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居士正在破壞佛教-釋本幻法師開示摘錄
06-16
釋本幻法師開示摘錄一http://www.shixi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397 居士是護法的,不是弘法的。弘法只能偶而弘一弘,但不是主要弘法職責,這一點大家一定要記住。居士,我們平常怎麼說?護法居士,不說弘法居士。弘法是誰弘的呢?是僧人弘法的。在蕅益大師的《靈峰宗論》裡面,他講到了一樁事情,我們依然舉一部經,《佛說阿彌陀經》「一時佛在祇樹給孤獨園。」祇樹給孤獨園,給孤獨是誰啊?是當時印度的一位長者,相當於宰相級別的,一個很有德行的一個長者,他名字叫給孤獨。給孤獨其實是他的一個稱謂,別人送給他的稱謂。這位給孤獨長者,初次見到釋迦牟尼佛的時候,就證到了聖位,叫預流。就是說,證到了初果,後面他證到了三果阿羅漢,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他對佛法是相當精通的,因為他已經是預了聖人之流了。三果聖人,那是不得了的殊勝啊!那是智慧相當的強大,對佛法是相當精通的。那這樣一位聖人,他碰到一些出家師父的時候。那些師父們剛出家,沒有證得聖位,從功德上遠遠不及他。也就是那些師父們連個初果也都沒有,只是個凡夫僧,他不太懂佛法。我們所說的給孤獨長者,他通佛法呀!他是預了聖人之流,所以他就能夠教他們佛法。那他怎麼去教這些出家人呢?他跟出家人教的時候那個儀式,佛在世的那個儀式,跟現在這個儀式完全不一樣。所以我看《靈峰宗論》的時候,我可以看到當年佛在世時,那種正法興旺的場景。但是現在我們這個正法相當凋謝了,現在是屬於末法啦!正法時期沒了,像法時期也沒了,現在是屬於末法時期了。所以當年那種興旺的場景,我們幾乎可以說再也見不到了。正法不能重現了。釋迦牟尼佛的法運直走下坡,不會向前走,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下坡路。當年佛在世的時候,給孤獨長者要教那些不懂佛法,或者佛法不是很清楚的出家僧人,他要先頂禮三拜。然後大家再一起坐下,位置是齊平的。他教那個出家人,說這個佛法怎麼的、怎麼的、怎麼的。結束了之後,這位給孤獨長者從位子上站起來,再頂禮這個僧人三拜,然後恭敬而退。並且聲明:「我不是來教僧人的,我無資格教僧人,我只是跟僧人交流佛法。」三果的聖人尚且如此的謙虛。 但是今天,我們看到了好多居士是坐在台上。光碟當中某某老師、某某老師,東北的那些女的、男的們都坐在台上,底下坐著出家人,他們在家人在那裡講課。哦!盛氣凌人的在那邊講,顯示出他們好像有多麼高的水平啊!這個事情在幾百年前,在祖師的書里就已經給批評了。不單單祖師批評,釋迦牟尼佛也給予了批評。大家如果有機會看一本書,叫做《法苑珠林》。《法苑珠林》這本書挺厚的,在法滅篇,就佛法滅掉的那一篇,第98。我寫一下哦!要不然大家覺得這沒有依據。《法苑珠林》卷98:「又大五濁經雲。佛涅槃後當有五亂。一者當來比丘從白衣學法。世之一亂。二者白衣上坐比丘處下。世之二亂。三者比丘說法不行承教。白衣說法以為無上。世之三亂。」大家這個文一看就明了。在《法苑珠林》裡面,祖師引用了《大五濁經》,釋迦牟尼如來所講的話。說釋迦牟尼佛滅度了之後,我們這個世間當有五亂,其中三亂專門是講居士的。所以現在才看出我們居士,學的哪門子佛啊?在我的心中,我覺得是很痛心的。佛當年批評的居士們亂七八糟的現象,現在隨處可見。我所到之處,幾乎一片是這個場景,只有偶而個別的才是好的。所以這叫做學佛嗎?這是在破壞佛教。釋本幻法師開示摘錄二 所以佛就講啦!誰在滅我佛法呢?我的弟子們,既有出家的弟子,也有居士,互相破壞佛教,最後把釋迦牟尼佛的整個教法給毀掉了。你看,依第一亂相,「當來比丘從白衣學法,世之一亂。」出家人跟居士學佛法,世間第一種亂。那有出家人跟居士學佛法的?說我是某某居士老師帶出來的。大錯特錯,佛說是第一亂相。大家有沒有發現這種亂相現在很多啦? 第二種亂相,「白衣上坐比丘處下,世之二亂。」我從好多講經的光碟當中,看到居士升座講經,底下坐著比丘比丘尼師父們。這太多啦!就像有個居士叫做南懷瑾,既講道家,又講儒家,又講佛教,名之為佛教徒呢?但是又愛講一些外道的東西。但是他在講的時候,底下比丘比丘尼也是坐了不少啊!這是第二亂相。 南懷瑾他在講課的時候,相當有意思。他批評出家人,怎麼的批評?說「出家人走路,像卡拉ok裡面跳舞的人。」就公然這樣批評的。傲慢習氣,自以為是。當時有一個出家的比丘,去見南懷瑾。那個出家比丘感冒了,南懷瑾跟他講:「你既然感冒了,我這裡有感冒藥你拿去吃吧!」那個師父他說:「我不用吃了,我問題不大。」他卻說:「你不能不吃,長者賜,不可辭。」什麼意思呢?我一個長者賜給你的東西,你怎麼能夠不要呢?南懷瑾他覺得他是出家僧人的長輩,一個孫子竟然在太公面前都可以自稱自己是長輩了,逆天而行,天豈能放過他?我們說句實在話。就像南懷瑾豈能有好報?哦!這個就已經違反了佛的戒律和制度啦!等於說是在藐視三寶,目無尊長。這個說法,是第二種亂相。第三種亂相,比丘說法不行承教,白衣說法以為無上,是之三亂。這隨處所見。出家人講佛法,大家不怎麼接受、不怎麼相信。某某居士講的就很相信啦!覺得他講得很對,師父們勸他,好心好意一片慈悲之心勸他,他都不聽。某某居士勸他,他就覺得他很有道理。這是世間第三亂相。白衣說法以為無上,覺得白衣說的東西都是很對呀!哦!這個就已經錯了。第四種亂相我沒有寫出來,第五種也沒寫。第四呢?是什麼?跟我們居士不是很搭尬。就是說,以世間法為上,以佛法為下。喜歡搞世間法,如有些人搞儒家的學問覺得很有意思,學習佛法反而覺得沒有意思。這個是第四種。第五種呢?說出家僧人,家裡藏有老婆孩子。然後喜歡鬥爭,鬥來鬥去,這個是第五種亂相。後面兩種與我們居士沒有多大的搭尬,所以我就不寫了。但是前面三種,居士學佛一定要記住。哦!一定要記住。 居士學佛法應該跟誰學啊?跟師父們學,不要跟某某居士學,不能說我的老師是某某居士,這話最好別講。在《法苑珠林》裡面,祖師們講了這麼一段話。祖師怎麼說呢?他說:一個居士連老婆孩子都放不下,連一個家庭都放不下,你沒有好好去研習佛法,你有什麼資格去教別人佛法呢?《法苑珠林》裡面祖師就這樣批評了。那在《仁王般若經》裡面,《仁王般若經》裡面釋迦牟尼佛在〈如來品〉第八中講了,「比丘地立白衣高座,」中間還有其它一段話,後面說了一句,「當知爾時正法將滅不久。」所以呢?居士坐,出家人站,這個不是好兆頭。比丘地立,白衣高座,這個不是一樁好事。講到這裡,給大家再講一下,可能有些居士受到了這些觀點的影響,說佛經裡面有一部經叫《維摩詰經》,很多居士講經,愛講這部經。講這部經的原因是什麼?以標榜維摩詰菩薩的殊勝。維摩詰菩薩其實是個居士,維摩詰當年在印度講經的時候,講著講著的時候啊,有兩個出家人就站出來,頂禮了維摩詰居士。然後呢,後代的居士就說了,維摩詰居士講經的時候,你看有出家人去頂禮。我們為什麼不能講經呢?我們也能講經,維摩詰他都能講經,我們也能夠講。所以出家人見了我們,頂禮的話也是對的。為什麼呢?維摩詰菩薩講經的時候也有人頂禮,那為什麼我講經的時候你就不能頂禮?他就忘掉了維摩詰他是金粟佛再來。上面一個西下面一個木字,金栗。那維摩詰當年講經的時候,兩個比丘去頂禮。這個事情是對還是錯呢?縱然是佛再來,他現了居士相,比丘去頂禮,照樣遭到了祖師們的嚴厲批評。這是不允許的!當年唐三藏取經的玄奘大師,底下有個徒弟,名字叫做窺基大師,他就曾經批評了,他說:「新學無知禮維摩足。」什麼意思?這兩個比丘無知,剛剛學佛,法不懂,竟然去頂禮維摩詰居士,怎麼能夠頂禮呢!祖師就批評了。那在明曠法師所刪補的《天台菩薩戒疏》,這個大藏經裡面都有的,我是從藏經裡面檢索過來的。他說啦,「若凈名經中,時二比丘禮維摩詰足,乃是聞法致敬。不得妄引他文,言佛制禮俗。」在維摩詰經當中,兩個出家人頂禮維摩詰,這個是聽到佛法之後,相當高興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所以才去頂禮。但是你不能夠隨便的引用這段話,就說佛允許出家人去頂禮居士,這是不允許的。當然明曠法師用詞宛轉了。後面的祖師就不這樣說了,後面的祖師批評就更嚴厲。後面我要引用的是哪個祖師呢?是智圓大師。在《維摩詰經略疏垂裕記》第6卷,智圓大師他就說了:「屈其法服」法服是什麼?我們身上都不是披著袈裟嗎?袈裟乃是法服,乃千佛清凈幢相,那是無比尊貴的,怎麼能夠把那個法服委屈下來呢?去頂禮一個白衣?白衣是什麼?白衣就是居士。怎麼可以頂禮他呢?「謂彼道亞凈名。謂我希風新學。污辱緇伍。違犯律儀。真法滅之相也。」什麼意思呢?說出家人,穿著這身僧服去頂禮居士,說:「你們居士所講的法,就僅次於維摩詰菩薩所講的法,我要向《維摩詰經》裡面的兩個出家人學習,來頂禮你們居士。」這種做法是污辱了僧團,污辱了出家人,是違反了佛的戒律,是法滅之相。釋本幻法師開示摘錄三講到這裡,順便給大家再提一下「法滅之相」。杭州那邊有一個寺院,某某居士在講弟子規,在那個寺院裡面講弟子規。一個好好的寺院,一個居士去講弟子規。出現了一個什麼場景呢?一群出家人在地上跪下來頂禮這個居士,說:「我們都沒做好,也沒孝敬我們父母親。你看我們都出家了!我們弟子規都沒學好呀!」完了,搞這種事情。結果呢?有一位老法師在講經的時候,公然讚歎這樁事情,說:「頂禮得好啊! 」他說頂禮得對。你看,真乃法滅之相。「自謂思齊聖蹤。謬以千里。」他認為「我做的是對的,我是跟著聖人學,跟著佛經學。」那裡知道錯得一踏胡塗,錯了一千里呀!慈恩大師講,慈恩大師是誰啊?就是玄奘大師的徒弟窺基大師。窺基大師其實是大乘菩薩,大家應該知道是大乘菩薩的示現,不得了。他這個人所到之處,滿山都是護法神。比我們南山宗的道宣律祖殊勝得多了,說句實在話。從跡門上講,殊勝得多。他說:「新學無知禮維摩足。」就是剛才我提到的,就是說這出家人無知,去頂禮居士。「豈慈恩不曉。忘犯荷法之意耶。蓋垂儆於末世薄夫耳。」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窺基大師怎麼可能不知道他們是一下子忘了戒律,聽經聽得忘了戒律,啪躂一下跪了下去頂禮了,他忘了。縱然你忘了,也要判你罪,不能夠說你沒罪,照樣的批評他。為什麼要這樣批評呢?因為要垂儆於末世薄夫。哦!這個是祖師所說的,垂儆於末世薄夫,就是希望要讓以後末法時期的出家人,知道僧德高尚。太虛大師有一句話叫做「僧德清高,佛法興旺。」好像是這麼一句話。當出家人能夠顯示出自己是清高的時候,佛法就興旺。你看六祖慧能大師,武則天皇帝三請,慧能大師都把她推了,不去見她。這是何等的清高?我們凈土宗的初祖廬山東林慧遠大師,寫了一篇文叫做《沙門不敬王者論》。出家人怎麼能夠對你皇帝卑微屈躬呢?怎麼能夠跪你皇帝呢?那是不可能的。人王雖貴,法王更貴。怎麼能夠在你前面屈躬卑言?過去的祖師們具有這種高風量節。但是我們當然不一定要學當年祖師們所有的行為,因為現在時代變了。但是我們要不卑不亢。 居士們一定要知道,對師父們一定要恭敬!那當前有好多居士也在講經,就像前幾天有個居士跟我講,他說:師父呀!你們師父們怎麼都不講經啊?居士們怎麼都愛講經啊?我聽了這句話,我感覺慚愧。是啊!我們怎麼不講經?讓居士們去講經啊?那居士們講經好不好呀?在正法時期,居士講經幾乎是看不到的。大家不信去查藏經里,居士講經好像一個都看不到。像法時期,也幾乎是鳳毛麟角。到了末法時期,這樁事情慢慢顯露出來了。在民國時期,有好多居士也參預講經。民國時期有些居士學問確實是很好,像江味農啊!范古農啊!確實學問是很好。他們的書我也看過,真的寫得挺好,無論是從見地來說,還是他們素質來說,真的有一定的水平的,不是在瞎吹。不像現在的人瞎吹,他們有一定的水平的。臨終都往生凈土的,並且還有瑞相。那當時有一些居士去講經,天台宗的諦閑大師,在北京講《圓覺經》的時候,他就講到,大家有機會去查諦閑老法師的全集。諦閑大師的全集我看過一部份,沒有全部看完。在全集裡面,一共有五本,第一本裡面有《圓覺經講義》是在北京講的。當年講這個《圓覺經》的時候,誰過來聽經?關羽過來聽經。真的,關羽過來聽經,頗有意思啊!大家可以去查查資料。在《圓覺經講義》快要結束的時候,倒數幾行,大家去查,藏經樓裡面可能就有這個書。或者你直接從電腦上查。諦閑大師怎麼講呢?他說:「居士講經不能升高座,只能平坐。」我現在是處於高座了,各位師父還有居士們是處於低座的。等於說我在上,你們在下。如果說居士這樣做,不如法!諦閑大師就批評了,你怎麼能夠坐得那麼高呢?你只能跟居士們平起平坐,只能是這樣講。居士們坐多少高,你就坐多少高,你一點都不能高起,不能是高座。民國時期,江味農居士他在《金剛經講義》,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本書?《金剛經講義》,很有名的,江味農的《金剛經講義》。在《金剛經講義》快要結束的時候,也是倒數幾行左右,江味農他講,「居士講經,絕對不能稱自己是法師,那是不能稱的。」他說「你必需要對僧恭敬,僧走路走在前面,你不能趕在他的前面走,那是不允許的。」你看我們南山宗的近代大師弘一律師,他在他的全集里就提到,包括在他的傳記里都有提到。你看弘一律師他怎麼說呢?他說「我如果見到前面有年齡比我大的出家人,受戒比我早的出家人,我不敢超過他的前面向前走。」這個是大師的謙卑之處。弘一律師,何等人物啊?他尚且如此謙虛。你看當時有居士,他跟弘一律師說,他說:「現在出家人怎麼差、怎麼差…。」弘一律師勸了他一下,結果兩個人一起下山走路的時候。正好弘一律師碰到了一個出家人,他趕緊去頂禮。那這個頂禮是做給誰看的啊?做給居士看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制八敬法,本來按律里規定,廣化律師他這樣講,他說比丘到比丘尼道場,應該先講八敬法。但是我呢?戒律學得實在是太差了,大家都是專修學戒律的,我就不講啦!為什麼佛制八敬法呢?你看百歲比丘尼,就是說受戒受完了,安居安了一百年的比丘尼,見到了剛剛受完戒,才安了一夏,初夏比丘,她尚且行接足禮。那個接足禮,一頂禮下去的時候,居士們都看到了,「唉唷!老比丘尼師父們,都那麼尊重年輕比丘,那我們做居士怎能不尊重年輕比丘呢?」所以這個過程,讓別人都生起那份恭敬之心。釋本幻法師開示摘錄四現在這個時代啊!八敬法行得越來越少啦!但是說句欣慰的話,我在你們這裡還看到了八敬法的存在。真的,還是看到了八敬法的存在。就是說比丘尼師父們也好,式叉摩那尼師父們也好,沙彌尼師父們,對比丘還都是尊重的。當然有一些時候,一些男眾的出家人過來,你們也不一定能分得清楚,他究竟是比丘還是沙彌?那剛開始的時候,你不可能去頂禮呀!你問個訊就好了,那如果知道他是比丘,你行八敬法就可以。所以比丘尼尚且行八敬法,更何況是居士呢?所以居士見到比丘比丘尼頂禮的話,理所當然。當年在印度的時候,佛在世的時候,每戶人家的兒子出家了,他的父母親見到出家的兒子都頂禮。但是當年蓮池大師,在全集里給這個事情批評了。為什麼?其實蓮池大師這個觀點呢?從正確的角度講,他是不正確的。但是為什麼他要這樣說呢?他故意這樣說的。印光大師就說了,包括蕅益大師也這樣說了。為什麼蓮池大師要這麼說呢?因為當時中國人認為父母為大,兒子出家了,父母怎麼能夠去跪呢?但是當時玄奘大師到印度的時候,見到了印度那邊的父母親確實給出家的兒子頂禮,這實際上理所當然。蕅益大師在一些經論的註解中,他說,如果出家人坐在台上,居士來頂禮,他分毫不動,平平穩穩的接受對方的頂禮。他說這是對的,沒有必要我們站起來。包括倓虛大師在《影塵回憶錄》裡面也提到了這個事情。當然,蓮池大師的觀點有點不一樣,蓮池大師是一個很謙卑的一個人。他覺得我們坐在台上不好,我們應該要退避掉,或者說禮佛一拜、或者說不頂禮、不頂禮。這個兩種說法都能過得去。但不得不說,居士對師父們一定要恭敬。 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看到了佛教的一樁事情,就是居士不敬僧。昨天我上山的時候,有一些居士從山上下來,從我們興福寺下去,跟我打招呼的居士挺少的。好多居士也開著念佛機,一看就知道是個居士,肯定歸依了,但是他們似乎忘掉了自己曾經是三寶的弟子,忘掉了什麼是三寶。當他們見到僧的時候,猶若見到空氣一樣,絲毫沒有打一聲招呼。我內心深處就有一種感覺,「我們沒做好啊!我們沒有把佛法傳給那些居士,以致於他們這些居士,不知道什麼叫做三寶。」皈依的時候,皈依佛、皈依法、後面是皈依僧!既然皈依僧,天下一切僧皆是你的師父,只不過給你受皈依的師父與你特別有緣份,你依著他學佛法罷了。這個原話出自那裡呢?出自蕅益大師的《靈峰宗論》第一本。《靈峰宗論》不是分為上下兩本嗎!弘化社排的時候,排的是上下兩本。所以凡是居士見到任何一個師父都要恭敬,至少問訊也行呀!你怎麼能夠當他是空氣呢?那就太過份了吧!你不看僧面看佛面嘛!古人有句話,不看僧面看佛面,出家人他做得不好,你瞧不起這個出家人,但是佛是至高無上的,你應該給佛面子呀?所以對僧恭敬不得不提,這是第一塊。 第二塊,居士對法,還有對法寶要恭敬。為什麼不先說對法恭敬,而說對僧恭敬呢?如果沒有這個僧,法何能存在?縱然有法,誰來教你?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里說:「佛法賴僧傳故。」這句話很有份量,佛法靠僧傳。不是靠居士傳。如果僧沒了,佛法也就沒了,因為沒人傳法。佛法當年都是誰傳下來的啊?釋迦牟尼佛講經講了之後,誰去結集的啊?阿難尊者結集。阿難尊者,難道不是僧嗎?印度那邊的高僧們,寫了那些論,天親菩薩、馬鳴菩薩、龍樹菩薩,難到都不是僧嗎?中國人怎麼能夠看到經書呢?不是當年像鳩摩羅什大師、實叉難陀大師、玄奘大師這些譯經的高僧們,何能有經呢?所以沒有僧就沒有法,這個從古到今永遠不變!從源頭上去溯,佛尚且說,你們來供養我,不用單獨供養,你供僧就好,我也在僧數。這個律裡面確實有這個說法。所以當僧消失掉了,那佛法如何去承載呢?所以我先講僧,後講法。這個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大家記住一點,佛法是誰教的?是我們出家人教的。從源頭上,你們要感恩的是感恩出家人,不是說「唉呀!我念《妙法蓮華經》很好很好,《妙法蓮華經》我感恩你。」你感恩《妙法蓮華經》是對的,但是你知不知道是誰翻譯的?還不是僧翻譯的。是誰結集的?還不是僧結集的。是誰說的?是佛說的,佛現了僧相說的。你更要從源頭上去感恩。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