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與慢》了解人類大腦是如何做出事情判斷的

導讀:

作者:丹尼爾·卡尼曼,普林斯頓大學尤金·希金斯心理學榮譽退休教授,普林斯頓的伍德羅·威爾遜公共及國際事務學院榮譽教授。憑藉著與阿莫斯·特維斯基對決策制定問題的開先河之研究,卡尼曼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社會思想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堪與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相媲美。如果你今年只能讀一本書,就讀這一本!

英文版2011年10月底上市,兩個月時間內即打入《紐約時報》和《經濟學人》的年度十佳圖書榜。《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20名,上市至今超過7個月,橫掃全球各大暢銷書排行榜。

50 年前,人們以為我們能駕馭自己的思想。但事實上,我們的行為常常受到許多無法看見的因素所影響。我們雖然身處生活這場遊戲之中,但對遊戲的機制卻不理解,偏見常常導致我們追求錯誤的東西。我們的感知和記憶並不可靠,對於自己心理狀態的感知和記憶尤其不可靠。

關於人類自身還有許多未知之謎,對於自己,我們了解得其實不多。卡尼曼就如思想的拓荒者,他的研究成果為我們認識自我提供了重要的支點。卡尼曼對於人類思考和選擇的理解所作出的貢獻,無人能出其右。作為歷史上重要的一位心理學家,卡尼曼重塑了認知心理學、理性和因果關係分析,重新詮釋了風險,重新闡釋了幸福和財富的關係,寫就了這部傑作。

關於我們的大腦有多容易上當,這本書作了全面、有說服力的論述。根基於自己的和多位心理學家、經濟學家與其他專家的研究成果,卡尼曼擁有了一種能力,能夠把數十年以來的研究成果以一種有趣的語言呈現出來,即使門外漢也能看得懂。這本書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許多科學書通常是前後不一的,一些有趣的章節後面往往跟著一些枯燥乏味的內容。這本書就不是這樣,它既是有分量的一本書,同時充滿了魅力和實用性,適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每個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

第一部分:系統1 系統2

本次更新7-9章。

第七章:字母B和數字13

我們大腦很容易犯直覺性錯誤,例如在兩張紙上,分別出現ABCD和1234,其中B和13看起來都一樣,但是我們會慣性地認為第一個是B,第二個是13。在沒有清晰的情況下,系統1會自行建立一個可能的情景,並依次做出選擇,而且自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這樣的選擇。這一切都那麼自然發生。

那是什麼讓你相信那些荒謬的選擇的呢。

很多情況下,我們相信某種說法是系統1的自動運作,實際上系統2的主要工作才是不信任和質疑。所以,當系統2比較繁忙或者懶得時,我們就會簡單地相信系統1的判斷,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幾乎相信所有事情。這可以解釋我們在極端勞累情況下,我們的判斷錯誤率很較平時高很多。

光環效應與群體智慧

我們都知道愛屋及烏的道理,當我們喜好一個人時,我們會喜好他的著裝甚至說話的樣子,這種偏見在我們塑造對人和環境的看法時,起著很大的作用。系統1可以通過很多比現實更簡單卻更連貫的方法來表現這個世界,光環效應就是其中一種。

同時光環效應的情況下,我們很注重第一印象。要想消除光環效應的一個有效辦法就是消除錯誤的關聯。

眼見為實的想法往往讓我們倉促做出決定

聯想機制的一個最基本結構特點就是它只能回憶起已被激活的觀點。無法從記憶中獲取的信息可能並不存在,系統1善於提前當前激活的想法來構建最可信的故事情節,它不會提前出本系統中根本不存在的信息。

所以,系統1的運作最重要考慮的是故事的連貫性,因為信息的匱乏和碎片化,這很容易讓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

尋找連貫性的系統1和懶惰的系統2相結合,意味著系統2將會贊同許多直覺性的信念,而這些信念又準確地反映了系統1產生的印象。另外,即便是是系統2參與情況的深思熟慮後的決定,系統1也對其產生影響,系統1的信息輸入從不停止。

第八章:我們究竟是如何做出判斷的

系統1除善於尋找連貫性的特點外,還具有跨緯度解讀價值觀的能力,它會用一種判斷代替另外一種判斷。系統2善於調動注意力來解決問題,並能引導注意力去搜索記憶來尋找答案。

隨著人類的進化不斷完善,系統1可以對生物體生存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提供一個連續的評估,比如:事情進展得怎樣了,我們面臨的是威脅還是機遇。我們通常用好與壞了評價不同的情形,人的好心情和認知放鬆與動物對完全和熟悉程度的判斷是相當的。我們基本只需要一憋就能區分出一個陌生人的好與壞。這種能力有助於提升人們在危險世界的生存能力。

另外,研究發現,人們總是會結合力量和可信度兩方面來評估一個人的能力。剛毅的放下巴和自信的微笑便告訴我們,這個人很有能力。

在政選投票中,研究者也發現,大量投票站都是運用系統1來偏低的,也就是靠直覺判斷,甚至發現大部分都是看照片投票的人。對於那些愛看電視,對政治不了解的投票者來說,面部特徵表現出的能力對其投票影響較大。

與強度等級匹配的描述

我們通常將強度等級匹配不一樣的顏色或者聲音,比如颱風信號,顏色越深越強,而系統1在運作時,經常也通過這樣的匹配來做出判斷和選擇。

系統1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同時進行多種估算,只要你眼睛睜開,你的大腦就在對視覺範圍的一切事物進行評估,包括物體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和特徵等,這些行為都是無意識的。然後有一些評估只是在需要的時候才進行:比如評估自己多高興或者多幸福,這種是偶爾的判斷是主觀自願的,是有意識的。

如同散彈槍不可能瞄準一個目標一樣,想要系統1完全執行系統2的命令而不做多餘的工作是很難的。實驗表明,一些並不相關的因素對我們系統1的運行產生了影響,也就是,思維的發散性和強度匹配結合起來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對很多自己不很了解的事情做出了直覺性的判斷。

第九章:目標問題與啟發性問題形影不離

我們很少被問題難住,因為幾乎所有的事物出現在眼前,我們都會有直覺和想法,哪怕只是對錯或者是非的判斷。

對於很難的問題,我們很難快速找到答案,此時系統1就會找到一個相關問題來回答,這個問題比原來的問題更易作答。我們稱這種現象就做「替代」。而「啟發」這一術語是指協助尋找各種難題的恰當答案的簡單過程,雖然這個答案可能不完美。簡單說就是用一個相關問題的答案來替代原本複雜的問題的一種策略。

這其實是我們系統1有意實施戰略性決策的過程。

思維的發散性可以使懶惰的系統2擺脫很多繁重的工作,快速找到難題的啟發性代替答案。

另外,思維的發散性的自主過程和強度匹配可以使能映射到目標問題的簡單問題有一個或者多個答案。有些情況下會有替代答案,系統2會認可這一啟發式答案。當然,系統2頁可以拒絕這個直覺性答案,或者通過其他信息來改變它。但是一個懶惰的系統2往往遵循最省力的法則,不經檢驗認可某個啟發式答案。

我們大腦也容易受環境的影響作出錯誤的直覺性判斷,比如兩個問題:

你上個月有多少次約會

你最近覺得幸福嗎

當按這樣的順序問調查者時,約會次數和幸福感之間的關聯度達到了心理測試的最高水平。第一個問題,很容易讓人們回憶起約會的幸福場景,然後沒有約定的人會想起孤獨或者被拒絕的場景,因而導致幸福和約會次數產生了強烈關聯。

情感啟發式:因為喜歡,所以認同

一旦加入了情感因素,結論對論證的主導作用便會最大程度地凸顯出來。心理學家提出了「情感啟發式」的概念,認為人們的好壞決定了他們的世界觀。

在之前,我們講到系統2似乎有最高的決策權,它有主動搜索記憶的功能、複雜的計算功能、比較功能、規劃功能和決策功能,同時也有抵制系統1的建議,讓我們更加理性的分析問題。自我批評是系統2的基本功能之一。但在感情方面,系統2更像是系統1各種情感的讚許者而非批評者。也可以說是其各種情感的轉讓者。它搜索的信息和論據多半局限於與已看法一致的信息,並不著意對其進行調查核實。積極且追求連貫的系統1位要求不高的系統2提供了各種解決方案。


推薦閱讀:

《思考,快與慢》((美)丹尼爾·卡尼曼)【摘要 書評 試讀】
《思考,快與慢》:你認識你自己嗎?

TAG:人類 | 大腦 | 思考 | 判斷 | 事情 | 了解 | 思考,快與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