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立秋養生,學會這兩招就夠了!

【立秋時節:按這兩個穴位 調理腸胃祛濕養生】①吃西瓜「啃秋」,寓意在立秋「啃下酷夏,迎接秋爽」;②立秋期間,生薏米、紅豆和山藥都是養生食材;③立秋期間,調理腸胃和身體祛濕是養生關鍵,揉按兩個穴位(胃經的足三里穴、脾經的陰陵泉穴)可調理身體...

今天,我們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立秋,這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

立秋節氣啃「啃秋」吃西瓜

立秋字面上代表暑去涼來、秋天將至,但實際上、它只有預示秋天的一紙立意,徒有意,卻無形。立秋節氣,正好和伏天兒相重合,所以常常是「秋已立,暑難消。」

在江南,暑氣未消的夜晚,人們在院子里、樹蔭下,三五成群吃西瓜「啃秋」,寓意是要在立秋「啃下酷夏,迎接秋爽」。

而每年一到立秋,在雲南、山野之中就能見到採摘花椒的人們,循著花椒的香氣而來。

花椒此時採收稱之為是「伏椒」,在現代是很常見的一味調料,然而在古時候,由於產量稀缺,它卻是貴族最鍾愛的頂級香料,甚至是戀人間最珍貴的定情信物。 「視爾如荍,貽我握椒。」

《詩經》中,花椒承載的是古人、一種頗具格調的人文情結。而以花椒搗粉和泥塗牆,還有防寒的功效。《漢書》記載,「皇后以椒塗壁,取其溫也。」而這就是椒房殿的由來。

一千年前,芳香多子的花椒,備受古人珍愛,美麗了整個時光。千年之後,在立秋時節、它依然靜靜佇立,散發著它獨特的辛香。

進入立秋節氣,對農業生產又會有哪些影響呢?

立秋節氣,徒有秋之意,卻無秋之形。由於此時依然處在伏天當中,所以對大部分地區來講,炎熱依然是常態。

在長江流域,此時一季稻正處於開花灌漿期,要謹防秋老虎天氣、製造的高溫伏旱,影響水稻的結實率。

與此同時,立秋節氣所在的8月,也是我國東南沿海、颱風影響最活躍的月份。特別是浙江福建廣東,颱風登陸比例相對最高。如果遭遇颱風,容易造成水稻大面積倒伏和減產,需要加強防範。

而在華北黃淮一帶,立秋節氣、玉米正處於抽雄吐絲期,積累能量、孕育種子,此時耗水強度最大、對水分也是最為敏感。

然而東北華北地區,進入立秋節氣後,雨水往往比大暑時節明顯減少。所以此時的降雨,對玉米生長來說彌足珍貴,通常有「立秋雨淋淋,遍地生黃金」的說法。

如果一旦遭遇乾旱,會造成授粉不良,結實率低,產量下降,俗稱「卡脖旱」,要及時做好灌溉工作 。

立秋節氣養生:注意健脾祛濕

進入立秋節氣,我們在養生、保健方面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立秋之後,雖然天氣依然炎熱,但出現了中午熱、早晚涼的現象,也比夏天的氣候更加潮濕。在這段時間,調理腸胃和身體祛濕是養生的關鍵,有兩個穴位可以在這個時候多揉按,調理身體。

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 朱莉娜:一個是胃經的足三里穴,還有一個是脾經的陰陵泉穴,通過揉按脾經和胃經的這兩個穴位起到一個健脾利濕、運化水濕的作用,膝蓋的內膝眼和外膝眼,順著外膝眼把四個手指平放在這,往下四個指,然後再往下找這個脛骨,摸著脛骨旁再一個手指頭,這個焦點的地方就是足三里穴,陰陵泉是脾經上的一個穴位,順著脛骨往上摸,摸到脛骨有一個拐彎的地方,往裡頭有一個小坑,按到那個小坑有酸麻脹的感覺,這個就是陰陵泉穴。

立秋後天氣濕熱,此時如果過於貪涼飲冷,不注意飲食衛生,很容易患上消化道疾病。

在臨床上,這段時間也是腸道疾病高發期,因此可以從食物方面針對季節特點來調理,而生薏米、紅豆和山藥都是很好的食材。

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 朱莉娜:用山藥生薏米來熬粥,它對於健脾利濕非常好,而且口感也不錯,用些生薏米和紅小豆來熬粥,也可以起到利濕的作用。

你會喜歡

【熱點】孫楊遺憾失金後,孫媽媽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看了再度淚奔!

【看點】極致瘋狂的體驗!看好萊塢御用車技團隊現場飆車


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


推薦閱讀:

人生,要學會「寬容」和「包容」
只要學會這一個人的絕美情話,你就能成為撩妹高手! [一點資訊]
魚水之歡的四個技巧, 紅著臉也要學會
「壞男人」教你讀懂女人心,「老實人」學會也能抱得美人歸!
【快樂三十六計!學會掌控情緒】

TAG:健康 | 養生 | 學會 | 夠了 |