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大學教育缺什麼
對大學來說,這似乎是一個不詳的春天。繼復旦大學研究生黃洋疑遭同宿舍的同學投毒而亡之後,長江中下游幾所大學接連發生大學生暴力或非正常死亡事件:
4月16日晚,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兩名學生因為瑣事發生口角,而大動干戈,一學生被刺受傷並死亡。發生爭執的兩名同學學習成績都非常優秀,刺人者更是不少同學眼中的「學霸」。
4月17日中午,南昌航空大學前湖校區學生宿舍發現一具腐爛的屍體,死者為該校信息工程學院2011級研究生。詭異的是,死者屍體被發現時,身穿絲襪高跟鞋,具體死因未明。
4月17日晚,張家港沙洲職業工學院學生符某持水果刀竄至學校宿舍樓,無故將在該學院短期培訓的學員曾某刺傷。初步查明,符某因悲觀厭世,幾度想自殺而沒有勇氣,便以加害他人的方式排解內心壓力。
把這些消息置於一處,令人觸目驚心。實際上,在這個畢業季,間或還有大學畢業生自殺事件發生,只不過媒體沒有報道。這樣的例外事件,不可能百分之百預防。但是,這些例外事件確從一個側面說明當代大學教育之嚴重問題。
2
教育之終極目的是以文化人,養成君子,此為中國教育自誕生起就確立的根本理念。孔子繼承這一傳統而發揚光大,教育平民子弟以「文、行、忠、信」。此後,經過數百年努力,中國建成了全覆蓋的教育體系,代代相承,塑造了具有鮮明文化個性、文明屬性而又十分包容、寬和的中國人,接受過這種教育的士大夫,普遍地性情中正平和,人格從容大度,更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
二十世紀初期,這一卓越的教育體系遭遇危機。當時教育界之負責人如蔡元培等人,對西方教育體系之完整性、豐富性、複雜性缺乏理性認知,只看到西方學校傳授國家賴以富強的技術性知識之維度,並將此定義為現代教育。基於這樣一種殘缺的西方教育圖景,他們所構想的中國現代教育體系排斥人文化成,專註於現代技術性知識之傳授。
由晚清到民國初年,政府建立了一整套專註於技術性知識傳授之現代教育體系,包括大學。大學教育之技術化不僅限於科學、技術、工程等領域,也影響法政等社會科學,甚至影響到哲學、歷史等人文學科。這些本來與價值高度相關的學科,也完全擯棄價值,甚至對中國價值持有強烈反對態度。
這就是今日大學教育之骨幹。這樣的大學教育體系只傳授知識而不傳承文化,只教育技能而不養成人格。
在此之外,另有意識形態教育體系。它教導學生以宏大的歷史理論,在這種理論框架中,人是渺小的,無力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它強調道德、倫理,但那是一種高調的國家主義道德、倫理,並壓倒了個人的道德、倫理。學生學會了一堆正確的大詞,對於道德、理想反而產生幻滅感。一旦與現實相悖,則對一切崇高、高尚轉而採取玩世不恭的態度。
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大學教育之巨變,讓情況變得更糟。
首先,大學規模急劇擴大,大學教育趨向粗放化。各地把大量低年級學生裝進規模龐大而遠離城區的大學城,他們完全沒有機會與老師和高年級學長接觸,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心理是最不穩定的。大學迅速商業化。大學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基本上就是商業交換關係。學校以功利性手段管理學生,鼓勵了各種各樣的投機。
其次,大學的行政化和商業化讓大學校園充斥著功利主義精神,學生身在其中,耳濡目染。尤其是,教師迅速蛻變成公司的僱員,被拖入大學行政層主導的功利性遊戲中,在量化考核體系中苦苦掙扎,與學生的關係疏離,完全沒有能力以身作則,養成學生人格。
再次,這個時代的家長普遍是不合格的,他們完全不能給孩子以正確的家教,相反,他們強拉著孩子沖向物質主義的泥沼。即便身在物質主義狂潮中,少年男女終究是有一些可愛的理想的。而他們的父母們卻是無可救藥的物質主義者。獨生子女政策又迫使他們蠻橫地壟斷孩子人生之規劃。於是,他們完全按照功利標準,全面規劃孩子的一生。官、商、學精英們爭先恐後地把孩子送到金融經濟法律專業,送進商學院學習,貪婪之相畢露。
如此大學教育內容,如此大學氛圍,如此師生關係,如此學生間關係,如此成功學家教,則大學生之心靈與人格也就可想而知。大學生普遍處於封閉而虛無之狀態,只不過,程度不等而已。所為虛無是說,學生缺乏道德感,沒有規則意識,崇尚物質性成功,為此不惜傷害他人而完全心安理得。這樣的大學生,讓人對他們自己的未來、對國家的前景,都無法樂觀。
3
必須改變這種局面,儘管難度極大。從何處入手?當建立中國的大學通識教育體系。
現代社會是高度專業分工的,並高度依賴各種技術:工程技術、商業技術、行政技術等等。因此,學術界致力於生產高度專業化的技術性知識體系,教育也不能不承擔技術性知識傳授之責任。然而,僅有這樣的教育是不夠的。即便到了現代社會,人和社會秩序之本質並無變化。人仍然是人,社會仍然是社會。健全的生活需要人的心智之健全,健全的社會秩序需要具有文化與政治屬性的健全的國民。教育必須承擔健全的人與健全的國民之教化的職能。
後一職能當由通識教育承擔。通識教育之含義,學界已有深入探討,而我願意立足於中國教育之傳統,給通識教育下一個最簡單的定義:人文化成,養成君子。君子是一組卓越的品質,包括德行、治理技藝和威儀。君子意味著健全的心智,高尚的道德,從容的風度,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的卓越能力等等。總之,君子就是健全的人,健全的中國人。
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是一種職業,任何人皆可成為君子。反過來,接受任何專業教育的大學生,都有必要接受君子養成之教育。合理的大學教育就是君子養成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之混合。前者為本,塑造大學生之健全人格;後者為用,教給大學生以生存之技術。從時間分配上,前者未必需要佔用太多時間,但必不可少。
至於君子之養成,當以經典教育為起點,建成通識教育體系。幾千年來,中國人就是通過誦讀這些經典,體認人生之智慧,養成健全人格。經過大半個世紀反傳統的觀念和政治狂潮,很多人不願相信經典,或對經典教育嗤之以鼻。對此,我只想提醒人們對比一下今日台灣之大學生與大陸之大學生之表現,大陸學生之氣質、精神、行為就是劣於台灣學生。根源在於,台灣教育體系中有一個較為系統的中國經典教育機制,從小學到中學。當下大陸當急起直追,建立經典教育體系,在大學階段,當以通識教育課的方式展開經典教育。
推薦閱讀:
※【連載】十年後別讓孩子埋怨你(四) | 不準回國
※說實話我對於台灣的基礎教育水平很擔心啊……
※英語學渣8個月輕鬆突破9000單詞量的寶貴方法論,不看絕對虧大了!
※孩子沒有完成預定目標時,是否應該收回對他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