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辛亥革命著名領導人物郵票

辛亥革命發生於中國農曆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中國之一系列以推翻滿清統治為目標的革命運動。

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觀念深入社會中上層人士思想中。革命者的主要政治主張有推翻滿清統治,建立共和體制等。

革命的領導者主要有孫中山、黃興、宋教仁、蔡元培、趙聲、章炳麟、陶成章等。

為了紀念辛亥革命運動,郵電部發行了辛亥革命著名領導人物專題郵票。

1.J132:辛亥革命著名領導人物 1986.10.10

1986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75周年之際,郵電部發行了J132《辛亥革命著名領導人物》郵票一套3枚。

  第1枚「孫中山」,面值8分,圖案採用了孫中山就任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時的肖像,突出表現了革命先驅悲壯和崇高的精神風貌。背景由五色旗和南京臨時政府總統府建築組成,象徵辛亥革命的艱難歷程和偉大成果。整個畫面再現了辛亥革命年代的革命氣氛和時代精神,能夠給人一種莊重、深沉、博大的感覺。五色旗以紅、黃、藍、白、黑五條色帶組成,是辛亥革命時期滬軍都督府所使用的一面旗幟,由宋教仁、程德全等創製。1912年1月1日,17個省的代表集中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制定《臨時約法》,成立「中華民國」,並頒布採用五色旗為國旗,象徵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

  第2枚「黃興」,面值10分,圖案是辛亥革命武將黃興的形象。黃興(1874-1916)原名軫,字廑午,又字克強,湖南善化(今長沙)人。1902年夏,赴日本留學,和楊篤生等創辦《遊學評論》。1903年,參加拒俄運動及軍國民教育會。1904年,和陳天華、宋教仁等在長沙組織華興會,策劃長沙起義未成。1905年,在日本擁護孫中山組成中國同盟會,任執行部庶務,居協理地位。1911年,與趙聲領導廣州起義(即黃花崗之役),率領敢死隊進攻總督署。武昌起義後,從香港趕回武昌,被推為革命軍總司令,在漢口、漢陽對清軍作戰。上海、蘇州、杭州等地相繼光復後到上海,被推為副元帥。曾主持南北議和的談判。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陸軍總長;臨時政府北遷,任南京留守。1913年7月,由上海至南京任討袁軍總司令,失敗後流亡日本。1914年,赴美。1916年,袁世凱死後,回到上海,病逝。

  這枚郵票圖案背景是一面武昌義旗,再現了辛亥革命年代的悲壯氣氛,具有一種威懾人心的力量。武昌義旗的旗面為鮮紅色,象徵熱血沸騰。旗面中心有一顆放射出九道光芒的黑色九角星,象徵鋼鐵意志;光芒呈放射狀分布的星條,星條的尖端和尾部各有一顆金黃色五角星,外九星和內九星形成兩個同心圓,故該旗又稱作「十八星大旗」。旗的紅底和黑色九角星,象徵「鐵血」,說明革命必須使用武力,以熱血「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故該旗也稱「鐵血十八星旗」。環繞著黑色九角星的十八顆金黃色五角星,代表關內十八個行省;黃色代表炎黃子孫,寓意辛亥革命是一次民族大團結的革命。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爆發了震驚中外的武昌起義,扯下撕碎了黃龍旗,「鐵血十八星旗」飄揚在武昌古城的上空。中華民國陸軍的軍旗,即採用這面「鐵血十八星旗」,黃興任陸軍總長。民國初年,各地機關學校布置會場禮堂,都同時懸掛兩面旗,即國旗在右,這面軍旗在左,旗杆交叉,結紮蝴蝶形彩帶。

  第3枚「章太炎」,面值40分,圖案刻畫了辛亥革命文將章太炎的形象。章太炎(1869-1936)即章炳麟,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改名絳,號太炎,浙江餘杭人。1897年,因參加維新運動被通緝,流亡日本。1900年,剪辮髮立志革命。1903年,因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和替鄒容《革命軍》作序,觸怒清廷,被捕入獄。1904年,蔡元培等和他聯繫,發起成立光復會。1906年,出獄後去日本,參加同盟會,主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與改良派展開論戰。1911年,上海光復後回國,任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晚年反對日本侵略中國,贊助抗日救亡運動。

  背景是章太炎1903年發表的《章炳麟駁康有為書》和1906年主編的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刊頭,有力地烘託了人物的氣質,能夠使人們進入一種深遠的歷史境地,產生濃厚的懷舊情緒,耳邊彷彿清晰可聞《章炳麟駁康有為書》中那鏗鏘的話語:「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舊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民報》為中國同盟會機關報,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東京正式出版。在《民報》的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公開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胡漢民任編輯。主要撰稿人有陳天華、胡漢民、汪精衛、朱執信等。發行人為張繼,經理為陳天華。創刊號初印6000冊,七次重版,為當時最暢銷、最有影響的雜誌。

2.J182:辛亥革命時期著名人物 1991.10.10

在199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80周年之際,郵電部發行了J182《辛亥革命時期著名人物》郵票一套3枚,展現了3位辛亥革命爆發前後的先烈。

這3枚郵票的畫面均採用油畫的棕色調。強烈地表現出80年前辛亥革齤命的時代感和事齤件悲劇性質,使畫面顯得更深沉、更嚴肅。人物的背景色彩由濃轉淡,由實轉虛,一方面象徵著烈士的革齤命精神的延伸和光大,另一方面使畫面的內涵顯得博大。畫面上的人物肖像根據照片稍加處理,表情嚴肅、正義凜然,有很強的感染力量。

第1枚展現了1907年7月領導光復軍安徽起義,擊殺安徽巡撫恩銘並與清軍激戰,兵敗被俘後英勇就義的徐錫麟。

  第2枚展現了1907年策劃光復會浙江起義,被捕後英勇就義的「鑒湖女俠」秋瑾。

第3枚展現了1913年因提出「責任內閣」和政黨政治的主張,被袁世凱派人刺殺於上海的宋教仁。

這套紀念郵票是紀念辛亥革齤命80周年於1991年10月10日發行的,畫面依次是為辛亥革齤命獻出生命的著名人物徐錫麟、秋瑾、宋教仁。

徐錫麟(1873——1907),浙江省紹興人。1901年被聘為紹興府學堂講師。1903年赴日本,接受革齤命排滿主張。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復會。1905年在家鄉數縣聯絡會黨,結交奇才和有為之士,發展光復會會員,積累革齤命排滿的實力。1906年經人舉薦,出任安徽陸軍小學會辦,旋升任巡齤警處會辦兼巡齤警學堂監督。1907年春與秋瑾密商組織光復軍起義。約定由秋瑾7月6日在浙江發難,徐在皖響應。但浙江起義延期而徐錫麟不知,仍按原計划起事,擊殺安徽巡撫恩銘並與清軍激戰,終因寡不敵眾,兵敗被俘,次日英勇就義。

秋瑾(1875——1907),浙江省紹興人。出身於仕宦世家,讀書通大義,善騎馬擊劍,自號鑒湖女俠。1902年隨夫移居北京。適值庚子國難不久,她目睹民族苦難深重,清朝政府腐敗無能,遂激起反帝、排滿、救民於水火的愛國熱情。1904年她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期間積极參加留日學生的革齤命活動。1905年回紹興,加入光復會。同年7月返回日本,8月同盟會成立,她率先加入,成為出色的革齤命活動家和宣傳家。1906年回國在上海辦學、辦報、聯絡會黨。1907年應徐錫麟之聘,參加浙江秘密組織光復會,後因會黨走露風聲,推遲起義。徐錫麟兵敗被殺後,秋瑾於1907年7月13日被捕,15日在紹興從容就義。

宋教仁(1882——1913),湖南省桃源縣人。1904年與黃興、陳天華等在長沙創建華興會,被推為副會長。華興會擬於當年11月16日起義,事泄後逃亡日本。先後於法政大學、早稻田大學主修政治、法律。1905年8月與孫中山、黃興等建立中國同盟會,任司法檢事長。1909年到東北聯絡義軍,得知日本企圖侵佔我吉林省所屬延吉等四縣,遂著《間島問題》一書,以充分、確鑿的史實證明延吉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決不允他人染指。1911年1月回上海任《民齤主報》主筆。7月在上海成立同盟會中部總會,策劃在長江流域各地設立分會,並準備發動起義。武昌起義後,宋教仁赴武漢協助湖北軍政府辦理外交,制訂各項法令和文告。1912年1月臨時政府成立,擔任法制院總裁。南北議和告成後,任農林總長。不久辭職回上海。同年8月,同盟會聯合其它幾個小黨派組成國齤民黨,任代理理事長。1913年初該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多數席位,宋教仁提出「責任內閣」和政黨政治的主張,以限制袁世凱專權。同時赴南方各地發表競選演說,遭袁世凱忌恨,同年3月20日被袁指使特務行刺於上海車站,22日身亡。


推薦閱讀:

誰是未來中國第一經濟大省?
加繆式荒謬與中國當下
從歷史和現實分析,中國為何不能弱、小
越來越多的中國資本逃向海外(轉)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易理篇(72)

TAG:中國 | 人物 | 革命 | 辛亥革命 | 領導 | 郵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