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玄機多 唐僧只是一塊肉
06-16
年底,公司的主管職務略有調整,始終堅持胚才、匠才、專才、將才、通才、人物的人才培養思路,對有思想有技術的骨幹,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上崗前的思想交流中,給大家提到了人人都熟悉的《西遊記》故事。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這個故事的理解也漸漸不一樣了。 在交流中問了大家幾個問題: 1、為什麼中國古代小說名著中唯獨《西遊記》的故事是以成功為結局的? 2、你認為你是《西遊記》中的什麼人物? 3、《西遊記》中的幕後老闆有幾個? 4、如何理解西遊故事中人物的心路歷程? 5、唐僧、悟空、悟能、悟凈和白龍馬代表了什麼? 說實話,交流的過程非常精彩,可回頭都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嗎?難!我自己也是在不斷翻閱原著的過程中不斷悟出新的東西。 所以有人說: 熟讀《西遊》三百遍,不會管理怕也難。 個人覺得《西遊記》絕非那麼簡單的一部取經的神魔小說,《西遊記》應該是揚善勸修的一部書。這點從西遊記開篇詩中可窺出一二。 詩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以此高度來定位西遊取經之事,如果不成功那就沒有揚善勸修的意義了,所以西遊故事必以成功為結局。 另外,從故事情節上,取經成功既滿足佛教傳播的需求,又滿足東土大唐帝王與臣民的需求,應該是個滿足大多數人利益的好事,這是成功的必然條件。 西遊記中的人物各代表什麼呢? 悟空出生時的定義詩中講到: 三陽交泰產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內觀不識因無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 這是猴子的詩句,其實是將猴子比喻成世間所有稱王稱賢之人,歷代人人皆屬此。若真如此,猴子就是世間有非凡本領的人物化身。怪不得很多人認為他就是《西遊記》中的猴子! 後有猴子出山學藝,看世間百態的詩句。只見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正是那——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誰敢說這詩里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個人覺得,師徒四人加白馬代表了世間的五種人。 唐僧不是人,是佛,是人心中的仁和善。 為何唐僧時時受難,和妖魔在一起,只是說明佛無處不在。 悟空是人心善惡的兩面性中善的代表。被悟空打死的妖魔,往往稱王稱聖,也絕非等閑之輩。可貪什麼往往就死在什麼上,所謂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切功名成就到頭來只是一場空,切莫爭強好勝。 悟能是另一種人的寫照,貪吃,懶做、好色等,有貪嗔痴必會在這上面遭殃。所以八戒打死的都是一些沒什麼大本事卻貪吃好色戀名的妖魔,以女妖居多。 特別可惜的是第六十四回,八戒打死8個樹妖,樹妖沒什麼本事,也無吃掉唐僧的惡念,為何全被八戒打死?實際是八戒就是樹妖的影子,八戒的缺點就是樹妖的缺點,貪戀虛名,特別是千年之虛名也是一種罪惡。善惡兩面,心中有佛無佛而已。 為是么悟凈不殺妖怪?因為悟凈不是妖魔的影子,而是世間大多數平民百姓的影子,勤懇勞碌,與世無爭,心中有佛。 還有一種人是白龍馬,此生皆為贖前世之罪,一心向佛。這在世間也是部分民眾的寫照。 有博友評論我分析的第六十四回說:世間最大的悖論是或宗教或主義總認為自己是無比正確的,總是「一身正氣」地或指責或悲憫或教導或度化非教中人,對於與之不同的觀點,總是義正辭嚴地批判對方為「邪」或「魔」,採取極端方法來消滅。這唐僧看似悲天憫人,對於不同觀點的人卻從來毫不留情,堅決消滅的,最多假仁假義地念一句「阿彌陀佛」。 我承認我境界還不高,眼裡看到的唐僧還不是個完人,而原著筆下的唐僧是個完人,是個佛。能和他成為對手的妖魔少之又少,而且他出手就不是降魔了,要麼釋禪佈道,要麼對詩論經,全是高手過招,不用打打殺殺。 不管是哪種人,起心動念皆是罪過。心有邪念就會遇到悟空,心有貪痴就會碰到悟能。一切因果皆由心生! 還有意思的一種現象,西遊記中的人物和歷史人物可以對照。 我博客中一文講第四十六回,是將南山四皓比做自認為清高卻貪得虛名的樹妖來寫。這一回中講樹妖已有千年,而據唐李世民公元649年往前千年,正式秦末漢初之時,公元前300年至195年左右正是商山四皓出生到隱居到出山之時。 書中隱喻和伏筆很多啊。更為甚者,西遊小說中時空概念是錯亂的。據此十萬八千里,可能是離現在十萬八千年的概念。 整部書中治國安邦之論很多,猜測此書不是吳承恩所寫,當朝宰相李春芳極有可能。 解讀《西遊記》 高手在民間 這麼多年,在《西遊記》中尋得真理之人大有人在。一部《水煮西遊記》,將管理培訓與西遊人物結合,那是紅湯清水兩相宜,翻滾沸騰讓人迷。 多少人在書中看出了管理真諦,多少人在書里看出了世態炎涼,多少人在書里看出了官場黑暗,多少人在書里讀到了仁善修為。 高手出自民間,有人將西遊記故事倒過來講述,個中韻味十足,頗有深意!不妨摘之共賞: 如來派師徒四人與八部天龍小白龍去東土大唐去傳教,在一路上遇到了各種妖怪,打來打去發現他們都是有後台的,無論怎麼作惡都不受懲罰。 八戒和沙僧覺得太黑暗了,無奈一個躲進了高老莊,一個鑽進了流沙河,只有悟空堅持正義一路斬妖除魔護送師傅東去傳教。結果天庭對悟空實在忍無可忍就和如來達成協議——我們可以保證唐三藏平安到長安,不過你得把孫悟空這個刺兒頭給辦了。 如來同意了,在一翻陰謀之下,白龍重傷墜入山澗,悟空敗了,被壓在了五指山下,而唐三藏卻拋棄了孫悟空,孤身來到長安,在長安傳完教,被封為御弟,享受完榮華富貴,壽終正寢。 就這樣過了五百年, 悟空終於從五指山下逃了出來, 一聲不吭 ,把天庭攪了個天翻地覆, 天庭被逼無奈許諾讓豬八戒化為人身,封為天蓬元帥,沙和尚封為捲簾大將,只要他們能夠殺掉孫悟空。 最後的最後,因為兄弟相殘而心灰意冷的悟空去尋找菩提祖師解惑,然後他封印了修為,回到花果山,陪著猴子猴孫過完了平凡的一生,最終在花果山的山頂化作了一塊石頭…… 也有人認為: 不考慮作者開篇詩里揚善勸修之良苦用心,僅從這大千世界之精彩紛呈來分析幾個人物,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佛菩薩,每個妖心中都有自己的道行: 有的人看別人都是妖魔鬼怪,而自己是那大鬧天宮又護僧取經的猴王,建功立業何其壯哉,到頭來都不過是塊石頭而已。 有的人看別人都是那好吃懶做、貪財好色的樹精兔精,自己雖一身毛病,也是修得正果的八戒,其實都是一頭豬而已。 有的人看唐僧是佛,一生正氣,有的人看唐僧只是一堆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肉,其實都是利益而已,為了利益可以將其身上貼上的不同標籤罷了。 圍繞著這塊好吃的肉,誰說不是人間百態、世態炎涼、稱雄爭霸之神魔演繹? 倒是悟凈和白龍馬,兢兢業業,一路挑著擔子,馱著這塊肉,不遠萬里到了西天。不管唐僧代表什麼,這樣的悟凈和白龍馬的角色在人間可能真得算是佛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唐僧的用人之道
※唐僧取經為什麼要安排八十一難
※趣西遊 | 唐僧指定豬八戒挑擔、沙僧牽馬是有玄機的
※唐僧最喜歡哪個徒弟? - 領導藝術 - 管理頻道 - 鞍山中小在線
※唐僧團隊的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