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 - 佛法與人生 - 佛音論壇 - bbs.foyin.com

佛陀 眾生無始以來皆由一念不覺,沉淪於生死苦海,做了五欲(財色名食睡)的奴隸,留戀三界(凡夫生死的世界)而流連忘返;因此,具有圓滿智慧的大覺者-佛陀,發起了大慈大悲的誓願,永遠不斷化身於有情世界,救拔及開導有緣眾生,使他們能消除一切苦惱,得到絕對真正的快樂,踏上修行之路而證得與大覺者一樣的圓滿智慧。 「佛陀」兩字,是梵語(佛)的音譯,其意思為「覺者」 (覺即是不迷惑) ,覺有覺察及覺悟的兩種意義。我們平常的身體,大多數的時候都受著不正確心態的支配而去做惡事,習以為常而不自知,這些不正的心態主要有貪心,憎恨心,愚痴心,輕慢心及疑惑心等等;具有智慧的修行者,就能夠時時刻刻覺察出自己的這些不正心態而極力加以修正,不讓它們支配自己的身體而去做惡事,這就是所謂修行亦即是覺察之意。 除了不正確的心態外,我們還有很多不正確的見解,比如執著這個身體為實有而不變,其實這個身體若用化學方法分析,只是眾多元素(氫,氧,鈣,鐵,鏻,鋅)聚集在一起的組合,這些組成身體的元素,每時每刻在生滅變化,這就是所謂「無常」 ,萬事萬物是沒有不變的常態,但為什麼我們卻不能察覺出來,卻反而偏要執著這個肉體為我,盡量在自己有生之年為這個「我」而去爭取應該或不應該得到的東西,為這個我的享樂而沉醉於五欲之中,這就是所謂「無明」 -不能夠真正徹底明白萬事萬物的真實相,故此便很容易對各種事物妄加判斷而產生邪見,再加上種種不正確心態的支配下便做出很多惡事,結果招致未來的苦報,輪轉於六道之中而循環不息。 所謂覺悟,就是一個修行者能真真正正徹底體會及明白宇宙及人生的真實相,不再被世間幻有的假像迷惑,亦不會像以前再受這些不正確心態及見解的支配而去作惡業;當修行者的心完全被凈化,猶如一面一塵不染的巨大光明鏡,無物不照,無事不鑒,但光明的心鏡沒有因為外界物象動而動,只是物來影現,事去境亡,不存絲毫的執著, (對一切事物的執著名為法執)連自己是鏡的觀念亦不存在(對自己的執著名我執) ,此即是覺悟者的境界。 真正解脫生死的覺悟者分為三個層次,就是阿羅漢,辟支迦佛,菩薩和佛陀。阿羅漢及辟支迦佛為小覺,因為他們雖然去除了「我」的執著,但對於宇宙間的萬事萬物仍有很多不明白,還有「法執」存在,仍需努力修行以開啟智慧,破除迷惑。 菩薩為中級的覺者,智慧比阿羅漢及辟支迦佛已高出很多,但對於宇宙人生的真實相仍然還未能完全了解透徹,仍存有部份的法執;至於佛陀則是真真正正的大覺者,完全徹底明白宇宙從何而來,人生從何而有,具有分析及解決一切世間及出世間事事物物的大智慧。 若用科學的觀點來解析佛陀,佛陀就是一股不受時間及空間控制,過去沒有開始,未來沒有終結,且具有大慈悲及大智慧的超時空力量。 這股力量在宇宙未生之前已存在,亦可說與宇宙同體,遍覆宇宙中的每點時間空間,猶如空氣或電一樣,沒有一定的形體及相狀;這股力量,就是所謂佛陀的「法身」 。 法身者,從證悟宇宙人生一切法而生之身,與萬事萬物平等同體之身,這股力量夠任意轉化成物質,亦可由物質轉回能量,達到質能互變;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降生於印度的釋迦牟尼佛陀,就是這股力量的其中一個化現。 釋迦牟尼佛陀是慈悲與智慧之化身,他垂跡於娑婆世界,降生於穢土成佛,就是他大慈大悲精神的表現。央掘魔羅經卷四: 「如來成就如是無量功德,云何當有若無常若疾病,如來常住無邊之身,我今當復廣說有根本,有因有緣,一切佛一切因,悉皆不樂生此世界,以此眾生不可治故,以是義故,我於此世界治不可治眾生,數數捨身,故不生身。 「 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八品: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渡脫。 「閻浮眾生,就是指我們這個世界的有情生命,由於我們的惡習特別重,亦容易迷失,故此佛陀及菩薩才化身示現種種事迹,藉以誘導及教化我們,使歸於正道。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凈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 諸佛菩薩,具足慈悲,智慧,福德及無邊之神通法力,堪能為一切眾生作大依怙。 無量義經德行品: 「菩薩是諸眾生真善知識,是諸眾生大良福田,是諸眾生不請之師,是諸眾生安隱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處處為眾作大導師,能為生盲而作眼目,聾劓啞者作身鼻舌,諸根毀缺能令具足,真狂荒亂作大正念,船師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置涅盤岸,醫王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葯令眾樂服,調御大調御,師子勇猛威伏眾獸,難可沮壞。 「 釋迦牟尼佛陀,其實在過去久遠劫前,早已成就佛道,證得無上正等的正真智慧,只因他不舍惡濁世界眾生,盼望一切流連於三界六道之有情,早日能踏上菩提大道,精進修持,解脫生死苦惱,同證與他無異之圓滿智慧,故此才不辭勞苦,千方百計地以種種方法,攝受有情歸正道。 釋迦牟尼佛發心修行佛道,已是很久遠之事,根據大智度論卷四,俱舍論卷十八等載,在三大阿僧只劫前,有另一尊佛亦名釋迦牟尼,此時世尊正為菩薩,逢此佛而發心,且願如其作佛,此是世尊之最初發心。 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記載:過去久遠劫前,有佛名大通勝如來,於未出家時,有十六王子,後均出家為沙彌,聽聞法華經,遂皆成佛道,其第十王子即是釋迦如來。 又根據大乘慈悲白蓮華經卷二及卷三之說,在往昔刪提嵐國無諍念王時,寶海梵志有一子出家成道,號曰寶藏如來,其時寶海梵志勸王及王之千子與其他眾多弟子發心,王等隨之願求清凈佛國,其一千弟子與五位侍者願求濁惡世界,梵志最後亦發五百大願,願求濁惡世界,即是釋迦如來之前身,釋迦如來後在此娑婆世界成佛,是為賢劫千佛中之第四佛。 釋迦如來,願力無邊,在此娑婆世界及其他各度空間,分身百千萬億,他一音說法各得其解,隨類現身靡不周遍。 大方廣佛華嚴經如來名號品: 「諸佛子,如來於此娑婆世界,諸四天下,種種身,種種名,種種色相,種種修短,種種壽量,種種處所,種種諸根,種種生處,種種語業,種種觀察,令諸眾生,各別知見;諸佛子,如來於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義成,或名圓滿月,或名師子吼,或名釋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盧遮那,或名瞿曇氏,或名大沙門,或名最勝,或名導師,如是等,其數十千,令諸眾生,各別知見。 「 諸佛菩薩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真是不能再用語言文字去形容了!他們很多所發的大願,都和地藏王大菩薩一樣「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 但亦有很多佛陀都是倒駕慈航的,如觀世音菩薩,過去名「正法明如來」 ,文殊師利菩薩,過去名「龍種上尊王如來」 ,他們都是古佛中之古佛。 其他如須菩提尊者,乃「清龍陀佛」化身,舍利弗尊者,乃「金龍陀佛」再來,還有維摩詰居士是「金粟如來」應世,央掘摩羅為「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如來」之化現。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凈;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 我們要堅信諸佛菩薩的說話絕不虛妄,他們所說的一句一偈,就是我們解脫的津梁,度生死的寶筏,依之修行,將來必得大自在。 方便智為燈 照見心境界 欲究真實法 一切無所見 合掌以為華 身為供養具 善心真實香 讚歎香雲布 諸佛聞此香 尋聲來相度 眾等勤精進 終不相疑誤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正確的體驗人生?
人生三境: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
為什麼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人生原本就沒有什麼是永遠,有的人轉身就是一生的告別
只有少數人,他的征途才是星辰大海|郭川:奧德賽之旅

TAG:人生 | 佛法 | 佛陀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