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就是你自己吃出來的結果

專家簡介何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科技處副處長。主要從事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和管理、營養健康教育工作,還負責國家保健食品的功能檢測工作,《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調查參與者和報告起草人之一。「Youarewhatyoueat」聽說過這句西方諺語嗎?不管你有沒有聽說過,我反正是頭一次聽聞。是在採訪何麗教授時,她告訴我的。意思就是「你就是你自己吃出來的結果」。剛聽這句話,忍不住心頭一震,感覺像罵人的話一樣,但仔細想想,可不是嗎!據說,按照一個人70歲的壽命計算,人一輩子吃的食物量,有8萬多頓飯,50噸到60噸重,能裝滿滿的一車皮!這麼大的食物量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任何一個人都是他一輩子食物塑造的結果。既然要跟食物打一輩子的交道,那麼,我們就要學會善待食物,讓食物為自己服務,為健康服務,以改善飲食為基礎,形成「吃動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既要看到一生食物的力量,也要看到一頓飯的力量專訪從一個實例開始:一個在某著名醫學學府讀書的男孩,上到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上不下去了。因為肥胖,他患上了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焦急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無奈陪他去看營養門診。營養醫生告訴家長,造成男孩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單純,生活飲食習慣不合理。他打電腦遊戲非常專業,但沒有任何戶外運動。父母想方設法改變他的生活習慣,帶他到外地旅遊,讓他多接觸自然多運動。一家人到了一個城市,到旅館住下之後,本應當趕緊外出參觀景點,但孩子感興趣的不是景點而是賓館裡有無免費的上網介面,他著急要和朋友聊天,打遊戲。何麗教授說,從這個孩子現在的生活方式來看,如果不強行干預的話,也許他沒有明天。但這還是意識到情況嚴重性來看病的孩子,很多孩子可能到不了這麼極端的程度,家長認為孩子胖點沒有關係,胖點是福,這種心態埋下的往往是悲劇的種子。記者是第二次參加由衛生部和中國記協主辦,可口可樂支持的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知識共享會。這次共享會正是在濟一所高校中進行的。之所以選擇這個地點,主辦方煞費苦心,就是為了讓更多的高學歷的年輕人更早的認識到飲食運動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對每個人一生的意義。主講人何麗教授是《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調查參與者和報告起草人之一。她通俗的,歷史的,辯證的講解,讓我們這些一生生活在食物的世界裡的人們全面地了解了食物對健康的意義。何麗教授繼續分析以上的實例。她說,這提示我們,一個人的飲食越早干預、越早調整結果可能越好。我們現在很多健康宣傳重點放在青少年甚至嬰幼兒上,因為早一天干預飲食便早一天收到效果,且收到的效果可能成倍擴大。就好像一個人推著一輛很重的車,車往山坡下滑,越早阻止它下滑,推回原處越容易,花的力氣越小,如果車已經滑到底再往上推就很難了。有時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種慣性,明明知道這個東西不好,但是當我們面對的時候,實在控制不了自己的食慾,便告訴自己下頓再平衡吧,於是大開食戒。比如,有些人覺得春節七天長假,我前六天都吃葷吃肉吃炸的,後一天吃素或者餓一天就能削減副作用。其實錯了,前六天大魚大肉的負面影響已經產生———沒有油會停在腸道里等著第七天用什麼東西把它刮掉,第七天餓一天或純粹吃素還會造成新一輪的不平衡。就好像前三天一分鐘都不睡覺,到第四五天連續睡48小時———前三天不睡覺造成的損害已經發生,且連續睡48小時會造成新一輪過度睡眠的損害。何麗說,從營養專家的角度講,要重視每一頓飯。我們要做到餐桌上有葷有素。面對餐桌上所有的菜肴,最好吃葷也吃素,不要太傾向於其中的任何一種。比如,有的人傾向於吃油炸食品,一頓飯累積的油炸食品會讓胰腺、膽囊費很大力氣去代謝,時間長了會導致臟器的衰老。飲食,既要看到一生食物的力量,也要看到一頓飯的力量。食物是人和外界打交道的重要方面以一個男士70歲壽命為例,一生吃的食物總量是50到60噸,約8萬多頓飯。何麗教授用這個數字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我們從出生到走完一生,人一直處在食物的世界裡,人和外界打交道的重要方面就是食物。很多人對待食物與營養的態度是有問題的。並不是說鈔票多了營養就越來越好,鈔票多了有時反而營養越來越少。很多人認為花很多的錢買很貴的口服液就能達到營養充足的水平,實際不見得,有的人把錢投資到覺得很有健康好處的保健品中去,結果越吃越糟。「吃」不僅僅是「吃」,食物也不僅僅是食物,她聯繫著生活方式。國際上比較1960年和1990年,這30年其間發生了三件事:第一件是人們駕駛汽車的里程越來越長,走路的時間越來越短。第二件是看電視、打電腦的時間越來越長,戶外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第三件是坐著工作的人口的比例越來越高。何麗分析說,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平均每人每天消耗的熱量減少了800千卡。吃的一樣多,但消耗減少了,相當於每天多吃了4兩糧食。坐的時間長了,會造成心肺功能的衰竭,到中老年時會出現早衰現象。所以,我們有理由解釋為什麼全社會超重和肥胖人群呈爆發性增長,且因為超重和肥胖造成相關的慢性病如糖尿病、脂肪肝呈爆發性增長。根據《2002年中國居民健康與營養狀況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癌症和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最大殺手。中國人目前的平均壽命為71.8歲,但平均健康壽命卻只有62.3歲。有的人問何麗,60歲時有了高血壓、糖尿病,從60歲開始控制飲食是否來得及。何麗說,完全來得及,且必須要這麼做,任何時間段開始控制飲食都能收到好的效果。堅持合理控制飲食的中老年朋友的血糖、血壓、血脂都比不控制的人要平穩,這要歸功於飲食,歸功於運動,歸功於早受到營養學教育。沒有運動吃什麼都白吃了想要健康,離不開「吃動平衡」,也就是說,控制飲食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配合著做有氧鍛煉。何麗說,我們講的運動是低強度的且每天或者經常堅持的有氧鍛煉,不提倡做很劇烈的運動。她舉例說,跑馬拉松你能堅持一個星期嗎?兩天可能就癱在床上了。這種運動叫無氧鍛煉,是爆發力強、非常劇烈的運動。在無氧運動的過程中,心臟、肺來不及和外界交換氧分,只靠心臟、肺瞬間打出很多血,靠肌肉爆發力去完成動作。我們主張的是對心臟、肺有好處的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包括爬山、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打球,等等。有人問做哪種運動好呢?何麗說這因人而異。比如,一個綜合醫院的宿舍里住著各個科室的專家。你和一個骨科醫生回家,他會告訴你,爬一層樓就會損傷膝關節,所以你每次和他回家都坐電梯。但心臟科醫生則會告訴你說爬樓是非常有益於心肺功能的鍛煉,所以你和他一起回家就選擇爬樓。他們兩個人說的都有一定道理。沒有一樣運動是十全十美的,運動是雙刃劍,運動不足、運動過分、運動方式選擇不當都是不好的。有個朋友說他在北京上班,上班時騎一個小時的自行車到單位,下班再騎一個小時回家。前後兩個小時騎自行車算運動了嗎?這是非常好的鍛煉,但這樣並不見得夠,騎單車鍛煉下肢,但心、肺的鍛煉力度不夠。如果每天上下班騎車,一個星期游一次泳,一個月爬一次山,結合起來就是全身的鍛煉,是一次綜合性的調整。任何事情都是綜合的,就如同我們不能長期吃一種蔬菜一樣,運動也應當是綜合性的,方方面面集合起來的。運動頻率要記住有氧運動中的「1、3、5、7」原則,長期堅持。1就是每天至少運動1次;3就是連續運動不少於30分鐘;5就是每周確保運動5天;7就是運動時的適宜心率等於170減去年齡。體形比體重更重要和運動聯繫密切的是體重,和體重聯繫密切的是飲食。有些人說自己遺傳基因好,吃什麼也不胖,不運動也不胖。何麗表示,這是不可能的。很多人對健康的體重有誤解。有的時候胖瘦不見得靠體重能算出來,奧運會的舉重冠軍個子不高,身體很魁梧,如果按體重公式計算是超重或肥胖的,但不應把舉重運動員歸為肥胖者,因為他超出的體重不是肥肉而是肌肉、骨骼。真正的肥胖有時候肉眼看不出來。人的身體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水,身體里的60%是水;第二部分是脂肪;第三部分是肌肉和骨骼。女性的脂肪量不能超過體重的1/3,男性不能超過1/4。有些人體重是合理的,但是由於長期不運動,身體里肌肉量很少,而造成脂肪的比例過大。身體里的脂肪太多,不是一個健康合理的人體構成模式。所以我們說真正的控制體重是要控制體脂。脂肪超標後堆在哪兒?一共有四個地方可以判定脂肪量的多少,第一個部位是上臂三頭肌的皮下,第二個部位是肩胛骨下,第三個部位是肚臍的周圍,第四個部位是大腿內側。人的脂肪是如何分布的呢?大致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上下一般粗,這叫均勻型;第二種情況是肚子大的蘋果型肥胖;第三種情況是臀部下肢相對胖,形成三角型或者叫梨型肥胖。這三種危害最大的是蘋果型肥胖,集中更多的脂肪在腹部,增加內髒的負擔,導致脂肪肝。人的體形比體重更重要。如何去判定自己的體形呢?何麗說,最簡易實用的方法就是測量自己的腰圍,男士不要超過90厘米,女士不要超過80厘米。如果超過這個值,並不意味著你馬上就得病,而是意味著腹部脂肪堆積導致慢性病的風險會成倍增加,因此完整的減肥還要加上瘦腰。
推薦閱讀:

義大利大選結果使歐盟又陷恐慌
不同的親吻 不同的結果
現在特流行這種果樹,種在陽台一年四季開花結果,想吃就能摘
【醫檢分析】你的性激素還好嗎?如何看懂激素六項的檢驗結果?
她把一輛自行車騎回家,結果竟然……

TAG:自己 | 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