錯誤導正,把人民的災禍化解掉,「亂庶遄已」,災禍很快就能夠化解掉。以前的人一看到一個好官到了他們的縣,把他看作父母一樣愛戴,他要離開的時候排幾十里,痛哭流涕,不忍讓他走。
諸葛亮有智慧,他娶太太跟人家不一樣,他的太太頭髮比較黃,皮膚也比一般人黑,但是很有德行跟學問,對他一生事業、道德學問有非常大的幫助,他們倆感情很好,這個是會娶太太的人。
接著經文講: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這段話我們聽起來,對我們現階段的家庭、社會是非常大的啟示。這段時間剛好是清明前後,清明節是四月四號,台灣是四月五號,我很感動,我們馬來西亞華人都會回家掃墓,這個風氣可能台灣都不一定比得上。為什麼馬來西亞的華人很有福報,不是沒有原因。常常念著祖宗,常常知道我們的祖宗從我們的祖國來到這裡,那種蓽路藍縷、披荊斬棘,那種辛苦,我們不敢忘懷,時時念他們的恩。這麼遠的祖宗都在念,更何況是眼前對自己恩德最大的父母,哪有不念恩的道理?
古人通達人情、通達人性,祭祖的人厚道,決定「慎終追遠」,決定「飲水思源」。祭祀祖宗,就把孝道教下去了;祭祀孔子,就把尊重老師、尊重道德教下去了。古人這個教育的智慧不得了,我們現在不祭祖宗了,不念祖宗的恩,那這個知恩報恩就教不了,孝道就教不了。馬來西亞保留了很多我們中華民族非常好的習俗、非常好的精神,我們希望這些精神繼續保存,甚至從馬來西亞再弘揚。
我記得很多年前有一個參贊,我們中國駐馬來西亞的官員,他說他希望中國很多男人能夠到馬來西亞來娶太太。那這句話大家聽出來什麼沒有?就是女子的賢德,我們中華民族女人的賢德,他覺得在馬來西亞看到。(掌聲)鼓掌之外要責任承擔,你們做得好,要出來弘揚。有一本書叫《天下太平之根本》,就是女德,就是女教。你們做得好,再融通這些道理,把這部書弘揚,造福全世界的華人家庭,甚至於全世界的家庭都有可能。因為我們馬來西亞又是一個多種族、多宗教的國度,大家的英文又很好,都可以把女德藉由英文弘揚出去。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又不是讀書人」,你們現在就在讀書,怎麼不是讀書人?聞聖教的人就要有責任。「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因為經書才能讓人明理,才能讓人開智慧,哪怕他沒有很高的學歷,他明理,他可以把家庭經營得和和樂樂的。但是假如他不明理,很可能給自己招災禍。有一位華裔寫到,「我們是全世界文化最悠久的民族,五千年的教育智慧跟方法,為什麼短短幾十年變成最短視的民族?就因為我們不讀聖賢書,然後又被整個功利主義給污染,所以整個民族下墮得非常厲害。」再看到這句「經書不可不讀」,確實是非常懇切對每一個家庭的提醒。
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經典人生勵志格言【經典勵志名言名句】
※朱子治家格言
※理財格言: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取別人的經,理自己的財
※理財格言
※格言書法《菜根譚》(下)
TAG: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