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經繫辭》通講(二十二)

我們看《繫辭》引用的大過卦初爻的爻辭:「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大過卦的初爻是陰爻,就是說,在大過卦最初的時候,還不是一個強有力的狀態,還處於一個比較柔軟的狀態,所以用白茅來做比喻。白茅是一種茅草,有著很柔軟、很清潔的品性,還沒有辦法體現卦辭裡面說的「棟橈」。「藉用白茅」就是用白茅作配角,還是不錯的,無咎嘛。我們借用這個潔白的茅草一用還是可以的,不會有什麼害處。爻辭的直接翻譯就是,我們用白色的茅草來墊放物品,是沒有什麼害處的。

  

下面就是假借孔子的話,對大過卦初爻的爻辭進行了一個闡釋。我們要放置一個物品或器皿,這裡所說的當然不是特別精美的器皿,而是比較一般的。現在搞收藏的,像宋瓷、元青花這些價值連城的古董,當然要里三層外三層地保護好。像普通的器皿,我們一般用來煮飯燒茶之類的器皿,放在地上就可以了,但是這裡還是用很清潔、很乾凈的茅草墊在下面。對於古代來說,這種白茅用作器皿的包裝,還是顯得很貴重、很莊嚴的。所以這句爻辭是說,把一個普通的器皿都用很好的白茅包好存放,顯得很貴重的樣子,就說明這個事情做得有點過了,沒有這個必要。所以說「苟錯諸地而可矣」。這裡的「錯」是個通假字,通「措」,舉就是舉起來,措就是放下去。其實把這些東西直接放在地上就可以了,「藉之用茅,何咎之有?」當然,這樣做雖然謹慎得有點過頭,但是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在自己對事情吃不準的情況下,小心謹慎總是沒有錯的。俗話說「小心撐得萬年船」,就是這個意思。「慎之至也」就是非常謹慎,總之,凡事小心謹慎是沒有什麼錯的。

    

後面說「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這種白茅是長在水邊的一種茅草,和我們四川這邊的巴茅有點像,只不過白茅更柔軟、更乾淨。薄就是普通平常的意思,這種茅草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在水邊隨處可見,隨處可得,並不是啥子稀罕的東西。所以大過卦初爻的感覺就是「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我們看大過卦的卦象,下面一根是陰爻,上面重重地放了四根陽爻,四陽置於一陰之上,所以是「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

    

雖然白茅草是很普通的東西,但還是可以派上大用場。尤其是當領導幹部的,在這裡就可以有所啟發。古人說「天生我才必有用」,不管是大才還是小才,不管是天才還是地才,只要是個人,上天造你出來總是有用的。當然,大才小用也不太好,大才要放到大地方,小才要放到小地方,要用得恰到好處。當然,有些特殊時候,大才也可以小用,小才也可以大用。

    

今天大家來上課,不知注意到沒有,這些凳子搬動起來一點聲音都沒有。這是因為李神仙一早就來了,在每個桌子、凳子下面都做了點手腳,辛辛苦苦當了一回木工,給每個桌子、凳子的足下都做了一個軟墊子。李神仙是一個激光專家啊,是個出色的物理學家,現在卻跑到書院來給我們做木匠活兒,這就是大才小用了。看來,我們書院以後要給李神仙這個大才派上大用場才對頭。

    

這裡我們開了個玩笑。總之用人之道就是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古代識人用人的例子很多,比如孟嘗君善於結交朋友,不管是大才、小才,甚至於不才,所謂的雞鳴狗盜之徒嘛,他都收為門下食客。恰恰在關鍵時刻,這些雞鳴狗盜之徒就能起到了了關鍵的作用,能夠救他一命。所以說「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我們確實要會運用人才,只要用人得當,這個領導就是個高明的領導,做事情就會很順利,就會做得很好。

  

這是從用人識人的角度上,大過卦初爻給我們的啟發。「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我們不管是用人也好,做事也好,還是使用器皿也好,能夠這樣小心謹慎,能夠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就不會有什麼過失。大過卦的初爻還是不錯的。雖然整個卦看起來有點麻煩,棟橈,房屋的主梁都歪了,但如果處在初爻,還是不用擔心,沒有什麼關係。

  

下面一段講述的是《易經》第十五卦謙卦,艮下坤上。《謙》: 亨,君子有終。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說到謙卦,我想起了我的侄女。她年齡不小卻一直沒有對象,家裡很操心。上個月終於把對象帶回來了。中午的時候,他們倆個人來了,我看了下時間,起了一卦,剛好是謙卦。這個卦很好啊!卦辭是「亨,君子有終」,這個事情看來是能成的,亨通嘛,君子有終嘛,是個好事情,倆人相交可以得長久。這個小夥子看起來也不錯,本本朴朴的,工作也不錯。等到這個小夥子走後,我就把侄女拉過來,讓她把這個謙卦的卦辭、彖辭抄下來,讓她在生活中和與男朋友交往中,好好把這幾句話記住。倆人雖然是從不同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又都是獨兒獨女,但是如果以謙卦的精神相處,就一定沒有問題。

  

我們看謙卦的《彖辭》:「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謙卦為什麼可以亨通呢?就是因為「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下濟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上次講到「鳴鶴在陰」的時候,講到這個爻位。謙卦的上卦是坤,處在顯要的位子上面,顯現的是三根陰爻。我們說,每一卦裡面,陰顯則陽隱,坤的背後隱伏著乾。坤顯現的是三根陰爻,背後藏著的就是三根陽爻,就是乾。乾為天、為陽明,所以天道之光明是隱藏在裡面,是隱伏在背後的,所以是「天道下濟而光明」。看起來謙卦爻象中沒有光明之象,但實際上是以其謙德而隱伏起來的。謙就是謙虛、謙下,地本來是應該在下面的,陰應該是隱藏起來的,但是就謙卦來說,恰恰就是「地道卑而上行」,天道雖然隱伏起來,但因為地道的推出,謙德的光明是隱於上卦。

  

為什麼是「君子有終」呢?《彖辭》下面解釋了一大串,講為什麼好事情都會往謙虛的地方跑。「天道虧盈而益謙」,在傳統文化中,天道為本元之義上,天道本身就是虧盈而益謙的。盈就是驕傲自滿,諸事不敬,自己要不完了。如果是一個天性很驕傲自滿的人,他的性格註定就會受到壓抑,會經常遇到一些事情讓他受到挫折;對於一個天性自然的人來說,啥事都會很順利。這就是我們一般能夠體會到的「天道虧盈而益謙」的感覺。「地道變盈而流謙」,地道就是大地的現象、規律。所謂滄海桑田,大地的起伏變化,高的地方通過風化作用,慢慢就會變平;水往低處流,千溪萬流歸大海。《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善處其下,人的心量就能廣大;海納百川,就是因為大海處於最低的位子。「鬼神害盈而福謙」,按照孔夫子的說法,我們要「敬鬼神而遠之」,對鬼神要敬,在鬼神面前要謙虛,但是最好不要成天和它打交道。你自以為了不得,老子天下第一,諸事不敬,鬼神不敬,鬼神就要害你。其實不是鬼神害你,而是你自己害自己,因為你鼻孔撩天,腳底下必然拌蒜。那些對別人充滿恭敬、對未知的事物充滿敬畏之心的人,鬼神就要給你添福,其實,也不都是鬼神的原因,古人有鬼神觀念才這麼說,從根本上來講,和「天道虧盈而益謙」的感覺是一樣的,還是自作多福。只不過我們不清楚中間因果的細微之處,所以總感覺是在冥冥之中,如果一個人天性謙卑自然,處理事情就會很順,一個人每天驕傲自大,做事情就容易碰壁。有鬼神觀念的人,把這個理解成為鬼神的作用,也是無可厚非的。

  

後面又說「人道惡盈而好謙」,道理也是一樣的,也是人之常情,我們大家在生活中處處都能感覺到。這裡是從天道、地道、人道、鬼神之道的各個角度來看這個謙卦之德。總之,謙虛就什麼都好的,驕傲自大,就要吃虧遭報。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這個就是結論,有謙虛德性的人,是非常尊貴的,心中實際上充滿了光明的,所以是「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就是謙卑的人雖然看起來處處都在人下,處在很卑微的位子,但正因為如此,反而是不可逾越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就像大地處在最低的位置上,不管是人、動物、植物都在它的上面,但是,你想要超越大地,卻是不可能的。大地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都有人攀登上去,能夠跨越,但是要超越大地是不可能的。宇航員能進入太空,能脫離地球的引力遨遊太空,但他最終必須回到地球上來。因為它處於萬物之下,所以萬物才無法真正超越它。那麼,君子之德,就是要把謙卦的精神貫穿在自己的全部生命之中,就能夠善始善終。

  

謙卦的《象辭》說:「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謙卦之象,上為坤為地,下為艮為山,地中有山就是其卦象的特點。作為君子來說,就是要「裒多益寡」,裒,一般指聚集的意思,也有說是減少,兩個意思都可以解釋得通。君子聚集多了幹啥子呢?一個君子是要多多學習和實踐的,所謂一事不知,儒者之恥。當然另外一個說法,就是把這個「裒」理解為減少,就是說要減少過多的地方,補充不足的地方。兩個說法都講得通,總之是一種謙德的體會。

  

「稱物平施」,就是說一個君子的心中是有桿秤的,稱通秤。有了這桿秤,就能夠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體察到一件事情、一個人物、一個時節因緣的份量。有了這桿秤,為政君子才有能力在施政、執政中,把一碗水端平,才能夠公平合理地廣施德政、普潤甘霖。

  

我們有了以上對謙卦的總體認識,再來看《繫辭》當中引用的這一句,就非常清楚明白了: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易經?繫辭》第八章

  

「勞謙,君子有終,吉。」這是謙卦的九三爻辭,一陽在中間,周圍是五根陰爻把它包圍著的,是一陽處於眾陰之中。打個比方,就像一個男生處在很多女生的包圍之中,看起來這個男生在美女們中間感覺很美、很巴適,到處是花團錦簇的,但是,真處在那種情況下,也未必真的很美、很巴適哦!以前馮老師曾指點我:「以後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注意,要小心哦,一陽處眾陰之中,凶!」

  

但是,謙卦之象,就是一陽處於眾陰之中啊,九三爻更是如此,為什麼又說「君子有終」,最後還能得一個「吉」的斷辭呢?

  

前段時間我看到新版《紅樓夢》電視劇在選演員,《紅樓夢》里的賈寶玉,就是典型的一陽處於眾陰之中啊!他在大觀園裡面成天和姐姐、妹妹們相處,看起來很有福氣,其實也未必哦。林妹妹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一天到晚哭哭啼啼的,一會兒嘴巴就噘起了,不舒服了,搞得寶哥哥很緊張,趕快要去安撫。林妹妹這頭還沒有搞定,寶姐姐又來了。「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寶姐姐是有青雲直上的志向的,寶玉馬上又要換一副面孔才應付得過來。大觀園裡面,還有一個「花氣襲人知晝暖」的襲人在那裡,雖然地位不高,只是個侍女,但是和賈寶玉有特殊關係啊,寶哥哥的童子身就是在她那裡破的,不照顧好不行啊;還有湘雲妹妹醉卧花叢、還有晴雯丫頭要撕扇子、還有潔癖得要出家的妙玉,等等。這麼一堆姐姐妹妹的,寶玉一個人要面面俱到,難啊!這個就是「勞謙」,寶哥哥真正是好累啊!

  

整個《紅樓夢》從哪裡來?我覺得就是從《易經》謙卦中來的,就是一陽處眾陰之中。實際上,賈寶玉還是處得很好的,他是很謙虛的,深得謙卦九三之德。他很善處人下啊!他認為女兒是水做的,男人都是泥巴做的;男人很污濁,女孩子很好,很清潔,所以他對所有的女孩子都很好。正因為處在這種境地下,多虧了在大觀園裡面「勞謙」,賈寶玉最後才「君子有終」,最後是看破紅塵,出家修成正果。對賈寶玉來說,這種結局還是很好的,也是謙卦體現出來的味道,比起整個寧、榮二府「忽喇喇似大廈傾」、「落得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的結局,那是很好了。所以,《紅樓夢》真正可以說是深得謙卦九三爻的精髓。

  

我們看現在的紅學,雞毛蒜皮研究啥的都有,有研究版本的、詩詞的、作者生平之謎的;還有研究食譜的、藥單子的、服飾的;也有從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管理學的角度研究的;還有從佛學、道學、修鍊之術上研究的,等等。總之是挖地三尺,事無巨細統統都有人研究,甚至還用歷史或傳聞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紅樓夢》人物和故事,說得都是天花亂墜的。好像紅學泰斗周汝昌提出過用《易經》理論來研究《紅樓夢》,如果真有人發心從這個角度去研究,說不定還會在紅學中有大的突破呢

  

這個謙卦,真正像是專門為賈寶玉設計的哦。九三爻是「勞謙,君子有終,吉」,剛才我們講了謙卦的《彖辭》,全卦都有謙下之德啊!其主爻九三就處在很危險的境地中,「一陽處眾陰之中」,的確很艱難,很辛苦,很勞累,但最終卻能夠通達無礙,也能夠有始有終,這就是非常吉利了。

  

那麼,孔夫子是怎麼解釋這個爻辭的呢?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謙卦一陽處於眾陰之中是很辛苦的,要做很多很勞累的事情才能把環境擺平。「勞而不伐」的伐字,意思就是驕矜、驕傲、誇耀,不伐就是不自誇、不驕傲。一個人雖然做了很多勞苦功高的事情,但是沒有覺得自己多了不得,沒有四處去宣揚、顯耀。「有功而不德」,有了很多功勞也不以德自居,不覺得自己德行有好高。所以是「厚之至也」,這樣做人就很厚道了。「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就是說話的時候,要把功勞都放在其他人的下面,不要居功自傲,功勞是大家的,不是你一個人的。

  

以上講的這些,都是謙卦對我們人的心性提出的基本要求。「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就是一個具有謙卦之德的人的具體表現。真正做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還是很不容易,比如我在報社裡工作的時候,今天有誰沒有來,幫著他做了一個兩個版面,月末工資下來了,大家都一樣,有時心裡也會犯點嘀咕:他做那麼少,我做那麼多,為啥工資是一樣的呢?自己表面上可以做到無所謂,心裡還是要哽那麼一下,這就是我沒有做到謙卦之德。實際上,人多是如此,多做了一點事情就到處表功,到處給人家說我忙了這樣又忙那樣,好辛苦啊,生怕別人不知道,這樣的話,就會很麻煩。如果在現實中剛好是處在九三爻的位置上,那你就沒辦法站住腳,只有完蛋,只會被「眾陰」淹沒。

  

這就是謙卦之德,它要求我們做個厚道之人,按傳統的說法就是做「勞謙君子」,很辛勞也很謙虛,但最終是吉利的。越是做了辛苦勞累的事情,就越是需要謙虛厚道,不驕不躁;要永遠甘居人下,也永遠要善居人下。謙卦九三爻之所以吉,就是因為這樣的勞謙君子,在任何時候都是吉祥之人。

  

過去有個說法,說是《易經》六十四卦,沒有一個卦是純粹的吉利,也沒有一個卦是純粹的兇險,但基本上都認為,謙卦的每一爻都不錯,雖然不能說六爻全吉,但六爻皆善是靠譜的。謙卦的初爻是「謙謙君子,用渋大川,吉」;六二是「鳴謙,正吉」,也很好。九三就是剛才我們講的「勞謙,君子有終,吉。」六四是「無不利,撝謙」,也不錯;六五是「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雖然說沒有多少錢,但無不利,也還是不錯的。上六是「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也是征伐有利。所以,就謙卦而言,一個人如果有謙卦之德,命運把他放在人生的任何順逆境界之中,他都會逢凶化吉,遇難成祥。一般來說,吉人自有天相,什麼是吉人的天相?說白了,就是內心充滿謙德、行為不自伐不居功的人。

  

「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這裡的德,指的是謙卦之德。謙卦所體現的人的德性,就是這個德言盛,指人的德性盛大,內心很充實,充滿了謙虛之德。這樣的人去做聖賢事業,才談得上盛大,談得上圓滿。謙卦的德行體現在人的禮數上面,外在的表現就是一個恭字。我們以這種以禮待人、禮賢下士、恭敬於人的態度處事,最終才會得到別人的恭敬。你恭敬人家,人家才會恭敬你。所以這裡得出的結論就是「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謙謙君子之所以「一陽立於眾陰之中」,不失位而存其位,的確是謙德的修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自己一個人處在陽位上,周圍都是陰爻,自己處在陰的包圍中。大家想想,我在明處,周圍的都在暗處,這是啥子感覺?是很危險的啊!在這種危險的處境當中,在這個一想起來就很麻煩、很頭疼的環境中,還能不失其位,唯一能使我們立於不敗之地的武器,就是謙謙君子的謙厚之德。所以我們要牢記,隨時謙虛謹慎,就會永遠處于吉祥善地。

  

我們來看下面一句:「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這是講乾卦上九,我們屢次強調,《周易》是首出乾卦,所以它是《易經》中最重要的一卦,其意義我們在前面各章中也反覆提到過,尤其是在《繫辭》的第一章裡面,對乾坤二卦的精神,講得比較詳細。如果要從乾卦的體、象、用上真正把乾卦講透,還需要很大的功夫才行。我們這個地方,因為涉及到《繫辭》上傳的七個卦,只能簡單把它們的卦辭、彖辭、象辭解釋一下。乾坤二卦是學習《易經》最重要的入門之處,要把乾坤二卦弄通,就要學習乾坤《文言》。《文言只》有乾坤二卦才有,其它各卦都沒有。以後我們找機會專門來學習一下《乾文言》和《坤文言》,這裡只對《繫辭》講的部分進行學習。這裡引出來的是乾卦上九的爻辭「亢龍有悔」,我們來簡單看下這個爻辭大致的背景。《乾》:元亨利貞。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威寧。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我們先翻到乾卦的卦辭。「乾,元亨利貞」,我有個作家朋友的名字就叫「元亨」,就是從乾卦裡面來的。他對我說一直想學《易經》,以前上學的時候,同學們老是把名字叫錯,都叫「元享」,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問他,是誰給你取的名字啊?他說,不曉得啊,這個名字不是老爹取的,是村裡一個有文化的秀才取的。他從小就被人家亂叫名字,自己也很著急,不知道名字是從哪裡來的。現在才知道,是從乾卦的卦辭里來的。

  

「乾,元亨利貞」,這四個字代表四個意思,被稱為乾卦四德,就是乾卦裡面所體現、所蘊含的四種德性。乾卦四德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彖辭》對此有一個解釋,我們慢慢來看。「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這三句講的就是元。「大哉乾元」,是作者發出的感嘆,就是說乾元啊,太偉大了!這個元,不是鈔票一元兩元的元,而是「元者,善之長也」。在所有的好東西裡面,它是老大,是首出,所以是諸善之長。既然乾卦是《周易》首出的老大,所以乾又有開端的意思。我們說元旦,就是一年開始的那一天;元氣就是天地本元、天地之初的那一氣。「萬物資始」,資就是憑藉的意思,天地萬物就是憑藉乾元開始的;「乃統天」,就是可以統率、包容天地之間的一切。元為乾卦四德之首,也就是說,元的精神是始終貫穿著整個乾卦始終的,是領導、統領乾卦其它的部分,「亨、利、貞」,都是在這個「元」來統領下產生的。「資始」,是時間的概念;「統天」,是空間的概念。乾元之所以了不起,是大哉,就是它把時間和空間一網打盡,所以乾元這個東西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是通吃一切的。

  

下面講的是乾卦的亨德。「雲行雨施,品物流行。」亨者,通也,嘉之匯也,一切好東西都匯聚一起,互相碰頭,能夠產生很流暢的作用。我們做事情之所以能夠亨通,就是各種因緣都齊聚到一起來,這樣才能夠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才能夠把事情做圓滿。「雲行雨施」,是從自然界的角度談大氣循環,無處不通。天要下雨,下到地上,流到江河湖海裡面;太陽一出來,水氣蒸發上天變成雲,再通過雨雪又下到地上,如此循環往複,就是雲行雨施。「品物流行」,說的是天地間的萬物是相互關聯,同時又是相互轉化的,有點像我們物理學中的能量轉化定律,品物就是各種各樣的物種,這些物種是一氣流行,相互流通的。中間萬物的因果關係、因緣關係,也是流轉不息,絲毫不差的。就像生物界中的食物鏈,植物從大地上生起,食草動物把它們吃掉,轉化成維繫自己的能量,食肉動物又吃掉食草動物,食肉動物死後,身體腐爛變成肥料又回歸大自然。總之,能量就在食物鏈中一環一環地進行流動,這就是品物流行的感覺。通過這幾句話,古人就把現代自然科學中的基本原則表述出來了。

  

下面是「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這裡還是講的亨德。只不過前面「雲行雨施,品物流行」講的是自然萬物之間的亨通,這裡講的是人事之間、甚至是人的精神當中的亨通。具體來說,「大明終始」是什麼呢?我們剛才講謙卦「勞謙,君子有終,吉」,就講到了「天道下濟而光明」。乾卦中的「大明終始」,就是說乾卦所體現的是天地間最大的光明、最根本的光明。這個根本光明表現在哪裡呢?我們反覆說,要把這個引入到自己的精神當中來體會。天地間最大的光明、最根本的光明,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一己陽明正知,就是我們的智慧之光!「大明終始」,就是這個智慧之光是從頭到尾都貫穿其中的,我們只有這樣,才能體會什麼是乾卦的大光明!乾卦的光明和離卦的光明是有很大區別的哦!離為日,是太陽之光,是有相之光,引申到文明之光,也是後天文化的光明。乾卦之大光明,比太陽之光還要光明,因為它是本性之光,是無相之光,是先天的、最根本的光明。

  

我們來看具體的乾卦。從初九一直到上九,都是一以貫之的。我以前反覆說過,乾卦最重要的、對我們來說最直接、最可把握的,就是乾卦的九三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這種君子終日乾乾、一以貫之的精神,就是我們一己之陽明正知,就是我們的智慧之光。這個精神從初九到上九,是貫穿在整個乾卦之中。

  

「六位時成」怎麼講呢?《易經》的每一個卦象都有六爻,各爻都有其位。這個位是怎麼形成的呢?就是在時節因緣的關係中形成的。在一件事情當中,所面對的時機不同,就會處在不同的位上。打個比方,一件事情的發端,剛剛開始,就處在初九的位子上,就是「潛龍勿用」,大家要藏在屋裡頭好生修鍊,不要顯山露水,不要被別人曉得了,要自己悄悄把功夫練好。到了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可以小小地顯現一下了,但還必須得貴人相助提攜才行。九三位處在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的位置,比較危險,但這時最重要的是「終日乾乾」,早晚警惕自省,所以是雖厲而無咎。總之,乾卦乃至任何一卦都是這樣,六爻之位都是如此,因為時機的不同,就處在不同的位置上。

  

平時我們也要這樣,不管是做事業還是心性修養,都要不斷地警省反思自己處在哪個位置上,處在哪一個時節因緣。乾卦的六爻六位,就是因時節因緣不同而顯現出不同的情況。時當隱則隱,就像初九;時當顯則顯,就像九二;時當大行,該你替天行道的時候,就是處在九五爻的位置上,就是「飛龍在天」。時機不一樣,體現的位就不一樣,做事的策略就不一樣。

  

「時乘六龍以御天」,這裡的時,跟前面的時就不一樣了。前面的時,指的是具體的時節因緣,後面這個「時乘六龍」的時,就有點像佛經裡面說的「一時,佛在舍衛國……」,這個時,就是泛指一切時、隨時,也是指當下這一刻。六龍指的就是乾卦六爻,是哪個在乘這個六龍大車呢?每一個認真學易的人,都在乘這六龍,都有乘龍御天的資格,並不是只有皇帝、聖人、帝王將相才有乘龍的資格。帝王將相如果不學無術、荒淫無道,就沒得資格乘龍。「時乘六龍以御天」,就是隨時駕馭用六條龍拉的大車,在天上自由自在、飛來飛去。我們要隨時把握乾卦中間的變化,通過對乾卦六爻的變化規律的把握,從而駕馭整個乾卦的精神,就是時「乘六龍以御天」。御天,就是真正學通易道而替天行道,成就天道地德,把乾卦的精神運用到社會人事當中,在社會人事當中建功立業。我們平常說要知時節,通變化,這在乾卦六爻的爻位上,體現得非常充分。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合乃利貞」,這句講的是利貞二德。前面我們就反覆引用過「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下面我們再好好體會一下。乾道的變化,實際體現在六爻變化之上。廣義來說,《易經》六十四卦,全都是乾卦演變出來的,也可以說,乾卦是天生的,但是乾卦的背後隱伏著坤卦。有了乾卦、坤卦,一陽一陰互相結合,互相作用,陰陽消息就產生了六十四卦。所以根本上來說,易經六十四卦都可以說是乾卦產生的。

  

我們這裡講「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只是從狹義的角度,從乾卦的六爻變化來講。乾卦六爻因為各自時節因緣的不同,處在各自的位置上。既然各處其位,在每個位上自然就有各自的形態,每個位就都是它的正命之所在。初九的「正命」就是「潛龍勿用」,就是要蘊藏起來;九二的「正命」就是「見龍在田」,顯現出來以後與九五相呼應,就是「利見大人」;九三的「正命」就是以「乾乾」之德而應對嚴厲的處境;九四的位置很危險,什麼都要試著來做,要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其「正命」就是「或躍在淵」,做得好的話或者就躍上九五位了,但做得不好,或者就要落到下卦的深淵中去。九五的「正位」也是整個乾卦的正位,就是「飛龍在天」,你就可以替天行道,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下。上九是「亢龍有悔」,我們下面再細講。我們學易,體會到了「乾道變化」所產生的不同的「正命」,就知道了該如何把握自己的命運。很多人喜歡看相算命這一套,其實真正學易君子是用不著算的,就是體會這個乾卦,體會「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就能八九不離十地體會到自己的「正命」之所在。

  

有了對「乾道變化,各正性命」的確切把握之後,自然就能「保合大合」,其結果當然就是「利貞」。保合大合,簡單說來就是永保太平,永遠能夠保持陰陽平衡,就永遠是既利且貞。《文言》說「利者,義之和;貞者,事之干」,義之和,就會萬事如意;事之干就是可以心想事成。我們看故宮裡面有保合殿、太合殿,過去的皇帝就是希望通過乾卦的這個精神,中正吉利,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以上就是對元、亨、利、貞四個字的解釋。我們看《彖辭》裡面還有兩句「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這對乾卦四德是個總結,同時也是對乾卦大功大用的一個概括。

  

《易經》各家註解這兩句時,往往都理解成乾卦首出於庶物之上,乾卦是超越於庶物、平凡之物的,所謂萬象之中獨露身,鶴立雞群,這就是乾卦的感覺。就像古聖先王的智慧超越於一切百姓之上一樣,乾卦的精神,也是超越於一切凡物之上的。正因為如此,聖人通過自己的言行才能夠使天下天平。上面這種解釋可以說是正解,也是中規中矩,合情合理的。但是在這裡我個人要做一點引申和發揮。所謂首出庶物,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它。

  

首出,就是首先顯現出來;首出庶物,就是首先把這個「庶物」顯現出來。所謂的庶,就是平常、普通,我們說庶民百姓,就是普通老百姓,是最平常的。但是我們也有口頭禪說,平常心是道。學佛教的就曉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道理,佛性是人人本具,個個現成的,沒得哪個眾生是沒有佛性的。所以這個佛性既是尊貴無比,千金難買,同時白毛豬兒家家有,又分文不值。所以在佛教里,佛性那麼了不起,也只是個庶物而已;同樣,在易道里,乾卦那麼了不起,同樣也只是個庶物而已!

  

我們可以把庶物和乾卦劃個等號。首出庶物,就是首先顯現出乾卦之德,就是把這個人人都具備、個個都現成的這個陽明正知,首先在萬事萬物之中凸顯出來。乾之大知並不只有聖人才具備,而是任何一個普通老百姓都具備的,只不過你是否讓它顯現出來而已。其實何止是人,甚至任何一個事物,都可以體現出乾卦四德。

  

我們隨手抓一個東西,能不能體現乾卦四德?能不能體會乾元?能不能體會亨通?能不能體會利貞?乾元就是開始,比如我手上這塊木鎮紙,它是從哪裡來?要追根溯源的話,可以一直追溯到天地形成之始。我們看這個東西是木頭做成的,木頭是樹木砍伐而來的,樹木又是由一棵種子長成的,仔細推敲以後我們就發現,自打開天闢地以來,我手上這塊木鎮紙中的元素就已經有了。同時,一顆種子要生長成為一棵大樹,必須吸收陽光雨露,吸收大地的營養,同時還要經過工匠的雕琢,才形成現在這塊鎮紙的形狀。時間這個東西是無始無終的,無始無終就意味著在時間的這條線索之上,任何一點都是開始,同時又都是結束。時間中的萬事萬物,隨便抽出一個,都既是開始,也是結束。

  

禪宗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殺活縱奪,用盡心機。有人來問如何是禪?禪師不說話,只豎起一根指頭。我們很多書獃子就說,啊,我明白了,禪師是說萬法歸一,禪就是萬法歸一嘛。錯!什麼萬法歸一,狗屁不通!既是萬法歸一,那一又歸何處?一歸萬法嗎?同樣狗屁不通。這樣參禪,跟「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有什麼兩樣?如果你以為參禪就是這樣在思維分別之流中打轉轉,那你就完了,就和禪宗背道而馳了。什麼是禪?有些禪師會給你豎根指頭,有些禪師會給你捏個拳頭,有些禪師會伸一隻足出來,有些還有更古怪稀奇的動作表現,總之,隨便什麼東西,都可以成為讓你開悟的道具。

  

禪師給你豎起一根指頭,不是要問你識不識數,認不認得這個一,而是要截斷你的思維流。你不是來問禪的嗎?突然比劃這麼個動作,讓你出乎意外,只是為了把你思維之流給截斷,讓你的精神處於一段空空如也的狀態。這段空空如也的狀態,就是我們精神的本源啊!認識它,肯定它,並且一口咬住不松,就萬事大吉。古往今來全部的時間,就在這一豎指之間凝固了;十方上下的全部空間,也都在這一指頭上顯現了。這時,只須你回光一照,當下這一段空空如也的狀態,就既是開始又是結束,既是塵剎一點又是全部宇宙。

  

大慧宗杲禪師經常舉起一個竹篾子,然後問大家,這個東西叫啥啊?大家說是竹蓖子。大慧宗杲就說,說它是竹蓖子即觸,說它不是竹蓖子即背,既不觸又不背,到底應該叫什麼?如果在這時候,你還在想到底給這個竹蓖子安個什麼名字老和尚才高興,那你就完了,徹底辜負老和尚一片婆心了。禪師們是要用這些不合情理的方法,讓你把邏輯思維給斷掉,讓你的精神回到最初的本元、回到最初的那一點上。

  

我記得很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們幾個師兄弟切了西瓜正在吃,一位師父突然指著西瓜問:「這是什麼?」有人張口就說:「西瓜」。師父臉一沉說:「你們以為我是傻瓜?我難道不曉得它是西瓜嗎?」然後他一指我:「你來說!」我伸手一把抓過西瓜,幾口就吃掉了。這個師父就哈哈大笑。

  

這就是禪宗的方法,就是要打斷你的思維,要截斷眾流。雲門三句中「截斷眾流」,並不是截斷就完了,你還要回光一照,要體會思維中生起念頭的那一瞬間。這些都是認識你的本元、認識你的本來面目的最佳契機。有些學凈土宗的朋友看《阿彌陀經》,不明白為什麼裡面說「水鳥樹林,皆能說法」,它們能說啥子法呢?我們看古代的那些禪宗師們,有聞到花香就開悟的,有過河時照見影子而開悟的,有聽見瓦片打在竹子上開悟的,還有看見雞飛上樹開悟的。我們近代的虛雲老和尚是開水燙了手把杯子摔破開悟的。為啥子他們能夠開悟?他們悟到了什麼?就是在這一瞬間體會到了這個本元,體會到了自己空空如也的本來面目。


推薦閱讀:

易經八卦
易經六十四卦 澤雷隨卦
轉載:陸聲俊:《易經》答疑百問(8)
【六點半國學】易經基礎
易經全文及譯文|六十四卦詳解 (四)

TAG:易經 | 二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