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與流行歌曲歌詞之比較

也許不會有太多的人會主動地將唐詩宋詞和流行歌曲聯繫在一起,會覺得那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個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積雪,一個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著太遙遠的距離。但正如滔滔江水實則來源於千年積雪的消融,唐詩宋詞與現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詞創作,其實也有著一個根源與發展的不可抹滅的關係。

不可否認的是,流行音樂,更具體地講,流行歌曲已經成為現如今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不論你喜歡或是不喜歡,它都正在主動或被動地充斥、滲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也不管你接受或者不接受。流行歌曲其實,而且已經是一種文化,儘管更廣泛地稱之為通俗文化,它來自於生活同時也充當著生活的代言,這一點上,它和文學作品是相輔相承,異曲同工的,更何況它包含著一個詞的創作的問題,這就不可避免地與文學扯上了關係。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歌詞創作同樣也是一種文學創作,屬於詩歌的範疇,而且作為同一種語言文化,那麼,它的起源也必定於我國古代詩歌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繫。反觀整個詩歌的起源,其實也是與音樂脫不了干係的,可以設想,唐詩也好,宋詞也罷,其實也就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歌曲,確實他們中的很多也很適合而且曾被譜上曲廣為傳唱。

一、唐詩宋詞直接成為流行歌曲的表現主題和內容,給了流行歌曲另一方表現空間,一方面考較著流行歌曲創作人對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現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層次。

流行歌曲展現千姿百態的生活,表達形形色色的情緒與心態。而作為當時朝代的流行歌曲,唐詩宋詞的功能與意義恰好在在這個地方。儘管處於不同的時代,人們所經歷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洐生而出的情緒感受也會相去甚多,但作為人的一種基本反應與情感,卻並不受時代與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經歷的心理應變放在今日也同樣可以適用,那麼用以表現古人情感的詩詞歌賦,同樣也會是今人的心理映照。中國的古代文學大都非常講究,在遣詞造句,行文起勢,敘事抒情上,自有一定規格,往往是字字珠磯,千古傳頌。古詩詞非常講究韻律,大多音樂感極強,而從另一個角度上,結合到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轉,迂迴曲折,動人不止,這些恰似當今諸多流行歌曲創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種境界,因此,許多音樂創作人,大膽地採用拿來主義,直接挑選經典的唐詩宋詞,譜上曲,換一種角度來詮釋千古佳句,這本身對他們也是一個挑戰,對演唱人來講亦是如此,因為聽者會不自覺地拿曲作者的曲與演唱人的唱來與原詩相靠,看是否絲絲入扣,從而對創作者與演唱人的品質進行評判。

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我覺得當屬鄧麗君。鄧本身是以唱台灣小調起家,本身已有不少民族文化氣息的濡染,加上台灣一批執著於傳統文化的音樂人,共同泡製出許多與原詩同樣經典的作品。鄧曾經出版過一張名為<淡淡幽情>的個人專輯,其中收錄了李煜和多位宋代詞作名家的經典作品,包括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秦少游的<桃源憶故人(玉樓深鎖多情種),聶勝瓊的<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李煜的<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和<虞美人>,歐陽修的<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這個瓊瑤也用過,用在她為<煙鎖重樓>還是<新月格格>所寫的插曲<鴛鴦錦>里},柳永的<雨霖鈴>,辛棄疾的<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李之儀的<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等,由台灣聲名卓箸的曲作家古月,劉家昌,翁清溪,陳揚等譜曲,曲與詞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再加上鄧的內斂婉約清麗的唱腔,使這張專輯成為現代音樂史上足以傳頌的極品,<音像世界雜誌>曾將該片評為"十張最適合在夜晚用心聆聽的專輯".這張專輯裡最有名的兩首,一個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一個就是後來王菲翻唱的<但願有長久>,那倒是對這首古典佳作的現代版詮釋了。這首詞其實在大陸也有多個譜曲版本,印象是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武松>中,張都監家的丫環,後來為武松跳樓的那個,就曾彈唱了這一曲。但這些多都屬於聲樂作品的範疇,與流行隔著一一段距離,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明了經典詩詞與音樂的融合性。我們再來換一個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現一種通俗文化,而古典詩詞的介入,恰好將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眾人面前,也正說明了,藝術其實並無雅與俗不可逾越之鴻溝,關鍵在於融合的手段了。

要說的是,很多拿來主義的詩詞歌曲,較為普遍地被運用在在一些反映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恰到好處地來表現或烘托劇中人物的一種情緒和胸懷。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岳飛的<滿江紅>,在電視連續劇<射鵰英雄傳>(由羅文演唱)和其他一些與岳飛相關的影視作品中都曾被譜曲配唱,最著名的可能就要屬張明敏的那個版本了。香港的武俠劇和歷史劇中是最愛使用這類作品的。而大陸方面,則多在表現某一主題的文藝活動中,喜歡將一些相關的唐詩宋詞譜曲演唱,比如孟郊的<遊子吟>等,來表現一種既定的主題,籍詩詞的影響力與歌曲的感染力來引導聽從進入狀態,從而收到預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廣為傳唱的則是徐小鳳的那首<別亦難>,用的是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二、唐詩宋詞構成了現代流行歌曲創作的一個重要素材來源,並成為其創作的一種手段和表現方式。

文學創作素來講究一個廣徵博引,引經據典,物為我用,從而提示其所表現主題的廣泛性。許多現代的流行詞作人,更是喜歡借用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典故或內容,將其展開或以其為思路加以演繹,繼面展現一段現代的故事情感。這方面最為突出的有兩個人,一是台灣的瓊瑤,她的很多歌詞里都喜歡借用一些唐詩宋詞中的名句,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庭院深深深幾許","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等,這與她一貫苦惱經營的古典婉約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創作出的各種形象,一派的詩情畫意,不食人間煙火狀。

另一個是大陸的陳小奇,他是大陸歌壇嶺南派創作人中的領頭人物。他有一個頗有吳市影響的"濤聲依舊三部曲",<濤聲依舊>(毛寧)<白雲深處>(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進),單從歌名上來看,已經是和古詩詞扯不斷的關聯了。<濤>中他分別用到張繼的<楓橋夜泊>("留下一盞漁火讓它停泊在楓橋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白雲深處>則分別用到"白雲深處有人家"還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對著夕陽西下,白雲深處沒有你的家,你說你喜歡這楓林景色,其實這霜葉也不是當年的二月花""等車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畫,捲起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車的你為什麼還參不破這一剎那?別為一首老歌把你的心唱啞".後來他又寫了 <煙花三月>,<朝雲暮雨>(均為吳滌清演唱),還有一首是毛寧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陸詞作家裡古風最重的一個,喜歡將古詩詞中的名句或典故經演繹與現代人的情感相結合而成歌詞,由此而形成他獨特的陳氏風格,也為中文流行歌詞創作形成一個典範。不過他主要是以描寫個人情感為主。

後來還有一個馮小泉,因為他本身是學民族樂器的出身,所以對民族文化自然有很深的興趣與植根,他的詞作中也較多運用古詩詞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詩詞來營造一種氛圍,表現一種氣魄,表達一種情懷,更偏重於一種社會責任和民族情懷的東西,比較熟悉的有<中華民謠>("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風雨之後,醉人的笑容里有沒有,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還有<秋水長天>等。

還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歡用唐詩宋詞的標題或名句來作為歌名,這方面的例子就比較多了,有劉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聲聲慢>,AGAIN樂隊的<烽火揚州路>,陳明的<回首燈火闌珊處有你>,唐朝樂隊的<夢回唐朝><月夢>等等,這些歌詞創作只是借用唐詩宋詞的名或其中某個著名詞語,其實與原詩詞並無太大關聯,但卻提示了現代流行歌曲與唐詩宋詞以及其他一些古典詩詞的那種絲絲縷縷,扯不斷理還亂的密切關係了。

三、從創作的形式上來看,唐詩宋詞也為現代流行歌曲的創作提供了一種思路,或是確立一另一種風格。

我覺得這也是整個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結果。很多現在的流行歌曲在寫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鑒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詩宋詞的語言格式與風格。用古典詩詞的形式來創作現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詞作上繼承了傳統詩詞語言上的提煉與表達手法上的含蓄內斂,另一方面,在主題表達上也無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捷徑,無論是說家國情懷,還是兒女情思,古典詩詞往往具有將語言與情感一同濃縮,從而增添許多回味的空間,和意境悠長的韻味。

先說香港,香港的流行歌詞創作我一直都以為是一個很怪的現象,提到香港,大家自然和最現代化的生活節奏聯繫到了一塊兒,那是因為香港本身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很深,快餐文化非常盛行,流行歌曲方面,曾經有一個時期,很多歌手的作品都是直接拿歐美日本的熱門曲子譜上中文的詞,但是香港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詩詞的滲透卻明顯超出大陸和台灣兩個地方,我想,這可能也是和香港古典武俠劇和歷史劇的盛行是扯不斷干係的。另一方面很注重粵語言文化的滲透,歌詞創作多以廣東方言用詞造句方式為基礎,廣東話本身就又叫白話,其語言方式很文言有很多尖類似,所以很多香港詞作人的作品,往往是大俗大雅於一身。但也必須承認的是,香港的很多詞作家,他們的古文化功底相當深厚,從他們的作品中即可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唐詩宋詞的寫作方式,規範來進行創作。

首先是黃霑,最有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題歌<滄海一聲笑>:"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沈隨浪只記今朝……清風笑,竟惹寂寥,豪情還膩了一襟晚照……",還有<射鵰英雄傳>里的一首<千愁記舊情>"紅日/再不會升/熱心漸似冰/彼此星沉天際/剩我低回血淚凝",(<射>里還有一首<四張機>,手法相當規整"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不過這應算是金庸的作品了)。還有著名的<上海灘>"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間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他的風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俠,豪情奔放,熱情不羈。

再有鄧偉雄。他和黃霑一樣,寫了很多電視劇歌曲,這是當時香港音樂創作的一個主要源泉。在<京華春夢>中他寫到"如夢人生芳心碎/空對落花我淚垂/為何緣逝似水/大江去/哪堪追……無恨情深遭拋棄/飄泊如今怨恨誰/奈何又逢暴風雨/落花飛盡碎,"<萬水千山總是情>中說"莫說青山多障礙/風也急/風也勁/白雲過山峰也可傳情/莫說水中多變幻/水也清/水也靜/柔情似水愛共永"<射鵰英雄傳>的主題歌<鐵血丹心>也是他的作品"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拋開世事斷愁怨/相伴到天邊/逐草四方/沙漠蒼茫/哪懼雪霜撲面/射鵰引弓/塞外賓士/笑傲此生無厭倦……應知愛意似流水/斬不斷/理還亂/身經百劫也在心間/恩義兩難斷".鄧的作品多寫情事際遇,擅長描摹內心感受,頗有宋代的詞風。

另外還有盧國沾也是這類高手,他總是背負著家國情重,作品中很濃的民族情懷與歷史評判的味道,這正是諸多唐宋名家為世人所景仰的品質。來看他的<萬里長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彩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少女慈禧>"巾幗歷次勝男兒/男女代代對峙/曾否推測過/明天舉世/重由弱質再把持/"

再如許冠傑,也善用詩詞典範來描繪世態人生"難分真與假/人面多險詐/"(浪子心聲),"夜風凜凜/獨回望/舊事前塵"(沉默是金),寫情"曳搖共對輕舟飄/互傳誓約慶春曉/兩心相對影相照/願化海鷗輕唱悅情調/艷陽下與妹相親/望諧白首永不分/美景醉人心相允/綠柳花間相對緣份/淚殘夢了燭影深/月明獨照冷鴛枕/醉擁孤衾悲不禁/夜半飲泣空帳獨懷恨"(雙星情歌)

再看台灣方面,台灣方面的歌詞創作更偏重於現代文體,更多關注風花雪月,但這也恰好是許多舊詩文的一個主要素材。最突出的我覺得還是瓊瑤,她最擅用古詩舊典,來表現戀愛兒女的浪漫情懷。如"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時光留不住/春去影無蹤/潮來又潮往/聚散苦匆匆/往事不能忘/浮萍各西東/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且拭今宵淚/留與明夜風/風兒攜我夢/天涯繞無窮"(幾度夕陽紅) .

小蟲也有幾首有名的作品,都表現出古詩詞中的一些情懷,但距離唐詩宋詞,已經有些距離了,更象元曲什麼的。如他寫給陳淑樺的<情關>"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沒有了天/愛恨在淚中間/才能擁有這個夢",<紅樓夢>"昨夜紅樓入夢中/多少傷心往事上心頭/今晨醒來夢已空/徒留紅樓在夢中/紅樓,紅樓/為何濃濃的紅妝遮不住你的輕愁/紅樓,紅樓/你輕愁只因為人們將你遺漏",還有給潘越雲寫的<紅娘>"盼你來/盼到桃花謝又開/問天也不能明白/……/對望兩相愛/心似祝英台/這應是天的安排"

台灣流行歌曲創作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很多詞曲創作者表現出一種厚重的社會責任感,關注人群,重視表象之下的普遍現實,再就是較多得表現鄉愁的東西。在表現這些方面,古詩詞形式也會是一種很自然的方式我很喜歡張洪量的一首<你始終仍舊在>"好花常開不過冬/美夢總隨波逐流/覺悟雖有百般同/理智勝不過情濃/一生缺憾有幾個/自怨自艾許多人/知音易尋不易得/最難緣與份契合/……/人散兩地曲未終/回首難續今生夢/上窮碧落下黃泉/何處找尋你影蹤"還有黃舒駿的<雁度寒潭>"雁渡寒潭/雁去潭不留影",以及姚嫌的一些作品,都帶有深重的古典氣息。

在中國大陸新生代歌手剛走到頂峰的時期,新加坡的著名的詞曲作家梁文福曾經給大陸一位女歌手任天鳴寫過一首<一程山水一程歌>,歌手後來是曇花一現了,這首歌卻讓很多人都還記憶猶新。歌中寫到"是我將愁耽成醉醒作睡/還是愁與我的心共已累/非我賦詩詩賦我/非我飲酒酒飲我/何時鞋聲經已沾上蒼苔冷/世上何物最易催少年老/半是心中積霜半是人影沓/非我離月月離我/非我思鄉鄉思我/歸得昔日橋邊紅葉不識人/究竟是我走過路/還是路正走著我/風過西窗客渡舟船無覓處/是我經過春與秋/還是春秋經過我/年年一川新草遙看卻似歸/夜深孤燈照不悔/回首青江儘是淚/風情拍肩怕見明月減清輝/一程山水一程歌/一笛疏雨寒吹徹/夢在葉葉聲聲盡處輕輕和"正是這種詩風詞韻的作詞方式,在當時一片直白地戀愛表白和反來覆去的瑣瑣碎碎中顯得請麗而脫俗,從而使得這首歌得以突出於當時的歌壇,也讓歌手風光一時,這正是古詩詞風的魅力所在了。

說到大陸的歌詞創作,其實是更多人才的,畢竟那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所在。大陸方面除了陳小奇馮小泉,還要說一個陳濤,他的詞作也是極具典雅風韻,這與他的頻頻借鑒引用古詩詞經典很有關係。看看他的作品,他寫過<霸王別姬>"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擋住綿綿情痛/看蒼天/四方雲動/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我心中/你最重/悲歡共/生死同/來世也當稱雄/歸去斜陽正濃"<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精忠報國>(均為屠洪剛演唱),還有<紅花紅顏>"一朵紅花在今夜,匆匆帶走殘陽如血"(書劍恩仇錄主題歌),最喜歡他近期的一首<雁銜泥>(眉佳唱)"金陵的美人橫吹笛/引來了燕子銜春泥/燕子雙雙築柳堤/柳蔭深處傳來淺笑低語/江南的春雨潤如玉/從來不濕行人衣/……/唱繁華,頌太平,天遂人意/且聽絲竹悠揚,管弦急,"精巧別緻,其意境又讓人想到那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極富畫面感。寫過<苦樂年華>的張藜也有一首很有名的<未了情>,電視劇<夜深沉>的主題歌其中寫到"雖有靈犀一點通,卻落得勞燕紛飛各西東"恰好映襯了李商隱的那兩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有著戲曲創作的背景的閻肅老人也頗多諸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回首月明中/……/天浩緲/水迷濛/上下求索空繾綣/回望九洲曙色紅"(電視劇<戊戌風雲>主題歌,那英唱)之類的作品。

除去形式上的模仿與借鑒,在歌詞的寫作手法上,現代的流行歌曲也是從唐詩宋詞身上汲取了不少的營養。向講究韻律感與意境美,這都是詩歌創作的基本要求了,唐詩宋詞里更常用到的比興手法,在現代歌詞的寫作中,例子那更是不勝枚舉。

四、儘管現代歌詞的創作沿襲著古典詩詞的創作的路子起步並發展起來的,然而,唐詩宋詞與現代的流行歌曲畢竟還是不同時代的產物,畢竟表現出不同時代的語言和內容特徵,並接受不同時代標準的審視與評判。

我們說文學是為了體現生活而存在的,那麼任何的一種文化形式必然反映一個時期的生活現實,體現一個特定時代的特徵。正如我們都說唐詩與宋詞,而並沒有泛稱為唐宋詩詞,就是因為它們分別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特徵。而流行歌曲則顯然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不同於唐也不迵異於宋,所以它與前二者之間,還是有著更多顯而易見的區別,這也正是如今很少將他們主動放在一起比較的原因。

我們還是先從表現主題與內容上來講吧。誠然,詩歌,任何時代的詩歌,都不會沒有表達情感為主題,但不同時代的人,情感表達方式與內容卻經常會是大相徑庭的,這與每個時代的人們的生活內容與社會規範首先標準都不無關係。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化使得人們更多地將目光主要投向國家家庭社會,求知求仕,江山社稷,祖國山河等方面在唐詩宋詞中,想念你更多讀到的是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樣的憂國情思,或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無邊盛景,或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坦蕩胸襟,又或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高無境界,也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個人感傷,也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人生頓悟。大文豪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更多地在描寫山河世事等,或是個人成敗得失間的情懷,而對於個人情感的東西,卻小心地收藏起來,較少提及。宋詞中描寫個人情感的算比較多了,但大都極盡含蓄之能事,像寫離別,只能"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寫思念,明著不能來,只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兩情相悅,頂多也就期盼著一個"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更多的只能感嘆一下"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而現在的社會,人們對情感的態度更為開放,而個人化的東西也越來越受關注與重視,所以很多描寫個人情感的作品大行其道, 而在語言表達上,剛更直接坦白,比如初次相見便"一見鍾情不能忘",然後"為了這次約會,昨夜我想你想得無法入睡",戀愛中總會問"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分手時會說"捨不得你走,怎麼能夠讓我一個人留"感情出變,居然連<第四者>都能出現,一方便大聲質問"為什麼人背著我愛別人"最後只能面對"無言的結局""分手時說分手,請不要說難忘記",卻搞不明折"為什麼思念總在分手後",而這些東西,卻恐怕連以風流著稱的李後主恐怕也只是想想都不敢想的問題。

另外在用語上面,那時代特徵就更加明顯了,比如說很多流行歌曲里都會提到電話,因為那是現代人交流的一個主要方式,這在唐宋時期就是聞所未聞的事情了,更不用提"穿新衣啦,剪新髮型呀,奔騰電腦,WINDOWS98"和什麼"穿著風衣聽著MD"了。而唐宋時期的"宮牆柳,黃騰酒,紅酥手"或者什麼"一騎紅塵妃子笑",什麼"酒檞歌台""紅袖添香",也都只能是那個時代的浪漫了,很少會出現在現代的流行歌曲里。這些都是有著深刻的時代鉻印的,那是任誰也改變不了的。

再從語言表達上來說。固然不少的現代歌詞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鑒或引用唐詩宋詞 東西,但生活化的語言已不可避免地成為了現代歌詞創作的主流,現代辭彙與文法依然是始終佔據著歌詞創作的主導地位。語言格式上要求也不同,唐詩宋詞對格式多有嚴格的要求,而流行歌曲則只要圧韻就行,甚至有的都不需要圧韻。唐詩宋詞的遣詞用句十分考究,歷史上曾有賈島的"推敲"佳話傳頌("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而現代的流行歌曲的語言則重現代白話為基礎和主導,更為直白,也更加口語化。古詩中誠然也有少的敘事體,但依然是"賣炭翁,採薪伐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土色"這樣的文學腔,相信是不可能直白如"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很忙嗎,身體好嗎"的。

當今的歌詞很多在語言上不太講究規範性,更多是服務於曲調,所以其中的錯誤很多。尤以香港的歌詞創作為甚,奇怪地現象是,最好的詞作與最濫的詞作都出現在香港。相比較而言,台灣的一些老牌詞作家,更注重與詩詞文化的結合,而且注重結合的方式。香港的詞作愛用詩詞文化,但多是濫用甚至是曲解,這也是香港城市快餐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

不管怎麼說,作為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唐詩宋詞永遠都會對現代包括今後的流行歌詞創作中起著這樣或那樣的影響,現代文化對古典文化的借鑒與沿襲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唐詩宋詞會是流行歌詞創作中一個不可捨棄的主題,一種取用不盡的源泉,一個無法迴避的誘惑,從遣詞用句,主題營造,意境鋪陳方面,都為現代的創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推薦閱讀:

蘇軾的這首詞,寫透了人生的得失成敗,世間又有幾人能看透!
【詩詞文化】散落在唐詩宋詞里的愛情
李清照:一生所作詞曲,道不盡半世流離!
宋詞之姜夔詞全集(17首)
唐詩宋詞,跨越千年的美麗

TAG:歌詞 | 歌曲 | 比較 | 唐詩 | 流行 | 宋詞 | 唐詩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