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很抱歉把你「綠了」……別跳軌,誰讓你是我的榜樣呢?

京師心理大學堂,打造最優質的心理科普平台

室友 A(一臉惆悵):「自從我們班 X 有了男朋友之後,我竟然對 X 開始有了好感誒?」室友 B(一臉懵 B):「不會吧,這是啥情況啊?」室友 C(一臉壞笑):「只要鋤頭揮得好,你懂得。」

人類這麼「狗血」的心理,魚肯定是要背鍋的,因為人都是由魚演化來的。

故事要從三億年前說起,那時的人不叫人,叫魚。

上帝的手抓起三條魚(雄 A、雄 B 和雌 C)放進一個獨立的小池塘,雄 A 和雄 B 各佔東西兩側,雌 C 處於中間,透明的結界使得三者彼此可望而不可及。

然後上帝又隨機選擇在東側放進雌 D,雄 A 和雌 D 過上不羞不臊的幸福生活,而雄 B 和雌 C 眼巴巴地看著,卻又永遠分離。

突然有一天,結界消除了,但雌 D 也跟著消失不見了。

此時,沒有結界的小池塘又只剩下雄 A、雄 B 和雌 C,照理說,雄 B 和雌 C「同病相憐」過,更能產生共鳴,走到一起。然而並沒有,最後雌 C 只選擇了雄 A,雄 B 依舊形單影隻,孤獨終老。

故事純屬小編虛構,如有雷同,算我抄 Dugatkin 和 Godin 的。他們將「觀察魚」雌 C 複製「榜樣魚」雌 D 擇偶行為的現象叫做擇偶複製效應(mate copying 或 non-independent mate choice)。後來,不少研究者在其他水生動物、陸生動物身上的實驗也證實了擇偶複製效應的存在。

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高級智能生物,有沒有比它們更優的擇偶策略呢?心理學家這就告訴你!

Eva 和 Wood 首先向 38 名女性被試隨機呈現男性照片,並附帶上婚戀信息,然後要求這些女性對照片的吸引力進行打分。結果發現那些標籤為「已婚」男性的吸引力明顯高於「單身」男性,這也就說明人類在選擇配偶的過程中也存在相互模仿和複製的現象。另外,也有研究者做了類似的實驗,他們招募 478 名異性戀女大學生,隨機分為三組,然後分別觀看 3 類材料。結果發現,與女性照片擺在一起的男性照片得分顯著高於單獨呈現的男性照片和與其他男性照片一起呈現的男性照片。這也表明,女性選擇某一特定男性作為伴侶的概率,會隨著該男性被其他女性選擇而升高。

除此之外,在異性交往的過程中還存在婚戒效應(wedding ring effect),是指那些戴婚戒的男人更有吸引力,小編猜這也許可以解釋部分「小三」的心理。

擇偶複製的影響因素

連談戀愛都要「抄」別人的——社會學習

很多時候,人們不需要親自體驗,僅通過觀察便能習得到知識和技能,因為人類發展出符號系統,可以通過言語等方式可以加工和保持所獲得的經驗。擇偶複製在本質上就是一種高度依賴於情境的社會學習,人們通過觀察他人如何擇偶,習得之後便將其用於自身評價潛在配偶上。可以說,擇偶複製是一種適應性的性選擇策略。

說白了就是「懶」——啟發式(heuristic)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女性偏好於選擇能夠提供資源並照顧孩子的男性,而男性則會找具有生育潛能的女性作為伴侶。那麼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好」配偶呢?這就需要一番勞苦,絞盡腦汁。人們為了評價潛在伴侶的價值,就要收集充足並且準確的信息進行判斷,但往往費事費力、步履維艱。

眾所周知,人類自身的認知能力有限,但是周圍環境攜帶的信息十分豐富,在處理複雜或者信息不完全的問題時,大腦會提供一種所謂「啟發式」的選擇,人們通常用以快速、簡便地進行推理和決策(比如:依賴過去的經驗等等)。即使在選擇配偶這樣的「大工程」上,當獲得的信息不充足時,間接線索也會影響人們的決策。

「已經被選擇」說明那些人身上肯定具備某些優秀品質,並且獲得了其他人的認可。換句話說,在同等條件下,「已經被選擇」的人具有明顯的優勢,也更可能被人「再選擇」。因此,越不談戀愛,越沒戀愛談。

男女都一樣嗎?——性別

以往的研究大多數是以雌性動物為被試,而雄性動物往往會刻意避免選擇那些與其它雄性交往過的雌性作為配偶(比如某些有處女情結的「應勤」)。為了探討男性在擇偶過程是不是也存在複製效應,研究者也招募一些男性做了相同的實驗,看女性照片然後評分,發現男性不存在擇偶複製。

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得到相反的結論,比如,通過 Morph 技術提升

「榜樣人物」的面孔吸引力(說人話,就是通過類似美顏的工具把「榜樣人物」變好看了),結果發現男性中也存在擇偶複製。簡單來說,如果妹子被吳彥祖看上,你就會覺得這個妹子好女神;但如果只是被一般般或者比你差的男生看上,影響就微乎其微了。這些都證實了其實在男性中也存在擇偶複製效應,只不過這種效應在女性身上更為明顯。這可能是因為男性的擇偶標準始終是年輕貌美,直接通過觀察即可做出判斷,不需要通過其他男性的「認可」來提供線索。另一方面,擇偶複製對男性而言風險巨大。不僅需要付出更多的約會成本、追求成本,而且還有可能付出為他人撫養後代的沉重代價。

隔壁王小二說了不算——吸引力

不是無論誰「認可」的對象,人們都會增加對這些對象的評分。

一方面,擇偶複製取決於是誰的「認可」,也就是「榜樣人物」。上一段已經提到「榜樣人物」吸引力越高

, 越容易引發擇偶複製(被吳彥祖選上的必定是女神)。在現實生活中, 當男性與富有吸引力的女性一起出現時, 女性會賦予該男性更多積極特徵,

就像富有吸引力的女性將自己的魅力「輻射」到了該男性身上一樣。

另一方面,擇偶複製取決於「認可」的對象,也就是靶目標。研究發現低吸引力的靶目標男性,佩戴戒指會增強擇偶複製,高吸引力的男性佩戴戒指則影響不大。換句話就是說,高吸引力被別人「認可」無可厚非,但是低吸引力的人被別人「認可」,背後肯定存在「不為人知」的優良品質(跟「挫男有了女神級女友,大家會認為這男很有錢」一個道理),這種想法會引發擇偶複製效應。

一身泡妞的本領,還用「抄」別人嗎?——年齡 / 經驗

不會穿衣就學搭配博主,不會選對象就挑已經「被認可過」的,這往往限定在缺乏經驗的年輕群體。他們可以通過模仿別人的選擇來豐富自己的擇偶偏好,從而減少擇偶成本,增加配對成功率,提高婚姻滿意度。那麼當人們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越挫越勇,達到一定年齡,並具備了一定經驗之後呢?研究也發現,人們的性伴侶個數越多,出現的擇偶複製現象就越少。究其原因,性經驗的增加可以提升判斷者的信心,幫助他們果斷而堅決且不依附於他人地做出擇偶決策。

「一夜情」VS「終生伴侶」——擇偶策略

根據時間長短,我們將擇偶策略分為長期擇偶策略和短期擇偶策略。在不以建立婚姻關係為基礎的短期擇偶策略背景下,無論男女性都會選擇外表出眾的人作為性伴侶。此時,不需要通過別人的「認可」來獲得潛在信息,直接觀察即可獲得相應信息,因而存在較少的擇偶複製。一旦試圖建立長期的、持久的婚姻關係,女性重視潛在配偶的資源,尤其是親代投資能力,於是開始收集全面而準確的信息,這種「被認可」的線索也會影響女性的決策,就更容易出現擇偶複製現象。

性別、年齡以及相貌基本難以改變,但是策略相對容易操控。在短期擇偶策略下,男女性都是看臉,但是放在長期的情況下則有所不同。顏值不夠,「利他」來湊。研究發現「利他」品質能有效彌補男性在顏值上的不足,這也是女性在確定終身伴侶時所考慮的核心特質之一,在某些情況下,它的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顏值。所以,做個好人(說不定可以白撿個 wife,然後戴上婚戒,成為別人的香餑餑,自信心提升了,上樓也不喘了,一口氣爬上人生巔峰)。

參考文獻:

[1]Farrelly,D., Clemson, P., & Guthrie, M. (2016). Are women』s mate preferences foraltruism also influenced by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14(1), 1-6.

[2]Manna,S. (2009). The Wedding Ring EffectRevisit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Wilmington).

[3]庄錦英, 徐璟, 張森, & 余菲. (2012). 擇偶複製:一種適應性的性選擇策略. 心理科學進展, 20(10), 1672-1678.


推薦閱讀:

老實念佛求淨土 誓做眾生好榜樣  劉素雲老師主講  (第五集)
孝敬榜樣
淨宗同學的好榜樣
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就是孩子眼前最好的榜樣

TAG: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