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五二拜祭嶺南第一個狀元莫宣卿

五二拜祭廣東第一個狀元莫宣卿

5月2日,駕車到100公里外的封開縣漁澇鎮,先行拜祭廣東第一個狀元莫宣卿父親莫讓仁之墓(莫讓仁,博學能文。早卒,葬於漁澇鎮河兒口都尚村兩野山),然後拜祭位於文德鄉鑼鼓崗上莫宣卿之墓,最後駕車折回去拜祭位於雲浮市鬱南縣大灣鎮一個名曰"寶劍出匣"的小山崗莫宣卿母親墓。輾轉行程300多公里,雖然感覺駕車的疲憊,但也感覺收穫不小,遊玩了舊版《西遊記》外景拍攝過的封開小桂林、千層峰、大斑石等景點,償到了封開杏花鎮出名的杏花雞、嫩滑的水豆腐。為更了解狀元的歷史,特收集有關狀元的一些吏料放上博客,供本人及喜歡的博友品讀,並附拜祭時本人拍下的一些圖片。

電視劇《西遊記》鏡頭出現過的大斑石。

封開小桂林

水豆腐

杏花雞

莫宣卿像莫宣卿,廣東封州(今封開縣漁澇鎮風景秀麗的麒麟山下的一條僻靜的小山村)人。字仲節,號片玉,謚孝肅。生於唐文宗大和八年(834)農曆八月十七日。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欽點狀元。據考證,莫宣卿是自隋朝開科取士以來中華最年輕的狀元,也是廣東省第一個科舉狀元。約卒於唐懿宗咸通九年(868),享年34歲。

父親莫讓仁,博學能文,是嶺南八大才子之一,母親梁氏,生性賢淑。讓仁公以放鴨為生,早卒,葬今封開縣漁澇鎮河兒口都尚村兩野山。孝肅公是遺腹子,家貧,母子相依為命。  梁氏太君非常注重對宣卿祖之教育。孝肅公天性迥異,聞言即悟,過目能誦,故七歲時已熟讀不少詩文,學會吟詩。一天,公與群童戲於河濱沙中。公遭戲弄,便吟詩道:

我本南山鳳,豈同凡鳥群。

英俊天下有,誰能佐聖君?  此詩一出,鄉人大奇,傳為神童。及年長,公就學於名師梁銘甫先生,自此才思大進,十二歲已舉茂才(相當清代秀才),名震鄉里。此後,公回家於麒麟山側搭書室自學,決心排除世俗干擾,博覽群書,致力精深。公有一首《答問讀書居》描述當時寒窗苦讀情況,詩曰:

書屋倚麒麟,不同牛馬路。      床頭萬卷書,溪上五龍渡。      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      茅檐無外物,只有青雲護。   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公赴唐都長安應考,終於一舉奪魁,成為我國自科舉取士以來最年輕狀元,也是廣東廣西兩省第一個狀元。公時年17歲。唐宣宗皇帝李忱為公賜宴,並賜錦衣一幅,以彰榮耀。他在宴上賜詩祝日:南方遠地產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萊。神鯉跳翻三尺浪,皇都驚震一聲雷。青雲得路登科甲,黃榜標名負大魁。身著錦衣游帝里,邦人齊唱狀元來。  唐制科舉,一榜之首為狀元,榜眼兩名(取一榜兩眼之意),沒有第三名,以及第同年中的少俊者兩名作兩街探花使,探花使帶領一班同年遍游名園。如有他人先折得已開牡丹或芍藥,則探花要受罰。同榜之人先到長安慈恩寺雁塔題名,然後在曲江亭子宴會,最後在狀元、探花帶領下遍游京中名園。由於祖公及第,又身兼狀元、探花二職,因此遊園之時,萬人景仰,盛況空前。滿朝文武爭相祝賀,同榜進士柳圭之賀詩日:  筆陣才交五階前,一聲雷震便升天。  榜中姓氏當頭列,笈里文章許世傳。  紅杏殿中呈綉服,綠楊堤畔拂金鞭。  九衢難怪人空巷,才子風流正少年。莫宣卿有一首《及第自詠》詩述說奪魁後的喜悅心情,詩曰:

羽翼高飛到碧霄,鵬程萬里豈知遙。  才吞王母千年葯,便奪龍頭第一標。  腳下雲霞隨地起,眼前塵土霎時銷。  萬金書寄南飛雁,三級天門已一跳。  莫狀元及第後,出任翰林院修撰,又恩賜內閣中書大學士。不久,公還鄉祭祖,假期後還京任職,無奈母親梁氏嫌路途遙遠,且不堪長安嚴寒天氣,故未同行。多年來,公與太君相依為命,極盡孝道。公返京後,上表陳情,懇求出任南國地方官,以奉養母親。帝詔准出為台州別駕(台州,今浙江省臨海市,別駕為州刺史副職,級別較司馬稍高。)公奉旨離京時,百官相送,贈詩者甚眾。柳圭的詩曰:  青驄聚送謫仙人,南國榮親不及君。  椰子味從今日近,鷓鴣聲向舊山聞。  孤猿夜叫三湘月,匹馬時侵五嶺雲。  想到故鄉應臘過,葯欄猶有異花薰。白敏中的賀詩曰:  錦繡文章錦繡身,長安埋動滿城春。  九重黃甲終為貴,百鎰兼金未足珍。  台閣絲倫應舍舊,經筵保傅為圖新。  云何一點思親志,化作嶺南戲采人。(九重:指皇宮重地;黃甲:翰林院書寫詔書用黃麻紙,又稱黃甲;百鎰:重量單位;台閣:指朝庭中樞機關;絲綸:原指皇帝的說話,借指掌握傳達詔書的人。)由此可見,朝庭上下,文武百官對公之孝行非常讚賞。公回到故里,即奉母攜眷去台州上任,不幸病逝於途中,葬封州文德鄉鑼鼓崗。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其事,奉旨敕封公為正奏狀元,謚孝肅,入祀封州鄉賢祠。建國後之文化大革命時期,此墓作為封建主義的象徵,被推土機推倒剷平,如今只能算作衣冠冢而已,但也賺去族人不少眼淚。  公雖然早逝,但短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公元配夫人白氏,生三子,長莫齊,次莫楚、三莫晉。莫晉公曾任懷州刺史。公故後,後人整理其文稿,輯為《莫孝肅公詩集》、時封州刺史白鴻懦為之作序(公元878年),稱其文「如真金美玉,不落形跡;如化工造物,不事妝點,而生氣宛然也。」(載《欽點全唐文》),可惜詩集現已失傳。  民間傳說:唐皇帝想吃南方土特產,公巧妙地將山上生長的薯莨(作染料用的植物根塊,味苦不能吃)和大薯混煮給皇帝吃。皇帝吃得味苦難咽,公於是奏稱廣東地貧,百姓以吃此類食物度日,又不幸連年天災,故民生因苦。最後,皇帝恩准免除廣東三年征糧。  另,據說莫孝肅狀元及第後,皇帝賜錦衣一幅,以彰榮耀。後世子孫支分東莞後,有一支在東莞橋頭鎮大洲鄉立村。建村時,族人在村入口處建「錦衣世澤」石雕牌匾一幅。民國年間,日寇入侵。一日本軍官騎馬帶兵路過此地,遠見:「錦衣世澤」牌匾,知是民間紀念名賢所立,慌忙下馬通過。此事在當地傳為美談。為紀宣卿祖故居文德鄉,鎮人將新建的中學命名為「文德中學」。  莫孝肅一生雖然短暫,但其成就影響深遠。尤其在推動南方文化事業方面,他打破了「南蠻」文化落後的偏見,大大鼓舞廣東士子讀書的鳳氣。(據查香港大學圖書館存有公元1863年出版之《莫狀元》,惜無緣一見)。

莫宣卿父親莫讓仁之墓(重修之前)

   

莫宣卿父親莫讓仁之墓(重修之後)

給前來觀望我們拜祭的小朋友們派餅乾、糖果。

狀元莫宣卿之墓(重修之前)。

狀元莫宣卿之墓(重修之後)。

莫宣卿母親之墓(重修之後)。。

莫宣卿宗祠。溯源莫姓

莫氏乃姬姓之裔,周宣王十八太子之後。秦漢時期居鉅鹿(今河北平鄉)鄚縣(今河北省任丘市),賜姓為鄚。據《正字通》載:唐元十三年,命集賢學士衛包,改古文,以鄚類鄭(鄭的繁體字),去邑作莫。莫氏宗派以此為源。

唐太宗後,莫氏的一支由順天府鉅鹿遷入江西省,再入福建莆田。唐中期莫建倉由莆田入嶺南,為莫氏入粵始祖。歷經莫輔延、莫讓仁後定居封州文德鄉長樂里(今封開漁澇、河兒口一帶),生莫宣卿。

封開西村、蕨村、都尚三地莫氏宗親與廣東廣西等地莫裔商定,重新排行如下:

如崇偉承業,倫本有真宗;家聲大昭著,瑞福益昌隆;任仁傳聖道,興學培豪雄;書香常濟美,豐澤貽昆仲。

推薦閱讀:

2017第二批C-NCAP成績出爐 啟辰T90榮膺狀元    每日商報
明朝有一位狀元因為相貌丑被皇上嫌棄改為了榜眼
·粵評:女狀元棄港大復讀欲考北大何需驚訝
被崇禎親自定為頭名狀元且官至首輔,李自成入城後卻搖尾乞憐!
(318)乾山乾向水流乾,乾峰出狀元

TAG: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