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公投外部效應不容小覷

義大利公投外部效應不容小覷作者:楊國棟

雖然義大利修憲公投的議題主要屬於國內政治制度安排的內容,但其外部效應卻不能小覷。

繼英國脫歐公投、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人們又把目光轉向了義大利:12月4日舉行的義大利修憲公投中反修憲派以明顯優勢擊敗修憲派,總理倫齊在公投出口民調公布後,自知公投過關無望依承諾宣布辭職,成為本年度第三隻撼動全球市場的「黑天鵝」。事實上,民調封關前多家機構發布的調查就顯示,在修憲公投的兩周前,反修憲陣營的支持度已經明顯超過了修憲陣營。基於對民調所顯示出來的修憲前景的悲觀預期,相關方面已經開始為此進行相關準備,預計歐洲央行也會在義大利發生銀行業危機時提供救助。與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一樣,目前義大利政治格局下修憲失敗後引發的一連串政治連鎖效應有可能形成本年度第三波「反全球化/一體化」運動高潮。

當然,必須指出的是,義大利修憲公投失敗也未必導致民粹疑歐勢力的上台。雖然總理倫齊已經表態辭職,但這並不必然會造成立即舉行全國大選的結果。倫齊辭職後,義大利主流政黨(中左的民主黨和中右的自由人民黨)可能會在考慮到民粹力量崛起的情況下就繼任者達成妥協而避免立即舉行大選。另外一個可能的方案是效仿義大利2011年經濟危機爆發造成貝盧斯科尼下台後所組成的以經濟學家蒙蒂為總理的無黨派技術官僚的中立專家政府的模式來度過政治危機並繼續推進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退一步講,即使最終民粹疑歐勢力「五星運動」通過大選上台執政,義大利也未必面臨不可挽回的局面。首先,由於修憲失敗,義大利政體將繼續目前的兩院權力相對均衡狀態;由於參議院獨特的選舉制度,「五星運動」在參議院拿下過半多數的困難相當之大,而主流政黨足以利用目前的參議院權力來對「五星運動」的脫軌政策進行掣肘——— 屆時義大利政局將迎來一個足堪玩味的局面:由於修憲失敗,參議院的既有權力得以保留,這恰恰為主流政黨提供了抵抗民粹勢力的制度基礎。另外,縱然「五星運動」在民眾疑歐情緒高漲的情況下決定舉行「退歐(或歐元區)公投」也未必會成功——— 債務危機與救助協議談判時的希臘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當時的民調顯示,儘管六成選民反對歐盟(及其提出的救助協議),但同樣有六成選民在回答「是否退出歐元區」這一問題時表示了否定。

然而,雖然義大利修憲公投的議題主要屬於國內政治制度安排的內容,但其外部效應卻不能小覷。

首先,與英國保留了英鎊不同,義大利加入了歐元區並成為其中的重要參與者。英國脫歐的主要內容是退出以「貨物、人員、服務、資本流動的四大自由」為核心的歐盟內部市場,這部分一體化的成熟度和穩定度相對較高,抗衝擊能力強,英國脫歐的政治維度意義相對更加強烈。而義大利修憲公投失敗後一旦在最壞的情況下造成「五星運動」、「北方聯盟」等疑歐力量的上台並推行反歐盟(歐元)的政策(尤其在經濟和金融治理領域,未必退出歐元區),則很可能給剛在風雨飄搖中稍稍站穩腳跟的歐元區造成沉重一擊。考慮到2012年以來歐債危機中經濟、人口比重占歐元區比重相當少的希臘救助協議談判給歐元區帶來的挑戰和危險,義大利銀行業危機所引發的連鎖效應不容小覷,義大利如果最終選擇退出歐元區無疑將給歐元區帶來毀滅性打擊。

其次,債務危機以來,在歐盟內部圍繞救助協議與改革方案、難民危機爭端、一體化加速與深化等議題逐漸形成了「雙環歐洲」的格局:主張加速和深化一體化進程、從貨幣聯盟走向財政聯盟、資本市場聯盟的創始六國荷比盧德法意所代表的「查理曼帝國集團」(該六國範圍大致等於1000多年前查理曼帝國的版圖)和反對加速及深化一體化進程並主張強化成員國主權的「維謝格拉德集團」(東歐的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英國等陣營。在政治意義的維度方面,與英國脫歐不同的是,義大利修憲失敗及可能的疑歐力量上台意味著反一體化力量不僅已經佔據了本來就對一體化持懷疑態度的歐盟外圍成員國,而且成功推進到了一體化陣營的核心國家,由此引發的政治效應及其外溢才是可能攻破歐盟一體化最後防線的危險力量。

推薦閱讀:

以文化塑造品牌靈魂,看星巴克是如何打造品牌效應的?
特殊光學效應系列的寶石
狄德羅效應
淺議線條在書法欣賞中的審美效應

TAG:義大利 | 公投 | 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