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沃土涵養文化自信
中華民族能夠在順境中從容淡定、在逆境中奮進崛起,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持久涵養。特別是貫穿其中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正是有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保持自己、吸納外來,形成了獨具特色、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是勤勞和智慧的中國人民世世代代不懈奮鬥創造的,是人類歷史上獨樹一幟的燦爛文明。中華文明因文化而燦爛,中華文化因文明而自信。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蓄強大精神動力。
從輝煌燦爛中華文化中吸取營養
中華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內核,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在綿延不斷的5000多年歷史中,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在弘揚中華美德中孕育文化基因。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文化以倫理為核心,崇奉「仁愛」道德規範、倡導仁義禮智信、追求修齊治平的道德修養和人生境界。這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其中蘊含著中華傳統美德,孕育著向上向善的力量。向上,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道德精神;向善,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厚德載物」「民胞物與」的道德境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必須在傳習教化、修身修為中形成基本的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只有整個中華民族謳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積極向上、惟善惟是、從善如流,才能形成「向上」「向善」的宏大力量,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鑄就善德惟馨的崇德豐碑,堅守道義正義的制高點,增強中華文化的自信心。
在誦讀中華經典中積澱文化底蘊。中華經典是中華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涵養了中華文化不盡不竭的精神源泉。影響深遠的諸子學說、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氣象萬千的詩詞歌賦,令世界驚嘆不已、令世人為之折服。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成為時代前進的號角。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毛澤東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生動記載了中華民族不同時期奮鬥的歷史進程。自古以來的中華經典無一不是智慧的深泉、文化的航標、思想的峰巒,成為文化百花園中最為葳蕤芬芳的一枝,化作人文精神的「基因圖」、思想道德的「定盤星」、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滋養著中華民族的心靈,在誦讀中華經典中展示應有的文化自信。
在挖掘中華精髓中提升文化價值。中華文化在不同時代煥發出不同的光彩,不同時代所凝練出不同的時代精神,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之所在。精髓需要用心挖掘、潛心研究、專心探尋,挖掘得越深、研究得越精、探尋得越真,越能顯示其應有的魅力和價值。從《漢書》中挖掘出的「實事求是」,經過改造確立為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從《禮記》中挖掘出的「小康」,經過提煉升華為我們黨的奮鬥目標;從《周易》中挖掘出的「與時俱進」,經過闡釋引申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等等,這些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源泉。從詩經、楚辭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清小說,給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厚寶藏,要不斷挖掘、創新發展,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真正成為提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價值的有力支撐。
從瞬息萬變時代發展中把准脈搏
時代在前進,文化在延續。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迫切需要堅定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不斷用中華文明奠基、中華文化滋養,激發中華民族的自信心。
文以載道,在「新」上做文章。「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中華文明之所以有極強的生命力,與古聖先賢創造的漢字、發明的文言文這個標準化書寫工具緊密相聯,承載著中華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成為推動歷史發展的不竭動力。半部《論語》治天下,道出了儒家思想在治理國家中的統領作用;一部《秦律》彰顯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氣勢,構建了封建行政體系;諸子百家爭鳴催生出六家學派,成為中華文明推陳出新的源頭活水。事物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當今的社會實踐和人們的思想觀念、外部環境都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不能食古不化、刻舟求劍,更不能買櫝還珠、借屍還魂。傳承中華文明,讓傳統文化煥發青春活力,就要大力實施中華文化精品工程,堅持有鑒別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善於從中華文化資源寶庫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汲取養分,創新表達方式,努力推出底蘊深厚、涵育人心的優秀作品。
核心價值引領,在「引」上出實招。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決定著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是人們思想上精神上的靈魂旗幟。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價值觀自信,是對中華文化價值追求的堅定信心和信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自立於世的「文化名片」,深深烙上中華文化的精神印記,鮮活而具體地詮釋著「文化自信」的深刻內涵。堅定文化自信,應注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堅持從小事著眼、從細微處入手,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搞好宣傳引導,尋求全體社會成員價值認同,推動核心價值觀融化在心靈里、體現在行為中。注重深化細化轉化,通過法律法規、體制機制、政策措施、鄉規民約等創新,消除低俗、媚俗、庸俗的不良文化影響,向社會傳導正確的價值取向,維護主流價值和公序良俗,提振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信息技術拓展,在「快」上搶先機。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網路發展、信息傳播進入「微時代」,海量的信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讓人們真偽難辨、良莠不分,衝擊著中華文明。互聯網具有天然落地、傳播快捷、覆蓋面廣的特點,傳承中華文明、捍衛中華文化,就要運用網路獨有特點積极參与其中,防止在信息潮中被淹沒、被污染。同時,在實施中華文化新媒體傳播工程中,要綜合運用報刊、網路等各類載體,融通多媒體資源,創新表達方式,大力彰顯中華文化魅力。對比較難懂的經典著作,需要造詣深厚的專家學者著書立說系統闡釋,編纂出版系列文化經典,藉助網路及時推出,幫助大家學習理解;對於歷史故事、人物傳記、民間傳說等,需要專業人士在拍戲繪畫過程中分類表達,製作微視、微電影供大家觀賞;對於古典詩詞、現代歌謠、英雄事迹等,需要專門人員誦讀說唱完美抒發,以公眾號的方式在微信上推送有聲作品。積極探索「互聯網+中華文化」的有效模式,發展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推進網路依法規範有序運行,不斷擴大中華文化網上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從引領把握世界潮流中包容互鑒
中華文明不僅對中國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世界萬物萬事總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世界文明也是這樣,應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在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中增強文化自信。
打造文化交流開放平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中華文明胸襟博大、海納百川,因兼收並蓄而豐富多彩,因博採眾長而經久不衰。中華文明歷來注重學習其他文明的成果,西漢張騫兩度出使西域、唐玄奘西行取經、明代鄭和七下西洋等,中華文明兼取眾長、以為己善。在日益開放的當今時代,更需要睜眼看世界,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更離不開同世界多種文明的對話和交流。積極適應當今世界文化發展新趨勢,著眼於中華文化的長遠發展,注重用好「一帶一路」、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和孔子學院等具有中國話語權的交流平台,充分展示中華文明自信友善包容的良好形象。以更加自信的心態、更加開闊的視野,吸納百家優長、兼集八方精義,謀求最大公約數,擴大利益匯合點,使中華文明在交流互鑒中重現輝煌。
探索文化交流新型模式。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積極探索文化交流的特點和規律,深入研究中國的現實情況和國際社會的實際需要,抓住國外受眾的關注點、興趣點,選准具有普遍感召力的話題,精心搞好交流籌劃。創新傳播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形成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中國話語,傳播好中國聲音。創新交流方式,構建多主體、多層次、多形式的交流格局,組織新聞發言人、國際新聞評論員、出境公民等宏大隊伍,講他們聽得懂的語言,防止概念化、程序化,共同講好中國故事。創新推介方式,注重傳統元素與時尚元素、民族特色與世界潮流相結合,打造中華文化的知名度、美譽度,加強深層次、多樣化、重實效的思想情感交流,充分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韻味。
完善文化交流體系機制。面對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日益加深的新形勢,注重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對外文化交流體系,努力發揮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的功效。加強總體規劃和統籌協調,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文化對外開放格局,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形成對外文化交流的強大合力和整體效應;構建和發展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深入研究國外受眾心理和接受習慣,提高新聞信息原創率、首發率、落地率,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堅持政府交流和民間交流相結合,充分利用和發揮好現有雙邊、多邊合作機製作用,拓展中國文化年、中國文化節、旅遊年等文化品牌活動,支持海外僑胞積極開展中外人文交流,共同推動中華文明走向世界。 (石憲平)
推薦閱讀:
※市婦聯喊你來看片:傳承好家訓 涵養好家風 建設好家庭
※有涵養罵賤人的句子【精選122句】
※讓步 ,是涵養 ,也是善良 !
※建設優良家風 涵養廉潔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