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歷】6.12 | 紀念有勇無謀
索爾·貝婁(1915 年——2005 年),美國作家,被稱為美國當代文學發言人,代表作《赫索格》、《洪堡的禮物》,1976 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索爾·貝婁自 1936 年在美國左翼刊物《燈塔》上發表第一篇反法西斯短篇小說《那真不行》起,他一生共創作出版了 11 部長篇小說、3 部中篇小說、4 部短篇小說集和一部戲劇。另外他還出版了遊記、隨筆、演說集等3部非虛構性作品。1966 年,貝婁的作品《只爭朝夕》拍成電影,1976 年貝婁獲「普利策小說獎」,同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指出:索爾·貝婁「把豐富多彩的流浪漢小說與對當代文化的精妙分析結合在一起。」2005 年 4 月 5 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去世,享年 89 歲。
索爾·貝婁
其他名言
我們所追求的世界,永遠不是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我們所期望的世界,永遠不是我們所得到的世界。
使人厭世的並不是愛情,而是我們不能享受自由。
對付傻瓜要用他的傻辦法,免得他自以為聰明。對付傻瓜勿用他的傻辦法,免得汝亦似他為傻瓜。
想想看,如果人們的夢想都變成現實,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人只能希望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卻不能強迫別人依自己的想法而生活。
我還沒有驕傲自滿到對某些比我偉大的東西的存在都不願承認的地步。
只不過在我看來,我們的憤怒是騙人的;我們太無知,精神上太貧困,因此不知道自己是出於愛、孤獨和混亂動機而襲擊「敵人」。也許還有自卑的成分,但大部分是孤獨。
怕落伍的恐懼追逐著我們,像陰雲一樣籠罩著我們,要把我們逼瘋,它造成一種內心的陰暗氣候。偶爾,一陣仇恨和傷人的暴風驟雨會從我們身上迸發出去。
我們生活在一個對藝術家彷彿有無法克服的敵意的科技時代。因此藝術家必須為生活而鬥爭,為自由而鬥爭,和其他每一個人一樣——為正義和平等而鬥爭,因為這二者已受到機械化和官僚化的威脅。
尊重自己和狂熱標榜自己不同。我們有我們的計劃和理想,這些也是危險的。它們就像寄生蟲一樣,能夠消耗我們,把我們吃光、喝光,使我們氣息奄奄,一命嗚呼。然而,我們總是吸引著寄生蟲,彷彿我們渴望被吸干,被吃掉似的。
如果我們當中有一個人偶然審視一下自己,他也只能採取一種十分冷靜的態度,彷彿是在察看自己的手指甲,而不是靈魂。他對自己所發現的不完善之處蹙額以對,好像人對著糞土皺眉頭一樣。
語言|文學|教育|備考
有道語文達人公眾號
微信id : youdaoyuwendaren
語文從此變簡單!
推薦閱讀:
※我們為什麼和怎麼紀念十月革命勝利100周年
※鄉愁——斯人已杳,詩情猶在!紀念余光中先生
※紀念黃萬里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轉載]紀念我的母親
TAG: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