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 《星球大戰7》:一部分不清出品年代的複製品
對於中國觀眾來講,當年的星戰迷皆是中年,時間久遠,記憶模糊,衝動下降,再觀賞《星戰》,也少了粉絲心態,多了審視眼光。目前《星戰》在中國的票房表現不錯,除了品牌效應、大片規模、影迷捧場外,和這個檔期其它大片的迴避有關。既然這部《星戰》公映於2016年,那麼既要看重該系列電影的過往輝煌,也要把它放在當下人們對科幻電影的需求環境中來評價。幾十年前的星戰電影,成功突破了當時人們對於電影想像力的極限(就像《阿凡達》所做的那樣),而且那時的人們,對於星球大戰的事實發生,是真的有聯想的。現在的狀況則是不然,美蘇的太空爭霸戰,回想起來是個笑話,太空科技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消解了太空的神秘性。當《星戰》失去了它強大的暗示與感染力,作品本身的魅力自然會打折扣。
觀眾對於科幻電影仍然有多於其他類型的期待,但這種期待更多是希望看到科幻電影能夠刺激或喚醒每個普通人內心沉睡的部分,如同《地心引力》所做的那樣,用可以清晰感受到的人文色彩和情感溫度,來讓觀眾產生共鳴。再退一步來說,即便《星戰》做不到與時俱進,那麼像《環太平洋》那樣,採取簡單粗暴的辦法,來製造更巨大的機甲戰士和更龐大的怪獸,也一樣能博得一點新意。現在影院里公映的這部《星戰》,幾乎符合一部二流商業科幻大片的所有條件,看的時候覺得還算熱鬧,走出影院,很難能記住其中的一兩個鏡頭,也無法揣摩到它究竟留下了什麼有滋味的東西。它所承載的星戰系列歷史、文化記憶,也僅限於系列影片本身,未能激發觀眾在其它方面(如地緣政治、未來科技、生命哲思等)的想像。有些系列大片在後期是理直氣壯吃老本的,但《星戰》給人的感覺更接近於心不在焉,看不到創作者的用心。
創作者以他們令人驚訝的與世隔絕的精神,拍攝了這部幾乎分不清出品年代的複製品,全片情感與人文之空洞,就算資深星戰迷們恐怕也得調動全部熱情,才能勉強為之激動兩三個瞬間。唯一得到共識的是,沒人對片中那個可愛的機器人BB8表示反感,這其實很能說明問題,當大家把喜愛之情都投向其中的一個小機器人時,主角們在銀幕上都忙活啥去了?對於《星戰》的批評,並不是嚴苛,而是因為這部電影,實在沒拍出新意,缺乏令人激動的內容,這或給《星8》提供一種參考,不能再如此吃老本了。-END-醉醒客叢書購買請猛戳閱讀原文
《雨滴在卡夫卡墓碑上》李輝 著《可以論》葉匡政 著兩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李輝作品!卡夫卡、奧威爾、赫定、梵谷……通過尋訪,在歷史的縫隙里忠直地解析人心和政治風雲,用史料輔佐記憶,為記憶補上血肉和肌理。詩人、時評家葉匡政縱橫捭闔,針砭時弊,飽含激情地對當下的社會現狀、文化事件、影視江湖等進行剖析,展示了一個媒體人的獨特視角和文化擔當。
《錯認他鄉》韓浩月 著《在書中小站片刻》綠茶 著在異鄉、在路上、在銀幕上、在書里、在鍵盤聲中、在酒杯里……尋找故鄉。這時候的「故鄉」,已經不只是具有出生意義的地方,她更多的像一個居所,一個掛在鳥巢上的居所。一本與書有關的書,一些文人往事、書店懷想和閱讀隨感的書寫,一份20年甚至更久遠的書緣。帶著當代文人特有的氣質,坦誠地分享並找尋在紙頁間擁有共鳴的那個你。
《十字街騎士》潘采夫 著《生如逆旅》武雲溥 著一幅70後的江湖遊蹤圖,一部變革年代共通的家族史,一場衝擊內心的文化較量。把經歷當作線索,抽絲剝繭,在看似水到渠成的過程里,感知時代脈搏的鮮活和血液流淌的殘忍。大多數時候,我們內心承載的隱痛和歡喜都是沉默的,只待某些契機將它們喚醒,造訪他人的內心世界,苦累嬉鬧、掙扎釋懷,故事好聽,講給你聽。詳見?醉醒客:他們喝了八年酒,總算出了六本書總序:醉能同其樂,醒能著以文現場:六個老男人的迷醉與清醒
推薦閱讀:
※純真年代<2>
※獻給五十年代
※四十年代的天安門圖片 太珍貴了!
※那個刀光劍影與風月桃色並存的年代 | 邵氏經典電影Top 10
※喇叭褲,松糕鞋,露臍裝,小蠻腰,這個夏天70年代復古風情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